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ltdown 金融大崩溃:贪婪时代的终结 读书笔记二 放松监管如何使投行无所不能
在投资银行的兴风作浪后,股市在1929年大崩盘,经济陷入一个长达10年的萧条时期。在1933年,罗斯福宣布对银行业,信贷和投资进行严格监管。这就是1933年银行法,即 <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它规定
1, 银行利用所持有的储户贷款进行投机活动属于非法。
2, 禁止各州银行互相联合,确保银行所持有的存款数量不会很大。
3, 推出为银行存款进行担保的联邦计划, <联邦存盘保险计划>。
基于这些制约,商业银行回归其核心功能,吸纳普通大众的存款并将其贷给金融业投资。
随着新自由主义政客----罗纳德。里根和玛格丽特。撒切尔--的胜利,撕毁这些安排的机会到来了。
1,1987年,美联储修改规则,允许商业银行的金融滑头交易占营业额的比例高达5%
2,随后,格林斯潘逐步增加豁免,到1996年将这一比例调高到25%.
3,废除禁止各州银行相互合并的法律条文。
4,分离银行和保险业等。
在游说团的鼓动下,1999年11月11日,比尔。克林顿废除了<1933年银行法>,签署了《格雷姆-里奇-比利雷法案》(GLBA),即<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
1,废除将投资从普通大众的储蓄中分离的法律。
2,废除了禁止银行经营保险公司业务的法律。 曾经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而不是助长投机活动。
3,要求银行放贷给低收入人群,黑人和拉美裔社区。
随后,格雷姆在2000年推出了<商品期货现代化法案> CFMA,旨在从法律豁免期货和衍生产品的赌博本质。事实上,他宣布所有监管衍生产品市场的企图都是非法的。另外还专门在金融监管中豁免能源期货。
格雷姆立法为美国金融系统在10年内自毁长城埋下了四大祸根。
1,放松投资银行业务的管制
2,扩大给低收入群体和少数族裔人士的次级抵押贷款
3,全球范围的衍生品市场
4,银行和保险业的融合。
随着格雷姆立法,银行业终于为手里的巨额存款找到一个新的出口。推动投资银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归于以下几个。
1,放松管制,解除了套在老虎头上的枷锁。
2,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资本的流动,同时通过数字化的风险价值VoR进行评估。
3,1980年代整个西方世界以及90年代前共产主义国家爆发的大规模私有化浪潮。
4,外汇市场的兴起,加剧了货币投机行为。
5,放松管制和新技术的融合使范围更广的全球衍生产品市场的出现成为可能。如期货,期权,CDO等。
随之出现的,就是投机性的热钱在全球泛滥。在2007年世界生产总值为65万亿美元,全球股票市场上市公司的总价值在这年的高峰期为63万亿美元,但是衍生品投资总额达到596万亿美元----为实体经济规模的8倍。货币交易总额达到1168万亿美元---为全球GDP的17倍。最重要的两个特点
1,金融经济的价值远远超过其所依赖的现实领域的价值---这是过去20年所发生的最重要的事情。2,关于衍生品的两个主要理论出现惊人的分歧,格林斯潘认为衍生品使金融系统更为安全,而巴菲特则说这是一个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拥有不易被发觉的致命的潜在危险。
自由市场发生重大变革的另一产物,是关于地理方面的全球失衡。
全球化实际上是一个建立在四个关键领域不协调基础上的过程,储蓄,投资,贸易和政府债务。
贸易领域的失衡体现在:亚洲生产,西方消费。
储蓄领域的失衡:亚洲和德国人保持了很高的储蓄率,而美国和英国变成了高消费者和零储蓄者。
投资模式上:在早期,西方企业将大部分利润返回到实体经济中,直接投资在厂房,机器以及研发方面。在互联网泡沫破裂后,无论东西方企业都把获得的利润放在金融系统。
但是-----亚洲企业的储蓄,与个人储蓄一起,往往流入西方,以贷款的形式为消费者开支提供资金。
在政府债务方面,所有的G7国家积累了大量国债,而新兴市场和产油国则持有了大量美国政府债券。
很少有人能认为这种情况是健康或可持续的。可能导致地缘政治或社会不安定。
全球失衡,导致投入生产的资金都未能获利,同时金融系统的长期利率很低,存在资本过剩,资本供过于求。过剩资本就促使形成周而复始的资产价格泡沫,股市,房产以及后来石油和粮食等大宗商品。
影子银行系统的运作。
1,所有的资产都投入到巨大的国际货币市场去,作为一个“影子”银行系统。
2,因为不是依赖持有现金来获取利润,银行业所做的就是利用短期借进,长期贷出的策略尽可能的少持有。
3,机构都在国际货币市场购买一张票据进行短期借款,同时卖出一张不同的票据进行长期放贷。
4,多余的资金会被对冲机构借出,进行高风险的杠杆操作(成倍借贷)。
但是,他们又是如何绕过《巴塞尔协议II》的监管呢?
