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的史诗篇章——『剑风传奇』(1)
去年暑假写的,原载于《二次元狂热》,想想还是放上来了…这篇确实没写好,觉得特别对不起编辑,叩首…主要是动笔以后发现《剑风传奇》有点超出了我的驾驭能力,很多背景知识不了解,也看不太出门道…希望有朝一日我再成熟一点能给它写个更好的解读。没看过漫画的读者可以将这一篇当成剧情简介看,看过的,就不用看了…有些描述以及用语估计会很囧,还请诸位多多包涵…然后再一次表示对不住编辑,这事儿办砸了…
三浦健太郎,千叶县生人,为宫野下明和原哲夫做过助手,获得了日本大学美术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出版过一部无论思想还是内容都乏善可陈的『王狼』。1989年,时年二十出头的他,开始在白泉社旗下发表后来成为其毕生杰作的『剑风传奇』,连载至今。以少女漫画闻名于世的白泉社,虽也有涉及青年漫画业务,但名号几乎与由贵香织里、高屋奈月、吉住涉等人紧紧相连,周遭散发出浓烈的阴柔之气;而身为重口味青年漫画的『剑风传奇』,在这种态势下杀出重围,注定着它自旅程伊始便不平凡。
时至今日,『剑风传奇』已经连载了近四十卷,跋涉过了二十年的漫漫光阴。1997年,以监督高桥直人为首的一批新晋动画人,联合彼时正如日中天的神奈延年、森川智之、高山南等声优,制作了堪称九十年代经典的TV版动画。它的制作者中的很多人,后来都成为了业界的中流砥柱。这部TV版取得了对深夜档作品而言非常惊人的商业成绩,带动了一系列手办和游戏的发行,不过令漫画党深感不满的是考虑到收视群体的年龄层,所以削减了大量经典场景后的动画版几乎成为了与漫画气质截然不同的作品。如果用音乐来形容的漫画的气氛,大概就是Elend这类以黑暗祭礼为主题,着力展现绝望、暴力与死亡的乐队;但动画版的话,用其自身的配乐来描述就很恰当——日后因与今敏的合作而蛮声国际的平泽进,用不多的预算用合成器做出了荡漾着史诗气魄的作品,使得当年的观众多年后忆起『剑风传奇』的经典场景,经典的配乐也会随之响起。
2012年,由著名的STUDIO 4℃工作室(代表作:『回忆三部曲』、『黑客帝国动画版』)推出的剧场版正式上映,一共分为三部。剧场版采用了先进的3D技术,不过从目前已经推出的两部来看,背景与人物有些抽离,失却了日本动画独特的质感,变得有些像游戏CG,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此外声优和配乐班底全体换血,也令老一辈剑风fans感到不适应。然而,剧场版同样取得了非常好的商业成绩,再度掀起了『剑风传奇』之狂潮。
(一)概述
『剑风传奇』,又译『烙印勇士』,原名『Berserk』。Berserk源于古代的北欧语言,本意是“披着熊皮的人”,后来逐渐引申为“狂战士”,常见于各类奇幻作品,是颇为受众所欢迎的职业设定。我们知道人之所以会感受到疼痛,是因为大脑在通过这种方式来向身体发出警告,从而避免更大的伤害;而所谓的“狂战士”受到战神奥丁的庇护,由于在战斗时会陷入异常兴奋的状态,无论受到多大的创伤都不会感到疼痛,故能够发挥出逆天级别的战斗能力,同时也很容易因身负重伤不自知而死亡。
在现代英语中,“Berserk”更常见的用法是“发疯”、“癫狂”,不知是否是三浦本人意在双关,总之整部『Berserk』都弥漫着一种癫狂之气,不仅画面上染着浓重的血雨腥风,登场人物也极尽心理阴暗乃至变态之能事。由于画面太过刺激,故漫画原作在许多国家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删减或被评定为限制级。虽然如此,并不能折损『剑风传奇』的价值,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部青年漫画作品都达到了日本漫画史上的高峰,它具备非常完整的世界观和独具特色的统一美学,同时也有着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许多读者心目中最为经典的男性友情刻画。
