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致我们已然逝去的青春
【一】
周日滑旱冰,回时天已黄昏,忽然心血来潮想看《致青春》。踩点到影院,检完票已经开演5分钟了,所以其实没有完整看完电影,而且只看一遍情节也记不太清楚,但心头感触蠕动已等不及再看一遍,只好先发为快、容后再补了。
从整部电影的结构来看,情结紧凑,无冗长感,也没有情感的大开大合,宛如静流深水,缓缓注入胸中,却足以让人青春之心荡漾。
影片以热闹喧嚣的学生宿舍入手,场景安排很具生活气息,真实感强烈:社团招新,打水,偷偷用电饭锅,闹矛盾、化解,脏乱的地面……每一个细节我们都那么熟悉,离我们如此远又如此之近,犹如昨日之事。
郑薇对阮莞心存芥蒂不是没有道理:刚入校门第一天,许开阳和老张本来采着了她这朵小兰花,不料半路杀出阮莞这朵大丽花,把正帮着她搬运运行李的许、张二人迷得一愣一愣的,是可忍,孰不可忍?何况是自认美丽不可方物的郑姑娘?第二次因为偷用电饭锅把电憋灭,硬着头皮找管大爷,本想施展美人计拿下大爷,无奈人不吃这套,又一次让对姿色颇为自信的郑薇很有挫败感……更可气的还在后头,人阮姑娘一出马,立马搞定!气得牙都痒痒了,哼!于是明里私下,对阮莞是嫉妒加不服。
郑薇还没开始恋爱就莫名其妙失恋了,于是委屈地哭鼻子。也难怪,好不容易抵达那个做了17年的梦田,以为就是美梦开始的地方,却不料梦郎不辞而别,还是去遥远的美国……也不顾对阮莞的嫉妒了,抹着眼泪倾诉,结果被老到的阮莞用一瓶啤酒灌醉……再醒来时,千愁得消,一个崭新的郑薇呈现在大家面前。
没爱到的伤心转瞬即逝,一旦爱上就勇敢去追,毫不掩饰本心——这就是我们的郑姑娘——一个敢爱敢恨、自称”玉面小飞龙“的生动女子。
正所谓不打不相识。跟陈孝正的第一次相识竟然是打架,还被人推了个底朝天,裙底走光,顿觉颜面扫地,于是像泼妇似的大吵大闹,被老张拉开后并没有就此罢手,此仇不报非君子!之后三番五次找机会欲解心头之恨,但每次都被陈孝正的无动于衷和义正言辞化解……直到最后一次倒掉陈孝正的饭,忽然惹恼了陈孝正以致无法收场,多亏阮莞及时化解难堪才不致下不来台,这时候,郑姑娘突然发现自己已爱上成效正,上演了一场情感大挪移。
“总有一天,我会在他的心中插上我的五星红旗!”表达了她对爱的坚定;为喜欢的陈孝正不惜与许开阳翻脸,诠释了她的忠贞;逼陈孝正答应自己时故意数快数字展现出她的机灵调皮……郑薇式的为爱痴狂无时无刻不透露着少女的青春气息:任你是百练之钢,久之亦被我郑姑娘化作绕指柔。
觉得不自然的地方也有:郑薇突然喜欢上陈孝正让人有点不明就里,而陈孝正对郑薇态度的转变也略显突兀,影片对这两处的交待有些草草,过渡太生硬——好像片子原本是六个人的感情戏,后来被剪成四个,或许原因在此。
其实从郑薇说要追陈孝正的时候我们就知道阿正已经在劫难逃了,但也隐约预感到他们最终不能在一起。可爱情本身就是过程重于结果,到底怎样,谁管呢?
小祈姐姐说:感觉百分之九十的人,婚姻和爱情没多大关系。爱情只适合埋藏心底,闲来翻出来回忆,最终,女人没嫁给想嫁的人,男人没娶到想娶的人……大赞!
