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姐/董小姐/段小姐(三)青春如刻舟求剑
1.
2013年4月29日——谢谢时间,让我在5年过后还能记得这个日子,更谢谢生活,让我在记得这个日子的同时,能够坦然地任它轻轻离去,像是看一片溪流中的落叶,河水中的纸船,我如沉舟侧畔,记忆如过眼千帆。
一辈子能有几个让你刻骨铭心的日子呢?让你以为永远都不能放开的人?最终却只是变成了一个特殊的时间点,像是墙上醒目的一个记号,再没有其他可供现实和未来落脚的空间。
有一个故事是这么讲的: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个记号,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始终找不到。
这个故事可以被看做一个关于青春的寓言:我们都曾在岁月的河流中丢掉了某些珍贵的东西,刻下记号以备朝花夕拾,然而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
同样是青春,有的人平安挎剑过江了,有的人任那剑落江水了,有的人痴心刻舟铭记了,有的人发现宝剑永逝了。
2.
同住的室友刚刚回来,说他看过了《致青春》,很感慨,想喝点酒。
我问:你的青春是这样的吗?我的并不是。
他说:长得好看的人才有青春,像你这样的只有大学吧?
我说:不是啊,我也有青春,只不过与电影上不同。你看《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一样那么感慨一样,我只对属于自己的东西打动。
那是什么样的东西呢?类似宋冬野的《董小姐》,类似尧十三的《南方的女王》,他们从来不会讲一个完整的故事,只是在支离破碎的回忆和絮叨之间,让无可挽回的东西顺水飘走。
我只想感慨过去,过去的已经过去。
“董小姐,你熄灭了烟,说起从前 你说前半生就这样吧 还有明天 董小姐,你可知道我说够了再见 在五月的早晨,终于丢失了睡眠”
并非长得好看的人才有青春,没有青春的是那些“不敢活”的人。
3.
《致青春》这部电影是赵小姐在了却自己的一个心结。她为自己从前没有活得更勇敢而懊悔,她把郑薇当做自己,重新在电影里活过一遍,所以她肆无忌惮、勇往直前。她甚至改掉了原著的结局,让郑薇和旧情人的未来充满新的可能——这是她对自己人生抛弃可能性的弥补。
如果这部作品单纯一点,真的只是一部带有个人色彩的故事,我会更加喜欢。事实上,电影的前80分钟都是这样的思路,尽管旁枝侧溢,但主线分明,就是郑薇的爱情故事。
然而当赵小姐从个人情绪中“及时”冷静下来,意识到不能再继续这样任电影代替自己追忆下去,电影就从一个故事,变成一堆散乱信息的堆砌了。
说到底,赵小姐并不敢对自己做更多更深刻的剖析,当时间线来到现在,她的想法也脱离了自己。如果说前80分钟的戏由于带有很多的个人经验,所以她能够相对娴熟的控制,那么等她不愿停留在个人经验,而试图将关注的面积扩大时,一切就都失控了。
是的,前80分钟的流畅并非是赵小姐的真实导演水平,后40分钟才是。
最终电影成功了,原因仍是来自于那些浓厚的“个人色彩”。
如果赵小姐沿着起初的路走下去,这部戏不会只有现在豆瓣上的7分。
4.
观众谁会在乎你有没有“反应一个时代”呢?
只不过是虚张声势的野心,当你还不能把一个人的故事说得透彻,想说明白一群人的命运,只会让人觉得你的不自量力。
把时代的还给时代吧,把大师的还给大师,赵小姐,你只需要在电影里让我看到自己,默默地缅怀一下自己,我兴许还会为你哭一场。
你不需要找回一群人的青春,只需要找到一个人,然后让观众认为,自己就是那一个,
就足够了。
然而现在电影票房成功了,赵小姐你应该也会被这些数字骗了吧?你还能不能看清楚自己是谁呢?
曾经你是小燕子,初生牛犊不怕虎;之后你是票房毒药,想摆脱从前的阴影,然而却用力过猛;然后你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终于有了自己的位置和分量;你的人生并没有顺利过,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上。现在,是运气让你走出了一条新路。
赵薇始终不是郑薇,你没有她的勇气。
如果看不清这些事实的话,你也终将走回平庸。
附:
不敢追忆到底的赵小姐
附:最近我喜欢的歌
南方的女王http://rock-bank.com/post/2012-03-28/17009402#musicDL
词、曲、演唱:尧十三
风声干枯了发疯的人
画笔变得不完整
我化为了你的影子
仿佛没有那么悲伤
你在夕阳里渐渐柔软
带来了我的世界
我拾起一些时光
做成你过冬的衣裳
我会轻轻拍掉身上的雨
把我的家交托给你
你飞过高山和河流
醉倒在我怀中
可是亲爱的梦还在路上
跌跌撞撞匆匆忙忙
你撕开了黑夜哭了愿望
眼泪装满了我的胸膛
我的手会越来越老
可是你会变得年轻
年轮只在我身上流过
却对你手下留情
我们点起火把烧死爱情
从此义无反顾一无所有
我会用最美的画框
装起二十年后你的模样
2013年4月29日——谢谢时间,让我在5年过后还能记得这个日子,更谢谢生活,让我在记得这个日子的同时,能够坦然地任它轻轻离去,像是看一片溪流中的落叶,河水中的纸船,我如沉舟侧畔,记忆如过眼千帆。
一辈子能有几个让你刻骨铭心的日子呢?让你以为永远都不能放开的人?最终却只是变成了一个特殊的时间点,像是墙上醒目的一个记号,再没有其他可供现实和未来落脚的空间。
有一个故事是这么讲的: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个记号,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始终找不到。
这个故事可以被看做一个关于青春的寓言:我们都曾在岁月的河流中丢掉了某些珍贵的东西,刻下记号以备朝花夕拾,然而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
同样是青春,有的人平安挎剑过江了,有的人任那剑落江水了,有的人痴心刻舟铭记了,有的人发现宝剑永逝了。
2.
