对外汉语历险记(一)
周一的早上,阳光明媚。隔壁的一对小夫妻已经双双去上班了,关门的声音让我的心轻微的颤动。作为一名苦逼的对外汉语兼职老师的我,此刻却可以享受温暖的被窝。不知道应该庆幸还是悲哀,本来今天是应该早起的,可昨晚一个机构里来的一个电话告诉我学生的孩子生病了,因为要照顾孩子所以取消上课。好吧,太太们司空见惯的理由。于是,今早我就只好躺在床上消磨时光。五点多就醒了的,醒来了睡不着,翻看手机新闻,看到没什么可看的,算了,还是爬起来写点东西吧,也不枉这大好春光。
其实很早就想写点文字,来记载自己从业以来的亲身经历,入行不久,满打满算刚好一年。看多了城里城外的故事,也把自己的拿出来倒腾倒腾,权当是晒晒心情,免得憋坏了自己。
知道对外汉语这个东西,是高中时候的事情了,填报志愿的时候知道有个对外汉语专业,不过具体学什么的,不清楚,加上高考考得并不好,而当年这个专业又是刚兴起的热门行业,所以并没有机会去选择。随后读了个不入流的学校,学了个旅游英语专业,因为一直想来上海,09年4月实习时就稀里糊涂地过来找工作了。那会手上什么都没有,只有一张英语六级的证书,刚考的导游资格证都还没到手。原本也没打算找个什么样的好工作,人生地不熟的,魔都的生活水平又高,先安定下来再说。于是周末看了两场招聘会,就把自己给卖了。第一份工作是在台企里面做跟单员,也就是帮业务员完成订单的完成,每天的工作无非就是下达订单的要求给工厂,跟踪生产情况,确保业务员接来的订单顺利出货。工作内容琐碎无比,工作时间又长,薪水却低微得可怜,每个月交完房租,就只够自己的生活了,连买件衣服都要思量半天。不过那会年轻不经世事,觉得这样已经很不错了,至少能养活自己。加上无依无靠,也就不敢轻举妄动,就这么按捺着做了两年。离开是因为突然有一天觉醒,觉得自己来上海不该是仅为了糊口。一份工作要么能学到东西,要么能赚钱。而那会刚好公司里唯一一个做外贸的小伙子辞职了,刚好我又会一点英语,于是业务经理就让我身兼两职,顺带着做一点业务。当时公司里经营琉璃工艺品,看似高雅其实用途甚少,国外很难卖的,好在不久后的年底我就做成了一笔美国的订单,数目不大,折合人民币20几万。可是当时在于我,可是一个天文数字啊。我忙的不亦可乎,前前后后都是一个人操作,连货代、报关都是自己摸索着做的。出货那会正是11年春节,因为要盯着货品顺利到达那个遥远的国度,我放弃了回家。辛苦到最后的最后,结算利润提成,我拿到了四千多元,立马就去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这才敢打起了换工作的心思。忍不住就把那段时光抖落了那么多,可能因为是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吧,印象尤其深刻。也是那段岁月,让我知道了“资本主义剥削”是怎么一回事。
第二份工作就没有那么刻骨铭心了,由于当时对于职业规划完全没有概念,只要觉得比过去的好,那就是好工作。那会的我认为最好的工作就是进外企,可惜简历上没有任何出彩的经历,让我丝毫打不起进外企的野心。于是,11年5月份我又进了一家民企,不过这次的老板换了,温州人。我干着总经理助理的闲职,想着就算自己做不了老板,看看别人是怎么做成老板的也行,没准混着混着也能进管理层。谁知温州style的家族企业,外人根本没有晋升的机会。一年后因为上海市政规划,那家制造型的公司搬迁至郊区的一座工业园,当时还没找好下家的我,即使有千般不愿意只能跟着先过去。12年3月,春天正来临,本着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念头,本姑娘跳槽的心再次复活。
这一次我开始有了些主见,觉得应该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也是因为工作过一段时间以后,暂时不用为生计发愁了吧,所以说呢,钱是人的胆,这话说得没错。当时也不知怎么想的,就想起“对外汉语”这一说,以前家里人叫回去做老师,心里一万个不愿意,觉得教书太枯燥,可是对外汉语呢,应该很好玩吧。当时由于对这行一无所知,就琢磨着该去考个什么证吧(估计很多人都是这个想法)。于是上网一搜,乖乖,蹦出来好多家培训机构,证书五花八门。一圈看下来,虽然没搞明白到底要考个什么证,但是从各家的广告里面明白了“对外汉语老师”真的是很紧俏很吃香的啊,体面又多金。这下更坚定了我转行的信心。接着,挑了个离得还算近的机构去咨询,能言善辩的课程顾问马上邀请我去试听。听下来也还不错,觉得那个老师讲得甚好。其实是因为自己的门外汉,完全没有评判标准,所以见什么都好。可是7800元的培训费还是让我有所犹豫,于是课程顾问又说啦,你现在报名可以给你优惠啦我们的证书是最有权威的啦包过的啦等等。