于是这段感情不可避免地走到了分手的境地。
其实郑薇、陈孝正和曾毓这段三角恋中,我最“佩服“陈孝正,他的厉害之处在于:说瞎话眼睛都不眨。长期贫贱生活环境造就了他的特殊性格:极度冷静,任何事都自我掌控,将人生当房子来设计,容不得一厘米误差,为了目的可以隐忍不发,但自尊绝不容践踏。所以,我们就理解他何以能狠心地从如此甜美的爱情里果断收手,何以能为了前途不惜用人格来去交换。
曾毓将出国深造机会让给陈孝正,绝对是有私心的。她想的是:“我得不到的,郑薇你也休想得到!“她太了解陈孝正这类从贫贱里一路走来的凤凰男了,她有必胜的把握拆散郑薇和陈孝正,也有为此不惜牺牲自我前途的勇气……
忽觉一股冷气从脑后袭来:女人要是爱了,还真挺可怕!
当郑薇听说陈孝正决定出国留学的时候,头不洗不吹直接冲到洗漱间求证,那一段对话让人为之动容,我们看到陈孝正第一次不可自已地痛哭……当最后不得不面对事实,郑薇没有歇斯底里。
命运真会开玩笑,青梅竹马林静去了美国,爱人陈孝正也马上要去……该死的美国!
郑薇的泪水、陈孝正哭泣的脸和滴水的水龙头交相呼应,场景切换。
又到了毕业季,吃散伙饭。
酒过三巡,姐妹们为郑薇鸣不平,她虽然醉了可还是静静地说:“我吃了什么亏?谁拿枪逼着我了,别跟我唧唧歪歪地说吃亏,没谁逼良为娼,这事就图个你情我愿。我愿意傻,他愿意走,谁也不欠谁的……即使他走了,在一起的快乐也不可能喂了狗!”
拿得起,放得下。一直最喜欢郑微,喜欢有性格的人,胜过阮莞。人生在世就八个字——交有趣人,做有趣事。
【二】
戏过中场。校园生活结束,步入社会。
郑薇再次出现的时候,与前判若两人:精干短发,加上雷厉风行之势,全然没了大学时候““玉面小飞龙““的风风火火和小女生的娇气——原来社会如此骇人,像极了一台冰冷的精密模具:任尔原来是何模样,长的圆的方的还是不规则,一入此处皆变圆滑,输出都是一个样子,做事都是一种风格,甚至连说话,都一个腔调……
郑薇为什么会去找林静呢?我分析:多少有点弥补少女时代情窦初开之时怀春之梦的遗憾,但最主要还是因为陈孝正。
陈孝正功成归国,自掏腰包定同学的酒店为老张办生日聚会,实则是借生日之名邀来郑薇——老张一直是郑薇最好的哥们——再一次见证了陈孝正目标指向之明确。
好在郑薇机警,察觉到后半途折回,才没有遂了陈孝正之意。但最终还是被他找到,他说没人能阻止自己要重获新生。
前边我们已经分析了陈孝正的性格,以他为达目的之不择手段,必定会孤注一掷回追郑薇,郑薇很清楚这点:如果一个如陈孝正这般的人铁了心要追谁,那她肯定逃不了,何况自己心底还有对他爱的残余,而且她当年做过同样疯狂的事,最后成功追到陈孝正……她怕自己不够坚定再回头,对不起自心更对不起看着她从痛苦中涅槃人。
所以,她去找林静埋怨林静说他欠她的,其实是让他追自己。
后来阮莞的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她在太平间望着阮莞的尸体悲愤地替她控诉,句句直指间接害死她的负心人赵世永,但其实自己内心已经接近崩溃,直到见到林静那一刻,彻底控制不住:她需要一个依靠,于是她求林静跟她结婚,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夜情。可当她问起林静手上伤疤,发现林静背后还有个为爱奋不顾身的施洁时,忽然发现自己其实已然不爱,只是为结婚,刹那间再次发现爱,于是选择逃离,成全爱。
坐在破车上的她幸福地顿悟了:相爱就是要像爱祖国爱山川一样。我们都爱自己胜过爱爱情,其实最终,还是要走回到简单爱——爱爱情,胜过爱自己。
为什么安排阮莞死呢?说实话,不死的话也实在不能为她找到一个归宿:虽然她试图找人嫁了,但心里其实一直放不下赵世永。以她的迁就性格,见面肯定无法拒绝前男友的任何要求,那她做出什么决定都会痛苦——拒绝这个心底爱着的人吧,于心不忍;不拒绝,又对不起自己的心和关心着自己的郑薇她们——无论怎么选都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局。于是乎,导演只能安排她永远消失来逃避选择、换取怀念。
当然,阮莞得死在我看来这段最大的启迪是:过马路千万不能走神,真的很容易出事!
