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写在母亲节》,祝天下母亲节日快乐、幸福安康!
《我的母亲--写在母亲节》,祝天下母亲节日快乐、幸福安康!
.
去年的父亲节,
我写了一篇《我和父亲》,
之后一直想给母亲写些文字,
但是因为忙一直没有下笔,
而且,
母亲是个平凡的人,
平凡得你无从去寻找她身上的闪光点,
平凡得你无从去寻找那些令你难忘的细节。
平凡得你无从去使用那些赞美的词汇。
.
尽管如此,
我仍然试图通过一段文字,
去写写我的母亲,
不为赞美,只为想念。
.
每当夕阳西下夜幕降临,
一个人站立在卧龙岗的窗台前,
望着天边的晚霞渐渐变成万家灯火,
光影阑珊之处,
我仿佛隐隐约约看到母亲在前前后后的忙碌着,
她还是那样忙前忙后闲不下来吗?
她那膝盖还经常刺骨的酸疼吗?
她还经常坐在窗前期盼着遥远的子女归来吗……
.
当视线越来越模糊,
记忆便在眼前浮现开来……
.
母亲是个坚强之人
女性是水做的,在一般人看来,经常流泪的女性是正常的,
然后在记忆里,母亲却是个不流泪的人。这一点是我觉得母亲的与众不同之处。
母亲从小就教育我们,要坚强,有泪不轻弹,不光是说说,母亲也长期这么做,
这么多年,家里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不少,但是我几乎没有看到母亲流泪失态。
从懂事起,记忆中仅有两次见过母亲流泪。
第一次是2001夏天,我要从大西南的贵州去遥远的东北冰城哈尔滨念书,
出行的当天一大早,母亲和家人一行送我上车,行将上车之时却四处找不到母亲,
后来在一个角落,我发现母亲在抽泣,
母亲看到我之后慌忙擦干眼泪,笑着催我快上车……
第二次是妹妹出嫁的前一天晚上,
那晚很多亲戚在我家坐到深夜,
有位婶婶要找母亲拿第二天用的东西,
但是四处找不到母亲,
我后来上楼去推开门,打开灯,
发现母亲一个人在窗前抽泣,
也许是舍不得妹妹出嫁,
母亲见我进来,慌忙擦了擦眼睛,
又若无其事的和我下去……
.
母亲是个和睦的人,
从小母亲就教育我们要心平气和,说话要注意分寸,办事要和气。
在我们大家的记忆里,经常会遇到妯娌不和、邻里纠纷的事情,
尤其是那种兄弟姐妹比较多的大家族,妯娌之间难免会经常有些小摩擦。
但是我从来没有见母亲和谁有过不愉快,
也没有发现母亲怨恨过谁,
更没有发现谁说过母亲的不是。
就算是父亲和母亲之间,我们也极少看到闹别扭。
每当我们兄妹几个和别人吵架,回来后不管是谁对谁错,
母亲总是先数落我们一顿,然后再去和别人配个不是。
这也养成了我从小就不和人争论、不和人吵架的性格。
记得唯一一次和别人打架,是小学5年级,一个身材高大又霸道的同学屡屡欺负,
忍无可忍后趁其不备,抡起凳子朝其头部砸了下去,忽见鲜血染红了他的脸……
这一次之后虽然没有人再敢欺负,但是却吓坏了母亲,
打那之后,成长中几乎只要能忍让的,我都忍了下来,
所以这么20多年过去了,我从来没有和人有过争执,更没有和谁打架斗殴。
这些都是得益于母亲的教诲。
.
母亲是个上进的人
由于家里的成份问题,母亲小时候念过几年书之后就退学了,
但是记忆中母亲一直在追求进步,从早期的念夜校,
到后来的自学,母亲都很认真,
每次回老家,都看到母亲又学会了写新的字,
母亲没有什么兴趣爱好,整个一生都是在为了家庭、为了子女而忙碌着,
每每看到母亲在学习上的进步,我们都深感欣慰。
.
母亲又是个内敛的人
母亲总是很少在语言上将对子女的爱体现出来,甚至会刻意掩饰。
也许是遗传,因为我也是这样的人,不善于表达,
很多好听的话总是很想说却无论如何说不出来,
而是宁愿通过更多的行动去表达,
也许,这就是天生的性格问题。
但是我相信,
就像我们懂母亲一样,
你表达或者不表达,爱就在那里、关心就在那里。
真正懂你的人,一定会懂。
.
