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时宜的沉思》读书笔记
《不合时宜的沉思》的笔记-第31页
章节名:《施特劳斯——表白者与作家》之一
页码:第31页 2013-05-08 17:01:05
31页:一场巨大的胜利就是一种巨大的危险。
按:德法战争的胜利,让德国人自以为自己也在文化上取得了胜利。战争的胜利的实质是什么呢?
32-33页:严格的战场纪律、自然的牺牲精神和毅力、领袖的优势和被领导者中间的统一和服从,简而言之,与文化不想干的一些要素,帮助我们战胜了缺乏这些要素中的最重要要素的对手。
按:有人会说,文化,并非钟鼓,而是教养。虽然德意志学识可能比不上法国,难道德意志教养也比不上吗?于是尼采问:
35页:在问题不是知识而是能力的地方,在问题不是信息而是艺术的地方……德意志教养——这种教养战胜了法国了吗?
35页:如果人们想把德意志学识与德意志教养分开,那么,德意志教养还想在什么意义上胜利了呢?
按:尼采认为,教养与军事纪律毫不相干,马其顿军队就无可比拟地比更有教养的希腊军队(在军事上)优秀。既然战争上的强势与教养和文化的优越毫无关联,那么,何谓文化?
36页:文化,首先是在一个民族的所有生活表现中艺术风格的统一。而众多知识和学识则既不是文化的一个必要手段,也不是它的一个标志,必要时与文化的对立面,亦即野蛮,也就是说,与无风格或者一切风格的混乱杂拌相处得极为和睦。
按:德意志战争胜利了,但并不代表文化胜利了,因为德意志在学识处在一个糟糕的境地,何谈胜利;也不代表教养胜利了,因为马其顿和希腊的例子表明军事与教养不相干。那么,为什么德国文化看起来欣欣向荣,仿佛胜利了呢?因为德国人误解了文化的本质。
这里有两个词值得注意:一个是“所有生活”,因而文化非指博物馆里的几件陈迹而已,而是指所有人事(道德、政治、艺术等);二个是“风格的统一”,也就是说,一个包含各种亚文化的文化显然算不上文化。言外之意,尼采的文化概念,颇类似于春秋大一统。
回到开头,“五彩缤纷的现代年货市场”的文化不仅不是文化,而且是有害的。这种文化是一种“对文化的漠然的冷酷的‘文化’”,换言之,一种野蛮人的“文化”(歌德语)。
章节名:《施特劳斯——表白者与作家》之一
页码:第31页 2013-05-08 17:01:05
31页:一场巨大的胜利就是一种巨大的危险。
按:德法战争的胜利,让德国人自以为自己也在文化上取得了胜利。战争的胜利的实质是什么呢?
32-33页:严格的战场纪律、自然的牺牲精神和毅力、领袖的优势和被领导者中间的统一和服从,简而言之,与文化不想干的一些要素,帮助我们战胜了缺乏这些要素中的最重要要素的对手。
按:有人会说,文化,并非钟鼓,而是教养。虽然德意志学识可能比不上法国,难道德意志教养也比不上吗?于是尼采问:
35页:在问题不是知识而是能力的地方,在问题不是信息而是艺术的地方……德意志教养——这种教养战胜了法国了吗?
35页:如果人们想把德意志学识与德意志教养分开,那么,德意志教养还想在什么意义上胜利了呢?
按:尼采认为,教养与军事纪律毫不相干,马其顿军队就无可比拟地比更有教养的希腊军队(在军事上)优秀。既然战争上的强势与教养和文化的优越毫无关联,那么,何谓文化?
36页:文化,首先是在一个民族的所有生活表现中艺术风格的统一。而众多知识和学识则既不是文化的一个必要手段,也不是它的一个标志,必要时与文化的对立面,亦即野蛮,也就是说,与无风格或者一切风格的混乱杂拌相处得极为和睦。
按:德意志战争胜利了,但并不代表文化胜利了,因为德意志在学识处在一个糟糕的境地,何谈胜利;也不代表教养胜利了,因为马其顿和希腊的例子表明军事与教养不相干。那么,为什么德国文化看起来欣欣向荣,仿佛胜利了呢?因为德国人误解了文化的本质。
这里有两个词值得注意:一个是“所有生活”,因而文化非指博物馆里的几件陈迹而已,而是指所有人事(道德、政治、艺术等);二个是“风格的统一”,也就是说,一个包含各种亚文化的文化显然算不上文化。言外之意,尼采的文化概念,颇类似于春秋大一统。
回到开头,“五彩缤纷的现代年货市场”的文化不仅不是文化,而且是有害的。这种文化是一种“对文化的漠然的冷酷的‘文化’”,换言之,一种野蛮人的“文化”(歌德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