可是本姑娘也不是那么好忽悠的,白花花的银子岂是说给就给你的。这么拖了快半个月,顾问又来电话啦,说马上到月底了再不报名就赶不上下个季度的考试啦,这个考试一年只有两次,错过了这次就要再等半年啦。我一听就慌了,时间不等人,马上赶过去报名交钱。5800块钱(我报的是中级班,7800元是高级班,我管它高级还是中级,先进去再说))换来了3本书,一张课表和一个记事本,还没等我开始去上课,那个课程顾问就辞职走人啦,不知道我是不是她忽悠的最后一个傻瓜 。不过那边参加培训的人还真是多,平日和周末的班都有,各行各业的小白领,还未毕业的学生,家庭主妇,全职太太,最多的是准备出国留学的。看着身边有那么多的同伴,我也就不觉得冤枉了,要不怎么说中国人都有从众心理呢。为了让自己的钱花得最值,我还没等到开课就去听课了。反正那边的学生一拨又一拨,上课的班也是滚动式的,有时间就赶过去听,遇到什么听什么。在我听课的过程中,不断有人来试听、报名、开班。。。我也不知道当初和我说“这是最后一次机会”的课程顾问,是不是早做好了走人的心,所以才敢肆无忌惮地编谎话。
12年4月开始,我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到处蹭课了。想想真是佩服自己,每天下班后直接从公司出门坐一个多小时的地铁赶去那边上课,8:30p.m下课后再赶回住处,周末更是整天泡在那里,恨不得不眠不休。当初只以为这个行业门槛很高,考试也一定很难,虽然一再有人给我打包票,包过,我还是担心自己考不过。连续两个月听了几遍车轱辘似的课以后,我觉得慢慢有些概念了。加上里面也确实有些资历不浅的老师,至少学会了一些套路,知道对外汉语教学是怎么一回事。好在那两个月我还是尽最大能力学获取有用的信息,比如经常拉着有在外面教课的老师询问职业前景,就业情况什么的。当我问到要不要辞去手上的工作,全力来干这个的时候,所有被问过的人无一例外的劝我不要。当时我还很纳闷,不是说这行体面又多金么?怎么就不能靠这个吃饭了?
不管外界的建议如何危言耸听,5月底我果断辞职,全力准备6月初的考试,可是等到考试结束才发现自己真的被欺骗了,花了那么多时间准备的考试难道就是这个样子的么?几乎都是教材上的内容啊,记记背背都可以过了吧。我都开始怀疑他们是不是打着考试拿证书的幌子招生,事实也的确如此,当然这些都是我后来慢慢领悟到的。魔高一道长高一尺,不管我怎么小心翼翼,最后还是被骗了。顺便提一句,考试结果还拿了个高级的证书,虽然我并没有报高级班。这里对那些准备考试的后来者,发出深切的忠告:看紧自己的钱包!
而此时的我已经辞职,不能指望着机构里面说的:“等证书出来,再经过岗前培训,择优录取优秀的学员安排上课”的空话。于是,我又开始了找工作的苦逼历程。不过这次找工作的范围是确定的,就是要做对外汉语老师。在招聘网站上搜搜,似乎这行的需求还不小。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不管哪家,有什么招聘条件和要求,我见到有招聘的岗位就去投,这样偶尔也能收到个把电话通知去面试,试讲。结果无一例外的石沉大海,最多的是在面试结束后,来一个人,告诉你讲得有多烂,离当一名合格的外汉老师还有多远,然后呢刚好他们又有一个培训可以拯救你的。当然,这个是要收费的。。。。因为有过之前的惨痛教训,我对这类游说有了顽强的抵抗力。拒绝了被培训的机会,也就是拒绝了一家家挂羊皮该狗肉的机构,与此同时剩下的可选择余地越来越小了。就在我快要放弃的时候,沪上一家颇有名气的机构通知我去面试,过程稀松平常:抽签、试讲。自认为讲得不咋的我,根本就对那次面试不抱希望。谁知那名面试的老师对我作出一番指正以后,很严肃的问我“我们这边给新人的课时费不多,按照你的水平,我们能给你的是35元/时(对的,是35元/时各位看官不要惊讶,也不要怀疑写错了),不知道你能接受没有?”。我当时又喜又悲,喜的是终于有人肯要我了,悲的是怎么课时费这么低,远远低于我的期望值。可是转念一想,有什么办法呢,谁让你毫无经验的新人呢,人家肯接收你就不错了。于是,稍作迟疑后我很确定地回答:“我愿意。”。其悲壮程度无异于嫁人。的确,从那以后,我就抱着嫁人的心,不管对错好坏,就是它了。(未完待续)
那会已是6月初了,也许正赶上这个行业的旺季,面试后的第一天就有课程顾问电话我去签课了。我记得很清楚,6月7日我和他们签了兼职协议,接到了第一个学生Rick和他的太太。这一对俊男靓女来自德国,因为丈夫被外派来上海工作,太太也跟着来了。初拉乍到的,公司就为他们安排了汉语课程,以帮助其更好地在华工作生活。
