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RREAL
Project一直在进行中,今天碰到Mike,他还好心好意地问了我几句做的怎么样了。我说还行吧,我在做呢,走一步看一步咯。刚才还在看自己的画,时间还不到一年,少女心什么的全都撇没了,再这样下去就彻底无法直视了。
这几天风大天晴,晚上快九点天才黑,漫漫白昼硬生生地时刻提醒我:春天来了,夏天来了。走在大街上也不凉快,太阳晒得都快出汗,好些人都换上夏装了。当然也有人穿羽绒服。时刻要记得,这里是英国。
我原本是特别讨厌阴雨天的,在国内的时候我只喜欢晴天和下雪天,这阵子倒是爱上阴雨连绵的天气来。天色阴沉的时候心里就特别开心,好像是音乐响起来了,电影要开场了,这样的感觉。反倒是大晴天让我有些不自在了——虽说景色非常美,但一切看起来总像是假的。人们在街上走,走啊走,不太看得清他们在想些什么。
我练习看人也已经练了很久了,看到每个人的衣服穿着表情神态都几乎能编出一段故事来。不过有时我也会停住。有些人就像是个句号,阻挡了一切可以想到的关于他/她的信息。对于这种人,我要么全然不理,要么很感兴趣。当然,一般情况下是很感兴趣。
最近两周没读什么书,浏览了一本V&A的Pattern,Digital Pioneer,作品有点意思,但并不如50年代的Pattern感冒。V&A这套图案设计的书,是套好书,推荐大家去看看。另外之前在关注的几位艺术家是Paul Klee, Joseph Cornell, Marcel Duchamp和Rene Magritte. 看Paul Klee是因为和project有关,他在做rhythm这方面很有独到的见解。我读他的notebook, <The Thinking Eye>,非常有趣。有时我真的搞不懂这些东西究竟有无逻辑,但我又特别能理解。不是科学的公式推导出来的,但是在我这儿就是很make sense.
康奈尔是Mike推荐给我的。我很喜欢,但是读他倒是读的不多,匆匆一瞥,就记住一些东西。这就像是逛街的时候看到一家店,匆匆一瞥,这店里的衣服自己好像都喜欢,但没仔细看,还分不清个所以然来。关于杜尚,读的那本是<a l‘infinitif>,非常非常有趣,但是读得慢又累。他幽默、风趣又聪明,在我印象里简直就是完美。他想很多东西,1、2、3、4,四维空间,复杂、新奇又巧妙。不记得是否有人把Duchamp分入过surrealism那一区,但是在我看来任何一个流派都无法概括他。
我喜欢超现实,我打赌所有的人都喜欢超现实。然而什么是现实什么是超现实呢,我觉得这东西没有界限。达利是毋庸置疑的超现实,但是他的东西很硬,我总是没法喜欢。不过我记得我看过他用墨水笔画的几幅小手稿,还是挺有趣的。画的内容我早就忘了,但是就是在脑海里记着这东西,反复闪回过好多次。我喜欢边缘性的东西,但我也喜欢给东西归类。我喜欢让别人把边缘性的东西归类,然后我来质疑。打个比方就是杜尚。
马格利特A to Z,是Tate出版的一本。说实话我没仔细看文字,不过那书的质感倒是沉甸甸的挺好,印刷质量也到位。同是超现实,相比达利,马格利特更好一点,东西比较淡,但是感觉依然强烈。我喜欢haunting的东西,淡虽淡,却挥之不去。外国的画好多都太满,我没法看太满的东西。我觉得这是他们的文化背景使然。直接表达,再怎么弄还是有啥说啥,不过好处是,永远都有内容。
Project的故事我写好了。Jim说的挺有道理,写完了,脑子就能留着做别的事。我觉得说的挺对。只不过我还没翻译成英文。而实际情况是,我不想翻译了。我只想好好画我的画。commercial也好,不commercial也罢,我已经全然不鸟这个问题了。阴阴沉沉的颜色画够了,该来几张bold的,不然都忘了什么叫色彩丰富了,不过我一直就是个阴沉的人,所以谁知道呢。
