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马歇尔一战回忆录——我的1917至1918》译后感
“拖沓宗师”“懒惰大帝”的名号可不是浪得虚名。这本《马歇尔一战回忆录》稀稀拉拉有如姨妈不调让我翻译了好几个月,中途白金了两款游戏,旅了次游,还结了个婚。翻译到最终章Armistice时,我的心情有如Chaumont的百姓一样期盼战争的结束——真是累死老子了!
无奈的讲,《马歇尔》的翻译过程可谓是bittersweet,倒不是精神上多么sweet,但相比之下身体方面绝对bitter。由于我的工作进度向来是如下图这样安排的,所以最后赶工的工作量相当恐怖,而“怂逼之王”一样的体格再次拖后腿。
上班8小时后回来再伏案个5小时,这样的工作强度让我大喊我操伏案工作者才是真正的体力劳动者啊,而我的腕管综合征必须如约凑热闹,从手腕一直麻木到肩膀神马的,手掌抽筋神马的,晚上被三指疼醒神马的,总之无论是哪种形式的牛逼,或者不牛逼,好身体真心是第一前提!!
本来不想自黑,但我觉得记下真实的感受才是头等要事,所以,继续。
这本略有厚度的《马歇尔回忆录》讲述的是马歇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经历,从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到1918年德国投降,前后只有一年时间。刚拿到样书的时候,因为对战史没有太多的认知,所以与其说是“不知道如何描述当时的感觉”,不如说是“完全没有感觉”,而之后获得的精神层面的乐趣那都是后话。而我自己也好像是参与一战的美国士兵一样,根本就是在训练不足的情况下硬着头皮上战场,之后全靠着随机应变和机智勇敢来完成任务。(太会美化自己了!)
在时间不足,体力不佳,知识储备欠缺(又临近大婚)的情况下,完成这样的大部头回忆录翻译,我真心觉得自己还挺牛逼的。而这种小人得痔疮一样的沾沾自喜却因为看到了某个友邻的豆列而戛然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遗憾,不甘和想重头再来的决心。
“有一种不喜欢,叫做不了解”。
在快完成正篇翻译的时候,我已经随着马歇尔将军经历了美军的各种好玩的2逼事,也目睹了德军猪一样的队友,以及法军“做人很浪,做事很慢”的种种,其中不仅有乐趣,更多的是对那段历史的认知,而这种认知带来的是对更多认知的渴求。而此时我已经真正对战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仅是各个历史事件,更是各支军队打仗的战术,及各个战役成败的原因。
在寻找相关书籍的时候,我偶然碰到了一个友邻的豆列,其中收集了139本战史相关的书籍,每本都标有个人评价和打分。此友邻对于战史的热爱特以及对马歇尔将军的崇拜瞬间粉碎了我之前美逼美的洋洋得意,译作的准备不足对于真正的战史爱好者是绝对的伤害啊卧槽!这本书可以翻译得更好!
带着幸存到最后的1%的骄傲,这本书到底还是完成了。孙小美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虽然可能从翻译水平来讲与“好”不沾边,但对于我个人,这本书开启了一个新的疆界。战史是个大坑,虽然我的小短腿够不到底,但也可以乐在其中地去填。
希望下一个作品会更好,对得起战史爱好者。另外,千万别让出版社看见我的自黑哈囧!
感谢:
衷心感谢此书的另一个译者——我神一样的队友——十年闺蜜大胸ashley。是你在我打游戏时给我念攻略,是你和我一起在屋顶上喝酒,陪我去澳门赌博,也是你和我一起做着我们大学时候就在做的事情——划分句子成分。希望我们一起同游Verdun,站在要塞上大吼“老子当年翻译这书翻到手脚抽筋啊!”
无奈的讲,《马歇尔》的翻译过程可谓是bittersweet,倒不是精神上多么sweet,但相比之下身体方面绝对bitter。由于我的工作进度向来是如下图这样安排的,所以最后赶工的工作量相当恐怖,而“怂逼之王”一样的体格再次拖后腿。
![]() |
上班8小时后回来再伏案个5小时,这样的工作强度让我大喊我操伏案工作者才是真正的体力劳动者啊,而我的腕管综合征必须如约凑热闹,从手腕一直麻木到肩膀神马的,手掌抽筋神马的,晚上被三指疼醒神马的,总之无论是哪种形式的牛逼,或者不牛逼,好身体真心是第一前提!!
本来不想自黑,但我觉得记下真实的感受才是头等要事,所以,继续。
这本略有厚度的《马歇尔回忆录》讲述的是马歇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经历,从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到1918年德国投降,前后只有一年时间。刚拿到样书的时候,因为对战史没有太多的认知,所以与其说是“不知道如何描述当时的感觉”,不如说是“完全没有感觉”,而之后获得的精神层面的乐趣那都是后话。而我自己也好像是参与一战的美国士兵一样,根本就是在训练不足的情况下硬着头皮上战场,之后全靠着随机应变和机智勇敢来完成任务。(太会美化自己了!)
在时间不足,体力不佳,知识储备欠缺(又临近大婚)的情况下,完成这样的大部头回忆录翻译,我真心觉得自己还挺牛逼的。而这种小人得痔疮一样的沾沾自喜却因为看到了某个友邻的豆列而戛然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遗憾,不甘和想重头再来的决心。
“有一种不喜欢,叫做不了解”。
在快完成正篇翻译的时候,我已经随着马歇尔将军经历了美军的各种好玩的2逼事,也目睹了德军猪一样的队友,以及法军“做人很浪,做事很慢”的种种,其中不仅有乐趣,更多的是对那段历史的认知,而这种认知带来的是对更多认知的渴求。而此时我已经真正对战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仅是各个历史事件,更是各支军队打仗的战术,及各个战役成败的原因。
在寻找相关书籍的时候,我偶然碰到了一个友邻的豆列,其中收集了139本战史相关的书籍,每本都标有个人评价和打分。此友邻对于战史的热爱特以及对马歇尔将军的崇拜瞬间粉碎了我之前美逼美的洋洋得意,译作的准备不足对于真正的战史爱好者是绝对的伤害啊卧槽!这本书可以翻译得更好!
带着幸存到最后的1%的骄傲,这本书到底还是完成了。孙小美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虽然可能从翻译水平来讲与“好”不沾边,但对于我个人,这本书开启了一个新的疆界。战史是个大坑,虽然我的小短腿够不到底,但也可以乐在其中地去填。
希望下一个作品会更好,对得起战史爱好者。另外,千万别让出版社看见我的自黑哈囧!
感谢:
衷心感谢此书的另一个译者——我神一样的队友——十年闺蜜大胸ashley。是你在我打游戏时给我念攻略,是你和我一起在屋顶上喝酒,陪我去澳门赌博,也是你和我一起做着我们大学时候就在做的事情——划分句子成分。希望我们一起同游Verdun,站在要塞上大吼“老子当年翻译这书翻到手脚抽筋啊!”
甲🎹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海拔四千米,我(又又又)险些因过敏休克 (7人喜欢)
- 第一次的高原徒步:雨崩,我没崩。 (10人喜欢)
- 吃一瓜,长一智!网红用全家养老金买的教训,普通人如何避免? (2人喜欢)
- 昨天地震没醒,今早被问 “地震,赔么?” (4人喜欢)
- 运动员保障计划,跟你我有关系么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