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的立夏
二十四节气里,自小最喜欢的就是立夏,纯粹因为吃货的属性。
不知是不是各地都是这样,按家乡的习俗,在立夏这一天是要吃很多东西的。新鲜的梅子,清蒸的小笋,水煮蛋装在特制的网兜里,嫩豌豆煮了端上桌,老豌豆洒在糯米上蒸成清香铺鼻的糯米饭,还有胖乎乎的青团,永远猜不准里面塞的是豆沙松花还是雪菜,都是清清爽爽的小食,却带着夏天特有的气息,在这个完全感受不到炎热的日子显得格外可爱。
待梅子褪去干巴巴的青黄,在企盼中一天天饱满起来,圆鼓鼓地挂满枝头,那便是立夏到了。未熟的梅子,尝起来总是苦涩居多,而且带着干瘪的感觉,而挑青色大个的梅子,一口下去,酸到极致的汁水在齿间炸开,让人忍不住眯起眼睛倒吸一口气,顿时开胃提神,生津止渴。我自小嗜酸,到了立夏,便在兜里揣上一大把青梅,一颗接一颗地往嘴里丢,嘎嘣嘎嘣咬得不亦乐乎,吃完了还要含上好一会儿才舍得将梅核吐掉,看得同伴酸倒一口牙,还不忘撑住一脸【一点都不酸】的表情以图诱惑他人也来上几颗,不过似乎从未成功,只能一个人寂寞地解决掉满兜的梅子。也有人把青梅捣碎了,加上白砂糖,既有梅子的酸涩,又有白糖的甘甜,不过个人不是很喜欢这种吃法,总觉得破坏了梅子最初的味道,而酸和甜融合得又不是很好,像是两个孤立的个体,硬生生地和在了一起,大概还是嫌弃这种吃法太不讲究。去年母上不知从何处弄了很多梅子,为了储藏方便,都制成了梅酱。梅子洗净,加水加土冰糖,放在锅里突突突熬上许久,一边熬一边搅拌,直到梅子完全软化,搅成粘稠状就可以出锅了,晾凉了倒进玻璃瓶里。留一瓶平时涂面包当零食,剩下的全塞进冰柜里,等天气热起来,取出一瓶放进冷藏室,微微化成冰沙,含在嘴里冰冰凉凉,酸甜可口,绝对是解暑第一法宝。对于我这样贪嘴的吃货来说,【怎样才能忍住不一次性吃完整瓶梅子酱】是每天午睡后最痛苦的事情。
水煮蛋也是立夏的一大重头戏。立夏的清晨,每家女主人都会早早起来,煮上一大锅水煮蛋,鸡蛋在水里翻滚,掌柜们纤指翻飞,用各色毛线编制精巧的网兜,白煮蛋擦干了放一两个进网兜里,挂在自家小朋友的胸前,其他的敲裂了壳,再在水里放入茴香桂皮之类的佐料,当然主角是茶叶或者鱼腥草,继续煮,直至入味。小朋友呢,自然是要出门决战。遇上同样挂着网兜之人,便如江湖中人对上暗号,先以言语挑衅一二,诸如你的袋子颜色好丑,你家的蛋个头太小之类,继而取蛋对敌,蛋碎者也不气馁,怂恿其他战友与之对敌,一边观战一边吃蛋,还不忘鼓着腮帮继续挑衅,总要战到所有人的鸡蛋都下肚为止。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了高中,学校食堂体贴地送了每个人两个茶叶蛋,虽然完全没有入味,不过大家的关注点都不在味道上,一旦有两个人开始撞蛋,整个班级的情绪都会莫名高涨起来,一个个摩拳擦掌,相互约战,颇有战侠之风。可惜到了南京上大学,似乎没有这个习俗,因此每到立夏,都有种无人切磋的寂寞感。
