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设计基础>读书笔记
图书链接:版面设计基础
决定样式的八要素:1.视觉度;2.图版率;3.文字跳跃率;4.照片的跳跃率;5.网格拘束率;6.版面率;7.构成的三种类型;8.字体印象
造形的八原则:1.明确主题;2.分开副主题;3.群化(组合化);4.暧昧给人不安的感觉;5.整理流向;6.空白是主题的领地;7.抑制四角;8.利用版心线
视觉要素是指相对于文字要素的插图、照片、表格等图像表现。在版面中增强视觉要素、能产生轻快、有亲和力的印象。相反,以文字为中心,则给人高格调、冷漠、坚硬的印象。
然而,并不是说视觉度越高越好,与内容相吻合的“度”是很重要的。例如,在纯文学或诗集中加入插图,虽然有轻快的感觉,但却形成了不和谐的版面。
提高视觉度可以产生亲和力
相对于文字,图像的要素(插图、照片等)产生的视觉的强度叫做视觉度。外观和影响力越强,视觉度就越高。明快的插图给人最强烈的印象,视觉度就高。一般来说,照片的视觉度比插图低,特别是云、海等的风景照,视觉度就更低。
一般来说,人类具有最强的表现力,尤其是脸部。最弱的是云、海等风景,他们能让人们的情绪平静。
本来很有趣的描写对象,用很难看见的角度构图的话,表现力就会下降。也就是说,版面主题和想强调的部分要很清楚明显。应除去与其他物体的重合以及不必要的影像。
只有文字的版面十分拥挤
占据版面的图(插图、照片)和文章的面积比叫做图版率。这个比率是版面样式中的重要要素。制作多个作品,计算一下自己想要传达的内容占百分之几的图版率,然后再进行作业。
图版率是指相对于文章、图所占的比例,用%表示,与视觉度有类似的地方,但视觉度是视觉的表现力的强弱,图版率单指面积比。版面确实文字的话,图版率就是0%,相反,确实图画,没有文字的版面,图版率是100%。像小说、诗集等以文字为主体的版面,图版率是10%的话就方便阅读。另外,报纸连载小说的图版率在30%左右的话,能让更多的读者都想继续看下去。
没有文字的版面显得空洞
一般来说,图(插图、照片)增加的话,好感度也会增加。图版率在50%左右时,好感度急剧上升。但是,图一旦超过90%,好感度反而降低。没有文字的话,就形成了没有语言表达的空洞,给人单调的感觉。稍微加入点文字,图画反而变得有生气。
跳跃率就是大小比。
例如报纸的版面。作为报道的文字可以称为正文,版面就是以正文为中心来组织的。正文之外还有很多的组成部分,最大的文字是大标题。为正文的小大为基准,和最大标题文字的大小比叫做文字的跳跃率。
文字的跳跃率:以正文为基准,以最大标题的字幅、字高计算后的大小比率叫做文字的跳跃率。
照片的跳跃率:版面中最小照片和最大照片的大小比率叫做照片的跳跃率。提高照片的跳跃率就能改善格局。相反,降低照片跳跃率,使用大小相等的照片荷花,就给人平稳的印象。
降低跳跃率,给人高品质,高格调的印象。提高跳跃率,则给人健康愉悦的印象。
降低文字跳跃率则降低活力。降低文字跳跃率体现高品质。降低文字跳跃率可以稳定版面。
文字的跳跃率是以正文为标准的,但照片没有像文字一样明确的标准值。所以,最小面积的照片作为标准,与最大面积照片的比率为跳跃率。照片跳跃率的效果与文字稍有区别。并不能单凭跳跃率提高活力,照片本身包含的信息也就是决定因素。即表现静态的照片即使放大,也不能体现活力,而是更强调他的安静。照片跳跃率的效果在于跳跃起伏的和协调的格局。
比率低,既能体现稳定的效果。
照片跳跃率和修版的关系:大面积宜用局部特写照片。
用大小两张照片做任务设计,原则上大的框架采用扩大幅度较大的对象,小的框架则采用人物的全身照竖版设计。照片大小和人物自身大小的对比相互影响,产生紧张感,也强调空间的开阔。
