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 Q】——你可以重来
《Q》并不是沿着破末尾薰用枪阻止了第三次冲击的时间线发展而来的故事,所以我们觉得剧情与上一部衔接不上,正如第二部的副标题,YOU CAN (NOT) ADVANCE,你不能前进。
庵野秀明似乎无意告诉观者在中央教条——第三次冲击爆炸中心——究竟发生了什么。唯一在《Q》里可以证实的是,月球表面出现了在旧版结局中同样的分裂、出血的痕迹。这应该是和在中央教条的Lilith变形成绫波同时发生的,在《破》接近结尾时有一个意味深长的镜头,初号机进入接近神的状态,而中央教条的Lilith安然无恙,这是否意味着在《Q》的故事线中觉醒后的初号机走向了中央区?所以才导致了《Q》中所看到的那些惨烈遗骸?
薰很显然是当时的在场者,在下沉到教条的路上,他对那里14年中无人进入的封印状态进行了说明,降落后,与真嗣的震惊不同,他很清楚地知道那是Lilith的尸体,而MARK.06是改成自律型后被抛弃的结果。然而他疑惑的是,当初两把不同的枪,为何变成了两把一样的朗基奴斯枪。
为什么一定两个灵魂才能拔枪?因为是两个灵魂封印的,Lilith变成了绫波,看过旧版结局的人都知道,这是绫波回归本体的结果,MARK.06改为自律型意味着没有驾驶员,因为MARK.06本身就是由疑似Adam的白色巨人改造而成的。碇源堂留了一手,他预先用一把朗基奴斯枪伪装成了卡西乌斯枪,于是才有了Q里的一幕。
《破》结尾时,绫波化身巨大的血体(代表着Lilith的灵魂)与初号机融合,这是以Lilith为扳机的觉醒,呈气流状,头顶有光环。而在这一次,薰被骗了,切换成单人模式的13号机仅凭真嗣一人就拔出了两把枪,与薰同源于Adam的第十二使徒并未死亡,复苏后它将13号机缠裹起来,薰的身份立刻遭到显现,他沦为了第十三使徒(一个多余的使徒),13号机吞下了Lilith尸体的果实,引发了第四次冲击,这是以Adam为扳机的觉醒,通体洁白,背后有光环,这是薰没有料到的。
薰是代表着SEELE一方的少年,他是第一使徒,Adams之一(注意,是复数),在此可以清晰看出,SEELE和NERV分别代表着两种势力,所占有的资源也不同,然而这只是达到最终结果的两种不同方式而已。SEELE的目的只是补完,而碇源堂却想要弑神。
薰是绝望的,他希望帮助真嗣,却被碇源堂利用来成功推进了第四次冲击,并且还借机杀死了自己,从而完全排除掉了SEELE一方的力量,为弑神扫清了障碍,正如13这个数字所代表的,他成了犹大,一个出卖圣子的"叛徒”。他最后对真嗣说,“对不起,这不是你要的幸福。”“别露出这种表情,还会再见的。”
于是在《破》的结尾我们才会看到,薰用卡西乌斯枪终止了初号机的觉醒,并且说:“这次一定要给你一个人幸福。”
这是不是代表,在下一部里故事会重新沿着破的情节展开?然而我不明白,第三部的副标题,YOU CAN (NOT) REDO,你无法重来。而第四部的标题却用的正是一个既可以看为循环又可以看成终止的符号,《シン·エヴァンゲリオン剧场版:|┃》把冒号算入或忽略会得到两种不同的解读,和前三部的标题一样,具有选择性。
这个疑问终于由日本一位网友道破天机。
序:YOU ARE (NOT) ALONE
破:YOU CAN (NOT) ADVANCE
Q:YOU CAN (NOT) REDO
“序、破、Q里各有2种有无NOT版本的完全相反的故事,在平行世界里各以HappyEnd和BadEnd分开,并从其中各自交互电影化并且上映。序播放的是有NOT的版本,破播放的是没有NOT的版本,Q播放的是有NOT的版本,而真可能是播放没有NOT的版本。而没有电影化的版本则在次回预告里让观众脑内补完。”
这样就可以将两条线索的时间顺序合并如下:
序(你并不孤独)——破(你不能前进)——Q(你无法重来)——序(你孤独)——破(你可以前进)——Q(你可以重来)——新(大结局)
所以它真正的结构犹如一个首尾相接的圆环,庵野秀明打乱了播放顺序,2007年上映的《序》没有问题,是时间段中的第一部,但2009年第二部《破》用的却是位于时间段的第五部,而这次上映的第三部《Q》又重新翻回头播的是时间段里的第三部!这就导致了情节上的混乱,使观者如坠五里雾中。
总体说来,四部曲是隔一部一放送,按影片内部时间排序也就是1、3、5、7被用于公映,公映顺序为1、5、3、7,庵野此举是要让观者察觉到时间环结构的存在。
还记得《Q》公映前那个奇怪的特报吗?一首钢琴曲,回环反复,不停重弹,这是整个大结构的隐喻,还有曲终后的那行意味深长的字幕。
「希望は残っているよ。どんな时にもね」
无论何时,都要留存希望。
第四部《新》(シン=新=真,暗合主人公真嗣的真字)就是希望,是重新来过(:|┃)的最终结果,正如Q字的形状,圆环上一个顿点,也如曲子最后用力按下琴键时发出的那道强有力的低音,那是真的结局,永远的终止(|┃)。
庵野秀明似乎无意告诉观者在中央教条——第三次冲击爆炸中心——究竟发生了什么。唯一在《Q》里可以证实的是,月球表面出现了在旧版结局中同样的分裂、出血的痕迹。这应该是和在中央教条的Lilith变形成绫波同时发生的,在《破》接近结尾时有一个意味深长的镜头,初号机进入接近神的状态,而中央教条的Lilith安然无恙,这是否意味着在《Q》的故事线中觉醒后的初号机走向了中央区?所以才导致了《Q》中所看到的那些惨烈遗骸?