同住的室友刚刚回来,说他看过了《致青春》,很感慨,想喝点酒。
我问:你的青春是这样的吗?我的并不是。
他说:长得好看的人才有青春,像你这样的只有大学吧?
我说:不是啊,我也有青春,只不过与电影上不同。你看《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一样那么感慨一样,我只对属于自己的东西打动。
那是什么样的东西呢?类似宋冬野的《董小姐》,类似尧十三的《南方的女王》,他们从来不会讲一个完整的故事,只是在支离破碎的回忆和絮叨之间,让无可挽回的东西顺水飘走。
我只想感慨过去,过去的已经过去。
“董小姐,你熄灭了烟,说起从前 你说前半生就这样吧 还有明天 董小姐,你可知道我说够了再见 在五月的早晨,终于丢失了睡眠”
并非长得好看的人才有青春,没有青春的是那些“不敢活”的人。
3.
《致青春》这部电影是赵小姐在了却自己的一个心结。她为自己从前没有活得更勇敢而懊悔,她把郑薇当做自己,重新在电影里活过一遍,所以她肆无忌惮、勇往直前。她甚至改掉了原著的结局,让郑薇和旧情人的未来充满新的可能——这是她对自己人生抛弃可能性的弥补。
如果这部作品单纯一点,真的只是一部带有个人色彩的故事,我会更加喜欢。事实上,电影的前80分钟都是这样的思路,尽管旁枝侧溢,但主线分明,就是郑薇的爱情故事。
然而当赵小姐从个人情绪中“及时”冷静下来,意识到不能再继续这样任电影代替自己追忆下去,电影就从一个故事,变成一堆散乱信息的堆砌了。
说到底,赵小姐并不敢对自己做更多更深刻的剖析,当时间线来到现在,她的想法也脱离了自己。如果说前80分钟的戏由于带有很多的个人经验,所以她能够相对娴熟的控制,那么等她不愿停留在个人经验,而试图将关注的面积扩大时,一切就都失控了。
是的,前80分钟的流畅并非是赵小姐的真实导演水平,后40分钟才是。
最终电影成功了,原因仍是来自于那些浓厚的“个人色彩”。
如果赵小姐沿着起初的路走下去,这部戏不会只有现在豆瓣上的7分。
4.
观众谁会在乎你有没有“反应一个时代”呢?
只不过是虚张声势的野心,当你还不能把一个人的故事说得透彻,想说明白一群人的命运,只会让人觉得你的不自量力。
把时代的还给时代吧,把大师的还给大师,赵小姐,你只需要在电影里让我看到自己,默默地缅怀一下自己,我兴许还会为你哭一场。
你不需要找回一群人的青春,只需要找到一个人,然后让观众认为,自己就是那一个,
就足够了。
然而现在电影票房成功了,赵小姐你应该也会被这些数字骗了吧?你还能不能看清楚自己是谁呢?
曾经你是小燕子,初生牛犊不怕虎;之后你是票房毒药,想摆脱从前的阴影,然而却用力过猛;然后你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终于有了自己的位置和分量;你的人生并没有顺利过,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上。现在,是运气让你走出了一条新路。
赵薇始终不是郑薇,你没有她的勇气。
如果看不清这些事实的话,你也终将走回平庸。
附:
![]() |
不敢追忆到底的赵小姐
附:最近我喜欢的歌
南方的女王http://rock-bank.com/post/2012-03-28/17009402#musicDL
词、曲、演唱:尧十三
风声干枯了发疯的人
画笔变得不完整
我化为了你的影子
仿佛没有那么悲伤
你在夕阳里渐渐柔软
带来了我的世界
我拾起一些时光
做成你过冬的衣裳
我会轻轻拍掉身上的雨
把我的家交托给你
你飞过高山和河流
醉倒在我怀中
可是亲爱的梦还在路上
跌跌撞撞匆匆忙忙
你撕开了黑夜哭了愿望
眼泪装满了我的胸膛
我的手会越来越老
可是你会变得年轻
年轮只在我身上流过
却对你手下留情
我们点起火把烧死爱情
从此义无反顾一无所有
我会用最美的画框
装起二十年后你的模样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