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古罗马三大“城市综合体”
公元一到四世纪,出现了一个人口过度、交通堵塞、高楼林立、各国移民不断蜂拥而至的国际化大都市,它与现代城市极其相似,配有完善的公用设施和供给系统,以及令人头疼的城市问题和城市污染,它是当时所有人梦寐以求的地方——古时罗马帝国的中心——罗马城。
各色人等都聚居在这里,“希腊的医生、高卢的骑士、古意大利的议员、西班牙的水手、古埃及的祭司、塞浦路斯的妓女、中东的商人、日耳曼的奴隶 ⋯⋯” 那些想要生存、发财、追逐名利和梦想的人,纷至沓来,罗马成为了全球最密集的地方。
众所周知,当时这个拥挤而开放的城市,其公共生活理念是非常超前的,露天剧场、斗兽场、浴场、广场闻名遐迩、霸气十足,无论是富人、穷人又或是奴隶,都可以享有这些公共建筑。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些用于社交、享受、模糊阶层界限的场所,功能之复杂堪比如今各大城市综合体。在这么多公共设施和文化建筑里,就功能的混合度和多元化而言,笔者认为(毫无疑问),“公共厕所”、“城市广场”和“公共浴场”绝对是古罗马这个大都市的“城市综合体”的前三甲。
公共厕所
古罗马的公共厕所如此之低调,以至于在建筑专业教科书《外国建筑史》里只字未提,但实际上其奢华度和公共性是现代公共厕所无法比拟的,它是“集体”场所之一,同广场和浴场一样,这也是为什么将其排进前三的原因。
古罗马普通人的家只用来睡觉,没有厨房、厕所、浴室(少数有钱人除外),所有基础设施都在室外,必须走出家门才能获得。饿了去马路旁的酒吧、洗澡有公共浴室,内急?当然去政府提供的公共厕所(需要付丁点费用)。奇特的是,公厕并非仅仅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地方,它更像一个等候室,进来的人一个挨着一个坐在一条大理石长凳上,对准状如门锁的洞口,然后,大家开始轻松的交谈,那些难闻的气味并未妨碍交流,闲聊、开玩笑、讨论政治、邀约吃饭、缝补衣服 ⋯⋯这些场景实在是叹为观止,不等不佩服罗马人社交的耐力和热情。
另外,公厕的硬件设施也是非常完善的。经过装饰的宽阔大厅,设有壁龛和雕像,墙面涂上只有豪华房间才有的颜色,地面上开凿用于清洁的自来水渠,将排污沟渠隐藏在长凳下,居然还提供厕纸(木棍上固定着一个海绵的东西,这个太逆天!),更“过分”的是,有的地方还有暖气供应。其卫生和清洁理念,现今世界很多地方都不一定能够达到。
总的来说,社交承载力★★★★ 功能混合度★★★
城市广场
除了城市中心最早的罗曼努姆广场,罗马帝国先后建造了凯撒广场、奥古斯都广场、和平广场、涅尔瓦广场和图拉真广场等五座,它们配有大型建筑物以及成排的雕塑,这些广场被围合它们的拱廊和柱廊分隔开,独立且相互联系,共同形成了罗马时代综合性的庞大建筑物。
这些庞大的建筑是个热闹和混杂的地方,在这里可以找到政客、律师、玩家、骗子、赌徒、牙医、美容师 ⋯⋯想找个律师打官司来这里绝对没错、理发拔牙护肤有专门的摊位、看辩论演讲到广场旁边的讲台就行了,如果你想了解时事新闻,只需要从广场这头走到那头,经济、政治、体育、八卦应有尽有。有钱有权者可以在这里卖弄、游手好闲者也能找到自己位置,广场空间被不同阶级的人共享,眼花缭乱。
广场尽头通常是高大富丽的公共建筑,元老院、巴西利卡又或是图书室。巴西利卡是罗马人用来审判和诉讼的法庭,有趣的是,这个本该严肃的地方却和广场一样人满为患,审判更像一场戏剧,律师的口才和表演总能引起阵阵掌声,观众乐此不疲。估计元老院和图书室是古罗马少有的安静之所吧,而和平广场的图书室更是兼具博物馆的功能,保存着帝国从各地收集的艺术珍品。
古罗马广场是最广泛的交流聚集场所,公共活动也最为丰富,城市活力不言而喻。社交承载力★★★★ 功能混合度★★★★
公共浴场
如果你觉得古罗马的公共厕所功能过于单一,而古罗马的城市广场更多的是室外,它们与你心目中的“城市综合体”概念还是相差太远,那古罗马的公共浴场这一超级建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它确是不折不扣的大型城市综合体,商业休闲娱乐文化运动于一身。