开始版面设计之前首先应做版面用纸。版面用纸应该以正文为基准,画出大致的范围线条。这个范围线条的运用根据“网格拘束率”和“版面率”,并由此决定样式。
网格的拘束率——自由度
原则上,在版面设计中,照片和标题的位置沿版面用纸的网格线决定。这样设计出的版面,视贝网格约束住的版面。其实也可以无视网格的线条,自由配置,形成脱离网格约束的版面设计。
版面率——空白量
版面用纸上下左右都有一定幅度的空白,叫做留白。留白内侧是文字配置的空间,叫做版心。相对版面全体,版心所占的面积叫做版面率。版面率越高,天地左右的空白就越少。
使用网格体现理性化、男性化
沿着版面用纸的网格设计,固定的四角形成为中心,给人稳重的印象,增强了理性的、男性的感觉。脱离网格,则有自由的感觉,容易制造有趣的版面。
脱离网格约束的自由设计,很难保持平衡。如果不是平衡感极好的训练有素的设计师,很容易设计成劣质品。
自由格式不符合严肃的传统活动。
挖版打破网格拘束。
挖版是沿着描写对象的形状切割制版而成的。网格拘束性强的设计,多用角版。用挖版,则表现自由格式。
角版是网格约束型,挖版是自由型。
小的角版能紧凑版面,能突出挖版自由的曲线。
有特别意义的人物不能用挖版,可以用角版,出血版、羽化版的任何一种。因为挖版的自由印象,会减轻存在感。
增大名片的空白体现高品质。版心大,四周的空白就少,版心小,空白就多。因此,版面率亦称为空白量。即使版心很大,但设计时在中间留很大空白,其效果与低版面率相同。空白小,表现丰富的信息量;空白大,表现高品质。版心是首先要决定的基本要素。印刷好的版面,都有看不见的四边围绕着,设计版面时,首先应该决定四周的空白,空白的内侧即版心。表现高品质、高质感的商品需要大面积的空白
构成的三种类型
版面的全体,一段文字的组合,有三种基本类型。各种类型都有各自的历史背景。表现不同效果。应该选择适合表现内容的类型。
A.齐行型——合理的、标准的、面向商业的
B.居中型——优雅的、高品质的、高格调的
C.自由型——自由的、随意的、有活力的
无意义的混合下降品位
文字组合有三种基本类型,根据类型决定表现的印象。标准是齐行型。
我们生活中接触最多的都是A齐行型,保值的正文、教科书、杂志等,几乎都采用这个形式。这种类型的文章最易读,文字数(信息量)也最多,所以在制作上也是合理的。即使非专业人士也能依据齐行型做出稳定的版面。所以,这样的类型才是标准的。
名片通常要求一定的高品质、高格调,所以不能完全采用“齐行型”。一般使用“齐左型,右侧呈自由
型”。如果想要各高调、优雅的名片,“居中型”是最好的。其他类型体现高格调是很难的。构成版面整体时,也要应用组合的三种类型。杂志版面设计的关键是照片和大型的标题文字,在运用文字组合三种类型,更能得到共通的效果。
字体印象:
黑体字:新鲜的、理性的
明朝体(宋体):稳定的、中庸的
书法体:传统的、保守的
新书体(新设计的字体):新潮的、轻松的
粗体象征男性化,细体象征女性化
细体文字很难体现『有精神』的印象。相反的,粗体文字也不能体现『时髦的、纤细的』主张。一般来说,粗体文字是自信的表现,能体现活力,男性的力量等。细体文字表现时髦的,女性的优雅和纤细,但是,这些表现过度,则起到相反效果。想表现男性力量的时候,如选用过粗的字体,虽然能体现坚强感,但是却给人低品质的感觉,不能给予信任感。所以,度是很重要的。
在进行版面设计之前,首先应该决定要传达的内容和信息。选择适合这个内容的字体是很重要的。内容和表现样式一直,就会给人安定的感觉,使人能安心地接受这个信息。
字距:字与字之间的间隔距离