后面时间久了我慢慢发现我的学生主要就分为这两类群体:1,来华的商务人士;2.来华外籍人士亲属。这些人学汉语是因为公司给他们的福利,不需要自己掏钱。所以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就算有兴趣学习的人,也因为公务繁忙等原因,经常取消课程。而那些太太们呢,时间倒是大把的,可是她们的业务生活也很丰富,就算翘课也要去参加各种party。有孩子的就更不用说了,小孩生病,或是学校有什么活动,都是她们cancel的理由。家庭主妇们又懒,刚开始还热情高涨的,等到后面学会了一些基本的生活用火以后,就不大愿意再花时间学习了。好不容易上节课,还要跟你聊半天闲话,对于她们来说,开心就好,学到什么倒真是不会太在乎。所以说得好听一点是老师,其实就是个服务者的角色,学生喜欢什么就教什么,永远以客户为中心。
取消课程成了家常便饭,估计这个是所有外汉老师心中的痛。可是那些提前和你打招呼的还好,有些学生甚至就是等到临时才慌慌忙忙地来告诉你,他没有时间上课。更有甚者,压根就忘记和你说,等到你人到了才被告知白跑了。记得那会教一个韩国人,借用晔子老师的一句口头禅“简直就是一朵奇葩!”好几次大清早的等到赶到他们公司,他才说:“今天我有开会,不能上课。”简直恨得我牙痒痒,MD,不能上课不会早说啊?最可恶的是,他的脸上看不到一丝愧疚之意,好像觉得天经地义一般,到最后一次我终于忍不住哭了。后来这个人,患上了甲酰炎的什么病,终止了课程。我表示很高兴。
现在想起来那会我还算是幸运的,因为我住的地方附近刚好有一家外企,正好是机构的一个大客户。而那边工业园又远,外面的老师如果专程跑过来一趟的话是很不合算的,也算很少有人愿意去。所以课程顾问们就近原则,有合适的课就推荐给我了。又因为地方偏远,有交通补贴,这样一算比原来的课时费就高出了一截(抠抠捡捡也是钱啊)。最多的时候,我在那边带了将近10个学生,一天要去好几趟:早上去一趟;下午去一趟;晚上去一趟。有时候干脆就不回来了,连饭都是在那儿解决的(他们公司有员工餐厅)。弄得最后门卫都认识我了,每次填访客信息的时候,他们总是很奇怪地问我:“你来上班好像挺久了吧,怎么还没办门卡呢?”而我支支吾吾答不上来,为了省事也懒得解释太多。
这么多学生当中有一个印象最深的德国老人,因为级别很高,上班时间是和德国同步的(德国时间比北京时间晚7个小时),也就是说他上午的时间都是空的,这样只要他有空,我就过去给他上课直到午饭以后。多亏了他,我才有上密集课的机会,保证我只菜鸟没有饿死,帮我渡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可惜好景不长,国庆节后他就回德国了,我也就失去了第一个稳定的学生。
还有一个上课上得最辛苦的,也是一个德国人,帅锅一枚,拖妻带女来中国的。德国人的勤奋和严谨在他身上得到最大的展现,他的上课时间是每天早上7:00-8:00a.m,苍天啊,逼得我每天6点就得起床啊。鉴于我早起,机构给了我10元的早课补贴(好了,这下早饭有着落了)。和学生混熟以后,我曾几度想和他调整时间,可他就是一个不答应,回复说只有早上上班之前有空学习一个小时。好吧,姑娘我也只能奉陪到底了。从夏天走到冬天,风雨无阻。经常是上完了这一个小时,我再赶回家睡一觉才能恢复精力。苦中有乐,其中最大的成就感就是短短的5个月,他学会了很多,而且也学得很快乐。他是第一个在课下和我一起吃饭,聊天的学生,得知他要回国以后,我很伤心。不知道还有谁,会在每个清晨和我一起感受语言碰撞的快乐。直到现在我们还保持着良好的联系,希望他有机会再来上海,再来吃小笼包。
那几个月上课真的上得很猛,有时候课与课之间只有区区的半小时,我经常是赶场一样,上完了这场奔跑着去下一个地方。所以外汉老师的时间不都是用在课堂上的,更多的是用在路上。如果遇到一个上海郊区的地方,来回地铁都得2小时,比上课时间都长。你说冤不冤?由于课时费在短期内是不变的(虽然机构里会承诺定期上涨,但是遥遥无期),所以要想收入好点,只能拼命上课。我记得我最多的一个月是在9月份,上了足足100个小时。这个数字如果是在校区里面上课,可能不算多。可是像我这样在外面跑课的话,真的是个体力活。好在我年轻力盛,再过两年估计就跑不动了。你想吧,包里几本书放着,水杯带着。几站几站的路走着,大热天里晒得跟非洲难民似的,两条腿也跑粗了。就这么拼命上课,一个月撑死了也就5K上下(还没有保险没有福利没有节假日)。旺季的时候不过如此,更不要说惨淡的季节了,糊口都难。所以想靠这行赚钱的人,请三思吧。
