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袤·筠》——新的一套绘本集子
重新开始绘本生活,没想到还与搁置前衔接得这么完整,从《啊呜》这里续点再传,好像是上天给的非常刻意的提示:从哪里放下就从哪里捡起,在哪里烦扰就在哪里安放,该解决的问题都要一一面对,不可以绕行。
《萧袤·筠》,收在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中国原创绘本精品系列》里,5本,3本是之前的,《我爱你》2006年出版,可能05年就已经完成了;《跳绳去》2007年初,《天使》那时用的名字是《你是我的天使》,2007年底。2本后补的,《啊呜》2008年5月就开始做了实验稿,随后搁置了4年多,12年10月份重新开始,11月底完成;《大蝌蚪》13年1月完成。都是萧袤的文字。
这一套书对于我自己很重要,因为记录了我8年抗战的经历,不同时期面对一个题材时的状态,思虑的方式,面对的难题与解决的办法,8年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与蜕变,在结果中都写着,无论是希望被看到的还是免不了想掩饰的,都会被记录下来。
我爱故事,喜欢故事结束前的不知去向,在每一次听一个故事或和人讲一个故事时,都会不自觉地与这些故事纠缠在一起,有时成为期间的一个角色,有时则溜号站在故事外面,参与这个故事传输的仪式,就这样进行着吧,继续!
---------------------------------------------------------------------
《我爱你》
这是个非常可爱的故事,从最初看到萧袤的文字时,我就爱上它了。
一个活灵活现的可爱的小宝宝,絮絮叨叨地不断重复着我爱你这个、我爱你那个,认真地对着每一样不会回应他的物说着他的爱。在孩子的天真里,就是这样不需要回报,当不期于回报时,一切都真实地可爱,于是爱它们并且告诉它们你有多么爱。在这背后是一个多么终极的话题呀!
一个因为天真而起始的话题,不管涉及到多么深层的感悟,必将回归到一个天真的起始,这个可爱的小宝宝——小獾,我想他应该4岁,有一点调皮,有一点难缠,有一点想入非非、颠三倒四……就像许许多多的4岁大的宝宝一样,可爱得只想把他紧紧地搂在怀里。小獾有一个真实的家,有一对忙碌着手边事情的爸妈和围绕着他的真实的点点滴滴,把每一个场景画出来时,我有时分不清那是小獾的家还是我自己的家,因为我和小獾一样爱着我身边的各种东西。
动手画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的小侄女3岁半,她可能是最早看这个故事的小朋友,那时她会像小獾一样抱着妈妈的腿说:“妈妈,我爱你!”后来,有一次意外地看她拍着桌子快乐地说:“我爱你桌子!”那时她已经上了小学,我不知道等她像我这么大的时候,是不是还会突然抱起一只枕头说“我爱你”,但是我相信,一个可爱的故事就是有这么可爱的力量,伴随一生!
---------------------------------------------------------------------
《跳绳去》
有一群疯疯癫癫的人突然因为跳绳忘了一切,一根筋式的,不需要理由,这就是孩子的世界,我常会佩服萧袤哪里来这样的童心,看他的故事,哈哈笑了之后也跟着一起没心没肺地陶醉在里面。
还喜欢萧袤文字里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节奏感,在这一套书的其它几个故事里,每一个都有强烈的节奏感,像音乐,像鼓点,有时候是有节奏地敲击,有时候是由远及近地增强,有时候是在一阵喧闹后嘎然而止……希望把这一切都变成真实可感的,于是号召了一大群演员,从主角到配角到群众演员A、B、C,搭上布景、置上道具,等着每一幕准备停当时,喊一声开拍,这出剧就此开幕了,随后热热闹闹地演上一回。
这出剧有三段,第一幕,主角上场,小猪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朋友,有个普普通通的家,有爸爸妈妈、有爷爷奶奶,小猪有根跳绳,这根惹了祸的绳子在这时也很普通。随后,各个角色陆续上场,可能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性格,但此时,一切都被隐去了,他们只想着跳绳,快乐地跳绳。背景在转换,角色在加入,场面变得越来越热闹。
第二幕,镜头已经从最初的近距离的特写逐渐拉远,为了容下更多人,到这里已经像是一个鸟瞰镜头了,记录着城市各处的混乱,因为,大家都去跳绳了。而同时,还有一个超大的集体照,这一大群跳绳的人呀,疯狂地快乐着!