利用法规的漏洞建立两种负债表外的公司---管道公司conduits和结构化投资公司SIVS。
管道公司是银行建立的离岸避税天堂。它会将资金通过票据发行的方式释放流动性。当然了,银行会为受影响的部分进行投保,以规避风险。
因为没有银行做后盾,结构性投资公司的风险更大,它只是银行和对冲基金之间的合资公司。SIVS带来的利润是真实的,但是亏损不单单是真实的,而且是巨大的。
对于影子银行系统来说,只要并且只有每张出售的票据都能找到买主,它才能运转。倒闭是某些在金融系统盈利中出于中心地位的票据突然卖不出去了。这就是次贷抵押泡沫的故事。
1, 银行利用所持有的储户贷款进行投机活动属于非法。
2, 禁止各州银行互相联合,确保银行所持有的存款数量不会很大。
3, 推出为银行存款进行担保的联邦计划, <联邦存盘保险计划>。
基于这些制约,商业银行回归其核心功能,吸纳普通大众的存款并将其贷给金融业投资。
随着新自由主义政客----罗纳德。里根和玛格丽特。撒切尔--的胜利,撕毁这些安排的机会到来了。
1,1987年,美联储修改规则,允许商业银行的金融滑头交易占营业额的比例高达5%
2,随后,格林斯潘逐步增加豁免,到1996年将这一比例调高到25%.
3,废除禁止各州银行相互合并的法律条文。
4,分离银行和保险业等。
在游说团的鼓动下,1999年11月11日,比尔。克林顿废除了<1933年银行法>,签署了《格雷姆-里奇-比利雷法案》(GLBA),即<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
1,废除将投资从普通大众的储蓄中分离的法律。
2,废除了禁止银行经营保险公司业务的法律。 曾经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而不是助长投机活动。
3,要求银行放贷给低收入人群,黑人和拉美裔社区。
随后,格雷姆在2000年推出了<商品期货现代化法案> CFMA,旨在从法律豁免期货和衍生产品的赌博本质。事实上,他宣布所有监管衍生产品市场的企图都是非法的。另外还专门在金融监管中豁免能源期货。
格雷姆立法为美国金融系统在10年内自毁长城埋下了四大祸根。
1,放松投资银行业务的管制
2,扩大给低收入群体和少数族裔人士的次级抵押贷款
3,全球范围的衍生品市场
4,银行和保险业的融合。
随着格雷姆立法,银行业终于为手里的巨额存款找到一个新的出口。推动投资银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归于以下几个。
1,放松管制,解除了套在老虎头上的枷锁。
2,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资本的流动,同时通过数字化的风险价值VoR进行评估。
3,1980年代整个西方世界以及90年代前共产主义国家爆发的大规模私有化浪潮。
4,外汇市场的兴起,加剧了货币投机行为。
5,放松管制和新技术的融合使范围更广的全球衍生产品市场的出现成为可能。如期货,期权,CDO等。
随之出现的,就是投机性的热钱在全球泛滥。在2007年世界生产总值为65万亿美元,全球股票市场上市公司的总价值在这年的高峰期为63万亿美元,但是衍生品投资总额达到596万亿美元----为实体经济规模的8倍。货币交易总额达到1168万亿美元---为全球GDP的17倍。最重要的两个特点
1,金融经济的价值远远超过其所依赖的现实领域的价值---这是过去20年所发生的最重要的事情。2,关于衍生品的两个主要理论出现惊人的分歧,格林斯潘认为衍生品使金融系统更为安全,而巴菲特则说这是一个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拥有不易被发觉的致命的潜在危险。
自由市场发生重大变革的另一产物,是关于地理方面的全球失衡。
全球化实际上是一个建立在四个关键领域不协调基础上的过程,储蓄,投资,贸易和政府债务。
贸易领域的失衡体现在:亚洲生产,西方消费。
储蓄领域的失衡:亚洲和德国人保持了很高的储蓄率,而美国和英国变成了高消费者和零储蓄者。
投资模式上:在早期,西方企业将大部分利润返回到实体经济中,直接投资在厂房,机器以及研发方面。在互联网泡沫破裂后,无论东西方企业都把获得的利润放在金融系统。
但是-----亚洲企业的储蓄,与个人储蓄一起,往往流入西方,以贷款的形式为消费者开支提供资金。
在政府债务方面,所有的G7国家积累了大量国债,而新兴市场和产油国则持有了大量美国政府债券。
很少有人能认为这种情况是健康或可持续的。可能导致地缘政治或社会不安定。
全球失衡,导致投入生产的资金都未能获利,同时金融系统的长期利率很低,存在资本过剩,资本供过于求。过剩资本就促使形成周而复始的资产价格泡沫,股市,房产以及后来石油和粮食等大宗商品。
影子银行系统的运作。
1,所有的资产都投入到巨大的国际货币市场去,作为一个“影子”银行系统。
2,因为不是依赖持有现金来获取利润,银行业所做的就是利用短期借进,长期贷出的策略尽可能的少持有。
3,机构都在国际货币市场购买一张票据进行短期借款,同时卖出一张不同的票据进行长期放贷。
4,多余的资金会被对冲机构借出,进行高风险的杠杆操作(成倍借贷)。
但是,他们又是如何绕过《巴塞尔协议II》的监管呢?
利用法规的漏洞建立两种负债表外的公司---管道公司conduits和结构化投资公司SIVS。
管道公司是银行建立的离岸避税天堂。它会将资金通过票据发行的方式释放流动性。当然了,银行会为受影响的部分进行投保,以规避风险。
因为没有银行做后盾,结构性投资公司的风险更大,它只是银行和对冲基金之间的合资公司。SIVS带来的利润是真实的,但是亏损不单单是真实的,而且是巨大的。
对于影子银行系统来说,只要并且只有每张出售的票据都能找到买主,它才能运转。倒闭是某些在金融系统盈利中出于中心地位的票据突然卖不出去了。这就是次贷抵押泡沫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