这里边,有这么几个人为爱痴狂过:老张,无声无息地爱着阮莞,直到她去世了才敢吐露心声,刚说完做贼似的爱着忽然看见郑薇,怕被发现最后还是做贼似的溜走了;施洁,为了林静作践自己自甘堕落,那么多年却始终不曾言弃;郑薇,为了陈孝正奋不顾身;还有阮莞,以己之国色天香,临诱惑于无动于衷,等到恋人出轨,大义为先,折服情敌,羞愧男友……却又一个人躲在火车连接处痛哭失声……这是怎样一种引人呢,又需要多深的爱才能激发如此冷静的智慧和隐忍的坚守?
郑薇其实并没看到送花的人就是老张,但看到新鲜的花又何须定要知道是谁送的?有人一直心念阮莞,足矣!
小北为何不认老同学?该是自尊心作怪吧。跟超市老板娘理论时讲人权可以看出她当年的书生意气以及与这个污浊社会的格格不入,而从她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打砸超市终致被开除,可见她的自尊多少夹杂了些许的自卑,虽然平时能一直静抑,但却不可触碰,一如拉满的厉弓。几年后的她,需要重新开始,需要一个美丽新世界,即使再留恋也定要打破与旧生活的联系,于是,她选择了说谎,我们都该尊重她的选择!
【三】
其实郑薇就是赵薇,演郑薇的杨子姗又跟高圆圆神似,而结尾王菲声音又跟赵薇很像……这是一部很赵薇的电影,这是她的“薇观世界”,富二代的赵世永,多少有点像她的恋人汪雨;而郑薇,有些许小燕子的感觉。
郑薇是昔年的赵薇,而阮莞是今时的赵薇,两个跨度十年的人,被导演穿越时空安排在了一部电影里——如果说郑薇是一幅西方浓重水彩画,绚烂华丽,阮莞就是一幅写意的泼墨山水画,平静委婉。
毕竟是导演的处女座,整个片子算得上成功,但也绝称不上佳作,除了上面说的交待欠妥,中场以后的步入社会部分处理稍嫌不稳,伏笔太刻意:比如陈孝正对驯兽师说了什么,而曾毓对陈孝正说了什么,林静的手被割伤以后发生了什么,见郑薇时林静的衣服为什么有红酒……
一部戏,俩小时,要走过青春、走入人生,的确难度不小,我们为处处导演之茅庐的赵薇鼓掌。
早晨看网上关于青春的神回答说:“长得好看的人才有青春,我们这样的人只有大学。”还有网友干脆回复说,长得好看的人才有青春,而我们只有青春痘。其实电影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故事里的事是千千万万个故事的浓缩,每个人都是陈孝正,而最终都会变成林静。每个人都不会真真正正去经历如主角那般多的美好和悱恻,这千千万万的人只需要能从中看到几处自己斑驳的影子,这就足够了,不必非去在意有多少像自己,多少不像。
说起自己,忽然想起无处安放的青春,想起了故乡,想起了许多……
人说故乡是用来怀念的,青春是用来追忆的。当你怀揣它时,它一文不值,只有将它耗尽后,再回过头看,一切才觉有了意义。有理!恰如每次临放假都特别想家,可回到家又觉故乡日渐凋敝,没有了那些人,那些事,渐渐,也没有了最初的期待。
李健的歌里也有唱:“哪个孩子会珍惜,自己的童年,懂得珍惜已过了多年……”人在当时,是绝不懂珍惜的,回味时方觉无穷。
总要到过了半生,总要等退无可退,才知道我们曾经亲手舍弃的东西,在后来的日子里再也未曾遇到过。每个夜深人静的夜晚,都是心灵受难时。
