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政治课本
80年代的政治课本主要就是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抨击资本主义制度,列举资本主义国家的种种腐化现象。
我记得举了几个资本家生活奢侈的例子,什么卫生间挂着毕加索的名画呀,马桶用黄金装饰呀,我们读了瞠目结舌。还说一女富翁喜欢月亮,就耗费巨资在天花板上安装人造月亮和轨道,圆缺变化跟真的一样。对这些例子,我们假装愤慨,其实心里很羡慕。后来读到冯骥才的散文《富人区》,说改革开放后深圳出现了富人区,有人看见富人区时的心理,那人说“何止嫉妒,恨不得把那小子宰了!”现在想来,政治课本的心理其实是因为自己穷而产生的嫉妒,仇富心理,不过戴上了“阶级”的面具,成了阶级斗争的一种。
最可笑的是政治课本谈爱情,说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婚姻关系如何冷漠自私。以易卜生《玩偶之家》为例,赞扬娜拉的离家出走:“资产阶级的爱情尚且如此,何况无产阶级的爱情。”我曾指着这句话给同学看,大笑不止。阶级成了划分人的标准,严重到超越了人性。
谈到资本主义国家,中国常以美国为例,中国人对美国的心理很奇怪,很复杂。既羡慕,崇拜,学习,又嫉妒,仇视,排斥。或许我们缺乏的不仅仅是物质财富,而是缺乏一个大国应有的雍容高贵的气度。
我记得举了几个资本家生活奢侈的例子,什么卫生间挂着毕加索的名画呀,马桶用黄金装饰呀,我们读了瞠目结舌。还说一女富翁喜欢月亮,就耗费巨资在天花板上安装人造月亮和轨道,圆缺变化跟真的一样。对这些例子,我们假装愤慨,其实心里很羡慕。后来读到冯骥才的散文《富人区》,说改革开放后深圳出现了富人区,有人看见富人区时的心理,那人说“何止嫉妒,恨不得把那小子宰了!”现在想来,政治课本的心理其实是因为自己穷而产生的嫉妒,仇富心理,不过戴上了“阶级”的面具,成了阶级斗争的一种。
最可笑的是政治课本谈爱情,说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婚姻关系如何冷漠自私。以易卜生《玩偶之家》为例,赞扬娜拉的离家出走:“资产阶级的爱情尚且如此,何况无产阶级的爱情。”我曾指着这句话给同学看,大笑不止。阶级成了划分人的标准,严重到超越了人性。
谈到资本主义国家,中国常以美国为例,中国人对美国的心理很奇怪,很复杂。既羡慕,崇拜,学习,又嫉妒,仇视,排斥。或许我们缺乏的不仅仅是物质财富,而是缺乏一个大国应有的雍容高贵的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