字与字之间不加入任何空隙排列组合的方法叫标准字距。活字印刷时,活字框架通常会紧缩10%的空间,所以,紧挨着的文字之间亦有10%的空隙。由于这个空隙,平假名和汉字组合排列时也会形成良好的字间韵律,易于阅读。(日文与中文有差异,中文多数为方块字形,字距不宜过小)。因此,随意改变字距将造成奇异的后果,破坏原有的完好设计。
标题字距紧缩是例外
用大文字组成标题时,可以适当紧缩字距。相反,如果扩大字距,有时会显得更有品位。如诗集等作品,正文也可以适当扩大字距。
行距:行与行之间的间隔距离
标准行距是文字大小的2/3或全角(即一个中文字所占的空间)。过于紧缩,给人低品质的感觉,不易阅读。空隙过大,则显空洞。
行距跃进,越显出信息量丰富的感觉。但行距若在1/3以下,不但难以阅读,还显得低品质。行距扩展,则留出余地,适合于诗集等作品。通常的文字以全角行距为界限。
每行字数:一行中的文字数。标准是20-30字。每行字数少,给人轻松的感觉,多则给人舒畅的感觉。
如果一行文字在35以上,换行时会找不到下一行的起始部分,难以阅读。
使用艺术字体
1.记号、图案中包含文字
2.设置大小对比,表现立体感
3.除去边缘,加上阴影,使其立体化
4.加入椭圆等形状,有流畅感
5.不同大小,不同字体的组合,产生对比效果
6.拉开字距,增加线条
7.设计各种形状的小框,并加入文字
8.在告示板中写入文字
大型的文字体现出生气,却易导致信息量不足。超大型标题与极小的字体组合,线的身份有生气,突出标题文字的同时,小文字又使版面细致,更呈现绝妙的效果。
调整形态
美观平衡的形态才能产生信赖感。不平衡的形态无论采取哪种样式,都不会有信赖感,不平衡的版面设计,会使信息本身难以被信赖。版面设计效果只有结合适合的样式和平衡的形态(造形性)才能发挥出来。
创造形式的诀窍:1.节奏;2.对比;3.重点;4.比例;5.平衡;6.融合
两个步骤提高造形效果:1.选择样式;2.调整形态
明确主题:使空间整洁,抑制次要部分整洁版面,明确主题增加安定感
分开副主题,激活整体版面
未群化(组合化)给人混乱的感觉
明确行间的空隙
标题和图的起始,与文字的高度一致。这样能联系两者,产生共鸣,并形成良好的节奏
整理文字及图片的流向
大面积的空白适合于主题
小型的文字周围流出大量的空白,也能突显主题。制作高格调的版面,可以不用扩大标题文字(也不用提高跳跃率)。这时空白是关键的。留出大量空白就形成主题的领地。放入其中的文字,即使小,也能突出主体的强度。
抑制四角
额缘效果稳定版面
四角是版面中最重要的场所,只要在四角配置小的形态,就能安定版面全体。就像绘画的额缘一样,有提高格调的效果。
利用版心线可以轻松稳定版面
版心线是隐藏的基准线。所有的版面设计作业都是以这条线作为基准来进行的。但是,印刷后这条线是看不见的。以版心线为基准,就能保持一定的平衡。就算是专业人士,无视版心线就很难保持平衡。版心线实际上是方便的隐藏基准线。
创造形态的诀窍
节奏:重复几次有特征的形态就产生节奏,形成生机勃勃、愉快的氛围
对比——大小:扩大大小比就扩大了空间,版面整体因此充满生机
对比——形:相似的形态放在一起就显得很单调。加入异质的形态就产生变化
节奏:延续轻快的感觉。重复使用相同形状的图案,能产生节奏感。
对比:大小、粗细对比突出紧张感
并列有机的形态和无机的形态、曲线和直线、大和小、粗和细等对比形态,就能形成生动的版面。减少差别,就变成稳定、常见的形象
重点:决定一个重点。用重点带动变化,是整体版面充满生机
比例:比例是两个长度的关系
平衡:保持平衡增加信赖感。保持平衡在调整形态时起决定性作用,打破平衡的形态不能体现美观。但是平衡的好坏很难用客观基准表示,所以很难理解
融合:产生整体感的方法。相似的形态放在左右两个分开的位置,连接整体版面,融合版面全体。主体的布局、插图、配色等形态,颜色达到抑制,就能产生融合效果