当然,在立夏这一天,豌豆饭是始终不变的最大期待。老豌豆早早离了豆荚,被洒在白嫩嫩的糯米上,电饭煲的出气口噗噗噗地冒着热气,慢悠悠地散出一丝饭香,吊人胃口。嫩豌豆则互相簇拥着躺进锅里,不甘示弱地从锅盖下面憋出一道水汽,满满的都是豌豆香。待时间一到,煮豆上桌,蒸饭入碗,豌豆的清香和糯米的粘腻缠绵在一起,剔透晶莹衬着翠绿,不能再完美!不能再满足!还要别的菜做什么,扒上一大碗再说!当然也有人家会在饭里加入腊肉、鲜笋之类,色才更丰富,口感也更鲜美,不过我家向来吃的清淡,感动于豆香足矣,何必再压上一份肉味。
除开梅子、鸡蛋和豌豆饭,在有些地方,青团也担任了很重要的角色。家乡有个叫沙溪的地方,每家每户都要做青团,当然,青团这个名字高端洋气小清新,一看就是出场费极高的,一般我们称之为“米鸭蛋”,虽然带着一丝乡土气,却完全符合青团又软又胖的呆萌感。艾青和着糯米粉,揉成细腻的青色面团,揪成大小一致的小个,用掌压扁,舀一撮馅儿,再揉成一个圆圆胖胖的球,简单又健康。至于里面的馅儿,甜的有嫩黄的松花粉,甜腻的红豆沙,暗红的枣泥,咸的有雪菜豆腐干,还有巧手的媳妇儿会在豆沙馅里悄悄埋进大颗的核桃肉或者花生米,何种滋味只有亲尝一口才能知晓。可惜家里没有做青团的习惯,因而今年错过了,不过母上倒是用青饺弥补了这份遗憾,和青团比起来,青饺更大个,大模大样地横躺在蒸笼里,侧漏的王霸之气扑面而来,【还不快吃,要让朕等多久!】
提起立夏,有个朋友表示也很喜欢,因为小时候总觉得过了立夏就可以穿上漂亮的裙子了。我倒是没想到这层,只是单纯的因为那些简单清爽的小食喜欢着立夏,大概吃货的本质是打小形成的。而且觉得积了一冬天的肥腻,在整个春天慢慢化开,到了立夏这一天,诸多清口小食入胃,代替了油腻和积重,于是在春日的浮躁早早褪去而炎夏的暑气尚未起来的这个季节,忍不住由内而外地轻松起来。
不知是不是各地都是这样,按家乡的习俗,在立夏这一天是要吃很多东西的。新鲜的梅子,清蒸的小笋,水煮蛋装在特制的网兜里,嫩豌豆煮了端上桌,老豌豆洒在糯米上蒸成清香铺鼻的糯米饭,还有胖乎乎的青团,永远猜不准里面塞的是豆沙松花还是雪菜,都是清清爽爽的小食,却带着夏天特有的气息,在这个完全感受不到炎热的日子显得格外可爱。
待梅子褪去干巴巴的青黄,在企盼中一天天饱满起来,圆鼓鼓地挂满枝头,那便是立夏到了。未熟的梅子,尝起来总是苦涩居多,而且带着干瘪的感觉,而挑青色大个的梅子,一口下去,酸到极致的汁水在齿间炸开,让人忍不住眯起眼睛倒吸一口气,顿时开胃提神,生津止渴。我自小嗜酸,到了立夏,便在兜里揣上一大把青梅,一颗接一颗地往嘴里丢,嘎嘣嘎嘣咬得不亦乐乎,吃完了还要含上好一会儿才舍得将梅核吐掉,看得同伴酸倒一口牙,还不忘撑住一脸【一点都不酸】的表情以图诱惑他人也来上几颗,不过似乎从未成功,只能一个人寂寞地解决掉满兜的梅子。也有人把青梅捣碎了,加上白砂糖,既有梅子的酸涩,又有白糖的甘甜,不过个人不是很喜欢这种吃法,总觉得破坏了梅子最初的味道,而酸和甜融合得又不是很好,像是两个孤立的个体,硬生生地和在了一起,大概还是嫌弃这种吃法太不讲究。去年母上不知从何处弄了很多梅子,为了储藏方便,都制成了梅酱。梅子洗净,加水加土冰糖,放在锅里突突突熬上许久,一边熬一边搅拌,直到梅子完全软化,搅成粘稠状就可以出锅了,晾凉了倒进玻璃瓶里。留一瓶平时涂面包当零食,剩下的全塞进冰柜里,等天气热起来,取出一瓶放进冷藏室,微微化成冰沙,含在嘴里冰冰凉凉,酸甜可口,绝对是解暑第一法宝。对于我这样贪嘴的吃货来说,【怎样才能忍住不一次性吃完整瓶梅子酱】是每天午睡后最痛苦的事情。
