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黑帮电影:一条路走到底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体系之后,才发现在国际市场上,只有两种中国电影有市场:动作片和黑帮片,而这两种类型片的制造和成熟,都有赖于香港电影人的努力。所谓香港黑帮电影,讲的是江湖故事,观众自然了解其为开放性虚构,与真实世界不同,而又有深切之联系。江湖来自现实,但又是过度诠释和演绎的极佳文本,多带有象征之义,更兼有对现实之折射性批判。从民国时期《火烧红莲寺》开始,到《家法》、《英雄本色》出现,江湖基本在电影上从古装到时装,也进入现代视野。自从,得意的徐克联手失意之中的吴宇森、周润发拍摄出情怀壮烈、影响深远的《英雄本色》之后,香港黑帮电影就进入现代语境,正式登堂入室。
八十年代:金银时代早成往事
1980年代以来,香港有三波黑社会电影的热潮。第一波自然是以《英雄本色》、《监狱风云》为代表的、正面描述“英雄”的江湖好汉,那是黑社会电影的古典时代。《英雄本色》开创的风流倜傥的黑帮风格,可以说是黑帮片的金银时代。虽是江湖人物,但有一种脱俗的浩荡感激的人生。从浪漫江湖中人恩情故事的光荣之金色时代,到以全新以平视的角度来纪录江湖中人曲折奋斗史的银色时代(以麦当雄监制的《跛豪》最为经典),其实都是将江湖人物英雄化的序列中。他们是一诺千金、豪情盖天的男人,个中人物用源源不绝的子弹来解决恩仇,那是一个梦想是用来实现的超现实的时代。八十年代的香港电影和香港经济一样高速前进,在政治上也落实了九七回归,内地也在启蒙和民主的道路上大踏步奔向充满生机的未来。即便是黑帮电影,也显示出一种积极向上、勤奋自省的特点,人物无论成功失败,故事无论如何,电影都闪耀出一种黄金时代的色彩。
《英雄本色》(1986)
导演吴宇森已经年届四十,可是寻找不到事业的道路,作为动作大导张彻的弟子,却被放逐到台湾做艺术片监制,三年的时光被荒废。《英雄本色》是抒情言志作品,当中融汇了导演和各位主演的情境,又符合香港社会的心态。作为草根社会的香港,正在积极的进入世界市场分工,本片可以做多重的解读。电影中主角的失意与抱负力透电影每一个画面,其电影的暴力美学风格自《英雄本色》始成雏形:凌厉酣畅的影像、人物造型的偶像魅力(特别是周润发扮演的小马哥,其造型光彩照人)和火爆刺激的动作场面都达到当时香港枪战片的巅峰。同时《英雄本色》亦成为日后香港英雄枪战片的滥觞,并引来跟风之作无数,而且流传到全世界,仍然广受欢迎。
《龙虎风云》(1987)
本片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卧底的扭曲心结,在忠诚和情义之中无法周全。周润发扮演的高秋倍受猜疑,他满含委屈,他无话可说,警队、社会、家庭和朋友都向他施加压力。在犯罪学上,有一个专门术语,叫做“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指的是人质在与绑架他们的在一起久了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认同感,但是体制组织也许会抹煞这些,在考量整体利益时牺牲一些也说得过去。作为警察的天职和他的日常生活有了不可救药的悖谬。其实只要有犯罪,就一定要有卧底,就一定会有出卖和内疚,如果连内疚都没有了(那么人类的前途堪忧),那么这个形象不会获得同情(实际上肯定有很多),不具有悲剧和伦理的高度,导演林岭东说:“他一定要死,死于自己的良心,死于自己的感情!”《龙虎风云》因刻画边缘人物(进退维谷的卧底)而扬名世界影坛,后来美国拍摄的影片昆廷·塔伦缔诺导演的《落水狗》和艾尔·帕西诺、约翰尼·德普主演的《忠奸人》皆深受影响。
