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
![]() |
康定县城 |
没有想过自己会去康定,它不在我毕业旅行的计划目录中,同时也因为有太多的人去过,听顺耳了周边的景致,因而让我失去了想亲自体会一番的冲动。各种阴差阳错却让我有了亲临一次康定,仔细考察此地情况的机会。这一次,不是旅游,因为头脑中的想法只有一个——以后我会在此地生活吗?考察一下生活环境。
在去之前看过《四川和重庆》中对于康定这一部分的介绍。实际出入差别也不大,可能在物价上涨的这几年,康定的物价在出书之后也悄然上涨了一点。
关于进出康定:这是我最担心的事情。如果常年呆在康定,则必然多次进进出出。这次我来回都是绕道石棉县走省道到泸定之后上318国道,花了8个小时。省道的路况很一般,两车道,一边是因为水土流失而满目疮痍的高山,一面是可以看到河滩的大渡河。尤其是在小岗山水电站往泸定方向,前后一段路几乎是乡村公路,两车相遇,需要一辆车停下来让路。这样的盘山公路让我没有开车的勇气。去的路上看到一辆在转弯的时候冲出道路的宝马740Li,摔的不轻,前半部分严重变形。回到学校之后查了一下其他交通方式,火车,基本上还没有任何迹象,虽然说喊了很久的川藏铁路,最起码在“十二五”期间是不可能动工的。高速路,去年开始修二郎山隧道,五年之内可以完工此隧道。飞机场开通几年,去年冬天关闭,直到3月26号才恢复通航,定期航班直达成都。在旅馆,我问当地人,冬天的时候康定会大雪封山,出不去吗?她们说很少有此情况,只是下雪之后确实就没有回成都的车了。如果春节前有下雪,那我岂不是一个人在荒郊野外过年?
关于康定的人:我很少到过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对于少数民族人民的认知几乎为零。老家周围有几个土家族同胞,但是和我们没有什么区别。不太远的地方有一个回族维吾尔族乡的人民因为离家时间太久,被我们汉化了。去之前已经有各种对于康定人民的设想。到了之后发现,跟我想象的差不多。藏族同胞和汉族同胞一半一半,很少用普通话,交流使用藏语和我听不懂的四川话。那边的人没有我想的高原红,估计是因为还不够高原的原因吧。皮肤比较黑,很少有面黄肌瘦的人,感觉每个人脸上的皮肤与皮下的肉都有很好的契合,皱纹很少,尤其是中年人,看起来比较舒服。健康的肤色与丰腴的体型,不紧不慢的生活节奏,倒是有一种自在感。人,还是偏热情的。最起码,我像很多人打听了当地的情况,他们都愿意分享自己在当地的生活经历。
康定的食物:待的时间不长,也没有吃什么特别的食物。好多食物在成都也能看到。不会做饭的人想解决温饱问题只能期待外援。可怕的经历是,早上吃了一碗牛杂汤,过会儿就拉肚子了。牛肉馅包子比馒头还难吃!如果长久住下去,除非练就对于各种食物有强烈抵抗的胃,不然就只能自己做饭了。说到做饭,这里用的是液化气!我一直以为整个四川都是天然气,这里竟然不是!我好惊讶!后来想想,这边不产天然气,就算是西气东输的起点,隔着那么多高山,用天然气也不是很方便。这边的人们用太阳能和风能更多,连去二道桥路道的路灯都是风能和太阳能蓄电的。
康定的衣住行:我问当地的人,康定消费高吗?他们普遍的反应是比外面高。这边路途遥远,从外面运送各种用品物资比较麻烦,运费占据了成本的很大部分。县城里面有不少买衣服的地方,不过好像没有看见商场。有一些专卖店,如特步、美特斯邦威、波司登之类的。在一个房屋中介公司看到,这边的房子价格在3000每平米左右。租房子,一室两厅差不多七八百每月。具体情况要看装修。全城120辆出租车,比较好打车。有从新城开往老成,从新城开往东关车站的两路公交车。车很新,人也不少。站牌做得比较有特色。如果在城里长住,应该也会比较方便。建行、工行、农行分散在各个城区,邮政也有不少分支机构。
问过不少人对于那边工作的意见。总的来说,如果不考虑三年之后的出路,暂时性去那边工作几年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