对于古罗马人而言,中午 1点到2 点半是最轻松惬意的时段,因为此刻大家都会待在同一地方——公共浴场。罗马城内有大小浴场上千个,最大的浴场可容纳 3000-5000人,可谓气势恢宏。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大型浴场并非一个单体建筑,而是由围墙、角楼、庭院、沿街商铺围绕主体建筑共同构成的娱乐区,是一座城市中的城市。角楼用于图书室和展览室,带柱廊的围墙呈半圆围合形成表演剧场,庭院里设置健身房,有的庭院甚至会圈养孔雀用于观赏(又逆天了!),而吃饭聊天谈情说爱再正常不过了(是的,罗马的浴室是男女共用的),当然,帝国还会贴心地配备医生和按摩师,毫不夸张地说,去一次浴场简直是身体和心灵的双重炼养。
这个庞大的综合体集实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人们可以一起玩乐学习,小孩、军人和奴隶是免费进场的,政客可以在这里高谈阔论,商人也能来此敲定一桩生意,就连皇帝偶尔也会来“体察民情”,显然这里非常具有吸引力,无怪乎罗马人会将其称为“人民别墅”,一个不分阶级,公共空间被共享的地方。
毫无疑问,其社交承载力★★★★★ 功能混合度★★★★★
其实古罗马还有很多出色的公共建筑,比如露天剧场(斗兽场),但它们并不具有如前面提及的全面的社交活动以及多元复合的功能构成。公共厕所、城市广场和公共浴场更接近于我们现代的城市建筑,功能更完善也更集中,它们出现在公元前几个世纪,而后在整个古代社会再也没出现过,它们代表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但这种文化并未消失,而是悄无声息的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城市综合体也好,巨构建筑也罢,其内在的支撑它们并略带顽强的东西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关注的,也许正是这股生命力演变并延续至今才成就了我们的二十一世纪。
好吧,这个优酷替代剧场,微博替代茶馆的时代,有什么可怕的?有些东西我们根本不会失去。
参考:
大学专业教科书《外国建筑史》
阿尔贝托·安杰拉《古罗马一日游》
BBC纪录片《相约古罗马》
各色人等都聚居在这里,“希腊的医生、高卢的骑士、古意大利的议员、西班牙的水手、古埃及的祭司、塞浦路斯的妓女、中东的商人、日耳曼的奴隶 ⋯⋯” 那些想要生存、发财、追逐名利和梦想的人,纷至沓来,罗马成为了全球最密集的地方。
众所周知,当时这个拥挤而开放的城市,其公共生活理念是非常超前的,露天剧场、斗兽场、浴场、广场闻名遐迩、霸气十足,无论是富人、穷人又或是奴隶,都可以享有这些公共建筑。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些用于社交、享受、模糊阶层界限的场所,功能之复杂堪比如今各大城市综合体。在这么多公共设施和文化建筑里,就功能的混合度和多元化而言,笔者认为(毫无疑问),“公共厕所”、“城市广场”和“公共浴场”绝对是古罗马这个大都市的“城市综合体”的前三甲。
公共厕所
古罗马的公共厕所如此之低调,以至于在建筑专业教科书《外国建筑史》里只字未提,但实际上其奢华度和公共性是现代公共厕所无法比拟的,它是“集体”场所之一,同广场和浴场一样,这也是为什么将其排进前三的原因。
古罗马普通人的家只用来睡觉,没有厨房、厕所、浴室(少数有钱人除外),所有基础设施都在室外,必须走出家门才能获得。饿了去马路旁的酒吧、洗澡有公共浴室,内急?当然去政府提供的公共厕所(需要付丁点费用)。奇特的是,公厕并非仅仅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地方,它更像一个等候室,进来的人一个挨着一个坐在一条大理石长凳上,对准状如门锁的洞口,然后,大家开始轻松的交谈,那些难闻的气味并未妨碍交流,闲聊、开玩笑、讨论政治、邀约吃饭、缝补衣服 ⋯⋯这些场景实在是叹为观止,不等不佩服罗马人社交的耐力和热情。
另外,公厕的硬件设施也是非常完善的。经过装饰的宽阔大厅,设有壁龛和雕像,墙面涂上只有豪华房间才有的颜色,地面上开凿用于清洁的自来水渠,将排污沟渠隐藏在长凳下,居然还提供厕纸(木棍上固定着一个海绵的东西,这个太逆天!),更“过分”的是,有的地方还有暖气供应。其卫生和清洁理念,现今世界很多地方都不一定能够达到。
总的来说,社交承载力★★★★ 功能混合度★★★
![]() |
古罗马公共厕所遗址 |
![]() |
厕所内部复原图 |
