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后风险管理
所谓贷后管理是指从贷款发放后至贷款本息收回或信用结束全过程的信贷管理行为。我以为贷后风险管理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内的一是对外的。
对内主要包括信贷档案管理、不良贷款管理、贷后检查(内——贷后管理检查)、贷款风险责任认定、贷款管理责任移交、贷款总结评价等。
对外主要包括客户维护、贷后检查(外——信贷资金跟踪检查)、贷后风险预警及处置、贷款本息收回。
1. 信贷档案管理:
信贷档案以客户为单位建立,内容包括客户及担保人基本情况(含评级授信情况)、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款审批、贷款发放、贷后检查、本息收回、呆帐核销等过程中形成的与贷款有关的资料;
2. 不良贷款管理:
客户经理对逾期贷款应严格按照不良贷款的认定标准,及时调整贷款形态,进行帐务处理,并与贷款管理台账进行核对,以确保不良贷款数据的真实可靠;
3. 贷后检查(内——贷后管理检查):
贷后管理检查是指贷款发放后,贷款管理机构对贷后管理工作情况进行的检查,基本内容包括信贷制度建设及执行、贷款台账与统计准确性、信贷档案资料真实完整性、操作程序规范性、贷后风险预警及处置及时性、不良贷款管理等情况;
重点检查贷款审贷分离制度执行、信贷档案资料的真实完整性、资信评级和核定信用额度的合理性、贷款流程的合规性等情况。
4. 贷款风险责任认定:
5. 贷款总结评价:
总结评价内容包括:客户基本评价、贷款基本情况评价、贷款发放责任人评价、贷款管理责任人评价、经验教训总结等;
6. 客户维护:
客户维护内容包括收集客户意见,提供宏观政策和市场信息,推介金融产品,提供结算便利、做好客户咨询服务,帮助客户合理安排资金,促进客户提升经营水平等;
7. 贷后检查(外——信贷资金跟踪检查):
信贷资金跟踪检查是指贷款管理责任人对客户履行借款合同、生产经营状况、经营效益、清偿能力等情况进行的检查;
重点检查客户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客户和担保人的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内部重大事项(包括资产、负债、机构、体制等)变动、抵押物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客户资金回笼、客户个人信誉、经营效益,到期偿债能力等情况。
8. 贷后风险预警及处置:
主要是从内部、外部、个人、企业、经营情况、财务情况等多方面进行预警。出现问题后应及时找出问题所在并予以解决。
对内主要包括信贷档案管理、不良贷款管理、贷后检查(内——贷后管理检查)、贷款风险责任认定、贷款管理责任移交、贷款总结评价等。
对外主要包括客户维护、贷后检查(外——信贷资金跟踪检查)、贷后风险预警及处置、贷款本息收回。
1. 信贷档案管理:
信贷档案以客户为单位建立,内容包括客户及担保人基本情况(含评级授信情况)、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款审批、贷款发放、贷后检查、本息收回、呆帐核销等过程中形成的与贷款有关的资料;
2. 不良贷款管理:
客户经理对逾期贷款应严格按照不良贷款的认定标准,及时调整贷款形态,进行帐务处理,并与贷款管理台账进行核对,以确保不良贷款数据的真实可靠;
3. 贷后检查(内——贷后管理检查):
贷后管理检查是指贷款发放后,贷款管理机构对贷后管理工作情况进行的检查,基本内容包括信贷制度建设及执行、贷款台账与统计准确性、信贷档案资料真实完整性、操作程序规范性、贷后风险预警及处置及时性、不良贷款管理等情况;
重点检查贷款审贷分离制度执行、信贷档案资料的真实完整性、资信评级和核定信用额度的合理性、贷款流程的合规性等情况。
4. 贷款风险责任认定:
5. 贷款总结评价:
总结评价内容包括:客户基本评价、贷款基本情况评价、贷款发放责任人评价、贷款管理责任人评价、经验教训总结等;
6. 客户维护:
客户维护内容包括收集客户意见,提供宏观政策和市场信息,推介金融产品,提供结算便利、做好客户咨询服务,帮助客户合理安排资金,促进客户提升经营水平等;
7. 贷后检查(外——信贷资金跟踪检查):
信贷资金跟踪检查是指贷款管理责任人对客户履行借款合同、生产经营状况、经营效益、清偿能力等情况进行的检查;
重点检查客户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客户和担保人的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内部重大事项(包括资产、负债、机构、体制等)变动、抵押物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客户资金回笼、客户个人信誉、经营效益,到期偿债能力等情况。
8. 贷后风险预警及处置:
主要是从内部、外部、个人、企业、经营情况、财务情况等多方面进行预警。出现问题后应及时找出问题所在并予以解决。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