九十年代:铜铁时代也已成空
九十年代初以后,则是一个开始褪色的历程,电影人以旁观的姿态去表达对“九七回归”复杂概念的反思、审慎和犹疑,逐步走向既定现实。江湖不再那么逍遥和浪漫。这一时期的江湖很是写实,没有多少夸饰性,而是试图通过史诗性追求来记录黑帮人物的生命历程。进入了以平凡人为主角的铜铁时代,坚硬、质朴而又有无穷的变数。这不是一个沦落的过程,而是逐渐由“神话”、“传说”回归到人本身。本期是以《古惑仔》系列为典型,改编自半自传性质的漫画,那是黑社会电影的现代时代。他们是青春冲动的烂漫男孩,不同社团、来历复杂的古惑仔们用刀锋发言,那是一个梦想时而是用来破灭的时代。
《香港制造》(1997)
陈果与香港,是一对令我捉摸不定的关系。陈果来自于主流香港社会之外,自觉地成为忽略的边缘人物的代言人。陈果告诉观众,香港也是黯淡的,也是残酷的。中秋是一个灰色青年,没有家庭的关爱,没有可以绚烂的往事回忆,有的只是冷漠地观照,只是疲惫不堪,只是麻木,孓然,倔强。彷徨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陈果对小人物的关怀备至,草根是他成长的窝穴和心灵的避难所,他用充满人文精神的目光打量抛弃他的香港,陈果的终极言说目的是废墟中的期望,所有努力都是为了高扬残酷的青春,不公平的社会对弱势群体持之以恒的施虐,小人物也有他的憧憬:单纯的善恶观念使其行动明了直接,理想更是幼稚可笑,脱离成人的世界独自生存。
《枪火》(1999)
《枪火》是刺激的,够爆发力,通过细节或暗示或交待故事背景、人物来源,剥离琐碎的正邪观念,清晰的线索明暗交织,配以节制的音乐,节奏奇快地叙述节制的故事,人性显露在生死一刻的从容平静。无论是鬼哥对来哥,还是来哥待阿信,赤诚之外是直接的行动。他们完成了任务,本应该回到故事开始之前,然而年轻冲动的阿信却犯了江湖第一大忌——勾大嫂,于是片子的最后一段讲这段情与理,最终形成默契的他们解决了阿信,完成了道义,然而江湖规矩仍在,赏罚分明还是可能套在他们脖子上。香港自九七后经济萎靡不振,本片试图用象征的方式解决难题。影片中人,面对危局的沉着应战,是香港振作精神的江湖版本,杜琪峰分明想唤醒迷梦中的香港人。
新世纪:平凡人时代在煎熬
平凡人走江湖,不再有龙虎风云,自然由《无间道》开创,其深沉的人性、繁复的剧情,无疑使得黑帮电影进入后现代时代。无论警匪都陷入或地狱或炼狱当中,心中的鬼气纵横,面部却大智若愚。只有藏起自己,才能立于不败。如今再要活着、生存而发展,靠的是智慧。刘伟强、麦兆辉和庄文强的《伤城》更是气质性的悲剧,是种结构性的宿命,将《古惑仔之天使之城》延伸看来。而《卧虎》最大的特点,则是直白的指出,江湖已经被流言彻底打倒:所有高层,其实本没有一个卧底,但流言是最致命的,鬼打鬼一切都玩完——“混黑社会一定没有好下场!”江湖永远有无穷无尽的意外,这时的江湖没有过去的伟大和荣耀,大佬也都是一些寻常人,也要面对种种琐事,意气风发早成了遥远的往事。
《顺流逆流》(2002)
正面人物冷峻外表之下都有颗热忱的胸怀,无一例外在曾经的迷惘后奔赴属于自己的前途。徐克在本片中有太多的思想要表达,在片头,他引用上帝用七天制造了缤纷繁复的世界的理论,据说水的作用是最大的。伍佰出现之后,整个故事发生的时间不会超过七天,牵扯其中的人物,理解真实江湖的能力千差万别,很多人的判断力更加勉强。茫然不解的谢霆锋遇到强行退出国际犯罪组织的伍佰是人生的意外,懵懂的谢霆锋在不由自主的江湖之行中体验到生命的意义。江湖是一个恐怖的舞台,它不准备让你轻易表演。
《黑社会》(2005)