『剑风传奇』的背景设置在一个与中世纪欧洲颇为类似的架空世界,这里有古堡、骑士、雇佣兵和帝王,战乱不断,民不聊生,统治者则多是自私贪婪的伪君子,一派末世将临的苍凉景象。三浦建太郎自幼就是狂热的奇幻/科幻迷,阅片读书无数,尤其迷恋中世纪。14岁那年,他读到了一本促使他直到几十年之后仍在顽强地追新章的小说:栗本薰的『豹头王传说』。该作自1979年连载伊始便以达成“世界上由个人完成的最长的小说”为目标,直到09年作者去世时已经出版了正传130卷、外传22卷、发行量3000余万册,堪称是不折不扣的国民文学。『豹头王传说』为包括三浦在内的许多后来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其中的角色模式,如背负着黑暗过去的失忆外来客、性格虽是假小子但却意外痴情的女战士、心机极重暗黑贵公子等等,至今还以各种各样的面貌活在不同的作品里。而三浦美术上的影响则主要来自机战、魔神等题材的鼻祖级大师永井豪。
『剑风』的另一个基础是七八十年代的B级恐怖片,如『野蛮人柯南』和当时尚未大热的Sam Raimi的恐怖片的等等,都赋予了三浦不少创作灵感。比如故事的主角津的形象来源,一是为德国平民起义立下汗马功劳的装有人工铁臂的骑士Gotez,二是Paul Verhoeven于1985年执导的『Flesh & Blood』中强壮霸气的男主演Rotger Hauer(不过这个角色的性格,则是以三浦本人以及他的几个朋友为原型的)。另一方面,漫画中那些足以令部分读者生理不适的狰狞怪物,也是由这类电影演化而来。归根究底,『剑风传奇』仍然是典型的九十年代日本漫画,而三浦建太郎是典型的九十年代日本漫画家,迷恋西式奇幻,怪物及其衍生文化,游戏,以及各式象征意味浓厚的符号。
说到符号,就要牵扯到『剑风传奇』的整体风格了。鉴于三浦从十岁起就基本把人生献给了画漫画,想必不会有太丰富的阅历和经验。诚如三浦自己所言,漫画家把每天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用于伏案工作,只能从媒介中获取信息,但好处就在于他们基本上与世隔绝,所以相较于拖家带口上班打卡的普通人更能以客观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从而展开更深入的想象。三浦开始构思剧情时还是一名大学生,当时他虽有一个模糊的大框架,但对于细节如何填充并没有什么明确的计划,只能随心所欲、信手沾来,尽管连载中期后逐步加强了对剧情的控制力并引入了至今也未能完全渗透出的世界观,但『剑风传奇』的确不是胜在抽丝剥茧的剧情以及紧张刺激的节奏感上,而是细腻的人物刻画和气氛营造。
三浦的人物不算美型,但他对画面的追求已经达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不仅构图繁复,且严格符合景深关系,所有线条都追求完美。而他的素材来源,就是对各路名画进行非常大胆的改编。如果有心考据的话,会发现几乎每一话都有些很有来头的画面,鹰之城出现之前的百鬼夜行图,就改编自以细密布局、扭曲形态和诡异色彩闻名于世的超现实主义画派创始人博斯(『七宗罪』亦对他有所借鉴)的『人间快乐园』,“神之手”的构想则来自流行于拉美地区的宗教题材“全能之手”,其五位成员的设计则借鉴了经典恐怖片『Hellraiser』(『养鬼吃人』)。这部由小说家Clive Barker自己改编自己作品的电影,是许多与三浦同期的日本漫画家的灵感来源,不说别的,起码任谁都能看出富奸从里面的钉头人处编出了伊耳谜-揍敌客吧……
三浦还大量融合历史和宗教元素,每页纸上都铺陈得密不透风,使得整部漫画都浸润在极强的仪式感之中,弥漫着黑、死、狂、邪的气息,堪称处处有典故,足以令完全没有知识储备的读者也感到不寒而栗,更可让对这类文化略有了解的读者兴奋莫名。不难看出连载初期的三浦,几乎是踩着历史书设计出『剑风』的雏形的。他不仅展现了城墙盔甲这些外在特征,更巧妙地化用了中世纪思潮。中世纪的人们对宗教异常狂热,用尽毕生的力气去追随神,相信有天堂有地狱有灵魂死者可来回穿梭,认为世间遍布着种种神秘而未知的生物,以及——断定日蚀和月蚀象征着成魔。在能力尚且不成熟的阶段,三浦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非常敏锐地将它们都整合到自己的世界观里,大量的积累和吸收知识,直到经过数年的连载磨练才放开发挥。连载进入第三十五卷,他引入了“树”这个在东西方的宗教中都有出现的世界观,将『剑风传奇』的世界扩大到了一个广阔得令人惊叹的地步。正是由于上述原因,作品的基调对大多数日本读者而言确实陌生了一些,因此『剑风传奇』在欧美才是名副其实的大热之作,是许多西方读者心目中日本漫画的杰出代表。