衔接第三幕之前有一个意外,因为这个意外一切都改变了,像一个混乱的世界在到达极点时,突然静止,接着是缓慢地重新开始。镜头依然会回到小猪身上,在这一幕里,每个人都做着不同的事,这是一个有着真实生活的小城,尽管太阳永远像小朋友随手画在纸上的,但信不信由你,它是真实存在的。
---------------------------------------------------------------------
《天使》
这个故事只有两个角色,一个是妈妈,一个是艾米。妈妈爱艾米,艾米爱妈妈,一个捉迷藏的游戏,艾米和妈妈从天上一直玩到了人间,贯穿在期间的就一个字:爱。
这像是在孩子和妈妈之间互相传送的情书,萧袤的这个故事温情极了,所以我需要的是艾米和妈妈之间专注地互相对视的神情,绝不允许有干扰她们的第三个角色出现。尽管故事的一大半发生在天上,但这一对天上的母女之间的对视,与任何一个妈妈与孩子间的对视都是一样的。
在这样的注视中,艾米一直在藏,妈妈一直在找。艾米在成长,所以艾米藏的方式在改变,从开始简单地躲藏,到学会了变化,再到转换了时空,但艾米所做的一切都在妈妈的注视下,就像所有的孩子,无论做什么、去哪里,一生都会有妈妈默默注视的眼神。
这是一个安静的故事,细腻和温情的故事,所以无论在天上还是人间,都没有什么可以打扰妈妈和艾米的,尽管在布景和服装上有意区分了天上和人间的两个时空,但其实整个故事始终在一个心理上的专属于妈妈和孩子的独立频道下,纯净地记录着孩子与妈妈之间不能割舍的依恋。
---------------------------------------------------------------------
《啊呜》
《啊呜》是有关自然的轮回,是一整个生命的乐章,用孩子的口气,几个俏皮的象声词,组织起了在大海里一个生命的循环。
在这个故事里,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角,所有的角色只是合力演出一台音乐剧,我希望可以在纸面上奏一段响亮的乐曲。
第一段中,一个旋律是虾米活泼轻快地进场,是短促的高音,在叠加中变得嘈杂,并行的第二个旋律是鲸鱼缓慢地呈现,当这个沉稳的旋律完整地呈现出来的时候,一个有力而简洁的低音:啊呜!快速地终止了这个段落。
在第二段中,鲸鱼的主题在不断地叠加中,形成一个庞大的高潮段落,在这里有第一段中虾米的高音碰撞。而在鲸鱼跃出水面的段落里,进入到一段快乐地华彩部分,随后归于平静。
进入第三段时,是温馨的粉红色,鲸鱼宝宝的加入让旋律显得更丰富,同样是在叠加中进入第二个高潮段落,与前一个段落有所呼应,力度上稍弱,但旋律上更丰富。
作为一个完整的乐章,在一切华丽退场后进入的是尾声的段落,重新回到安静祥和的海面,一个辽阔博大的舞台,继续演奏着生命的乐章。
在完成这个绘本途中,刚巧目睹着一个小生命勇敢地面对着疾病,在生命线上挣扎,心里无数次为他祈福的同时,就暗暗决心把这个故事送给他。1岁大的小汀宝终于没有机会自己翻看这个故事,但我知道,这个故事永远是属于他的,漂亮的宝贝就像这世间所有漂亮的事物一样,他们来他们去,只是告诉我们,生命如此美丽!
---------------------------------------------------------------------
《大蝌蚪》
一只大得像鲸鱼一样的蝌蚪!读完这个本子可能用了两分钟,那会心的一笑却在脸上挂了好久,这就是一直愿意与萧袤合作的一个因素,他总会带来一些惊喜。
这个不愿长大的蝌蚪,可能在每个成年人心里都游过,游进大海,永远是一只蝌蚪,我有时觉得这个故事会更打动大人而远胜过本来就是蝌蚪的小朋友。
这是萧袤和读者开的一个玩笑,而我,是个帮凶。
从小溪到大海,不知道这只蝌蚪游了多久,无所谓,反正他一路游着,始终没有说服自己像其它的蝌蚪一样过它们该过的生活——变成一只青蛙。大蝌蚪并不是天生就知道自己只想做一只蝌蚪的,它其实时不时会考虑自己这样应不应该。这一路,它想着想着,错过了每一个可能变成青蛙的机会,于是它越来越特别,于是,它没有选择地只能是一只蝌蚪了。
大蝌蚪始终没有变成青蛙,所以它永远是个孩子,但这一路依然是成长的过程,它不仅让自己大得象一只鲸鱼,还真正弄清了自己想要什么,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我陪它走了一路,展示这个递进的过程,路上的景物在改变,它的个头也在改变,在每个阶段改变时它都会思考,而这思考足够连贯、足够有说服力,让我们每个人都相信,它就该是一只蝌蚪!
尽管开始我只想一起开个玩笑,但我被大蝌蚪说服了,不仅被它说服了,还发现我原来可能是另一只,没准我们会在好望角遇上,互相打个招呼,说:嗨!大个子!