于是我看到青春的碎片,看到自己的驳影……
2013年5月7日夜初稿,9日完稿,13日修改
周日滑旱冰,回时天已黄昏,忽然心血来潮想看《致青春》。踩点到影院,检完票已经开演5分钟了,所以其实没有完整看完电影,而且只看一遍情节也记不太清楚,但心头感触蠕动已等不及再看一遍,只好先发为快、容后再补了。
从整部电影的结构来看,情结紧凑,无冗长感,也没有情感的大开大合,宛如静流深水,缓缓注入胸中,却足以让人青春之心荡漾。
影片以热闹喧嚣的学生宿舍入手,场景安排很具生活气息,真实感强烈:社团招新,打水,偷偷用电饭锅,闹矛盾、化解,脏乱的地面……每一个细节我们都那么熟悉,离我们如此远又如此之近,犹如昨日之事。
郑薇对阮莞心存芥蒂不是没有道理:刚入校门第一天,许开阳和老张本来采着了她这朵小兰花,不料半路杀出阮莞这朵大丽花,把正帮着她搬运运行李的许、张二人迷得一愣一愣的,是可忍,孰不可忍?何况是自认美丽不可方物的郑姑娘?第二次因为偷用电饭锅把电憋灭,硬着头皮找管大爷,本想施展美人计拿下大爷,无奈人不吃这套,又一次让对姿色颇为自信的郑薇很有挫败感……更可气的还在后头,人阮姑娘一出马,立马搞定!气得牙都痒痒了,哼!于是明里私下,对阮莞是嫉妒加不服。
郑薇还没开始恋爱就莫名其妙失恋了,于是委屈地哭鼻子。也难怪,好不容易抵达那个做了17年的梦田,以为就是美梦开始的地方,却不料梦郎不辞而别,还是去遥远的美国……也不顾对阮莞的嫉妒了,抹着眼泪倾诉,结果被老到的阮莞用一瓶啤酒灌醉……再醒来时,千愁得消,一个崭新的郑薇呈现在大家面前。
没爱到的伤心转瞬即逝,一旦爱上就勇敢去追,毫不掩饰本心——这就是我们的郑姑娘——一个敢爱敢恨、自称”玉面小飞龙“的生动女子。
正所谓不打不相识。跟陈孝正的第一次相识竟然是打架,还被人推了个底朝天,裙底走光,顿觉颜面扫地,于是像泼妇似的大吵大闹,被老张拉开后并没有就此罢手,此仇不报非君子!之后三番五次找机会欲解心头之恨,但每次都被陈孝正的无动于衷和义正言辞化解……直到最后一次倒掉陈孝正的饭,忽然惹恼了陈孝正以致无法收场,多亏阮莞及时化解难堪才不致下不来台,这时候,郑姑娘突然发现自己已爱上成效正,上演了一场情感大挪移。
“总有一天,我会在他的心中插上我的五星红旗!”表达了她对爱的坚定;为喜欢的陈孝正不惜与许开阳翻脸,诠释了她的忠贞;逼陈孝正答应自己时故意数快数字展现出她的机灵调皮……郑薇式的为爱痴狂无时无刻不透露着少女的青春气息:任你是百练之钢,久之亦被我郑姑娘化作绕指柔。
觉得不自然的地方也有:郑薇突然喜欢上陈孝正让人有点不明就里,而陈孝正对郑薇态度的转变也略显突兀,影片对这两处的交待有些草草,过渡太生硬——好像片子原本是六个人的感情戏,后来被剪成四个,或许原因在此。
其实从郑薇说要追陈孝正的时候我们就知道阿正已经在劫难逃了,但也隐约预感到他们最终不能在一起。可爱情本身就是过程重于结果,到底怎样,谁管呢?
小祈姐姐说:感觉百分之九十的人,婚姻和爱情没多大关系。爱情只适合埋藏心底,闲来翻出来回忆,最终,女人没嫁给想嫁的人,男人没娶到想娶的人……大赞!
