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种感动而歇笔
为一种感动而歇笔
当下的作家、知识分子,谁又是真正地关注过生活,当违心地挥动着笔头或敲击着键盘时,真正的生活却越来越背离而去,你们无视于真正的生活和底层的痛楚,“胡乱地下跪”,且因为,金钱和权利就是你们的上帝?
我要说,真正的食粮不在“上帝”那里,而是在现实中,因为——最好的例证是,人为什么长出牙齿,为什么会咬食咀嚼,为的就是能够在现实中寻求食粮。对于那些“胡乱下跪”的人,纪德斥责道:“勇敢点儿,赤条条地挺立起来,你只需要自身的汁液的冲腾和阳光的召唤,就能挺立地生长。”
诗人,是否应该拥有 “爱好有毒花朵”的病态嗜好,不,这正是纪德最为反感的,就像反感他的长辈波德莱尔那样。他告诉一切“恶之花”,生活中的感动,是否被一生中没有得到满足的种种欲望和精力所泯杀呢?谁又会为生活中的感动而哭泣呢?那么作家、或诗人,你们是否停下了虚伪而又自鸣高傲的笔呢?
我想,纪德之所以伟大,他的《地粮》之所以经久不衰,就在于他能够为苦难的母子降下金贵的笔端,这不是同情,而是一个有良知的思想家对粮食和劳动的尊敬,并以此在道德上对自我实施“折磨”和评判。
纪德在写《地粮》不久,有一天他告诉那个假想中的拿塔埃勒,“今天我不能撰写,因为谷仓中有一个轮子在转动。我昨天就见到它了。它在打油菜,屑粒飞舞着,油菜籽纷纷滚落在地上。灰尘使人窒息。一个妇女在推磨子。两个可爱的男孩,赤着脚在收油菜籽”。面对这样的场景,纪德哭了,因为,他说了,“我没有什么别的话好说。我知道,你没有什么话好说的时候,就不动笔。”
回头再看看,那些动不动爱装大师的人,他们鄙视读者,鄙视敌手,鄙视底层的民众。说到底,还是鄙视自我。
当下的作家、知识分子,谁又是真正地关注过生活,当违心地挥动着笔头或敲击着键盘时,真正的生活却越来越背离而去,你们无视于真正的生活和底层的痛楚,“胡乱地下跪”,且因为,金钱和权利就是你们的上帝?
我要说,真正的食粮不在“上帝”那里,而是在现实中,因为——最好的例证是,人为什么长出牙齿,为什么会咬食咀嚼,为的就是能够在现实中寻求食粮。对于那些“胡乱下跪”的人,纪德斥责道:“勇敢点儿,赤条条地挺立起来,你只需要自身的汁液的冲腾和阳光的召唤,就能挺立地生长。”
诗人,是否应该拥有 “爱好有毒花朵”的病态嗜好,不,这正是纪德最为反感的,就像反感他的长辈波德莱尔那样。他告诉一切“恶之花”,生活中的感动,是否被一生中没有得到满足的种种欲望和精力所泯杀呢?谁又会为生活中的感动而哭泣呢?那么作家、或诗人,你们是否停下了虚伪而又自鸣高傲的笔呢?
我想,纪德之所以伟大,他的《地粮》之所以经久不衰,就在于他能够为苦难的母子降下金贵的笔端,这不是同情,而是一个有良知的思想家对粮食和劳动的尊敬,并以此在道德上对自我实施“折磨”和评判。
纪德在写《地粮》不久,有一天他告诉那个假想中的拿塔埃勒,“今天我不能撰写,因为谷仓中有一个轮子在转动。我昨天就见到它了。它在打油菜,屑粒飞舞着,油菜籽纷纷滚落在地上。灰尘使人窒息。一个妇女在推磨子。两个可爱的男孩,赤着脚在收油菜籽”。面对这样的场景,纪德哭了,因为,他说了,“我没有什么别的话好说。我知道,你没有什么话好说的时候,就不动笔。”
回头再看看,那些动不动爱装大师的人,他们鄙视读者,鄙视敌手,鄙视底层的民众。说到底,还是鄙视自我。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