母亲是个善良之人。
记得小的时候,谁家小孩来我们家玩,不管亲疏,母亲总是会盛饭给他们吃,甚至将最好吃的菜都夹在他们的碗上。
那时候经常有陌生人路过我家门口时进来要一口水喝(那时候没有现在的便利店,可以买到水),
如果正好是吃饭时间,不管是不是陌生人,进来后母亲都会盛情地挽留TA们在家里吃饭,
偶有人吃完饭要给饭钱,但是母亲无论如何也不收,‘陌生人’塞给我们,母亲又从我们手里抢过去还给‘陌生人’。
有些会手艺的人,比如弹棉花的、制造家具的,听说我家需要,都会来帮我家弹棉花、做家具。
之后父母给他们钱,他们同样无论如何也不收,或者仅收一点成本。
这些事情一直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大学毕业后在南京工作,我也经常为一些来南京游玩或者找工作的陌生人提供食宿方便或游玩指导,包括后来创办了互助网,初衷也是这样帮助旅行者更好地出行……,所以这些,都是因为从小就受父母这种举止影响:觉得自己能帮助他人,能给他人带去哪怕一丁点的帮忙,也是一种快乐,也是自己价值的体现。
否则,人如果什么事情都只是为了自己,他人如何与己无关,那我们和动物有什么区别?
人与动物的区别,就是人有感情,懂善恶,明是非。
.
时间如白驹过隙,
母亲都50多岁了,
每次回到家,
都发现母亲又憔悴了很多,
都发现母亲脸上的皱纹又添了许多,
都发现母亲的行动又不便了许多,
真想侍奉在母亲左右,
给母亲做好吃的,
带母亲出去散散心,
让母亲少操心,多休息,
然而自古忠孝难两全,
这一点母亲也经常提及,
母亲会觉得在自己身边的儿子没有出息,
母亲总是担心自己会成为我们的负担,
每次都说自己很好,什么都好,
让我们自己在外面好好工作,不要担心……
.
母亲,珍重!
.
(刘柏龙 5月5日于卧龙岗)
.
去年的父亲节,
我写了一篇《我和父亲》,
之后一直想给母亲写些文字,
但是因为忙一直没有下笔,
而且,
母亲是个平凡的人,
平凡得你无从去寻找她身上的闪光点,
平凡得你无从去寻找那些令你难忘的细节。
平凡得你无从去使用那些赞美的词汇。
.
尽管如此,
我仍然试图通过一段文字,
去写写我的母亲,
不为赞美,只为想念。
.
每当夕阳西下夜幕降临,
一个人站立在卧龙岗的窗台前,
望着天边的晚霞渐渐变成万家灯火,
光影阑珊之处,
我仿佛隐隐约约看到母亲在前前后后的忙碌着,
她还是那样忙前忙后闲不下来吗?
她那膝盖还经常刺骨的酸疼吗?
她还经常坐在窗前期盼着遥远的子女归来吗……
.
当视线越来越模糊,
记忆便在眼前浮现开来……
.
母亲是个坚强之人
女性是水做的,在一般人看来,经常流泪的女性是正常的,
然后在记忆里,母亲却是个不流泪的人。这一点是我觉得母亲的与众不同之处。
母亲从小就教育我们,要坚强,有泪不轻弹,不光是说说,母亲也长期这么做,
这么多年,家里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不少,但是我几乎没有看到母亲流泪失态。
从懂事起,记忆中仅有两次见过母亲流泪。
第一次是2001夏天,我要从大西南的贵州去遥远的东北冰城哈尔滨念书,
出行的当天一大早,母亲和家人一行送我上车,行将上车之时却四处找不到母亲,
后来在一个角落,我发现母亲在抽泣,
母亲看到我之后慌忙擦干眼泪,笑着催我快上车……
第二次是妹妹出嫁的前一天晚上,
那晚很多亲戚在我家坐到深夜,
有位婶婶要找母亲拿第二天用的东西,
但是四处找不到母亲,
我后来上楼去推开门,打开灯,
发现母亲一个人在窗前抽泣,
也许是舍不得妹妹出嫁,
母亲见我进来,慌忙擦了擦眼睛,
又若无其事的和我下去……
.