这几天风大天晴,晚上快九点天才黑,漫漫白昼硬生生地时刻提醒我:春天来了,夏天来了。走在大街上也不凉快,太阳晒得都快出汗,好些人都换上夏装了。当然也有人穿羽绒服。时刻要记得,这里是英国。
我原本是特别讨厌阴雨天的,在国内的时候我只喜欢晴天和下雪天,这阵子倒是爱上阴雨连绵的天气来。天色阴沉的时候心里就特别开心,好像是音乐响起来了,电影要开场了,这样的感觉。反倒是大晴天让我有些不自在了——虽说景色非常美,但一切看起来总像是假的。人们在街上走,走啊走,不太看得清他们在想些什么。
我练习看人也已经练了很久了,看到每个人的衣服穿着表情神态都几乎能编出一段故事来。不过有时我也会停住。有些人就像是个句号,阻挡了一切可以想到的关于他/她的信息。对于这种人,我要么全然不理,要么很感兴趣。当然,一般情况下是很感兴趣。
最近两周没读什么书,浏览了一本V&A的Pattern,Digital Pioneer,作品有点意思,但并不如50年代的Pattern感冒。V&A这套图案设计的书,是套好书,推荐大家去看看。另外之前在关注的几位艺术家是Paul Klee, Joseph Cornell, Marcel Duchamp和Rene Magritte. 看Paul Klee是因为和project有关,他在做rhythm这方面很有独到的见解。我读他的notebook, <The Thinking Eye>,非常有趣。有时我真的搞不懂这些东西究竟有无逻辑,但我又特别能理解。不是科学的公式推导出来的,但是在我这儿就是很make sense.
康奈尔是Mike推荐给我的。我很喜欢,但是读他倒是读的不多,匆匆一瞥,就记住一些东西。这就像是逛街的时候看到一家店,匆匆一瞥,这店里的衣服自己好像都喜欢,但没仔细看,还分不清个所以然来。关于杜尚,读的那本是<a l‘infinitif>,非常非常有趣,但是读得慢又累。他幽默、风趣又聪明,在我印象里简直就是完美。他想很多东西,1、2、3、4,四维空间,复杂、新奇又巧妙。不记得是否有人把Duchamp分入过surrealism那一区,但是在我看来任何一个流派都无法概括他。
我喜欢超现实,我打赌所有的人都喜欢超现实。然而什么是现实什么是超现实呢,我觉得这东西没有界限。达利是毋庸置疑的超现实,但是他的东西很硬,我总是没法喜欢。不过我记得我看过他用墨水笔画的几幅小手稿,还是挺有趣的。画的内容我早就忘了,但是就是在脑海里记着这东西,反复闪回过好多次。我喜欢边缘性的东西,但我也喜欢给东西归类。我喜欢让别人把边缘性的东西归类,然后我来质疑。打个比方就是杜尚。
马格利特A to Z,是Tate出版的一本。说实话我没仔细看文字,不过那书的质感倒是沉甸甸的挺好,印刷质量也到位。同是超现实,相比达利,马格利特更好一点,东西比较淡,但是感觉依然强烈。我喜欢haunting的东西,淡虽淡,却挥之不去。外国的画好多都太满,我没法看太满的东西。我觉得这是他们的文化背景使然。直接表达,再怎么弄还是有啥说啥,不过好处是,永远都有内容。
Project的故事我写好了。Jim说的挺有道理,写完了,脑子就能留着做别的事。我觉得说的挺对。只不过我还没翻译成英文。而实际情况是,我不想翻译了。我只想好好画我的画。commercial也好,不commercial也罢,我已经全然不鸟这个问题了。阴阴沉沉的颜色画够了,该来几张bold的,不然都忘了什么叫色彩丰富了,不过我一直就是个阴沉的人,所以谁知道呢。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