《萧袤·筠》,收在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中国原创绘本精品系列》里,5本,3本是之前的,《我爱你》2006年出版,可能05年就已经完成了;《跳绳去》2007年初,《天使》那时用的名字是《你是我的天使》,2007年底。2本后补的,《啊呜》2008年5月就开始做了实验稿,随后搁置了4年多,12年10月份重新开始,11月底完成;《大蝌蚪》13年1月完成。都是萧袤的文字。
这一套书对于我自己很重要,因为记录了我8年抗战的经历,不同时期面对一个题材时的状态,思虑的方式,面对的难题与解决的办法,8年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与蜕变,在结果中都写着,无论是希望被看到的还是免不了想掩饰的,都会被记录下来。
我爱故事,喜欢故事结束前的不知去向,在每一次听一个故事或和人讲一个故事时,都会不自觉地与这些故事纠缠在一起,有时成为期间的一个角色,有时则溜号站在故事外面,参与这个故事传输的仪式,就这样进行着吧,继续!
---------------------------------------------------------------------
![]() |
《萧袤·筠》之《我爱你》 |
《我爱你》
这是个非常可爱的故事,从最初看到萧袤的文字时,我就爱上它了。
一个活灵活现的可爱的小宝宝,絮絮叨叨地不断重复着我爱你这个、我爱你那个,认真地对着每一样不会回应他的物说着他的爱。在孩子的天真里,就是这样不需要回报,当不期于回报时,一切都真实地可爱,于是爱它们并且告诉它们你有多么爱。在这背后是一个多么终极的话题呀!
一个因为天真而起始的话题,不管涉及到多么深层的感悟,必将回归到一个天真的起始,这个可爱的小宝宝——小獾,我想他应该4岁,有一点调皮,有一点难缠,有一点想入非非、颠三倒四……就像许许多多的4岁大的宝宝一样,可爱得只想把他紧紧地搂在怀里。小獾有一个真实的家,有一对忙碌着手边事情的爸妈和围绕着他的真实的点点滴滴,把每一个场景画出来时,我有时分不清那是小獾的家还是我自己的家,因为我和小獾一样爱着我身边的各种东西。
动手画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的小侄女3岁半,她可能是最早看这个故事的小朋友,那时她会像小獾一样抱着妈妈的腿说:“妈妈,我爱你!”后来,有一次意外地看她拍着桌子快乐地说:“我爱你桌子!”那时她已经上了小学,我不知道等她像我这么大的时候,是不是还会突然抱起一只枕头说“我爱你”,但是我相信,一个可爱的故事就是有这么可爱的力量,伴随一生!
---------------------------------------------------------------------
![]() |
《萧袤·筠》之《跳绳去》 |
《跳绳去》
有一群疯疯癫癫的人突然因为跳绳忘了一切,一根筋式的,不需要理由,这就是孩子的世界,我常会佩服萧袤哪里来这样的童心,看他的故事,哈哈笑了之后也跟着一起没心没肺地陶醉在里面。
还喜欢萧袤文字里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节奏感,在这一套书的其它几个故事里,每一个都有强烈的节奏感,像音乐,像鼓点,有时候是有节奏地敲击,有时候是由远及近地增强,有时候是在一阵喧闹后嘎然而止……希望把这一切都变成真实可感的,于是号召了一大群演员,从主角到配角到群众演员A、B、C,搭上布景、置上道具,等着每一幕准备停当时,喊一声开拍,这出剧就此开幕了,随后热热闹闹地演上一回。
这出剧有三段,第一幕,主角上场,小猪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朋友,有个普普通通的家,有爸爸妈妈、有爷爷奶奶,小猪有根跳绳,这根惹了祸的绳子在这时也很普通。随后,各个角色陆续上场,可能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性格,但此时,一切都被隐去了,他们只想着跳绳,快乐地跳绳。背景在转换,角色在加入,场面变得越来越热闹。
第二幕,镜头已经从最初的近距离的特写逐渐拉远,为了容下更多人,到这里已经像是一个鸟瞰镜头了,记录着城市各处的混乱,因为,大家都去跳绳了。而同时,还有一个超大的集体照,这一大群跳绳的人呀,疯狂地快乐着!
