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勉
今日晚饭之时,与几位好友大谈哲学。从有神论无神论谈到佛教道教再谈到生命的意义,个个俨然一幅大宗师的样子。人人文思如泉,口若悬河,却又横眉冷对,唇枪舌剑。两个小时内口水唾沫横飞,但最终的观点却还是南辕北辙。回到房间,原想借着刚刚活跃的思维进一步在哲学方面做更深的思考。可是这人一坐下来,静静思忖,思绪就不由得乱飞。我于是想到了很多年前读过的一部古典小说中的一个情节。小说名叫《镜花缘》,作者是清代的李汝珍。
‘忽听先生在内教学生念书。细细听时,只得两句,共八个字:上句三字,下句五字。学生跟着读道:“切吾切,以反人之切。”唐敖忖道:“难道他们讲究反切么?”林之洋道:“你们听听:只怕又是‘问道于盲’来了。”多九公听了,不觉毛骨竦然,连连摇手。那先生教了数遍,命学生退去,又教一个学生念书,也是两句:上句三字,下句四字。只听师徒高声读道:“永之兴,柳兴之兴。”也教数遍退去。三人听了,一毫不懂,于是闪在门旁,暗暗偷看:只见又有一个学生,捧 书上去。先生把书用朱笔点了,也教了两遍,每句四字。只听学生念道:“羊者,良也:交者,孝也;予者,身也。”唐敖轻轻说道:“九公:今日干好万好,幸未 同他谈文!刚才细听他们所读之书,不但从未见过,并且语句都是古奥。内中若无深义,为何偌大后生,每人只读数句?无如我们资性鲁钝,不能领略。古人云: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我们若非黑齿前车之鉴,今日稍不留神,又要吃亏了。”
忽见有个学生出来招手道:“先生要看货哩。”林之洋连忙答应,提著包袱进去。二人等候多时。原来先生业已把货买了,在那里议论平色。唐敖趁空暗暗踱进书馆,把众人之书,细看一遍;又把文稿翻了两篇,连忙退出,多九公道:“他们所读之书,唐兄都看见了,为何面上胀的这样通红?”唐敖刚要开言,恰好林之洋把货卖完,也退出来,三人一齐出门,走出巷子。
唐敖道:“今日这个亏吃的不小!我只当他学问渊博,所以一切恭敬,凡有问对,自称晚生。那知却是这样不通!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多九公道:“他们读的‘切吾切,以反人之切’,却是何书?”唐敖道:“小弟才去偷看,谁知他把‘幼’字‘及’字读错,是《孟子》‘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你道奇也不奇?” 多九公不觉笑道:“若据此言,那‘永之兴,柳兴之兴’,莫非就是‘求之与,抑与之与’么?”唐敖道:“如何不是!”多九公道:“那‘羊者,良也;交者,孝 也;予者,身也’是何书呢?”唐敖道:“这几句他只认了半边,却是《孟子》‘痒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并且书案上还有几本文稿,小弟略略翻了两篇,惟恐先生看见,也不敢看完,忙退出来。”
多九公道:“他那文稿写著甚么?唐兄记得么?”唐敖道:“内有一本破题所载甚多。小弟记得有个题目,是‘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二句。他破的是‘闻其声焉,所以不忍食其肉也。’”林之洋道:“这个学生作破题,俺不喜他别的,俺只喜他好记性。”多九公道:“何以见得?”林之洋道:“先生出的题目,他竟一字不忘,整个写出来,难道记性还不好么?”唐敖道:“还有一个题目,是‘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他破的是:‘一顷之壤,能致力焉,则四双人丁,庶几有饭吃矣。’”林之洋道:“他以‘四双人丁’破那‘八口之家’,俺只喜他‘四双’二字把个‘八’字扣的紧紧,万不能移到七口、九口去。”唐敖道:“还有一个题目,是‘子华使于齐’至‘原思为之宰’。他的破承,此时记不明白。 我只记得到了渡下,他有两句是:“休言豪富贵公子,且表为官受禄人。’诸如此类,小弟也记不了许多。但此等不通之人,我在他眼前卑躬侍立,口口声声,自称 ‘晚生’,岂不愧死!”林之洋道:“‘晚生’二字,也无甚么卑微。若他是早晨生的,你是晚上生的,或他先生几年,你后生几年,都可算得晚生,这怕甚么!刚才那先生念的‘切吾切,以反人之切’,当时俺听了,倒替你们耽心:惟恐他要讲究反切,又要吃苦。如今平安回来,就是好的,管他甚么‘早生、晚生’!据俺看来:今日任凭吃亏,并未劳神,又未出汗,若比黑齿,也算体面了。”’