决定样式的八要素:1.视觉度;2.图版率;3.文字跳跃率;4.照片的跳跃率;5.网格拘束率;6.版面率;7.构成的三种类型;8.字体印象
造形的八原则:1.明确主题;2.分开副主题;3.群化(组合化);4.暧昧给人不安的感觉;5.整理流向;6.空白是主题的领地;7.抑制四角;8.利用版心线
视觉要素是指相对于文字要素的插图、照片、表格等图像表现。在版面中增强视觉要素、能产生轻快、有亲和力的印象。相反,以文字为中心,则给人高格调、冷漠、坚硬的印象。
然而,并不是说视觉度越高越好,与内容相吻合的“度”是很重要的。例如,在纯文学或诗集中加入插图,虽然有轻快的感觉,但却形成了不和谐的版面。
提高视觉度可以产生亲和力
相对于文字,图像的要素(插图、照片等)产生的视觉的强度叫做视觉度。外观和影响力越强,视觉度就越高。明快的插图给人最强烈的印象,视觉度就高。一般来说,照片的视觉度比插图低,特别是云、海等的风景照,视觉度就更低。
一般来说,人类具有最强的表现力,尤其是脸部。最弱的是云、海等风景,他们能让人们的情绪平静。
本来很有趣的描写对象,用很难看见的角度构图的话,表现力就会下降。也就是说,版面主题和想强调的部分要很清楚明显。应除去与其他物体的重合以及不必要的影像。
只有文字的版面十分拥挤
占据版面的图(插图、照片)和文章的面积比叫做图版率。这个比率是版面样式中的重要要素。制作多个作品,计算一下自己想要传达的内容占百分之几的图版率,然后再进行作业。
图版率是指相对于文章、图所占的比例,用%表示,与视觉度有类似的地方,但视觉度是视觉的表现力的强弱,图版率单指面积比。版面确实文字的话,图版率就是0%,相反,确实图画,没有文字的版面,图版率是100%。像小说、诗集等以文字为主体的版面,图版率是10%的话就方便阅读。另外,报纸连载小说的图版率在30%左右的话,能让更多的读者都想继续看下去。
没有文字的版面显得空洞
一般来说,图(插图、照片)增加的话,好感度也会增加。图版率在50%左右时,好感度急剧上升。但是,图一旦超过90%,好感度反而降低。没有文字的话,就形成了没有语言表达的空洞,给人单调的感觉。稍微加入点文字,图画反而变得有生气。
跳跃率就是大小比。
例如报纸的版面。作为报道的文字可以称为正文,版面就是以正文为中心来组织的。正文之外还有很多的组成部分,最大的文字是大标题。为正文的小大为基准,和最大标题文字的大小比叫做文字的跳跃率。
文字的跳跃率:以正文为基准,以最大标题的字幅、字高计算后的大小比率叫做文字的跳跃率。
照片的跳跃率:版面中最小照片和最大照片的大小比率叫做照片的跳跃率。提高照片的跳跃率就能改善格局。相反,降低照片跳跃率,使用大小相等的照片荷花,就给人平稳的印象。
降低跳跃率,给人高品质,高格调的印象。提高跳跃率,则给人健康愉悦的印象。
降低文字跳跃率则降低活力。降低文字跳跃率体现高品质。降低文字跳跃率可以稳定版面。
文字的跳跃率是以正文为标准的,但照片没有像文字一样明确的标准值。所以,最小面积的照片作为标准,与最大面积照片的比率为跳跃率。照片跳跃率的效果与文字稍有区别。并不能单凭跳跃率提高活力,照片本身包含的信息也就是决定因素。即表现静态的照片即使放大,也不能体现活力,而是更强调他的安静。照片跳跃率的效果在于跳跃起伏的和协调的格局。
比率低,既能体现稳定的效果。
照片跳跃率和修版的关系:大面积宜用局部特写照片。
用大小两张照片做任务设计,原则上大的框架采用扩大幅度较大的对象,小的框架则采用人物的全身照竖版设计。照片大小和人物自身大小的对比相互影响,产生紧张感,也强调空间的开阔。
开始版面设计之前首先应做版面用纸。版面用纸应该以正文为基准,画出大致的范围线条。这个范围线条的运用根据“网格拘束率”和“版面率”,并由此决定样式。