且这课呢,也不是说你想上就能上呢,那还得看机构有没有新课给你上,就算有还要看学生有没有时间上。很多时候都是看着课时数在那里放着,却永远也上不完,真正的可望不可即啊。什么概念呢,以商务人士为例,一个学生一个星期平均上1次课(这个频率还算是比较高的,少的时候一个月才能上一次),一次1.5H。这样一个月就是1.5*4=6H,如果他报了100个小时,那也至少要上16个月。这还没算中间放假啊,度假啊什么不可抗因素。所以要想完完整整的把一个学生的课时都拿到手,没有坚强的毅力是不行的,很多老师教着教着就把学生丢了。像我带的学生当中就有很多事别人转手不要的。可是有时候我有毅力,人家没毅力啊,有的学生学着学着就不见了,回国的是正常,但电话没人接邮件也不回,整个儿地失踪就不正常了。这时只能汇报给客户经理们去彻查,可是最后几乎都是不了了之。好在上海魅力无穷,老外总是源源不断的,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我手上来来往往的学生不下三十了吧,漏掉的都是沙子,剩下的几颗是精英。
就说去年圣诞节前后,学生走得都差不多了,老师们集体失业。有人说那多好哇,有大把的自由时间出去旅游。可是你又不能走,还得坚守阵地,不定哪天有人回来要上课呢。所以本姑娘只好呆在家里睡大觉了,好在冬日时间短,晃一晃一天也就过去了。若是在大好时节,我估计就会闲出病来。干这行,一定得心里素质强大,得学会一个人忍受寂寞,忍受没有同事没有办公室八卦的生活,在这里感谢“上海对外汉语人俱乐部”,不定期地举办各种讲座和活动,给我这样的社会边缘人提供了认识朋友和学习交流的机会。人都是群居动物,不被认可不被关注不被重视的感觉,能毁掉一个人的全部。尤其是当你不知道在做的这件事,是不是有意义,是不是可持久,是不是正确的时候,周围人的力量尤其显得重要。这也是我一直在关注李鹤鸣等老师一直在整合的各种对外汉语信息资源的原因,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
4月10日 续上
冬去春来,春节在家休息了一个月左右,我又重返魔都。工作这么久以来,第一次休息那么久,所以说这一行也有好的一面,比如说工作时间相对自由,一般在和学生协商好的前提下,你是可以掌控自己的时间的;再有由于学生大多是工作人士,所以上课时间不是在上班前就是在下班后,也就是说你要么比别人早要么比别人晚,刚好错过上班高峰期,不用跟着人群挤车;最重要的一点是,名头听起来比较光鲜。比如我老爸问我:“你这样上课一个小时多少钱?”,为了不让他知道我拿着民工的工资,我打肿脸充胖子说:“不多,也就一百来块钱吧。”。你懂的,那是机构的卖价,分给这个小兵的,其实不到1/3。这样说出去以后,我马上就后悔了,因为老爸逢人就说:“我女儿在上海教书,一个小时一百多呢,顶我干一天。”。别人倒还没怎么的,倒是老爸,激动地三天两头给我打电话,问我今天上课没有,上了几个小时的课。我猜他暗地里肯定在盘算我月入几何。可是春节回家我可是一个红包都木有给他老人家啊,我这不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么?
3月份里来万物复苏,按理说对外汉语的春天也来了吧。平日里有了新课,课程顾问们都会发飞信过来问是否有时间上课,可这次足足等了一个月,手机都还没动静,弄得我老神经兮兮地怀疑是不是手机坏了。打电话过去咨询,顾问们都说新课不多,且根据小道消息,就算有新课出来,也要先安排给全职老师。听到没?我们这些兼职老师不过是候补,缺老师的时候才轮到咱们上阵。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下这行的规矩,一般的机构为了节省人力和财力,都不愿意聘用全职老师。兼职老师没有底薪,上多少课拿多少钱,就算一节课没有也不会赖上谁。而全职老师呢,虽说有底薪,但有课时指标,达不到估计日子也挺难过。还有就是全职老师的责任更重大,除了正常的上课以外,还有负责新老师培训;教材的编写;教务以及其他零碎杂事。但即使这样,这样的岗位也不是随便就能得到的。很多机构的全职老师都是从兼职做起的,态度足够好,教学能力足够强,学生反馈足够高等等,才有可能被选上。所以要自由还是求安稳,都由不得你。见得最多的是,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干着,然后做做兼职老师;或者是家境优越的人,干干这个就图个好玩;再者就是结婚生了小孩的妈妈们,一边照顾家庭一边利用业务时间上上课。总之,这个活儿不足以挣钱养家,当然,资历深的,名气大的那又是一说。等到级别足够高了,可选择的余地当然会越大。像我就见过一些骨灰级的老师,出书立传,或是做培训讲师,或是另立门户单干的,光景也就好很多。
好吧,说说自己。老东家靠不住了,学生们也稀稀落落剩不多了,我总不能干等着饿死吧。那么只好广开门路,多找点课来带。去年我基本只在一家挂着,一般是时间有限,一般也是能力有限。如今,500H的课时让我稍稍敢站出去一点,看看是不是能涨点价。当然,老东家给我也涨了点工资:一小时涨了3块钱。
