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我国矿晶收藏的现状和发展
转
作者:王(石头村) | 来自:王(石头村)
我国矿晶收藏的现状和发展(正文)
虽然早在1000多年前的宋代,我国文人藏品中就出现了水晶类矿物晶体(以下简称矿晶)的矿晶收藏,在我国一直未形成气候。近百年来,西方的矿晶收藏发展得如火如荼,而在我们这个东方文明古国,人们津津乐道的,却仍是几千年前老祖宗们赏玩的没有多少科学内涵的奇石。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 这一情况才开始有了改变。当时,由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打开封闭已久的国门,与中国同行中断交流多年的欧美发达国家的地质矿物专家,先后来到北京、长沙、交流的同时,他们高价买走当地的矿晶和化石标本,参加美国的图森矿晶博览会,引起了轰动。影响所及,不仅欧美各国的收藏家们开始频频出没于我国矿晶产地,就连许多旅居国外的华人,也屡屡深入内地许多偏远矿山,大量收购矿晶,拿到国 际市场上高价出售。他们的行为,启发了国内的地质工作者和矿工们。一些有识之士勇敢地投身于这一行业, 并很快地掘到了第一桶金。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仿效,开始了矿晶的收购和收藏。1988年,我国石商选送的矿物标本,首次出现在美国丹佛的展览会上―――这就是我国矿晶收藏事业的开始。从那时到现在,20年时间过去了,矿晶收藏事业在我们这个东方古国,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有产有市场、有展会、有爱好者这一喜人的局面。
众所周知,我国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上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矿种比较齐全的几个资源大国之一。据统计,截至2005年底,我国已发现171种矿产,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159种,全国共有各类矿山企业149506 个(不包括海域石油和天然气),年矿石产量达50亿吨。 矿产资源的大量开采,为各类矿晶的产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目前我国已形成了西南、西北、矿晶产区,每年都有一两种或十几种精美的矿晶问世。 如西南产区的辉锑、磷氯铅、雄黄、地区的自然金、自然银、绿柱石;华南地区的锰铝榴孔雀石;中南地区的红硅、海蓝宝石、桔红色白钨、钙锰矿、蓝铜矿、水晶黄铁矿、方解石、香花石、湖北石等,都相继在世界级博览会上大出风头,成为各国收藏家们争相追逐的新宠。
由于矿晶是天然的艺术品,具有科研、增值的多种价值,因此喜爱并收藏它们的人正日益增多。但国内究竟有多少人在收藏矿晶?因全国并没有这方面的协会,准确的统计就无从谈起。大概的数字。曾有一位专家说:“国外收藏矿晶――化 石――奇石人数的比例是100:10:1,而在我国,这种比例正好倒过来了。”按倒过来的比例,我国奇石收藏者现有700万之众,那么从事矿晶收藏的就应该有7万来人。7万人是个不小的数字啊!但依我之见,这一估计还有些偏高。因为如果真有这么多人,在网上和购买力上就会显示出来。事实是,现在国内最大最火的两个矿晶网站:中华奇石网和中国观赏石协会的矿晶化石论坛上,已经注册并常来发帖的不过区区百人,未注册常来浏览的游客最多时也不过三百多人(当然,并不是每个矿晶迷都会上网)。我所在的湖北黄石,是全国有名的矿晶之乡,全市总人口240多万,涉猎矿晶收藏的大概有千来人,其中骨干分子有近百人。这一比例在全国范围内应该算是高的。以我在现实生活中和在网上的接触来看,全国矿晶收藏者不会超过三万人。
有需求就有市场。在国内外收藏者日益增多的情况 下,市场的建设就摆上了议事日程。矿晶市场―――“湖南省矿物宝石市场”在长沙挂牌营业, 这是个兼营宝玉石首饰工艺品的综合市场。不久,湖南的一批矿商,又结伴南下桂林,利用这个著名的旅游城租金便宜等有利条件,在桂林瓦窑开设了一批矿晶店。现在,长沙、桂林是全国最大的两个矿晶市场,而且桂林市场发展迅猛,店数日增,经营红火;大 有后来居上,超越长沙之势。除这两处外,国内许多著名的产地,如湖南的郴州、湖北的黄石、江西的赣州、江苏的东海、四川的绵阳、新疆的阿勒泰等,也都建有市场。建在产地的市场可称为“资源主导型”的,与此相对应还有“市场主导型”的,如北京、天津、南京、广州等地的矿晶市场。这些地方需求者多, 购买力强,矿晶市场也就应运而生。奇石的店铺,也都兼营矿晶。如山东的临朐、江西的南昌等。在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如云南的丽江、江西的庐山、湘西的凤凰等,卖旅游工艺品的商店,也卖一些矿晶。