母亲是个和睦的人,
从小母亲就教育我们要心平气和,说话要注意分寸,办事要和气。
在我们大家的记忆里,经常会遇到妯娌不和、邻里纠纷的事情,
尤其是那种兄弟姐妹比较多的大家族,妯娌之间难免会经常有些小摩擦。
但是我从来没有见母亲和谁有过不愉快,
也没有发现母亲怨恨过谁,
更没有发现谁说过母亲的不是。
就算是父亲和母亲之间,我们也极少看到闹别扭。
每当我们兄妹几个和别人吵架,回来后不管是谁对谁错,
母亲总是先数落我们一顿,然后再去和别人配个不是。
这也养成了我从小就不和人争论、不和人吵架的性格。
记得唯一一次和别人打架,是小学5年级,一个身材高大又霸道的同学屡屡欺负,
忍无可忍后趁其不备,抡起凳子朝其头部砸了下去,忽见鲜血染红了他的脸……
这一次之后虽然没有人再敢欺负,但是却吓坏了母亲,
打那之后,成长中几乎只要能忍让的,我都忍了下来,
所以这么20多年过去了,我从来没有和人有过争执,更没有和谁打架斗殴。
这些都是得益于母亲的教诲。
.
母亲是个上进的人
由于家里的成份问题,母亲小时候念过几年书之后就退学了,
但是记忆中母亲一直在追求进步,从早期的念夜校,
到后来的自学,母亲都很认真,
每次回老家,都看到母亲又学会了写新的字,
母亲没有什么兴趣爱好,整个一生都是在为了家庭、为了子女而忙碌着,
每每看到母亲在学习上的进步,我们都深感欣慰。
.
母亲又是个内敛的人
母亲总是很少在语言上将对子女的爱体现出来,甚至会刻意掩饰。
也许是遗传,因为我也是这样的人,不善于表达,
很多好听的话总是很想说却无论如何说不出来,
而是宁愿通过更多的行动去表达,
也许,这就是天生的性格问题。
但是我相信,
就像我们懂母亲一样,
你表达或者不表达,爱就在那里、关心就在那里。
真正懂你的人,一定会懂。
.
母亲是个善良之人。
记得小的时候,谁家小孩来我们家玩,不管亲疏,母亲总是会盛饭给他们吃,甚至将最好吃的菜都夹在他们的碗上。
那时候经常有陌生人路过我家门口时进来要一口水喝(那时候没有现在的便利店,可以买到水),
如果正好是吃饭时间,不管是不是陌生人,进来后母亲都会盛情地挽留TA们在家里吃饭,
偶有人吃完饭要给饭钱,但是母亲无论如何也不收,‘陌生人’塞给我们,母亲又从我们手里抢过去还给‘陌生人’。
有些会手艺的人,比如弹棉花的、制造家具的,听说我家需要,都会来帮我家弹棉花、做家具。
之后父母给他们钱,他们同样无论如何也不收,或者仅收一点成本。
这些事情一直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大学毕业后在南京工作,我也经常为一些来南京游玩或者找工作的陌生人提供食宿方便或游玩指导,包括后来创办了互助网,初衷也是这样帮助旅行者更好地出行……,所以这些,都是因为从小就受父母这种举止影响:觉得自己能帮助他人,能给他人带去哪怕一丁点的帮忙,也是一种快乐,也是自己价值的体现。
否则,人如果什么事情都只是为了自己,他人如何与己无关,那我们和动物有什么区别?
人与动物的区别,就是人有感情,懂善恶,明是非。
.
时间如白驹过隙,
母亲都50多岁了,
每次回到家,
都发现母亲又憔悴了很多,
都发现母亲脸上的皱纹又添了许多,
都发现母亲的行动又不便了许多,
真想侍奉在母亲左右,
给母亲做好吃的,
带母亲出去散散心,
让母亲少操心,多休息,
然而自古忠孝难两全,
这一点母亲也经常提及,
母亲会觉得在自己身边的儿子没有出息,
母亲总是担心自己会成为我们的负担,
每次都说自己很好,什么都好,
让我们自己在外面好好工作,不要担心……
.
母亲,珍重!
.
(刘柏龙 5月5日于卧龙岗)
-
互助旅行网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5-12 09:5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