我不知诸位如何,我是想到这里就汗水涟涟,羞愧不堪。我们在饭桌上所谓的讨论哲学,实则是大放厥词,与“切吾切,以反人之切”之流有何两样。自己肚子里有多少墨水暂且不论;单就这些墨水的质量就值得审思。自认为丰富的知识中,有多少是一知半解,有多少是不懂装懂,有多少是道听途说,而究竟有多少才是靠自己“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而真正掌握的?我自省了一下,很少。换言之,其实就是我自己很无知,自己什么都不懂。如此无知却还要与人谈经论道,还要与人讨论宇宙真理,假充专家,不懂装懂,我实在为这样的自己感到羞愧。今日意识到这个问题尚且不晚,倘若有天我在高谈阔论之时被真正的高人名士所撞见,若他纠正我错误也就罢了,毕竟除了丢个面子,我能得到的是真才实学;可若他被我满口胡诌的妄言所惊诧,近而如文中一般,竟钦佩于我,不敢与我争执,甚至待我为知己,引我为师,那我可就真真是造了大业了。好在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从现在起,多读书,多听闻,多思考。不要不懂装懂,切莫俭腹高谈。没有足够的知识就不与人议论。遇到真正的高人雅士要多问多闻。不炫耀,不狂妄。要虚怀若谷,要明暗兼听。常记大智若愚,不忘大巧若拙。还有最后一点顶顶重要:莫起傲慢心。
张爱玲曾说人生有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未竟。”我今天也仿效前人,写个人生三戒。一戒疏于思索,二戒好与人争,三戒虚荣傲慢。吾今日立之,唯愿一生克之。
与诸君共勉。
四月十五日夜
‘忽听先生在内教学生念书。细细听时,只得两句,共八个字:上句三字,下句五字。学生跟着读道:“切吾切,以反人之切。”唐敖忖道:“难道他们讲究反切么?”林之洋道:“你们听听:只怕又是‘问道于盲’来了。”多九公听了,不觉毛骨竦然,连连摇手。那先生教了数遍,命学生退去,又教一个学生念书,也是两句:上句三字,下句四字。只听师徒高声读道:“永之兴,柳兴之兴。”也教数遍退去。三人听了,一毫不懂,于是闪在门旁,暗暗偷看:只见又有一个学生,捧 书上去。先生把书用朱笔点了,也教了两遍,每句四字。只听学生念道:“羊者,良也:交者,孝也;予者,身也。”唐敖轻轻说道:“九公:今日干好万好,幸未 同他谈文!刚才细听他们所读之书,不但从未见过,并且语句都是古奥。内中若无深义,为何偌大后生,每人只读数句?无如我们资性鲁钝,不能领略。古人云: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我们若非黑齿前车之鉴,今日稍不留神,又要吃亏了。”
忽见有个学生出来招手道:“先生要看货哩。”林之洋连忙答应,提著包袱进去。二人等候多时。原来先生业已把货买了,在那里议论平色。唐敖趁空暗暗踱进书馆,把众人之书,细看一遍;又把文稿翻了两篇,连忙退出,多九公道:“他们所读之书,唐兄都看见了,为何面上胀的这样通红?”唐敖刚要开言,恰好林之洋把货卖完,也退出来,三人一齐出门,走出巷子。