我国的矿晶市场还很不成熟。在一些著名的产地, 外地人可能找不到几家矿晶商店。这是因为,产地的收 藏家们大多建有自己的藏馆,“以石养石”。既收集展出也转让交换一些矿晶。这样的交易在公开场合是看不见的。其次,一些产地还形成了逢周六、在某一固定地点交易的传统。有鉴于此,到产地采购的人,最好事先联系。否则很有可能满怀希望而去双手空空而归。
虽然我国职业石商主打的是“对外贸易”――即将国内的矿晶贩到国外赚钱,但他们也根据国内市场的需求,进口国外的矿晶,如越南的尖晶石,缅甸的碧玺、 墨西哥的“沙漠玫瑰”、巴西的紫晶洞、刚果的孔雀石、摩洛哥的钒铅矿、沸石、钒铅矿、美国的白色异极矿,马达加斯加的天青石…….这些著名的矿晶在国内市场上都可以买到。有着13亿人口作基数的中国矿晶市场,虽然刚刚起步,但已对国际市 场产生了一定的拉动力量。
近年来,一些比较现代的、国际流行的矿晶交易形 式也在我国出现了,这就是展销和拍卖。每年举办的展销会就不说了,全国性的奇石展览会也连续举办了五届;这些展销会上都有相当数量的矿晶出现。 2002年9月,广西柳州市举办了全国首届矿物晶展,引起了强烈的反响。2004年7月14日,央视著名的《鉴宝》栏目,就专门做了一期矿晶收藏节目。2006年10 月,中国观赏石协会、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
矿业公司等单位联合在北京举办了“首届中国观赏石——矿物晶体国际论坛暨精品展”,国内外许多著名的石商和收藏家踊跃参加。这一以矿晶为主题而召开的级别最高的会议,必将在我国矿晶收藏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 2007年6月,北京嘉信国际拍卖公司在北京举行了观赏 石拍卖会,一块以“步步高”命名的孔雀石以55万元成交,开创了矿晶进入高端市场的先河,这对于扩大矿晶在全社会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的矿晶收藏事业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据统计,全世界有近5万家自然博物馆和矿石宝石展览馆,收集的矿晶标本在600万至1000万块之间;矿晶收藏者有1000多万人;但这些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和部分发达地区。如美国经销矿晶的公司和店铺就有几千家,其经营收入已占到宝石总收入的30%以上;美国的图森的矿物宝石展迄今已举办了52届,每次都有5000多家厂商参加,20多万人参观采购。而我国的博物馆业很不发达,很多博物馆里看不到矿物,省级地质博物馆虽有几块矿晶,说明又不太专业,老百姓根本看不懂。全国矿晶店超不过200 家,不是行内的的人根本不知道它们开在哪里,因此许多人还不知矿晶为何物。有些人宁愿花几十上百万元买 一块奇石,却不愿花上几千元买一块精美的矿晶。有些人还散布“矿晶有放射性,玩了会得病”的奇谈怪论,吓得不少人虽爱矿晶却不敢收藏它们……
笔者认为,要加快矿晶收藏事业的发展,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首先要将各省市的地质博物馆建立起来,要投资添置本地出产的各类矿物标本,配上浅显易懂的说明,使博物馆成为对广大群众和青少年进行爱乡土教育和地质科学教育的阵地。教育上的相对落后,是影响矿晶在我国收藏市场打不开同时,国内地学教育过于狭隘。地学局面的重要原因。应该包括地理、地质、古生物等诸多学科,而我国内地的课程设置却只有地理。这就造成了绝大多数人不了解矿物晶体,认识不到矿物晶体的许多价值。其次要加强矿晶收藏的宣传工作。要像央视曾经做过的一样,各省市电视台应在现有非常火爆的“收藏与鉴赏”节目中加入矿晶收藏的内容。现在有关矿晶收藏的书籍也非常缺乏,出版行业要在这一方面努力;有关专家也应像当年的叶永烈一样,做做这方面的科普工作。消除人们对矿晶的许多错误认识。矿晶收藏协会要主动出击,要在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级媒体支持配合下,多多举办矿晶展销会、拍卖会、交流会,使广大群众亲眼看到矿晶实物,认识到矿晶的美,矿晶的价值。从而爱上矿晶,走上矿晶的收藏之路。对私人矿晶藏馆,政府有关部门要给予必要的资助,并作为一个地方的窗口对外开放。
矿晶的收藏和欣赏,是科技文明时代的产物,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出现的社会文化现象。我坚信,作为收藏文化中的新潮流,随着群众收入的不断提高,“矿晶热”一定会在中国兴起!