出去走了走看了看,发现行情都差不多,基本都在40-50元/小时之间。这里说得这么透明,也是为了应付那些孜孜以求的好奇者。一听说你是教老外的,张口就问:“嗳,干你么这个一个月能挣多少钱啊?”,把中国人喜欢打探隐私的爱好发挥得淋漓尽致。
其实很早就想写点文字,来记载自己从业以来的亲身经历,入行不久,满打满算刚好一年。看多了城里城外的故事,也把自己的拿出来倒腾倒腾,权当是晒晒心情,免得憋坏了自己。
知道对外汉语这个东西,是高中时候的事情了,填报志愿的时候知道有个对外汉语专业,不过具体学什么的,不清楚,加上高考考得并不好,而当年这个专业又是刚兴起的热门行业,所以并没有机会去选择。随后读了个不入流的学校,学了个旅游英语专业,因为一直想来上海,09年4月实习时就稀里糊涂地过来找工作了。那会手上什么都没有,只有一张英语六级的证书,刚考的导游资格证都还没到手。原本也没打算找个什么样的好工作,人生地不熟的,魔都的生活水平又高,先安定下来再说。于是周末看了两场招聘会,就把自己给卖了。第一份工作是在台企里面做跟单员,也就是帮业务员完成订单的完成,每天的工作无非就是下达订单的要求给工厂,跟踪生产情况,确保业务员接来的订单顺利出货。工作内容琐碎无比,工作时间又长,薪水却低微得可怜,每个月交完房租,就只够自己的生活了,连买件衣服都要思量半天。不过那会年轻不经世事,觉得这样已经很不错了,至少能养活自己。加上无依无靠,也就不敢轻举妄动,就这么按捺着做了两年。离开是因为突然有一天觉醒,觉得自己来上海不该是仅为了糊口。一份工作要么能学到东西,要么能赚钱。而那会刚好公司里唯一一个做外贸的小伙子辞职了,刚好我又会一点英语,于是业务经理就让我身兼两职,顺带着做一点业务。当时公司里经营琉璃工艺品,看似高雅其实用途甚少,国外很难卖的,好在不久后的年底我就做成了一笔美国的订单,数目不大,折合人民币20几万。可是当时在于我,可是一个天文数字啊。我忙的不亦可乎,前前后后都是一个人操作,连货代、报关都是自己摸索着做的。出货那会正是11年春节,因为要盯着货品顺利到达那个遥远的国度,我放弃了回家。辛苦到最后的最后,结算利润提成,我拿到了四千多元,立马就去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这才敢打起了换工作的心思。忍不住就把那段时光抖落了那么多,可能因为是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吧,印象尤其深刻。也是那段岁月,让我知道了“资本主义剥削”是怎么一回事。
第二份工作就没有那么刻骨铭心了,由于当时对于职业规划完全没有概念,只要觉得比过去的好,那就是好工作。那会的我认为最好的工作就是进外企,可惜简历上没有任何出彩的经历,让我丝毫打不起进外企的野心。于是,11年5月份我又进了一家民企,不过这次的老板换了,温州人。我干着总经理助理的闲职,想着就算自己做不了老板,看看别人是怎么做成老板的也行,没准混着混着也能进管理层。谁知温州style的家族企业,外人根本没有晋升的机会。一年后因为上海市政规划,那家制造型的公司搬迁至郊区的一座工业园,当时还没找好下家的我,即使有千般不愿意只能跟着先过去。12年3月,春天正来临,本着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念头,本姑娘跳槽的心再次复活。
这一次我开始有了些主见,觉得应该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也是因为工作过一段时间以后,暂时不用为生计发愁了吧,所以说呢,钱是人的胆,这话说得没错。当时也不知怎么想的,就想起“对外汉语”这一说,以前家里人叫回去做老师,心里一万个不愿意,觉得教书太枯燥,可是对外汉语呢,应该很好玩吧。当时由于对这行一无所知,就琢磨着该去考个什么证吧(估计很多人都是这个想法)。于是上网一搜,乖乖,蹦出来好多家培训机构,证书五花八门。一圈看下来,虽然没搞明白到底要考个什么证,但是从各家的广告里面明白了“对外汉语老师”真的是很紧俏很吃香的啊,体面又多金。这下更坚定了我转行的信心。接着,挑了个离得还算近的机构去咨询,能言善辩的课程顾问马上邀请我去试听。听下来也还不错,觉得那个老师讲得甚好。其实是因为自己的门外汉,完全没有评判标准,所以见什么都好。可是7800元的培训费还是让我有所犹豫,于是课程顾问又说啦,你现在报名可以给你优惠啦我们的证书是最有权威的啦包过的啦等等。可是本姑娘也不是那么好忽悠的,白花花的银子岂是说给就给你的。这么拖了快半个月,顾问又来电话啦,说马上到月底了再不报名就赶不上下个季度的考试啦,这个考试一年只有两次,错过了这次就要再等半年啦。我一听就慌了,时间不等人,马上赶过去报名交钱。