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设计沉思录读书笔记
大家都在谈人性化的设计,但是一旦真正的开始设计了,设计师们或者管理层门也就都忘了。很多设计师在工作的时候,经常是因循守旧的进行设计,一味的一味坚持了所谓的设计法则就是很专业的事情,但是殊不知,设计的过程除了经验和设计准则之外,直觉是非常重要的。直觉其实渗透着很多人性和情感的因子在里面,但是很多设计师不是没有就是已经没有了,只是一个呆板的设计工具而已了。
我们常常讲科技,美学和人性要良好的结合,为什么一旦设计开始实施,大家都把最重要的情感丢掉呢?我自己归纳了一下,大概是一下几方面影响:第一,首先很多设计师缺少社会责任感。在中国,很多设计师还处在生活的底层,整天为生活奔波,虽然带着一个设计师的帽子,但是自己的生活都没有很好的去设计,家居,生活,着装,内心等等,都被生活打败了。设计师需要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和一个相对美好的生活去培养,但是面对中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我只能说,培养出来的也就是工匠而已。还谈什么社会责任感。很多很多设计师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作品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用户的使用行为,思考行为。比如说,在现今这个崇尚社交的环境,设计师设计了一款以设计为主的手机,那么社交的功能就大大放大了,而传统的手机功能,比如说拨号功能渐渐呗隐藏或者降低了在手机中的地位,因此,手机量产后,几千万部手机发货到全球,这些手机的用户在使用手机的时候就会慢慢被教化了,很少的拨打手机,只会通过社交软件与好友互动,进而又会影响到周围的朋友。这种设计影响生活方式的例子数不胜数,比如苹果的itunes,google的serach产品等;
其次,公司的经营管理者会很大程度上从商业的角度去规划产品。设计team在公司中的地位一向让位与市场部门。这其实是一种短视的结构。一个没有自我原创设计的公司就是一个没有灵魂的怪物。生产出的产品自然不会长久存在市场,虽然短期的市场效益会比较好。我也在几个公司工作过,凡是重视产品设计的公司,他们的产品都具有很多同行业产品没有的优势和特色,外观设计,功能创新,情感认同等,仿佛他们具有了灵魂一样。 还有就是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没有同理心。许多设计师只是认为在为别人做设计,而不是站在和用户协作的角度去考虑从设计,所以设计过程就缺少了专注,同情心。不会真正的为用户考虑问题解决方案,而只是考虑所谓的怎么设计花哨的样子出来博得一些所谓的创新的名号。
读此书收获还是有的,下一步还要深入思考才行,学而思!
我们常常讲科技,美学和人性要良好的结合,为什么一旦设计开始实施,大家都把最重要的情感丢掉呢?我自己归纳了一下,大概是一下几方面影响:第一,首先很多设计师缺少社会责任感。在中国,很多设计师还处在生活的底层,整天为生活奔波,虽然带着一个设计师的帽子,但是自己的生活都没有很好的去设计,家居,生活,着装,内心等等,都被生活打败了。设计师需要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和一个相对美好的生活去培养,但是面对中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我只能说,培养出来的也就是工匠而已。还谈什么社会责任感。很多很多设计师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作品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用户的使用行为,思考行为。比如说,在现今这个崇尚社交的环境,设计师设计了一款以设计为主的手机,那么社交的功能就大大放大了,而传统的手机功能,比如说拨号功能渐渐呗隐藏或者降低了在手机中的地位,因此,手机量产后,几千万部手机发货到全球,这些手机的用户在使用手机的时候就会慢慢被教化了,很少的拨打手机,只会通过社交软件与好友互动,进而又会影响到周围的朋友。这种设计影响生活方式的例子数不胜数,比如苹果的itunes,google的serach产品等;
其次,公司的经营管理者会很大程度上从商业的角度去规划产品。设计team在公司中的地位一向让位与市场部门。这其实是一种短视的结构。一个没有自我原创设计的公司就是一个没有灵魂的怪物。生产出的产品自然不会长久存在市场,虽然短期的市场效益会比较好。我也在几个公司工作过,凡是重视产品设计的公司,他们的产品都具有很多同行业产品没有的优势和特色,外观设计,功能创新,情感认同等,仿佛他们具有了灵魂一样。 还有就是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没有同理心。许多设计师只是认为在为别人做设计,而不是站在和用户协作的角度去考虑从设计,所以设计过程就缺少了专注,同情心。不会真正的为用户考虑问题解决方案,而只是考虑所谓的怎么设计花哨的样子出来博得一些所谓的创新的名号。
读此书收获还是有的,下一步还要深入思考才行,学而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