衔接第三幕之前有一个意外,因为这个意外一切都改变了,像一个混乱的世界在到达极点时,突然静止,接着是缓慢地重新开始。镜头依然会回到小猪身上,在这一幕里,每个人都做着不同的事,这是一个有着真实生活的小城,尽管太阳永远像小朋友随手画在纸上的,但信不信由你,它是真实存在的。
---------------------------------------------------------------------
![]() |
《萧袤·筠》之《天使》 |
《天使》
这个故事只有两个角色,一个是妈妈,一个是艾米。妈妈爱艾米,艾米爱妈妈,一个捉迷藏的游戏,艾米和妈妈从天上一直玩到了人间,贯穿在期间的就一个字:爱。
这像是在孩子和妈妈之间互相传送的情书,萧袤的这个故事温情极了,所以我需要的是艾米和妈妈之间专注地互相对视的神情,绝不允许有干扰她们的第三个角色出现。尽管故事的一大半发生在天上,但这一对天上的母女之间的对视,与任何一个妈妈与孩子间的对视都是一样的。
在这样的注视中,艾米一直在藏,妈妈一直在找。艾米在成长,所以艾米藏的方式在改变,从开始简单地躲藏,到学会了变化,再到转换了时空,但艾米所做的一切都在妈妈的注视下,就像所有的孩子,无论做什么、去哪里,一生都会有妈妈默默注视的眼神。
这是一个安静的故事,细腻和温情的故事,所以无论在天上还是人间,都没有什么可以打扰妈妈和艾米的,尽管在布景和服装上有意区分了天上和人间的两个时空,但其实整个故事始终在一个心理上的专属于妈妈和孩子的独立频道下,纯净地记录着孩子与妈妈之间不能割舍的依恋。
---------------------------------------------------------------------
![]() |
《萧袤·筠》之《啊呜》 |
《啊呜》
《啊呜》是有关自然的轮回,是一整个生命的乐章,用孩子的口气,几个俏皮的象声词,组织起了在大海里一个生命的循环。
在这个故事里,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角,所有的角色只是合力演出一台音乐剧,我希望可以在纸面上奏一段响亮的乐曲。
第一段中,一个旋律是虾米活泼轻快地进场,是短促的高音,在叠加中变得嘈杂,并行的第二个旋律是鲸鱼缓慢地呈现,当这个沉稳的旋律完整地呈现出来的时候,一个有力而简洁的低音:啊呜!快速地终止了这个段落。
在第二段中,鲸鱼的主题在不断地叠加中,形成一个庞大的高潮段落,在这里有第一段中虾米的高音碰撞。而在鲸鱼跃出水面的段落里,进入到一段快乐地华彩部分,随后归于平静。
进入第三段时,是温馨的粉红色,鲸鱼宝宝的加入让旋律显得更丰富,同样是在叠加中进入第二个高潮段落,与前一个段落有所呼应,力度上稍弱,但旋律上更丰富。
作为一个完整的乐章,在一切华丽退场后进入的是尾声的段落,重新回到安静祥和的海面,一个辽阔博大的舞台,继续演奏着生命的乐章。
在完成这个绘本途中,刚巧目睹着一个小生命勇敢地面对着疾病,在生命线上挣扎,心里无数次为他祈福的同时,就暗暗决心把这个故事送给他。1岁大的小汀宝终于没有机会自己翻看这个故事,但我知道,这个故事永远是属于他的,漂亮的宝贝就像这世间所有漂亮的事物一样,他们来他们去,只是告诉我们,生命如此美丽!
---------------------------------------------------------------------
![]() |
《萧袤·筠》之《大蝌蚪》 |
《大蝌蚪》
一只大得像鲸鱼一样的蝌蚪!读完这个本子可能用了两分钟,那会心的一笑却在脸上挂了好久,这就是一直愿意与萧袤合作的一个因素,他总会带来一些惊喜。
这个不愿长大的蝌蚪,可能在每个成年人心里都游过,游进大海,永远是一只蝌蚪,我有时觉得这个故事会更打动大人而远胜过本来就是蝌蚪的小朋友。
这是萧袤和读者开的一个玩笑,而我,是个帮凶。
从小溪到大海,不知道这只蝌蚪游了多久,无所谓,反正他一路游着,始终没有说服自己像其它的蝌蚪一样过它们该过的生活——变成一只青蛙。大蝌蚪并不是天生就知道自己只想做一只蝌蚪的,它其实时不时会考虑自己这样应不应该。这一路,它想着想着,错过了每一个可能变成青蛙的机会,于是它越来越特别,于是,它没有选择地只能是一只蝌蚪了。
大蝌蚪始终没有变成青蛙,所以它永远是个孩子,但这一路依然是成长的过程,它不仅让自己大得象一只鲸鱼,还真正弄清了自己想要什么,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我陪它走了一路,展示这个递进的过程,路上的景物在改变,它的个头也在改变,在每个阶段改变时它都会思考,而这思考足够连贯、足够有说服力,让我们每个人都相信,它就该是一只蝌蚪!
尽管开始我只想一起开个玩笑,但我被大蝌蚪说服了,不仅被它说服了,还发现我原来可能是另一只,没准我们会在好望角遇上,互相打个招呼,说:嗨!大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