5800块钱(我报的是中级班,7800元是高级班,我管它高级还是中级,先进去再说))换来了3本书,一张课表和一个记事本,还没等我开始去上课,那个课程顾问就辞职走人啦,不知道我是不是她忽悠的最后一个傻瓜 。不过那边参加培训的人还真是多,平日和周末的班都有,各行各业的小白领,还未毕业的学生,家庭主妇,全职太太,最多的是准备出国留学的。看着身边有那么多的同伴,我也就不觉得冤枉了,要不怎么说中国人都有从众心理呢。为了让自己的钱花得最值,我还没等到开课就去听课了。反正那边的学生一拨又一拨,上课的班也是滚动式的,有时间就赶过去听,遇到什么听什么。在我听课的过程中,不断有人来试听、报名、开班。。。我也不知道当初和我说“这是最后一次机会”的课程顾问,是不是早做好了走人的心,所以才敢肆无忌惮地编谎话。
12年4月开始,我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到处蹭课了。想想真是佩服自己,每天下班后直接从公司出门坐一个多小时的地铁赶去那边上课,8:30p.m下课后再赶回住处,周末更是整天泡在那里,恨不得不眠不休。当初只以为这个行业门槛很高,考试也一定很难,虽然一再有人给我打包票,包过,我还是担心自己考不过。连续两个月听了几遍车轱辘似的课以后,我觉得慢慢有些概念了。加上里面也确实有些资历不浅的老师,至少学会了一些套路,知道对外汉语教学是怎么一回事。好在那两个月我还是尽最大能力学获取有用的信息,比如经常拉着有在外面教课的老师询问职业前景,就业情况什么的。当我问到要不要辞去手上的工作,全力来干这个的时候,所有被问过的人无一例外的劝我不要。当时我还很纳闷,不是说这行体面又多金么?怎么就不能靠这个吃饭了?
不管外界的建议如何危言耸听,5月底我果断辞职,全力准备6月初的考试,可是等到考试结束才发现自己真的被欺骗了,花了那么多时间准备的考试难道就是这个样子的么?几乎都是教材上的内容啊,记记背背都可以过了吧。我都开始怀疑他们是不是打着考试拿证书的幌子招生,事实也的确如此,当然这些都是我后来慢慢领悟到的。魔高一道长高一尺,不管我怎么小心翼翼,最后还是被骗了。顺便提一句,考试结果还拿了个高级的证书,虽然我并没有报高级班。这里对那些准备考试的后来者,发出深切的忠告:看紧自己的钱包!
而此时的我已经辞职,不能指望着机构里面说的:“等证书出来,再经过岗前培训,择优录取优秀的学员安排上课”的空话。于是,我又开始了找工作的苦逼历程。不过这次找工作的范围是确定的,就是要做对外汉语老师。在招聘网站上搜搜,似乎这行的需求还不小。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不管哪家,有什么招聘条件和要求,我见到有招聘的岗位就去投,这样偶尔也能收到个把电话通知去面试,试讲。结果无一例外的石沉大海,最多的是在面试结束后,来一个人,告诉你讲得有多烂,离当一名合格的外汉老师还有多远,然后呢刚好他们又有一个培训可以拯救你的。当然,这个是要收费的。。。。因为有过之前的惨痛教训,我对这类游说有了顽强的抵抗力。拒绝了被培训的机会,也就是拒绝了一家家挂羊皮该狗肉的机构,与此同时剩下的可选择余地越来越小了。就在我快要放弃的时候,沪上一家颇有名气的机构通知我去面试,过程稀松平常:抽签、试讲。自认为讲得不咋的我,根本就对那次面试不抱希望。谁知那名面试的老师对我作出一番指正以后,很严肃的问我“我们这边给新人的课时费不多,按照你的水平,我们能给你的是35元/时(对的,是35元/时各位看官不要惊讶,也不要怀疑写错了),不知道你能接受没有?”。我当时又喜又悲,喜的是终于有人肯要我了,悲的是怎么课时费这么低,远远低于我的期望值。可是转念一想,有什么办法呢,谁让你毫无经验的新人呢,人家肯接收你就不错了。于是,稍作迟疑后我很确定地回答:“我愿意。”。其悲壮程度无异于嫁人。的确,从那以后,我就抱着嫁人的心,不管对错好坏,就是它了。(未完待续)
那会已是6月初了,也许正赶上这个行业的旺季,面试后的第一天就有课程顾问电话我去签课了。我记得很清楚,6月7日我和他们签了兼职协议,接到了第一个学生Rick和他的太太。这一对俊男靓女来自德国,因为丈夫被外派来上海工作,太太也跟着来了。初拉乍到的,公司就为他们安排了汉语课程,以帮助其更好地在华工作生活。
后面时间久了我慢慢发现我的学生主要就分为这两类群体:1,来华的商务人士;2.来华外籍人士亲属。这些人学汉语是因为公司给他们的福利,不需要自己掏钱。所以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就算有兴趣学习的人,也因为公务繁忙等原因,经常取消课程。而那些太太们呢,时间倒是大把的,可是她们的业务生活也很丰富,就算翘课也要去参加各种party。有孩子的就更不用说了,小孩生病,或是学校有什么活动,都是她们cancel的理由。家庭主妇们又懒,刚开始还热情高涨的,等到后面学会了一些基本的生活用火以后,就不大愿意再花时间学习了。好不容易上节课,还要跟你聊半天闲话,对于她们来说,开心就好,学到什么倒真是不会太在乎。所以说得好听一点是老师,其实就是个服务者的角色,学生喜欢什么就教什么,永远以客户为中心。