水煮蛋也是立夏的一大重头戏。立夏的清晨,每家女主人都会早早起来,煮上一大锅水煮蛋,鸡蛋在水里翻滚,掌柜们纤指翻飞,用各色毛线编制精巧的网兜,白煮蛋擦干了放一两个进网兜里,挂在自家小朋友的胸前,其他的敲裂了壳,再在水里放入茴香桂皮之类的佐料,当然主角是茶叶或者鱼腥草,继续煮,直至入味。小朋友呢,自然是要出门决战。遇上同样挂着网兜之人,便如江湖中人对上暗号,先以言语挑衅一二,诸如你的袋子颜色好丑,你家的蛋个头太小之类,继而取蛋对敌,蛋碎者也不气馁,怂恿其他战友与之对敌,一边观战一边吃蛋,还不忘鼓着腮帮继续挑衅,总要战到所有人的鸡蛋都下肚为止。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了高中,学校食堂体贴地送了每个人两个茶叶蛋,虽然完全没有入味,不过大家的关注点都不在味道上,一旦有两个人开始撞蛋,整个班级的情绪都会莫名高涨起来,一个个摩拳擦掌,相互约战,颇有战侠之风。可惜到了南京上大学,似乎没有这个习俗,因此每到立夏,都有种无人切磋的寂寞感。
当然,在立夏这一天,豌豆饭是始终不变的最大期待。老豌豆早早离了豆荚,被洒在白嫩嫩的糯米上,电饭煲的出气口噗噗噗地冒着热气,慢悠悠地散出一丝饭香,吊人胃口。嫩豌豆则互相簇拥着躺进锅里,不甘示弱地从锅盖下面憋出一道水汽,满满的都是豌豆香。待时间一到,煮豆上桌,蒸饭入碗,豌豆的清香和糯米的粘腻缠绵在一起,剔透晶莹衬着翠绿,不能再完美!不能再满足!还要别的菜做什么,扒上一大碗再说!当然也有人家会在饭里加入腊肉、鲜笋之类,色才更丰富,口感也更鲜美,不过我家向来吃的清淡,感动于豆香足矣,何必再压上一份肉味。
除开梅子、鸡蛋和豌豆饭,在有些地方,青团也担任了很重要的角色。家乡有个叫沙溪的地方,每家每户都要做青团,当然,青团这个名字高端洋气小清新,一看就是出场费极高的,一般我们称之为“米鸭蛋”,虽然带着一丝乡土气,却完全符合青团又软又胖的呆萌感。艾青和着糯米粉,揉成细腻的青色面团,揪成大小一致的小个,用掌压扁,舀一撮馅儿,再揉成一个圆圆胖胖的球,简单又健康。至于里面的馅儿,甜的有嫩黄的松花粉,甜腻的红豆沙,暗红的枣泥,咸的有雪菜豆腐干,还有巧手的媳妇儿会在豆沙馅里悄悄埋进大颗的核桃肉或者花生米,何种滋味只有亲尝一口才能知晓。可惜家里没有做青团的习惯,因而今年错过了,不过母上倒是用青饺弥补了这份遗憾,和青团比起来,青饺更大个,大模大样地横躺在蒸笼里,侧漏的王霸之气扑面而来,【还不快吃,要让朕等多久!】
提起立夏,有个朋友表示也很喜欢,因为小时候总觉得过了立夏就可以穿上漂亮的裙子了。我倒是没想到这层,只是单纯的因为那些简单清爽的小食喜欢着立夏,大概吃货的本质是打小形成的。而且觉得积了一冬天的肥腻,在整个春天慢慢化开,到了立夏这一天,诸多清口小食入胃,代替了油腻和积重,于是在春日的浮躁早早褪去而炎夏的暑气尚未起来的这个季节,忍不住由内而外地轻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