作者:王(石头村) | 来自:王(石头村)
我国矿晶收藏的现状和发展(正文)
虽然早在1000多年前的宋代,我国文人藏品中就出现了水晶类矿物晶体(以下简称矿晶)的矿晶收藏,在我国一直未形成气候。近百年来,西方的矿晶收藏发展得如火如荼,而在我们这个东方文明古国,人们津津乐道的,却仍是几千年前老祖宗们赏玩的没有多少科学内涵的奇石。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 这一情况才开始有了改变。当时,由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打开封闭已久的国门,与中国同行中断交流多年的欧美发达国家的地质矿物专家,先后来到北京、长沙、交流的同时,他们高价买走当地的矿晶和化石标本,参加美国的图森矿晶博览会,引起了轰动。影响所及,不仅欧美各国的收藏家们开始频频出没于我国矿晶产地,就连许多旅居国外的华人,也屡屡深入内地许多偏远矿山,大量收购矿晶,拿到国 际市场上高价出售。他们的行为,启发了国内的地质工作者和矿工们。一些有识之士勇敢地投身于这一行业, 并很快地掘到了第一桶金。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仿效,开始了矿晶的收购和收藏。1988年,我国石商选送的矿物标本,首次出现在美国丹佛的展览会上―――这就是我国矿晶收藏事业的开始。从那时到现在,20年时间过去了,矿晶收藏事业在我们这个东方古国,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有产有市场、有展会、有爱好者这一喜人的局面。
众所周知,我国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上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矿种比较齐全的几个资源大国之一。据统计,截至2005年底,我国已发现171种矿产,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159种,全国共有各类矿山企业149506 个(不包括海域石油和天然气),年矿石产量达50亿吨。 矿产资源的大量开采,为各类矿晶的产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目前我国已形成了西南、西北、矿晶产区,每年都有一两种或十几种精美的矿晶问世。 如西南产区的辉锑、磷氯铅、雄黄、地区的自然金、自然银、绿柱石;华南地区的锰铝榴孔雀石;中南地区的红硅、海蓝宝石、桔红色白钨、钙锰矿、蓝铜矿、水晶黄铁矿、方解石、香花石、湖北石等,都相继在世界级博览会上大出风头,成为各国收藏家们争相追逐的新宠。
由于矿晶是天然的艺术品,具有科研、增值的多种价值,因此喜爱并收藏它们的人正日益增多。但国内究竟有多少人在收藏矿晶?因全国并没有这方面的协会,准确的统计就无从谈起。大概的数字。曾有一位专家说:“国外收藏矿晶――化 石――奇石人数的比例是100:10:1,而在我国,这种比例正好倒过来了。”按倒过来的比例,我国奇石收藏者现有700万之众,那么从事矿晶收藏的就应该有7万来人。7万人是个不小的数字啊!但依我之见,这一估计还有些偏高。因为如果真有这么多人,在网上和购买力上就会显示出来。事实是,现在国内最大最火的两个矿晶网站:中华奇石网和中国观赏石协会的矿晶化石论坛上,已经注册并常来发帖的不过区区百人,未注册常来浏览的游客最多时也不过三百多人(当然,并不是每个矿晶迷都会上网)。我所在的湖北黄石,是全国有名的矿晶之乡,全市总人口240多万,涉猎矿晶收藏的大概有千来人,其中骨干分子有近百人。这一比例在全国范围内应该算是高的。以我在现实生活中和在网上的接触来看,全国矿晶收藏者不会超过三万人。
有需求就有市场。在国内外收藏者日益增多的情况 下,市场的建设就摆上了议事日程。矿晶市场―――“湖南省矿物宝石市场”在长沙挂牌营业, 这是个兼营宝玉石首饰工艺品的综合市场。不久,湖南的一批矿商,又结伴南下桂林,利用这个著名的旅游城租金便宜等有利条件,在桂林瓦窑开设了一批矿晶店。现在,长沙、桂林是全国最大的两个矿晶市场,而且桂林市场发展迅猛,店数日增,经营红火;大 有后来居上,超越长沙之势。除这两处外,国内许多著名的产地,如湖南的郴州、湖北的黄石、江西的赣州、江苏的东海、四川的绵阳、新疆的阿勒泰等,也都建有市场。建在产地的市场可称为“资源主导型”的,与此相对应还有“市场主导型”的,如北京、天津、南京、广州等地的矿晶市场。这些地方需求者多, 购买力强,矿晶市场也就应运而生。奇石的店铺,也都兼营矿晶。如山东的临朐、江西的南昌等。在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如云南的丽江、江西的庐山、湘西的凤凰等,卖旅游工艺品的商店,也卖一些矿晶。
