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董桥以及梅娘
忘记是先知道木心还是先知道董桥的了,隐约记得是大二的时候。
木心和董桥在大陆被发现一个是因为木心的弟子陈丹青的大力推崇,一个是因为华师大陈子善先生的推荐。但对我而言却不是如此。
那时别说是读就是听说过他们大名的人都少之又少。我记得这两位作家都是我的朋友吕小然介绍给我的,不仅是这两位作家,就连研究张爱玲的大家李欧梵先生的书最初我也是经由她才知道的。
记得看的第一本董桥的书是《今朝风日好》。然然把我引到她书桌前兴奋地拿着本书给我,装帧极美,小开本设计得乍看像是《圣经》。翻开之后看见间隔着几页就是插图,什么陆小曼画的梅花、郑振铎写的字、精雕的木箱,让我大为骇异。骇异之下看董桥的文字更是另一层骇异,他对故人故事的如数家珍真真不像是当代人!他写英国的藏书票和精装书,写在异国旧书摊上淘到的在国内也很难看见的名人字画,写那些字画作者的掌故。虽然教材早已有说,但对素有南玲北梅的梅娘我也是在看了董桥笔下那些旧时物件才算是知道了。前段时间知道梅娘没了心里慨然,不禁想起旧时风物渐次褪尽。
大学时有段时日酷爱看那些藏书家的散文想来恐怕也来自于董桥。及至后来有次去北京竟撇下北京的长城、故宫不看独去找北京的独立书店和旧书市场去了。想来真是呆得有趣。
董桥的书后来断断续续又看了几本,自觉应该中断。年轻人看董桥看得多了不是被董桥书里掌故的女鬼勾去魂魄就是如坠暮霭。曾经说过最好不过董桥笔,但董桥笔下暮气太重对年轻人实在无益。
记得当时木心一句话被全寝室的姑娘们传诵:我不嫉妒你和别人谈笑/我只爱你的侧影。木心的《素履之往》,我们是在睡前念完的。有些句子太美,短小亦富有哲理。但很多文章光是念实在难以明白字里行间的意思,当下我们就叹道:木心是座大宝库,家学渊源深厚,学识贯通古今,光是一个词语可能就有典故在其中。就拿”素履之往“这本书名来说其出自《易经·履卦》:“初九:素履往,无咎。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意为以质朴清白的态度与襟怀行走人生,与世相守,这是一种情操,也是一种风度。
今天偶然翻起书柜上的木心,看的是几首极为短小的诗,看过之后犹如瞥见明星八卦一番,原来木心也有如此小气的一面!且看他的《眉目》:
你的眉目笑语使我病了一场
热势退尽,还我寂寞的健康
如若再晤见,感觉是远远的
像有人在地平线上走,走过
只剩地平线,早春的雾迷濛了
所幸的是你毕竟算不得美
美,我就是病重,就难痊愈
你这点儿才貌只够我病十九天
第二十天你就粗糙难看起来
你一生的华采乐段也就完了
别人怎会当你是什么宝贝呢
蔓草丛生,细雨如粉,鹧鸪幽啼
我将迁徙,卜居森林小丘之陬
静等那足够我爱的人物的到来
读木心时时觉得心里沉静得欢喜,别艳羡我,我只不过是在时间和生活的罅隙中取点儿滋味罢了。
记得木心欣赏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的主人公皮恰林。此君在驿站等马车,四处无人,颓废疲倦。忽然马车来了,皮恰林腰杆笔挺,健步上车,一派军人风度。据陈丹青回忆,木心讲到此处,做了一个上马车的动作,接着说:“我们在世界上,无非要保持这样一点态度。”
木心说,母亲告诉他人多的地方不要去。有人用这句话来说读木心这件事:那儿人少,朗润,辽阔。
最后,再附上木心的一首诗。我的文字在木心面前简直是多余的。
醍醐
你在爱了
我怎会不知
这点点爱
只能引逗我
不足饱饫我
先得将尔乳之
将尔酪,将尓酥
生酥而熟酥
熟酥而至醍醐
我才甘心由你灌顶
如果你止于酪
即使你至酥而止于酥
请回去吧
这里肃静无事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