网格的拘束率——自由度
原则上,在版面设计中,照片和标题的位置沿版面用纸的网格线决定。这样设计出的版面,视贝网格约束住的版面。其实也可以无视网格的线条,自由配置,形成脱离网格约束的版面设计。
版面率——空白量
版面用纸上下左右都有一定幅度的空白,叫做留白。留白内侧是文字配置的空间,叫做版心。相对版面全体,版心所占的面积叫做版面率。版面率越高,天地左右的空白就越少。
使用网格体现理性化、男性化
沿着版面用纸的网格设计,固定的四角形成为中心,给人稳重的印象,增强了理性的、男性的感觉。脱离网格,则有自由的感觉,容易制造有趣的版面。
脱离网格约束的自由设计,很难保持平衡。如果不是平衡感极好的训练有素的设计师,很容易设计成劣质品。
自由格式不符合严肃的传统活动。
挖版打破网格拘束。
挖版是沿着描写对象的形状切割制版而成的。网格拘束性强的设计,多用角版。用挖版,则表现自由格式。
角版是网格约束型,挖版是自由型。
小的角版能紧凑版面,能突出挖版自由的曲线。
有特别意义的人物不能用挖版,可以用角版,出血版、羽化版的任何一种。因为挖版的自由印象,会减轻存在感。
增大名片的空白体现高品质。版心大,四周的空白就少,版心小,空白就多。因此,版面率亦称为空白量。即使版心很大,但设计时在中间留很大空白,其效果与低版面率相同。空白小,表现丰富的信息量;空白大,表现高品质。版心是首先要决定的基本要素。印刷好的版面,都有看不见的四边围绕着,设计版面时,首先应该决定四周的空白,空白的内侧即版心。表现高品质、高质感的商品需要大面积的空白
构成的三种类型
版面的全体,一段文字的组合,有三种基本类型。各种类型都有各自的历史背景。表现不同效果。应该选择适合表现内容的类型。
A.齐行型——合理的、标准的、面向商业的
B.居中型——优雅的、高品质的、高格调的
C.自由型——自由的、随意的、有活力的
无意义的混合下降品位
文字组合有三种基本类型,根据类型决定表现的印象。标准是齐行型。
我们生活中接触最多的都是A齐行型,保值的正文、教科书、杂志等,几乎都采用这个形式。这种类型的文章最易读,文字数(信息量)也最多,所以在制作上也是合理的。即使非专业人士也能依据齐行型做出稳定的版面。所以,这样的类型才是标准的。
名片通常要求一定的高品质、高格调,所以不能完全采用“齐行型”。一般使用“齐左型,右侧呈自由
型”。如果想要各高调、优雅的名片,“居中型”是最好的。其他类型体现高格调是很难的。构成版面整体时,也要应用组合的三种类型。杂志版面设计的关键是照片和大型的标题文字,在运用文字组合三种类型,更能得到共通的效果。
字体印象:
黑体字:新鲜的、理性的
明朝体(宋体):稳定的、中庸的
书法体:传统的、保守的
新书体(新设计的字体):新潮的、轻松的
粗体象征男性化,细体象征女性化
细体文字很难体现『有精神』的印象。相反的,粗体文字也不能体现『时髦的、纤细的』主张。一般来说,粗体文字是自信的表现,能体现活力,男性的力量等。细体文字表现时髦的,女性的优雅和纤细,但是,这些表现过度,则起到相反效果。想表现男性力量的时候,如选用过粗的字体,虽然能体现坚强感,但是却给人低品质的感觉,不能给予信任感。所以,度是很重要的。
在进行版面设计之前,首先应该决定要传达的内容和信息。选择适合这个内容的字体是很重要的。内容和表现样式一直,就会给人安定的感觉,使人能安心地接受这个信息。
字距:字与字之间的间隔距离
字与字之间不加入任何空隙排列组合的方法叫标准字距。活字印刷时,活字框架通常会紧缩10%的空间,所以,紧挨着的文字之间亦有10%的空隙。由于这个空隙,平假名和汉字组合排列时也会形成良好的字间韵律,易于阅读。(日文与中文有差异,中文多数为方块字形,字距不宜过小)。因此,随意改变字距将造成奇异的后果,破坏原有的完好设计。