我国的矿晶市场还很不成熟。在一些著名的产地, 外地人可能找不到几家矿晶商店。这是因为,产地的收 藏家们大多建有自己的藏馆,“以石养石”。既收集展出也转让交换一些矿晶。这样的交易在公开场合是看不见的。其次,一些产地还形成了逢周六、在某一固定地点交易的传统。有鉴于此,到产地采购的人,最好事先联系。否则很有可能满怀希望而去双手空空而归。
虽然我国职业石商主打的是“对外贸易”――即将国内的矿晶贩到国外赚钱,但他们也根据国内市场的需求,进口国外的矿晶,如越南的尖晶石,缅甸的碧玺、 墨西哥的“沙漠玫瑰”、巴西的紫晶洞、刚果的孔雀石、摩洛哥的钒铅矿、沸石、钒铅矿、美国的白色异极矿,马达加斯加的天青石…….这些著名的矿晶在国内市场上都可以买到。有着13亿人口作基数的中国矿晶市场,虽然刚刚起步,但已对国际市 场产生了一定的拉动力量。
近年来,一些比较现代的、国际流行的矿晶交易形 式也在我国出现了,这就是展销和拍卖。每年举办的展销会就不说了,全国性的奇石展览会也连续举办了五届;这些展销会上都有相当数量的矿晶出现。 2002年9月,广西柳州市举办了全国首届矿物晶展,引起了强烈的反响。2004年7月14日,央视著名的《鉴宝》栏目,就专门做了一期矿晶收藏节目。2006年10 月,中国观赏石协会、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
矿业公司等单位联合在北京举办了“首届中国观赏石——矿物晶体国际论坛暨精品展”,国内外许多著名的石商和收藏家踊跃参加。这一以矿晶为主题而召开的级别最高的会议,必将在我国矿晶收藏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 2007年6月,北京嘉信国际拍卖公司在北京举行了观赏 石拍卖会,一块以“步步高”命名的孔雀石以55万元成交,开创了矿晶进入高端市场的先河,这对于扩大矿晶在全社会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的矿晶收藏事业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据统计,全世界有近5万家自然博物馆和矿石宝石展览馆,收集的矿晶标本在600万至1000万块之间;矿晶收藏者有1000多万人;但这些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和部分发达地区。如美国经销矿晶的公司和店铺就有几千家,其经营收入已占到宝石总收入的30%以上;美国的图森的矿物宝石展迄今已举办了52届,每次都有5000多家厂商参加,20多万人参观采购。而我国的博物馆业很不发达,很多博物馆里看不到矿物,省级地质博物馆虽有几块矿晶,说明又不太专业,老百姓根本看不懂。全国矿晶店超不过200 家,不是行内的的人根本不知道它们开在哪里,因此许多人还不知矿晶为何物。有些人宁愿花几十上百万元买 一块奇石,却不愿花上几千元买一块精美的矿晶。有些人还散布“矿晶有放射性,玩了会得病”的奇谈怪论,吓得不少人虽爱矿晶却不敢收藏它们……
笔者认为,要加快矿晶收藏事业的发展,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首先要将各省市的地质博物馆建立起来,要投资添置本地出产的各类矿物标本,配上浅显易懂的说明,使博物馆成为对广大群众和青少年进行爱乡土教育和地质科学教育的阵地。教育上的相对落后,是影响矿晶在我国收藏市场打不开同时,国内地学教育过于狭隘。地学局面的重要原因。应该包括地理、地质、古生物等诸多学科,而我国内地的课程设置却只有地理。这就造成了绝大多数人不了解矿物晶体,认识不到矿物晶体的许多价值。其次要加强矿晶收藏的宣传工作。要像央视曾经做过的一样,各省市电视台应在现有非常火爆的“收藏与鉴赏”节目中加入矿晶收藏的内容。现在有关矿晶收藏的书籍也非常缺乏,出版行业要在这一方面努力;有关专家也应像当年的叶永烈一样,做做这方面的科普工作。消除人们对矿晶的许多错误认识。矿晶收藏协会要主动出击,要在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级媒体支持配合下,多多举办矿晶展销会、拍卖会、交流会,使广大群众亲眼看到矿晶实物,认识到矿晶的美,矿晶的价值。从而爱上矿晶,走上矿晶的收藏之路。对私人矿晶藏馆,政府有关部门要给予必要的资助,并作为一个地方的窗口对外开放。
矿晶的收藏和欣赏,是科技文明时代的产物,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出现的社会文化现象。我坚信,作为收藏文化中的新潮流,随着群众收入的不断提高,“矿晶热”一定会在中国兴起!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