(待续)
三浦健太郎,千叶县生人,为宫野下明和原哲夫做过助手,获得了日本大学美术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出版过一部无论思想还是内容都乏善可陈的『王狼』。1989年,时年二十出头的他,开始在白泉社旗下发表后来成为其毕生杰作的『剑风传奇』,连载至今。以少女漫画闻名于世的白泉社,虽也有涉及青年漫画业务,但名号几乎与由贵香织里、高屋奈月、吉住涉等人紧紧相连,周遭散发出浓烈的阴柔之气;而身为重口味青年漫画的『剑风传奇』,在这种态势下杀出重围,注定着它自旅程伊始便不平凡。
时至今日,『剑风传奇』已经连载了近四十卷,跋涉过了二十年的漫漫光阴。1997年,以监督高桥直人为首的一批新晋动画人,联合彼时正如日中天的神奈延年、森川智之、高山南等声优,制作了堪称九十年代经典的TV版动画。它的制作者中的很多人,后来都成为了业界的中流砥柱。这部TV版取得了对深夜档作品而言非常惊人的商业成绩,带动了一系列手办和游戏的发行,不过令漫画党深感不满的是考虑到收视群体的年龄层,所以削减了大量经典场景后的动画版几乎成为了与漫画气质截然不同的作品。如果用音乐来形容的漫画的气氛,大概就是Elend这类以黑暗祭礼为主题,着力展现绝望、暴力与死亡的乐队;但动画版的话,用其自身的配乐来描述就很恰当——日后因与今敏的合作而蛮声国际的平泽进,用不多的预算用合成器做出了荡漾着史诗气魄的作品,使得当年的观众多年后忆起『剑风传奇』的经典场景,经典的配乐也会随之响起。
2012年,由著名的STUDIO 4℃工作室(代表作:『回忆三部曲』、『黑客帝国动画版』)推出的剧场版正式上映,一共分为三部。剧场版采用了先进的3D技术,不过从目前已经推出的两部来看,背景与人物有些抽离,失却了日本动画独特的质感,变得有些像游戏CG,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此外声优和配乐班底全体换血,也令老一辈剑风fans感到不适应。然而,剧场版同样取得了非常好的商业成绩,再度掀起了『剑风传奇』之狂潮。
(一)概述
『剑风传奇』,又译『烙印勇士』,原名『Berserk』。Berserk源于古代的北欧语言,本意是“披着熊皮的人”,后来逐渐引申为“狂战士”,常见于各类奇幻作品,是颇为受众所欢迎的职业设定。我们知道人之所以会感受到疼痛,是因为大脑在通过这种方式来向身体发出警告,从而避免更大的伤害;而所谓的“狂战士”受到战神奥丁的庇护,由于在战斗时会陷入异常兴奋的状态,无论受到多大的创伤都不会感到疼痛,故能够发挥出逆天级别的战斗能力,同时也很容易因身负重伤不自知而死亡。
在现代英语中,“Berserk”更常见的用法是“发疯”、“癫狂”,不知是否是三浦本人意在双关,总之整部『Berserk』都弥漫着一种癫狂之气,不仅画面上染着浓重的血雨腥风,登场人物也极尽心理阴暗乃至变态之能事。由于画面太过刺激,故漫画原作在许多国家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删减或被评定为限制级。虽然如此,并不能折损『剑风传奇』的价值,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部青年漫画作品都达到了日本漫画史上的高峰,它具备非常完整的世界观和独具特色的统一美学,同时也有着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许多读者心目中最为经典的男性友情刻画。
『剑风传奇』的背景设置在一个与中世纪欧洲颇为类似的架空世界,这里有古堡、骑士、雇佣兵和帝王,战乱不断,民不聊生,统治者则多是自私贪婪的伪君子,一派末世将临的苍凉景象。三浦建太郎自幼就是狂热的奇幻/科幻迷,阅片读书无数,尤其迷恋中世纪。14岁那年,他读到了一本促使他直到几十年之后仍在顽强地追新章的小说:栗本薰的『豹头王传说』。该作自1979年连载伊始便以达成“世界上由个人完成的最长的小说”为目标,直到09年作者去世时已经出版了正传130卷、外传22卷、发行量3000余万册,堪称是不折不扣的国民文学。『豹头王传说』为包括三浦在内的许多后来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其中的角色模式,如背负着黑暗过去的失忆外来客、性格虽是假小子但却意外痴情的女战士、心机极重暗黑贵公子等等,至今还以各种各样的面貌活在不同的作品里。而三浦美术上的影响则主要来自机战、魔神等题材的鼻祖级大师永井豪。