取消课程成了家常便饭,估计这个是所有外汉老师心中的痛。可是那些提前和你打招呼的还好,有些学生甚至就是等到临时才慌慌忙忙地来告诉你,他没有时间上课。更有甚者,压根就忘记和你说,等到你人到了才被告知白跑了。记得那会教一个韩国人,借用晔子老师的一句口头禅“简直就是一朵奇葩!”好几次大清早的等到赶到他们公司,他才说:“今天我有开会,不能上课。”简直恨得我牙痒痒,MD,不能上课不会早说啊?最可恶的是,他的脸上看不到一丝愧疚之意,好像觉得天经地义一般,到最后一次我终于忍不住哭了。后来这个人,患上了甲酰炎的什么病,终止了课程。我表示很高兴。
现在想起来那会我还算是幸运的,因为我住的地方附近刚好有一家外企,正好是机构的一个大客户。而那边工业园又远,外面的老师如果专程跑过来一趟的话是很不合算的,也算很少有人愿意去。所以课程顾问们就近原则,有合适的课就推荐给我了。又因为地方偏远,有交通补贴,这样一算比原来的课时费就高出了一截(抠抠捡捡也是钱啊)。最多的时候,我在那边带了将近10个学生,一天要去好几趟:早上去一趟;下午去一趟;晚上去一趟。有时候干脆就不回来了,连饭都是在那儿解决的(他们公司有员工餐厅)。弄得最后门卫都认识我了,每次填访客信息的时候,他们总是很奇怪地问我:“你来上班好像挺久了吧,怎么还没办门卡呢?”而我支支吾吾答不上来,为了省事也懒得解释太多。
这么多学生当中有一个印象最深的德国老人,因为级别很高,上班时间是和德国同步的(德国时间比北京时间晚7个小时),也就是说他上午的时间都是空的,这样只要他有空,我就过去给他上课直到午饭以后。多亏了他,我才有上密集课的机会,保证我只菜鸟没有饿死,帮我渡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可惜好景不长,国庆节后他就回德国了,我也就失去了第一个稳定的学生。
还有一个上课上得最辛苦的,也是一个德国人,帅锅一枚,拖妻带女来中国的。德国人的勤奋和严谨在他身上得到最大的展现,他的上课时间是每天早上7:00-8:00a.m,苍天啊,逼得我每天6点就得起床啊。鉴于我早起,机构给了我10元的早课补贴(好了,这下早饭有着落了)。和学生混熟以后,我曾几度想和他调整时间,可他就是一个不答应,回复说只有早上上班之前有空学习一个小时。好吧,姑娘我也只能奉陪到底了。从夏天走到冬天,风雨无阻。经常是上完了这一个小时,我再赶回家睡一觉才能恢复精力。苦中有乐,其中最大的成就感就是短短的5个月,他学会了很多,而且也学得很快乐。他是第一个在课下和我一起吃饭,聊天的学生,得知他要回国以后,我很伤心。不知道还有谁,会在每个清晨和我一起感受语言碰撞的快乐。直到现在我们还保持着良好的联系,希望他有机会再来上海,再来吃小笼包。
那几个月上课真的上得很猛,有时候课与课之间只有区区的半小时,我经常是赶场一样,上完了这场奔跑着去下一个地方。所以外汉老师的时间不都是用在课堂上的,更多的是用在路上。如果遇到一个上海郊区的地方,来回地铁都得2小时,比上课时间都长。你说冤不冤?由于课时费在短期内是不变的(虽然机构里会承诺定期上涨,但是遥遥无期),所以要想收入好点,只能拼命上课。我记得我最多的一个月是在9月份,上了足足100个小时。这个数字如果是在校区里面上课,可能不算多。可是像我这样在外面跑课的话,真的是个体力活。好在我年轻力盛,再过两年估计就跑不动了。你想吧,包里几本书放着,水杯带着。几站几站的路走着,大热天里晒得跟非洲难民似的,两条腿也跑粗了。就这么拼命上课,一个月撑死了也就5K上下(还没有保险没有福利没有节假日)。旺季的时候不过如此,更不要说惨淡的季节了,糊口都难。所以想靠这行赚钱的人,请三思吧。
且这课呢,也不是说你想上就能上呢,那还得看机构有没有新课给你上,就算有还要看学生有没有时间上。很多时候都是看着课时数在那里放着,却永远也上不完,真正的可望不可即啊。什么概念呢,以商务人士为例,一个学生一个星期平均上1次课(这个频率还算是比较高的,少的时候一个月才能上一次),一次1.5H。这样一个月就是1.5*4=6H,如果他报了100个小时,那也至少要上16个月。这还没算中间放假啊,度假啊什么不可抗因素。所以要想完完整整的把一个学生的课时都拿到手,没有坚强的毅力是不行的,很多老师教着教着就把学生丢了。像我带的学生当中就有很多事别人转手不要的。可是有时候我有毅力,人家没毅力啊,有的学生学着学着就不见了,回国的是正常,但电话没人接邮件也不回,整个儿地失踪就不正常了。这时只能汇报给客户经理们去彻查,可是最后几乎都是不了了之。好在上海魅力无穷,老外总是源源不断的,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我手上来来往往的学生不下三十了吧,漏掉的都是沙子,剩下的几颗是精英。