于是这段感情不可避免地走到了分手的境地。
其实郑薇、陈孝正和曾毓这段三角恋中,我最“佩服“陈孝正,他的厉害之处在于:说瞎话眼睛都不眨。长期贫贱生活环境造就了他的特殊性格:极度冷静,任何事都自我掌控,将人生当房子来设计,容不得一厘米误差,为了目的可以隐忍不发,但自尊绝不容践踏。所以,我们就理解他何以能狠心地从如此甜美的爱情里果断收手,何以能为了前途不惜用人格来去交换。
曾毓将出国深造机会让给陈孝正,绝对是有私心的。她想的是:“我得不到的,郑薇你也休想得到!“她太了解陈孝正这类从贫贱里一路走来的凤凰男了,她有必胜的把握拆散郑薇和陈孝正,也有为此不惜牺牲自我前途的勇气……
忽觉一股冷气从脑后袭来:女人要是爱了,还真挺可怕!
当郑薇听说陈孝正决定出国留学的时候,头不洗不吹直接冲到洗漱间求证,那一段对话让人为之动容,我们看到陈孝正第一次不可自已地痛哭……当最后不得不面对事实,郑薇没有歇斯底里。
命运真会开玩笑,青梅竹马林静去了美国,爱人陈孝正也马上要去……该死的美国!
郑薇的泪水、陈孝正哭泣的脸和滴水的水龙头交相呼应,场景切换。
又到了毕业季,吃散伙饭。
酒过三巡,姐妹们为郑薇鸣不平,她虽然醉了可还是静静地说:“我吃了什么亏?谁拿枪逼着我了,别跟我唧唧歪歪地说吃亏,没谁逼良为娼,这事就图个你情我愿。我愿意傻,他愿意走,谁也不欠谁的……即使他走了,在一起的快乐也不可能喂了狗!”
拿得起,放得下。一直最喜欢郑微,喜欢有性格的人,胜过阮莞。人生在世就八个字——交有趣人,做有趣事。
【二】
戏过中场。校园生活结束,步入社会。
郑薇再次出现的时候,与前判若两人:精干短发,加上雷厉风行之势,全然没了大学时候““玉面小飞龙““的风风火火和小女生的娇气——原来社会如此骇人,像极了一台冰冷的精密模具:任尔原来是何模样,长的圆的方的还是不规则,一入此处皆变圆滑,输出都是一个样子,做事都是一种风格,甚至连说话,都一个腔调……
郑薇为什么会去找林静呢?我分析:多少有点弥补少女时代情窦初开之时怀春之梦的遗憾,但最主要还是因为陈孝正。
陈孝正功成归国,自掏腰包定同学的酒店为老张办生日聚会,实则是借生日之名邀来郑薇——老张一直是郑薇最好的哥们——再一次见证了陈孝正目标指向之明确。
好在郑薇机警,察觉到后半途折回,才没有遂了陈孝正之意。但最终还是被他找到,他说没人能阻止自己要重获新生。
前边我们已经分析了陈孝正的性格,以他为达目的之不择手段,必定会孤注一掷回追郑薇,郑薇很清楚这点:如果一个如陈孝正这般的人铁了心要追谁,那她肯定逃不了,何况自己心底还有对他爱的残余,而且她当年做过同样疯狂的事,最后成功追到陈孝正……她怕自己不够坚定再回头,对不起自心更对不起看着她从痛苦中涅槃人。
所以,她去找林静埋怨林静说他欠她的,其实是让他追自己。
后来阮莞的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她在太平间望着阮莞的尸体悲愤地替她控诉,句句直指间接害死她的负心人赵世永,但其实自己内心已经接近崩溃,直到见到林静那一刻,彻底控制不住:她需要一个依靠,于是她求林静跟她结婚,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夜情。可当她问起林静手上伤疤,发现林静背后还有个为爱奋不顾身的施洁时,忽然发现自己其实已然不爱,只是为结婚,刹那间再次发现爱,于是选择逃离,成全爱。
坐在破车上的她幸福地顿悟了:相爱就是要像爱祖国爱山川一样。我们都爱自己胜过爱爱情,其实最终,还是要走回到简单爱——爱爱情,胜过爱自己。
为什么安排阮莞死呢?说实话,不死的话也实在不能为她找到一个归宿:虽然她试图找人嫁了,但心里其实一直放不下赵世永。以她的迁就性格,见面肯定无法拒绝前男友的任何要求,那她做出什么决定都会痛苦——拒绝这个心底爱着的人吧,于心不忍;不拒绝,又对不起自己的心和关心着自己的郑薇她们——无论怎么选都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局。于是乎,导演只能安排她永远消失来逃避选择、换取怀念。
当然,阮莞得死在我看来这段最大的启迪是:过马路千万不能走神,真的很容易出事!