城市广场
除了城市中心最早的罗曼努姆广场,罗马帝国先后建造了凯撒广场、奥古斯都广场、和平广场、涅尔瓦广场和图拉真广场等五座,它们配有大型建筑物以及成排的雕塑,这些广场被围合它们的拱廊和柱廊分隔开,独立且相互联系,共同形成了罗马时代综合性的庞大建筑物。
这些庞大的建筑是个热闹和混杂的地方,在这里可以找到政客、律师、玩家、骗子、赌徒、牙医、美容师 ⋯⋯想找个律师打官司来这里绝对没错、理发拔牙护肤有专门的摊位、看辩论演讲到广场旁边的讲台就行了,如果你想了解时事新闻,只需要从广场这头走到那头,经济、政治、体育、八卦应有尽有。有钱有权者可以在这里卖弄、游手好闲者也能找到自己位置,广场空间被不同阶级的人共享,眼花缭乱。
广场尽头通常是高大富丽的公共建筑,元老院、巴西利卡又或是图书室。巴西利卡是罗马人用来审判和诉讼的法庭,有趣的是,这个本该严肃的地方却和广场一样人满为患,审判更像一场戏剧,律师的口才和表演总能引起阵阵掌声,观众乐此不疲。估计元老院和图书室是古罗马少有的安静之所吧,而和平广场的图书室更是兼具博物馆的功能,保存着帝国从各地收集的艺术珍品。
古罗马广场是最广泛的交流聚集场所,公共活动也最为丰富,城市活力不言而喻。社交承载力★★★★ 功能混合度★★★★
![]() |
诸帝国广场复原模型 |
![]() |
广场素描 |
![]() |
广场柱廊复原图 |
公共浴场
如果你觉得古罗马的公共厕所功能过于单一,而古罗马的城市广场更多的是室外,它们与你心目中的“城市综合体”概念还是相差太远,那古罗马的公共浴场这一超级建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它确是不折不扣的大型城市综合体,商业休闲娱乐文化运动于一身。
对于古罗马人而言,中午 1点到2 点半是最轻松惬意的时段,因为此刻大家都会待在同一地方——公共浴场。罗马城内有大小浴场上千个,最大的浴场可容纳 3000-5000人,可谓气势恢宏。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大型浴场并非一个单体建筑,而是由围墙、角楼、庭院、沿街商铺围绕主体建筑共同构成的娱乐区,是一座城市中的城市。角楼用于图书室和展览室,带柱廊的围墙呈半圆围合形成表演剧场,庭院里设置健身房,有的庭院甚至会圈养孔雀用于观赏(又逆天了!),而吃饭聊天谈情说爱再正常不过了(是的,罗马的浴室是男女共用的),当然,帝国还会贴心地配备医生和按摩师,毫不夸张地说,去一次浴场简直是身体和心灵的双重炼养。
这个庞大的综合体集实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人们可以一起玩乐学习,小孩、军人和奴隶是免费进场的,政客可以在这里高谈阔论,商人也能来此敲定一桩生意,就连皇帝偶尔也会来“体察民情”,显然这里非常具有吸引力,无怪乎罗马人会将其称为“人民别墅”,一个不分阶级,公共空间被共享的地方。
毫无疑问,其社交承载力★★★★★ 功能混合度★★★★★
![]() |
卡拉卡拉大浴场遗址平面 |
![]() |
卡拉卡拉大浴场平面图 |
![]() |
卡拉卡拉大浴场复原模型 |
![]() |
浴场内景 |
![]() |
浴场遗址地面铺装 |
其实古罗马还有很多出色的公共建筑,比如露天剧场(斗兽场),但它们并不具有如前面提及的全面的社交活动以及多元复合的功能构成。公共厕所、城市广场和公共浴场更接近于我们现代的城市建筑,功能更完善也更集中,它们出现在公元前几个世纪,而后在整个古代社会再也没出现过,它们代表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但这种文化并未消失,而是悄无声息的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城市综合体也好,巨构建筑也罢,其内在的支撑它们并略带顽强的东西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关注的,也许正是这股生命力演变并延续至今才成就了我们的二十一世纪。
好吧,这个优酷替代剧场,微博替代茶馆的时代,有什么可怕的?有些东西我们根本不会失去。
参考:
大学专业教科书《外国建筑史》
阿尔贝托·安杰拉《古罗马一日游》
BBC纪录片《相约古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