标题字距紧缩是例外
用大文字组成标题时,可以适当紧缩字距。相反,如果扩大字距,有时会显得更有品位。如诗集等作品,正文也可以适当扩大字距。
行距:行与行之间的间隔距离
标准行距是文字大小的2/3或全角(即一个中文字所占的空间)。过于紧缩,给人低品质的感觉,不易阅读。空隙过大,则显空洞。
行距跃进,越显出信息量丰富的感觉。但行距若在1/3以下,不但难以阅读,还显得低品质。行距扩展,则留出余地,适合于诗集等作品。通常的文字以全角行距为界限。
每行字数:一行中的文字数。标准是20-30字。每行字数少,给人轻松的感觉,多则给人舒畅的感觉。
如果一行文字在35以上,换行时会找不到下一行的起始部分,难以阅读。
使用艺术字体
1.记号、图案中包含文字
2.设置大小对比,表现立体感
3.除去边缘,加上阴影,使其立体化
4.加入椭圆等形状,有流畅感
5.不同大小,不同字体的组合,产生对比效果
6.拉开字距,增加线条
7.设计各种形状的小框,并加入文字
8.在告示板中写入文字
大型的文字体现出生气,却易导致信息量不足。超大型标题与极小的字体组合,线的身份有生气,突出标题文字的同时,小文字又使版面细致,更呈现绝妙的效果。
调整形态
美观平衡的形态才能产生信赖感。不平衡的形态无论采取哪种样式,都不会有信赖感,不平衡的版面设计,会使信息本身难以被信赖。版面设计效果只有结合适合的样式和平衡的形态(造形性)才能发挥出来。
创造形式的诀窍:1.节奏;2.对比;3.重点;4.比例;5.平衡;6.融合
两个步骤提高造形效果:1.选择样式;2.调整形态
明确主题:使空间整洁,抑制次要部分整洁版面,明确主题增加安定感
分开副主题,激活整体版面
未群化(组合化)给人混乱的感觉
明确行间的空隙
标题和图的起始,与文字的高度一致。这样能联系两者,产生共鸣,并形成良好的节奏
整理文字及图片的流向
大面积的空白适合于主题
小型的文字周围流出大量的空白,也能突显主题。制作高格调的版面,可以不用扩大标题文字(也不用提高跳跃率)。这时空白是关键的。留出大量空白就形成主题的领地。放入其中的文字,即使小,也能突出主体的强度。
抑制四角
额缘效果稳定版面
四角是版面中最重要的场所,只要在四角配置小的形态,就能安定版面全体。就像绘画的额缘一样,有提高格调的效果。
利用版心线可以轻松稳定版面
版心线是隐藏的基准线。所有的版面设计作业都是以这条线作为基准来进行的。但是,印刷后这条线是看不见的。以版心线为基准,就能保持一定的平衡。就算是专业人士,无视版心线就很难保持平衡。版心线实际上是方便的隐藏基准线。
创造形态的诀窍
节奏:重复几次有特征的形态就产生节奏,形成生机勃勃、愉快的氛围
对比——大小:扩大大小比就扩大了空间,版面整体因此充满生机
对比——形:相似的形态放在一起就显得很单调。加入异质的形态就产生变化
节奏:延续轻快的感觉。重复使用相同形状的图案,能产生节奏感。
对比:大小、粗细对比突出紧张感
并列有机的形态和无机的形态、曲线和直线、大和小、粗和细等对比形态,就能形成生动的版面。减少差别,就变成稳定、常见的形象
重点:决定一个重点。用重点带动变化,是整体版面充满生机
比例:比例是两个长度的关系
平衡:保持平衡增加信赖感。保持平衡在调整形态时起决定性作用,打破平衡的形态不能体现美观。但是平衡的好坏很难用客观基准表示,所以很难理解
融合:产生整体感的方法。相似的形态放在左右两个分开的位置,连接整体版面,融合版面全体。主体的布局、插图、配色等形态,颜色达到抑制,就能产生融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