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话剧Peter and Alice的思考。
这场剧本身剧本太新奇了,好看到忘了是冲着Ben Whishaw去的。他就这么开了门出现在了舞台上,和电影里没什么区别。只是他有点驼背,我想是为了配合和Dench的对白,又或者是他悲剧结局的预兆吧(驼背的的人多多少少有点缺乏自信或者自卑吧)。戏大抵是这样的爱丽丝梦游仙境的Alice脱离了卡洛尔出来了,她结婚,生了三个孩子,两个儿子在战争中过世,另一个儿子有了自己的家庭很少来看她,她过上了和别的八十岁高龄的孤寡老人没区别的生活。Peter呢?就是那个长不大,会飞的Peter Pan,死亡对于他来说应该是不可能的,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一场刺激的冒险。他是那么天真,忘记昨天的事情,无论好的还是坏的,这样无心的生活。而脱离故事的peter,却是一个满面胡渣的中年男子,整体被家庭不轨的事情烦恼。
整个剧的主题就是:人们该长大还是回到童年?或者说以童年那种没心没肺的心态活着?Alice选择了前者,而忧郁的peter呢?则是后者的推崇者。他始终告诫Alice:过去你在仙境中,或者卡洛尔笔下的那个小姑娘已经不可能存在了。现实的折磨已经把两个小孩磨成了现实的人。我们总不能靠过去过一辈子。看看我们每天心烦的事情吧,想想战争的残酷吧。我还杀了人,一个德国佬,是啊,我看着他死的,死在我的手下。过去那个会忘记一切,没心没肺活着的小彼得潘已经永远沉睡在书里了。我已经成为了一个无名氏,敢问,别人会记得爱丽丝梦游仙境里的爱丽丝,还是你呢?醒醒吧。
而爱丽丝呢,她回忆着当初见到兔子的场景,还有那个写着drink me的瓶子,当然,还有美好的tea party。她也还是那个幻想着爱情的姑娘,和所有姑娘一样,她也被她的制造者-卡洛尔,迷得神魂颠倒。八十岁的Alice怎么不知道她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她了呢?她甚至穷困到要卖了这本书的手稿来维持她的晚年。可是,何为长大?人为什么要长大?整体的给自己添了多少不必要的麻烦?每天有那么多的烦恼?儿时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大人们展现的永远都是不真实而又虚假的一面。同样的,现世又是那么痛苦,失去亲人的苦痛和独身的苦痛,小时候的Alice怎么会体会到?而这就是现实。可那又怎么样呢?Alice对Peter说,虽然我八十岁了,可我仍旧知道通往wonderland的路,愿意和我走么?Peter却始终没有伸出手,而是淡淡的说了一句:"I'm grown up."
两年之后,Alice去世了,Peter卧轨自杀了。
如果是你呢?你会牵Alice伸出的手吗?还是象Peter一样选择遗忘过去,而过着大人的生活?
我是牵着Alice手的那个少年,巧的是,前几天发了一条微博说"我还是十七岁的那个少年。" 出国的这两年使我更加感到了现实的残酷,但我还是依旧那样天真。甚至朋友会笑我还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可是我的心已经坚硬,残酷的现实只是锻炼着我的内心,使我更加强大,却从来没有放弃童贞。
像少年一般飞驰啦。Jake Bugg唱到"I drink to remember. I smoke to forget." 记得什么?忘记什么?记得我永远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忘记每天所受的所谓折磨。
Alice,I'm with you. I'm a kid, always.我在伦敦的地铁上,写下了这一片不知道什么东西的文字。别怪我的胡话,我还是个少年,永远都是。
整个剧的主题就是:人们该长大还是回到童年?或者说以童年那种没心没肺的心态活着?Alice选择了前者,而忧郁的peter呢?则是后者的推崇者。他始终告诫Alice:过去你在仙境中,或者卡洛尔笔下的那个小姑娘已经不可能存在了。现实的折磨已经把两个小孩磨成了现实的人。我们总不能靠过去过一辈子。看看我们每天心烦的事情吧,想想战争的残酷吧。我还杀了人,一个德国佬,是啊,我看着他死的,死在我的手下。过去那个会忘记一切,没心没肺活着的小彼得潘已经永远沉睡在书里了。我已经成为了一个无名氏,敢问,别人会记得爱丽丝梦游仙境里的爱丽丝,还是你呢?醒醒吧。
而爱丽丝呢,她回忆着当初见到兔子的场景,还有那个写着drink me的瓶子,当然,还有美好的tea party。她也还是那个幻想着爱情的姑娘,和所有姑娘一样,她也被她的制造者-卡洛尔,迷得神魂颠倒。八十岁的Alice怎么不知道她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她了呢?她甚至穷困到要卖了这本书的手稿来维持她的晚年。可是,何为长大?人为什么要长大?整体的给自己添了多少不必要的麻烦?每天有那么多的烦恼?儿时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大人们展现的永远都是不真实而又虚假的一面。同样的,现世又是那么痛苦,失去亲人的苦痛和独身的苦痛,小时候的Alice怎么会体会到?而这就是现实。可那又怎么样呢?Alice对Peter说,虽然我八十岁了,可我仍旧知道通往wonderland的路,愿意和我走么?Peter却始终没有伸出手,而是淡淡的说了一句:"I'm grown up."
两年之后,Alice去世了,Peter卧轨自杀了。
如果是你呢?你会牵Alice伸出的手吗?还是象Peter一样选择遗忘过去,而过着大人的生活?
我是牵着Alice手的那个少年,巧的是,前几天发了一条微博说"我还是十七岁的那个少年。" 出国的这两年使我更加感到了现实的残酷,但我还是依旧那样天真。甚至朋友会笑我还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可是我的心已经坚硬,残酷的现实只是锻炼着我的内心,使我更加强大,却从来没有放弃童贞。
像少年一般飞驰啦。Jake Bugg唱到"I drink to remember. I smoke to forget." 记得什么?忘记什么?记得我永远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忘记每天所受的所谓折磨。
Alice,I'm with you. I'm a kid, always.我在伦敦的地铁上,写下了这一片不知道什么东西的文字。别怪我的胡话,我还是个少年,永远都是。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
石独步∆
(London, United Kingdom)
Full many a flower is born to blush unseen, And waste its sweetness...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