杜琪峰是吴宇森、林岭东之后,对于黑帮电影最有心得的导演,此前导演/监制的《暗花》、《枪火》创造出一种风格化的叙事方式。“和联胜”(洪门)本为反清而成立的爱国组织,但是在漫长的岁月里,在九龙城寨逐步本土化,以至于发展成有组织的犯罪集团,派系林立而有通过长老选举,电影讲的就是人性在欲望(金钱、地盘、女人等)的诱惑之下异化的结果。因为导演本人从小在九龙长大,电影有着回望香港历史的况味,影像动感强烈而突出,有一种“文学性”在,本片总体上讲是杜导演到目前为止最出色的电影。(约2006年发于《南都娱乐周刊》)
八十年代:金银时代早成往事
1980年代以来,香港有三波黑社会电影的热潮。第一波自然是以《英雄本色》、《监狱风云》为代表的、正面描述“英雄”的江湖好汉,那是黑社会电影的古典时代。《英雄本色》开创的风流倜傥的黑帮风格,可以说是黑帮片的金银时代。虽是江湖人物,但有一种脱俗的浩荡感激的人生。从浪漫江湖中人恩情故事的光荣之金色时代,到以全新以平视的角度来纪录江湖中人曲折奋斗史的银色时代(以麦当雄监制的《跛豪》最为经典),其实都是将江湖人物英雄化的序列中。他们是一诺千金、豪情盖天的男人,个中人物用源源不绝的子弹来解决恩仇,那是一个梦想是用来实现的超现实的时代。八十年代的香港电影和香港经济一样高速前进,在政治上也落实了九七回归,内地也在启蒙和民主的道路上大踏步奔向充满生机的未来。即便是黑帮电影,也显示出一种积极向上、勤奋自省的特点,人物无论成功失败,故事无论如何,电影都闪耀出一种黄金时代的色彩。
《英雄本色》(1986)
导演吴宇森已经年届四十,可是寻找不到事业的道路,作为动作大导张彻的弟子,却被放逐到台湾做艺术片监制,三年的时光被荒废。《英雄本色》是抒情言志作品,当中融汇了导演和各位主演的情境,又符合香港社会的心态。作为草根社会的香港,正在积极的进入世界市场分工,本片可以做多重的解读。电影中主角的失意与抱负力透电影每一个画面,其电影的暴力美学风格自《英雄本色》始成雏形:凌厉酣畅的影像、人物造型的偶像魅力(特别是周润发扮演的小马哥,其造型光彩照人)和火爆刺激的动作场面都达到当时香港枪战片的巅峰。同时《英雄本色》亦成为日后香港英雄枪战片的滥觞,并引来跟风之作无数,而且流传到全世界,仍然广受欢迎。
《龙虎风云》(1987)
本片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卧底的扭曲心结,在忠诚和情义之中无法周全。周润发扮演的高秋倍受猜疑,他满含委屈,他无话可说,警队、社会、家庭和朋友都向他施加压力。在犯罪学上,有一个专门术语,叫做“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指的是人质在与绑架他们的在一起久了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认同感,但是体制组织也许会抹煞这些,在考量整体利益时牺牲一些也说得过去。作为警察的天职和他的日常生活有了不可救药的悖谬。其实只要有犯罪,就一定要有卧底,就一定会有出卖和内疚,如果连内疚都没有了(那么人类的前途堪忧),那么这个形象不会获得同情(实际上肯定有很多),不具有悲剧和伦理的高度,导演林岭东说:“他一定要死,死于自己的良心,死于自己的感情!”《龙虎风云》因刻画边缘人物(进退维谷的卧底)而扬名世界影坛,后来美国拍摄的影片昆廷·塔伦缔诺导演的《落水狗》和艾尔·帕西诺、约翰尼·德普主演的《忠奸人》皆深受影响。
九十年代:铜铁时代也已成空
九十年代初以后,则是一个开始褪色的历程,电影人以旁观的姿态去表达对“九七回归”复杂概念的反思、审慎和犹疑,逐步走向既定现实。江湖不再那么逍遥和浪漫。这一时期的江湖很是写实,没有多少夸饰性,而是试图通过史诗性追求来记录黑帮人物的生命历程。进入了以平凡人为主角的铜铁时代,坚硬、质朴而又有无穷的变数。这不是一个沦落的过程,而是逐渐由“神话”、“传说”回归到人本身。本期是以《古惑仔》系列为典型,改编自半自传性质的漫画,那是黑社会电影的现代时代。他们是青春冲动的烂漫男孩,不同社团、来历复杂的古惑仔们用刀锋发言,那是一个梦想时而是用来破灭的时代。