薰很显然是当时的在场者,在下沉到教条的路上,他对那里14年中无人进入的封印状态进行了说明,降落后,与真嗣的震惊不同,他很清楚地知道那是Lilith的尸体,而MARK.06是改成自律型后被抛弃的结果。然而他疑惑的是,当初两把不同的枪,为何变成了两把一样的朗基奴斯枪。
为什么一定两个灵魂才能拔枪?因为是两个灵魂封印的,Lilith变成了绫波,看过旧版结局的人都知道,这是绫波回归本体的结果,MARK.06改为自律型意味着没有驾驶员,因为MARK.06本身就是由疑似Adam的白色巨人改造而成的。碇源堂留了一手,他预先用一把朗基奴斯枪伪装成了卡西乌斯枪,于是才有了Q里的一幕。
《破》结尾时,绫波化身巨大的血体(代表着Lilith的灵魂)与初号机融合,这是以Lilith为扳机的觉醒,呈气流状,头顶有光环。而在这一次,薰被骗了,切换成单人模式的13号机仅凭真嗣一人就拔出了两把枪,与薰同源于Adam的第十二使徒并未死亡,复苏后它将13号机缠裹起来,薰的身份立刻遭到显现,他沦为了第十三使徒(一个多余的使徒),13号机吞下了Lilith尸体的果实,引发了第四次冲击,这是以Adam为扳机的觉醒,通体洁白,背后有光环,这是薰没有料到的。
薰是代表着SEELE一方的少年,他是第一使徒,Adams之一(注意,是复数),在此可以清晰看出,SEELE和NERV分别代表着两种势力,所占有的资源也不同,然而这只是达到最终结果的两种不同方式而已。SEELE的目的只是补完,而碇源堂却想要弑神。
薰是绝望的,他希望帮助真嗣,却被碇源堂利用来成功推进了第四次冲击,并且还借机杀死了自己,从而完全排除掉了SEELE一方的力量,为弑神扫清了障碍,正如13这个数字所代表的,他成了犹大,一个出卖圣子的"叛徒”。他最后对真嗣说,“对不起,这不是你要的幸福。”“别露出这种表情,还会再见的。”
于是在《破》的结尾我们才会看到,薰用卡西乌斯枪终止了初号机的觉醒,并且说:“这次一定要给你一个人幸福。”
这是不是代表,在下一部里故事会重新沿着破的情节展开?然而我不明白,第三部的副标题,YOU CAN (NOT) REDO,你无法重来。而第四部的标题却用的正是一个既可以看为循环又可以看成终止的符号,《シン·エヴァンゲリオン剧场版:|┃》把冒号算入或忽略会得到两种不同的解读,和前三部的标题一样,具有选择性。
这个疑问终于由日本一位网友道破天机。
序:YOU ARE (NOT) ALONE
破:YOU CAN (NOT) ADVANCE
Q:YOU CAN (NOT) REDO
“序、破、Q里各有2种有无NOT版本的完全相反的故事,在平行世界里各以HappyEnd和BadEnd分开,并从其中各自交互电影化并且上映。序播放的是有NOT的版本,破播放的是没有NOT的版本,Q播放的是有NOT的版本,而真可能是播放没有NOT的版本。而没有电影化的版本则在次回预告里让观众脑内补完。”
这样就可以将两条线索的时间顺序合并如下:
序(你并不孤独)——破(你不能前进)——Q(你无法重来)——序(你孤独)——破(你可以前进)——Q(你可以重来)——新(大结局)
所以它真正的结构犹如一个首尾相接的圆环,庵野秀明打乱了播放顺序,2007年上映的《序》没有问题,是时间段中的第一部,但2009年第二部《破》用的却是位于时间段的第五部,而这次上映的第三部《Q》又重新翻回头播的是时间段里的第三部!这就导致了情节上的混乱,使观者如坠五里雾中。
总体说来,四部曲是隔一部一放送,按影片内部时间排序也就是1、3、5、7被用于公映,公映顺序为1、5、3、7,庵野此举是要让观者察觉到时间环结构的存在。
还记得《Q》公映前那个奇怪的特报吗?一首钢琴曲,回环反复,不停重弹,这是整个大结构的隐喻,还有曲终后的那行意味深长的字幕。
「希望は残っているよ。どんな时にもね」
无论何时,都要留存希望。
第四部《新》(シン=新=真,暗合主人公真嗣的真字)就是希望,是重新来过(:|┃)的最终结果,正如Q字的形状,圆环上一个顿点,也如曲子最后用力按下琴键时发出的那道强有力的低音,那是真的结局,永远的终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