就说去年圣诞节前后,学生走得都差不多了,老师们集体失业。有人说那多好哇,有大把的自由时间出去旅游。可是你又不能走,还得坚守阵地,不定哪天有人回来要上课呢。所以本姑娘只好呆在家里睡大觉了,好在冬日时间短,晃一晃一天也就过去了。若是在大好时节,我估计就会闲出病来。干这行,一定得心里素质强大,得学会一个人忍受寂寞,忍受没有同事没有办公室八卦的生活,在这里感谢“上海对外汉语人俱乐部”,不定期地举办各种讲座和活动,给我这样的社会边缘人提供了认识朋友和学习交流的机会。人都是群居动物,不被认可不被关注不被重视的感觉,能毁掉一个人的全部。尤其是当你不知道在做的这件事,是不是有意义,是不是可持久,是不是正确的时候,周围人的力量尤其显得重要。这也是我一直在关注李鹤鸣等老师一直在整合的各种对外汉语信息资源的原因,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
4月10日 续上
冬去春来,春节在家休息了一个月左右,我又重返魔都。工作这么久以来,第一次休息那么久,所以说这一行也有好的一面,比如说工作时间相对自由,一般在和学生协商好的前提下,你是可以掌控自己的时间的;再有由于学生大多是工作人士,所以上课时间不是在上班前就是在下班后,也就是说你要么比别人早要么比别人晚,刚好错过上班高峰期,不用跟着人群挤车;最重要的一点是,名头听起来比较光鲜。比如我老爸问我:“你这样上课一个小时多少钱?”,为了不让他知道我拿着民工的工资,我打肿脸充胖子说:“不多,也就一百来块钱吧。”。你懂的,那是机构的卖价,分给这个小兵的,其实不到1/3。这样说出去以后,我马上就后悔了,因为老爸逢人就说:“我女儿在上海教书,一个小时一百多呢,顶我干一天。”。别人倒还没怎么的,倒是老爸,激动地三天两头给我打电话,问我今天上课没有,上了几个小时的课。我猜他暗地里肯定在盘算我月入几何。可是春节回家我可是一个红包都木有给他老人家啊,我这不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么?
3月份里来万物复苏,按理说对外汉语的春天也来了吧。平日里有了新课,课程顾问们都会发飞信过来问是否有时间上课,可这次足足等了一个月,手机都还没动静,弄得我老神经兮兮地怀疑是不是手机坏了。打电话过去咨询,顾问们都说新课不多,且根据小道消息,就算有新课出来,也要先安排给全职老师。听到没?我们这些兼职老师不过是候补,缺老师的时候才轮到咱们上阵。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下这行的规矩,一般的机构为了节省人力和财力,都不愿意聘用全职老师。兼职老师没有底薪,上多少课拿多少钱,就算一节课没有也不会赖上谁。而全职老师呢,虽说有底薪,但有课时指标,达不到估计日子也挺难过。还有就是全职老师的责任更重大,除了正常的上课以外,还有负责新老师培训;教材的编写;教务以及其他零碎杂事。但即使这样,这样的岗位也不是随便就能得到的。很多机构的全职老师都是从兼职做起的,态度足够好,教学能力足够强,学生反馈足够高等等,才有可能被选上。所以要自由还是求安稳,都由不得你。见得最多的是,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干着,然后做做兼职老师;或者是家境优越的人,干干这个就图个好玩;再者就是结婚生了小孩的妈妈们,一边照顾家庭一边利用业务时间上上课。总之,这个活儿不足以挣钱养家,当然,资历深的,名气大的那又是一说。等到级别足够高了,可选择的余地当然会越大。像我就见过一些骨灰级的老师,出书立传,或是做培训讲师,或是另立门户单干的,光景也就好很多。
好吧,说说自己。老东家靠不住了,学生们也稀稀落落剩不多了,我总不能干等着饿死吧。那么只好广开门路,多找点课来带。去年我基本只在一家挂着,一般是时间有限,一般也是能力有限。如今,500H的课时让我稍稍敢站出去一点,看看是不是能涨点价。当然,老东家给我也涨了点工资:一小时涨了3块钱。
出去走了走看了看,发现行情都差不多,基本都在40-50元/小时之间。这里说得这么透明,也是为了应付那些孜孜以求的好奇者。一听说你是教老外的,张口就问:“嗳,干你么这个一个月能挣多少钱啊?”,把中国人喜欢打探隐私的爱好发挥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