《香港制造》(1997)
陈果与香港,是一对令我捉摸不定的关系。陈果来自于主流香港社会之外,自觉地成为忽略的边缘人物的代言人。陈果告诉观众,香港也是黯淡的,也是残酷的。中秋是一个灰色青年,没有家庭的关爱,没有可以绚烂的往事回忆,有的只是冷漠地观照,只是疲惫不堪,只是麻木,孓然,倔强。彷徨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陈果对小人物的关怀备至,草根是他成长的窝穴和心灵的避难所,他用充满人文精神的目光打量抛弃他的香港,陈果的终极言说目的是废墟中的期望,所有努力都是为了高扬残酷的青春,不公平的社会对弱势群体持之以恒的施虐,小人物也有他的憧憬:单纯的善恶观念使其行动明了直接,理想更是幼稚可笑,脱离成人的世界独自生存。
《枪火》(1999)
《枪火》是刺激的,够爆发力,通过细节或暗示或交待故事背景、人物来源,剥离琐碎的正邪观念,清晰的线索明暗交织,配以节制的音乐,节奏奇快地叙述节制的故事,人性显露在生死一刻的从容平静。无论是鬼哥对来哥,还是来哥待阿信,赤诚之外是直接的行动。他们完成了任务,本应该回到故事开始之前,然而年轻冲动的阿信却犯了江湖第一大忌——勾大嫂,于是片子的最后一段讲这段情与理,最终形成默契的他们解决了阿信,完成了道义,然而江湖规矩仍在,赏罚分明还是可能套在他们脖子上。香港自九七后经济萎靡不振,本片试图用象征的方式解决难题。影片中人,面对危局的沉着应战,是香港振作精神的江湖版本,杜琪峰分明想唤醒迷梦中的香港人。
新世纪:平凡人时代在煎熬
平凡人走江湖,不再有龙虎风云,自然由《无间道》开创,其深沉的人性、繁复的剧情,无疑使得黑帮电影进入后现代时代。无论警匪都陷入或地狱或炼狱当中,心中的鬼气纵横,面部却大智若愚。只有藏起自己,才能立于不败。如今再要活着、生存而发展,靠的是智慧。刘伟强、麦兆辉和庄文强的《伤城》更是气质性的悲剧,是种结构性的宿命,将《古惑仔之天使之城》延伸看来。而《卧虎》最大的特点,则是直白的指出,江湖已经被流言彻底打倒:所有高层,其实本没有一个卧底,但流言是最致命的,鬼打鬼一切都玩完——“混黑社会一定没有好下场!”江湖永远有无穷无尽的意外,这时的江湖没有过去的伟大和荣耀,大佬也都是一些寻常人,也要面对种种琐事,意气风发早成了遥远的往事。
《顺流逆流》(2002)
正面人物冷峻外表之下都有颗热忱的胸怀,无一例外在曾经的迷惘后奔赴属于自己的前途。徐克在本片中有太多的思想要表达,在片头,他引用上帝用七天制造了缤纷繁复的世界的理论,据说水的作用是最大的。伍佰出现之后,整个故事发生的时间不会超过七天,牵扯其中的人物,理解真实江湖的能力千差万别,很多人的判断力更加勉强。茫然不解的谢霆锋遇到强行退出国际犯罪组织的伍佰是人生的意外,懵懂的谢霆锋在不由自主的江湖之行中体验到生命的意义。江湖是一个恐怖的舞台,它不准备让你轻易表演。
《黑社会》(2005)
杜琪峰是吴宇森、林岭东之后,对于黑帮电影最有心得的导演,此前导演/监制的《暗花》、《枪火》创造出一种风格化的叙事方式。“和联胜”(洪门)本为反清而成立的爱国组织,但是在漫长的岁月里,在九龙城寨逐步本土化,以至于发展成有组织的犯罪集团,派系林立而有通过长老选举,电影讲的就是人性在欲望(金钱、地盘、女人等)的诱惑之下异化的结果。因为导演本人从小在九龙长大,电影有着回望香港历史的况味,影像动感强烈而突出,有一种“文学性”在,本片总体上讲是杜导演到目前为止最出色的电影。(约2006年发于《南都娱乐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