『剑风』的另一个基础是七八十年代的B级恐怖片,如『野蛮人柯南』和当时尚未大热的Sam Raimi的恐怖片的等等,都赋予了三浦不少创作灵感。比如故事的主角津的形象来源,一是为德国平民起义立下汗马功劳的装有人工铁臂的骑士Gotez,二是Paul Verhoeven于1985年执导的『Flesh & Blood』中强壮霸气的男主演Rotger Hauer(不过这个角色的性格,则是以三浦本人以及他的几个朋友为原型的)。另一方面,漫画中那些足以令部分读者生理不适的狰狞怪物,也是由这类电影演化而来。归根究底,『剑风传奇』仍然是典型的九十年代日本漫画,而三浦建太郎是典型的九十年代日本漫画家,迷恋西式奇幻,怪物及其衍生文化,游戏,以及各式象征意味浓厚的符号。
说到符号,就要牵扯到『剑风传奇』的整体风格了。鉴于三浦从十岁起就基本把人生献给了画漫画,想必不会有太丰富的阅历和经验。诚如三浦自己所言,漫画家把每天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用于伏案工作,只能从媒介中获取信息,但好处就在于他们基本上与世隔绝,所以相较于拖家带口上班打卡的普通人更能以客观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从而展开更深入的想象。三浦开始构思剧情时还是一名大学生,当时他虽有一个模糊的大框架,但对于细节如何填充并没有什么明确的计划,只能随心所欲、信手沾来,尽管连载中期后逐步加强了对剧情的控制力并引入了至今也未能完全渗透出的世界观,但『剑风传奇』的确不是胜在抽丝剥茧的剧情以及紧张刺激的节奏感上,而是细腻的人物刻画和气氛营造。
![]() |
三浦的人物不算美型,但他对画面的追求已经达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不仅构图繁复,且严格符合景深关系,所有线条都追求完美。而他的素材来源,就是对各路名画进行非常大胆的改编。如果有心考据的话,会发现几乎每一话都有些很有来头的画面,鹰之城出现之前的百鬼夜行图,就改编自以细密布局、扭曲形态和诡异色彩闻名于世的超现实主义画派创始人博斯(『七宗罪』亦对他有所借鉴)的『人间快乐园』,“神之手”的构想则来自流行于拉美地区的宗教题材“全能之手”,其五位成员的设计则借鉴了经典恐怖片『Hellraiser』(『养鬼吃人』)。这部由小说家Clive Barker自己改编自己作品的电影,是许多与三浦同期的日本漫画家的灵感来源,不说别的,起码任谁都能看出富奸从里面的钉头人处编出了伊耳谜-揍敌客吧……
三浦还大量融合历史和宗教元素,每页纸上都铺陈得密不透风,使得整部漫画都浸润在极强的仪式感之中,弥漫着黑、死、狂、邪的气息,堪称处处有典故,足以令完全没有知识储备的读者也感到不寒而栗,更可让对这类文化略有了解的读者兴奋莫名。不难看出连载初期的三浦,几乎是踩着历史书设计出『剑风』的雏形的。他不仅展现了城墙盔甲这些外在特征,更巧妙地化用了中世纪思潮。中世纪的人们对宗教异常狂热,用尽毕生的力气去追随神,相信有天堂有地狱有灵魂死者可来回穿梭,认为世间遍布着种种神秘而未知的生物,以及——断定日蚀和月蚀象征着成魔。在能力尚且不成熟的阶段,三浦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非常敏锐地将它们都整合到自己的世界观里,大量的积累和吸收知识,直到经过数年的连载磨练才放开发挥。连载进入第三十五卷,他引入了“树”这个在东西方的宗教中都有出现的世界观,将『剑风传奇』的世界扩大到了一个广阔得令人惊叹的地步。正是由于上述原因,作品的基调对大多数日本读者而言确实陌生了一些,因此『剑风传奇』在欧美才是名副其实的大热之作,是许多西方读者心目中日本漫画的杰出代表。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