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鄙的圣人
前一段时间,把《卑鄙的圣人:曹操》前六部看了。从曹操小时候装疯陷害二叔,到招兵剿灭黄巾,进而官渡之战击败袁绍,成功地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巩固了自己的势力,野心也开始膨胀,取而代之的想法也开始萌芽。那时候,江东孙权还只是疥藓之疾,荆州刘备也立足未稳,尚未成为心腹之患。曹操的声望和权势即将到达巅峰。在未来的两部书中,他将迎来自己的一生之敌和最大的失策。当然我说的不是诸葛亮和赤壁之战,而是司马懿。
我曾经跟人说历史其实没有真相可言,越是久远的事情能够传承下来的事实越少,只是看你愿意相信什么。很多史学家虽然努力做到客观,但是仍然免不了政治倾向和个人偏好。看历史有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每个朝代的史官修史的时候都会贬低前朝,而去吹捧更前朝,显得本朝是取代前朝是为更早的朝代出气,从而理直气壮,名正言顺。
《三国演义》以蜀国为正统,把曹操写成了一个大奸臣。《三国志》又惜墨如金,力求中正,不过注解中引用的《曹阿瞒传》就对曹操很不客气了。而《卑鄙的圣人》这一系列书中,王晓磊则勾勒了他心目中的曹操,一个更加鲜活有血有肉的曹操。用作者本人的话来说,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这一系列书写的内容翔实,除了主角曹操外,配角也都很出彩,而且人物的成长变化把握的很到位,不突兀。即使是小人物如秦宜禄,赵达这些小人都刻画得很生动。不过估计也有很多作者推断臆测的成分在里面,如关羽向曹操索求貂蝉。不过好在都能自圆其说。
虽然不至于像广告宣传所说的,这是1791年来,曹操本人最服气的曹操全传,但也算得上我看过的写曹操写的最为全面深刻的一系列书了。不一定非得当历史去考证,当小说看就好。
PS,据说某朝太祖常常自比曹操,不过在我看来无论文治武功都相去甚远。
我曾经跟人说历史其实没有真相可言,越是久远的事情能够传承下来的事实越少,只是看你愿意相信什么。很多史学家虽然努力做到客观,但是仍然免不了政治倾向和个人偏好。看历史有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每个朝代的史官修史的时候都会贬低前朝,而去吹捧更前朝,显得本朝是取代前朝是为更早的朝代出气,从而理直气壮,名正言顺。
《三国演义》以蜀国为正统,把曹操写成了一个大奸臣。《三国志》又惜墨如金,力求中正,不过注解中引用的《曹阿瞒传》就对曹操很不客气了。而《卑鄙的圣人》这一系列书中,王晓磊则勾勒了他心目中的曹操,一个更加鲜活有血有肉的曹操。用作者本人的话来说,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这一系列书写的内容翔实,除了主角曹操外,配角也都很出彩,而且人物的成长变化把握的很到位,不突兀。即使是小人物如秦宜禄,赵达这些小人都刻画得很生动。不过估计也有很多作者推断臆测的成分在里面,如关羽向曹操索求貂蝉。不过好在都能自圆其说。
虽然不至于像广告宣传所说的,这是1791年来,曹操本人最服气的曹操全传,但也算得上我看过的写曹操写的最为全面深刻的一系列书了。不一定非得当历史去考证,当小说看就好。
PS,据说某朝太祖常常自比曹操,不过在我看来无论文治武功都相去甚远。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