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
一提起铃声,可能让我第一个想起的事情就是下课了。
在幼儿园的时候一来可能没有那么好的记忆力,二来也没有上课与不上课的概念。所以第一次接触铃声应该是在小学,想了好久,应该如何定义铃声或者说称它为什么,下课铃?同样上课也会打啊。铃声?确实是铃声,但又不完全能概括它在在校学生心中的意义。往往能承载历史的东西,都很难具体它的名称。
小学的铃声是那种长且刺耳,金属彼此敲击发出的声音,原理是由电能转化为动能,所以收发室打更的师傅一按动电钮,“百铃齐鸣”整个教学楼都好像要被震碎了一样。不过铃声就是信号,多半让人联想到要下课或者放学,所以在课上的小孩子都期望收发室的师傅早点按动电铃,那刺耳的铃声哪怕早两分钟响起都是一种幸福。因为是手动操作的关系,相信每个孩子都想偷偷溜进收发室过一过手瘾,那时候可能会把自己想成上帝或者掌管下课的天使,只有我能控制这个世界的时间,想想按一次电铃是多么奢侈的事情。不过这种事情确实有过,但好在每个教室的墙上都会挂着一只永远或快3分钟或慢4分钟表,所以老师不会因为提前响铃而提前下课。
我们小学的铃声还能传达铃音中信息,就是老师开会,这也是作为学生在当时特别想听到的。不知道为什么,上小学的时候总要紧急开会,不知道哪位老师或者主任书记什么的会去收发室有间断的按动电铃,这种铃声像是简单做了一个加密,告诉老师去开会的同时也告诉学生可以自己玩一会了,听到了这个铃声之后总有坐在前排比较“欠儿”的同提醒老师说“老师,开会了”。老师一走,教室如约而至的“开锅”。
由于打铃都是用电的,所以停电的时候就尴尬了。但这恰恰让我看到了我这一生最喜欢的打铃方式,听到了最动听的打铃声音。记得一次停电恰巧赶在下课之前,大家在教室里焦急的等待下课,似乎老师只记得什么时候不下课,却不记得什么时候下课,不停的在讲他永远讲不完的内容,其实坐在下面的同学早就不耐烦的搞起了各种小动作,突然非常悦耳且不同寻常的铃声传入每个同学的耳朵里,那是一种最原始的方式,是彻彻底底的“打铃”。收发室的大爷手里拿了一只硕大的铜铃,铃把早就不知道哪去,取而代之的是用粗铁丝圩成的手把,但丝毫不影响铃声的效果,边走边摇,走过每个楼层,叮叮当当,铃声回荡在沐浴夕阳霞光中教学楼的走廊配合着地面泛起的灰尘,仿佛整个世界都氤氲了。
接下来升了初中,高中,以至于大学。无一例外都是一些俗套的音乐,晚上放学总要放萨克斯风版的回家,包括图书馆闭馆。能记住的还有“明月几时有”,剩下的耳熟却都记不住是什么曲子了。而且之后的日子学校也都几乎不停电,也就再也没有小学一样的铜铃,所以就更加怀念小学时候的铜铃了。
PS,有些时候不明白一些文人为啥喜欢写一些看似无聊景物。原来不单单是为了怀念过去,或许还有些更值得品味的东西。
在幼儿园的时候一来可能没有那么好的记忆力,二来也没有上课与不上课的概念。所以第一次接触铃声应该是在小学,想了好久,应该如何定义铃声或者说称它为什么,下课铃?同样上课也会打啊。铃声?确实是铃声,但又不完全能概括它在在校学生心中的意义。往往能承载历史的东西,都很难具体它的名称。
小学的铃声是那种长且刺耳,金属彼此敲击发出的声音,原理是由电能转化为动能,所以收发室打更的师傅一按动电钮,“百铃齐鸣”整个教学楼都好像要被震碎了一样。不过铃声就是信号,多半让人联想到要下课或者放学,所以在课上的小孩子都期望收发室的师傅早点按动电铃,那刺耳的铃声哪怕早两分钟响起都是一种幸福。因为是手动操作的关系,相信每个孩子都想偷偷溜进收发室过一过手瘾,那时候可能会把自己想成上帝或者掌管下课的天使,只有我能控制这个世界的时间,想想按一次电铃是多么奢侈的事情。不过这种事情确实有过,但好在每个教室的墙上都会挂着一只永远或快3分钟或慢4分钟表,所以老师不会因为提前响铃而提前下课。
我们小学的铃声还能传达铃音中信息,就是老师开会,这也是作为学生在当时特别想听到的。不知道为什么,上小学的时候总要紧急开会,不知道哪位老师或者主任书记什么的会去收发室有间断的按动电铃,这种铃声像是简单做了一个加密,告诉老师去开会的同时也告诉学生可以自己玩一会了,听到了这个铃声之后总有坐在前排比较“欠儿”的同提醒老师说“老师,开会了”。老师一走,教室如约而至的“开锅”。
由于打铃都是用电的,所以停电的时候就尴尬了。但这恰恰让我看到了我这一生最喜欢的打铃方式,听到了最动听的打铃声音。记得一次停电恰巧赶在下课之前,大家在教室里焦急的等待下课,似乎老师只记得什么时候不下课,却不记得什么时候下课,不停的在讲他永远讲不完的内容,其实坐在下面的同学早就不耐烦的搞起了各种小动作,突然非常悦耳且不同寻常的铃声传入每个同学的耳朵里,那是一种最原始的方式,是彻彻底底的“打铃”。收发室的大爷手里拿了一只硕大的铜铃,铃把早就不知道哪去,取而代之的是用粗铁丝圩成的手把,但丝毫不影响铃声的效果,边走边摇,走过每个楼层,叮叮当当,铃声回荡在沐浴夕阳霞光中教学楼的走廊配合着地面泛起的灰尘,仿佛整个世界都氤氲了。
接下来升了初中,高中,以至于大学。无一例外都是一些俗套的音乐,晚上放学总要放萨克斯风版的回家,包括图书馆闭馆。能记住的还有“明月几时有”,剩下的耳熟却都记不住是什么曲子了。而且之后的日子学校也都几乎不停电,也就再也没有小学一样的铜铃,所以就更加怀念小学时候的铜铃了。
PS,有些时候不明白一些文人为啥喜欢写一些看似无聊景物。原来不单单是为了怀念过去,或许还有些更值得品味的东西。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