这里边,有这么几个人为爱痴狂过:老张,无声无息地爱着阮莞,直到她去世了才敢吐露心声,刚说完做贼似的爱着忽然看见郑薇,怕被发现最后还是做贼似的溜走了;施洁,为了林静作践自己自甘堕落,那么多年却始终不曾言弃;郑薇,为了陈孝正奋不顾身;还有阮莞,以己之国色天香,临诱惑于无动于衷,等到恋人出轨,大义为先,折服情敌,羞愧男友……却又一个人躲在火车连接处痛哭失声……这是怎样一种引人呢,又需要多深的爱才能激发如此冷静的智慧和隐忍的坚守?
郑薇其实并没看到送花的人就是老张,但看到新鲜的花又何须定要知道是谁送的?有人一直心念阮莞,足矣!
小北为何不认老同学?该是自尊心作怪吧。跟超市老板娘理论时讲人权可以看出她当年的书生意气以及与这个污浊社会的格格不入,而从她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打砸超市终致被开除,可见她的自尊多少夹杂了些许的自卑,虽然平时能一直静抑,但却不可触碰,一如拉满的厉弓。几年后的她,需要重新开始,需要一个美丽新世界,即使再留恋也定要打破与旧生活的联系,于是,她选择了说谎,我们都该尊重她的选择!
【三】
其实郑薇就是赵薇,演郑薇的杨子姗又跟高圆圆神似,而结尾王菲声音又跟赵薇很像……这是一部很赵薇的电影,这是她的“薇观世界”,富二代的赵世永,多少有点像她的恋人汪雨;而郑薇,有些许小燕子的感觉。
郑薇是昔年的赵薇,而阮莞是今时的赵薇,两个跨度十年的人,被导演穿越时空安排在了一部电影里——如果说郑薇是一幅西方浓重水彩画,绚烂华丽,阮莞就是一幅写意的泼墨山水画,平静委婉。
毕竟是导演的处女座,整个片子算得上成功,但也绝称不上佳作,除了上面说的交待欠妥,中场以后的步入社会部分处理稍嫌不稳,伏笔太刻意:比如陈孝正对驯兽师说了什么,而曾毓对陈孝正说了什么,林静的手被割伤以后发生了什么,见郑薇时林静的衣服为什么有红酒……
一部戏,俩小时,要走过青春、走入人生,的确难度不小,我们为处处导演之茅庐的赵薇鼓掌。
早晨看网上关于青春的神回答说:“长得好看的人才有青春,我们这样的人只有大学。”还有网友干脆回复说,长得好看的人才有青春,而我们只有青春痘。其实电影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故事里的事是千千万万个故事的浓缩,每个人都是陈孝正,而最终都会变成林静。每个人都不会真真正正去经历如主角那般多的美好和悱恻,这千千万万的人只需要能从中看到几处自己斑驳的影子,这就足够了,不必非去在意有多少像自己,多少不像。
说起自己,忽然想起无处安放的青春,想起了故乡,想起了许多……
人说故乡是用来怀念的,青春是用来追忆的。当你怀揣它时,它一文不值,只有将它耗尽后,再回过头看,一切才觉有了意义。有理!恰如每次临放假都特别想家,可回到家又觉故乡日渐凋敝,没有了那些人,那些事,渐渐,也没有了最初的期待。
李健的歌里也有唱:“哪个孩子会珍惜,自己的童年,懂得珍惜已过了多年……”人在当时,是绝不懂珍惜的,回味时方觉无穷。
总要到过了半生,总要等退无可退,才知道我们曾经亲手舍弃的东西,在后来的日子里再也未曾遇到过。每个夜深人静的夜晚,都是心灵受难时。
于是我看到青春的碎片,看到自己的驳影……
2013年5月7日夜初稿,9日完稿,13日修改
-
姜永超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5-20 16:2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