唐敖道:“今日这个亏吃的不小!我只当他学问渊博,所以一切恭敬,凡有问对,自称晚生。那知却是这样不通!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多九公道:“他们读的‘切吾切,以反人之切’,却是何书?”唐敖道:“小弟才去偷看,谁知他把‘幼’字‘及’字读错,是《孟子》‘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你道奇也不奇?” 多九公不觉笑道:“若据此言,那‘永之兴,柳兴之兴’,莫非就是‘求之与,抑与之与’么?”唐敖道:“如何不是!”多九公道:“那‘羊者,良也;交者,孝 也;予者,身也’是何书呢?”唐敖道:“这几句他只认了半边,却是《孟子》‘痒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并且书案上还有几本文稿,小弟略略翻了两篇,惟恐先生看见,也不敢看完,忙退出来。”
多九公道:“他那文稿写著甚么?唐兄记得么?”唐敖道:“内有一本破题所载甚多。小弟记得有个题目,是‘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二句。他破的是‘闻其声焉,所以不忍食其肉也。’”林之洋道:“这个学生作破题,俺不喜他别的,俺只喜他好记性。”多九公道:“何以见得?”林之洋道:“先生出的题目,他竟一字不忘,整个写出来,难道记性还不好么?”唐敖道:“还有一个题目,是‘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他破的是:‘一顷之壤,能致力焉,则四双人丁,庶几有饭吃矣。’”林之洋道:“他以‘四双人丁’破那‘八口之家’,俺只喜他‘四双’二字把个‘八’字扣的紧紧,万不能移到七口、九口去。”唐敖道:“还有一个题目,是‘子华使于齐’至‘原思为之宰’。他的破承,此时记不明白。 我只记得到了渡下,他有两句是:“休言豪富贵公子,且表为官受禄人。’诸如此类,小弟也记不了许多。但此等不通之人,我在他眼前卑躬侍立,口口声声,自称 ‘晚生’,岂不愧死!”林之洋道:“‘晚生’二字,也无甚么卑微。若他是早晨生的,你是晚上生的,或他先生几年,你后生几年,都可算得晚生,这怕甚么!刚才那先生念的‘切吾切,以反人之切’,当时俺听了,倒替你们耽心:惟恐他要讲究反切,又要吃苦。如今平安回来,就是好的,管他甚么‘早生、晚生’!据俺看来:今日任凭吃亏,并未劳神,又未出汗,若比黑齿,也算体面了。”’
我不知诸位如何,我是想到这里就汗水涟涟,羞愧不堪。我们在饭桌上所谓的讨论哲学,实则是大放厥词,与“切吾切,以反人之切”之流有何两样。自己肚子里有多少墨水暂且不论;单就这些墨水的质量就值得审思。自认为丰富的知识中,有多少是一知半解,有多少是不懂装懂,有多少是道听途说,而究竟有多少才是靠自己“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而真正掌握的?我自省了一下,很少。换言之,其实就是我自己很无知,自己什么都不懂。如此无知却还要与人谈经论道,还要与人讨论宇宙真理,假充专家,不懂装懂,我实在为这样的自己感到羞愧。今日意识到这个问题尚且不晚,倘若有天我在高谈阔论之时被真正的高人名士所撞见,若他纠正我错误也就罢了,毕竟除了丢个面子,我能得到的是真才实学;可若他被我满口胡诌的妄言所惊诧,近而如文中一般,竟钦佩于我,不敢与我争执,甚至待我为知己,引我为师,那我可就真真是造了大业了。好在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从现在起,多读书,多听闻,多思考。不要不懂装懂,切莫俭腹高谈。没有足够的知识就不与人议论。遇到真正的高人雅士要多问多闻。不炫耀,不狂妄。要虚怀若谷,要明暗兼听。常记大智若愚,不忘大巧若拙。还有最后一点顶顶重要:莫起傲慢心。
张爱玲曾说人生有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未竟。”我今天也仿效前人,写个人生三戒。一戒疏于思索,二戒好与人争,三戒虚荣傲慢。吾今日立之,唯愿一生克之。
与诸君共勉。
四月十五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