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者的优势
题目是一本讲内向者的一本书题目,推荐大家阅读。
近期不少朋友来信询问内向的问题,有朋友说是面红症,有朋友说自己是社交恐惧症,所以想用一篇日记说下这个问题。一方面帮助内向的朋友们成长,一方面有助于外向的朋友们更好的了解内向型性格的人。
在开始前,先更正一个长久以来的错误观点,即内向外向是指一个人会不会说,会不会交际。
内外向指的是人们获取能量的方式,内向偏向于向自省,向内在去获取,外向的人偏向于向环境,向其他人获取。
内向的人可以是非常好的演讲者,也可以有自己良好的社交圈,只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大家熟知的,如比尔盖茨、李嘉诚、松下幸之助、稻盛和夫都是典型的内向型性格者。
我也是一个深度的内向者,一直都是。
记得年少时我最烦恼的是寒暑假,父母总是催促我与小朋友们玩耍,但我更愿意从父母单位的图书室里去借阅回家一本本别人看我在那个年纪读有些可怕的老书。其实也会与个别小朋友们一起下下棋,打打游戏,但时间的占比只是八二分。所以我的父母就会觉得自己的小孩很怪,并经常以此来说我。慢慢有一天我自己居然会觉得自己有问题,对自己一见生人就脸红的习惯感到深刻的自卑,甚至这种深层次的自卑在大学花了两三年才真正的治愈了。
很多年后,通过学习性格成长理论、观察与自省,在真正了然这个问题后,也亲口告诉过深爱自己的父母,这其实两个外向型性格的父母对于我的一种性格歧视,这种因为爱因为要改变我让我更好的歧视让我的青春期五六年非常的不快乐。
对于面临我一样困惑的内向者们,我有这样几点建议:
1、接纳自己的性格,爱自己。不可否认尽管世界上的内向者应该不比外向者少太多,但是这个高度竞争的世界趋于要求大家更为外向。我们要做的首先是接纳自己的性格,内向者有很多天然的优势,比如更易于集中注意力自学或思考,思考一般比较有深度,在与人交往时表现为更加从对方角度出方,在演讲时内向者往往在准备及结构上会更为充分到位,等等。
2、学会与自己相处之道,学会内向者能量获取与维护的途径,与自己对话。内向者的能量获取是要独自一个人的,所以要靠调节自身的活动,保持自己能量的均衡,与自己很好的对话,这样才能更好的让自己面对这个世界。这一点非常重要,很多朋友逼着自己去不停的社交,但压缩放弃了自己独处的时间空间,最后会导致自身能量不够,很容易使自身状态及所参与的社交状态都不理想。
3、不要以内向为借口。外向世界需要我们展现自己,内向不是放弃竞争的理由,无数内向者的成功告诉我们内向者可以在一切领域取得巨大的成功。所以要接受对于自己外倾能力的获得。我刚工作时第一次面对三十人做讲师曾汗流浃背,声音发抖,但经过几年后已经可以面对几百人发挥自如的优秀演讲者。内向的紧张仍会有,但已经知道如何发挥自己语言的能力与思考深度缜密的优点吸引听众了。 内向者也可以是很好的管理者,但一定要用心去从观察自己转向观察组织与同伴,学会双向沟通。沟通、演示、培训、表演内向者都可以很好的完成,但关键是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以及不断的实践。
4、试着更多的主动联系别人,试着拥有更多的朋友。我清晰的知道内向者要主动约会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人是如何困难,因为我们害怕被拒绝,会伤害到自己敏感的内心。是的,我们内向的人也许都拥有几个可以深交的朋友,但是我们在这个泛化世界里需要更多交流。
在交际模式上,内向的朋友一定要放弃从不独自午餐这样的外向者的模式,而要寻求自己的。
比如我们在大的PARTY中往往表现不一定很好,但三到五人的小组讨论,一对一的私人会晤,主题型的学习班与研讨会往往是我们可以表现的比较好的社交场境。
比如在交往手段中,我们用书信、电邮、文章往往会有较好的效果。
我的建议是你可以有两份社交场境清单:
一是你表现比较自如的,感觉很好的,并确实有收获的;
二是你表现会容易不好,感觉拘束不自在的。
调整也很简单,不断主动召集或参与第一份清单上,减少(但不是完全排斥)第二份清单的活动项目。长此以往,你一定会拥有你自己的最佳社交模式,并结识你想结识的朋友。
多年前,我的一位朋友指导我社交时说过一句话,我很受用,今天也分享给大家:
你必须在水中才能学会游泳。大家在这方面一定要大胆的探索与尝试著能提高。
最后分享的是我在几年前写给自己的话,共勉之:
当我了解独处对自己的必要时,我就可以坦然的一个人面对自己与世界,以一个固定的频率与时间;
当我可以接受自己的性格时,就已经可以开始提升与修炼了;
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相信做自己是最好时,才能提高与改善自己;
内向是我们的优势,我们可以自内而外,闪耀于世界,影响他人,像太阳一样散发光和热。
==========================================
个人公微:irickzhou,每天写字与你分享,不论长短皆为用心原创
我主编的书评公微:studyroom 每天遇见一本好书
新浪微博“瑞克周”http://weibo.com/zhouyangrick
近期不少朋友来信询问内向的问题,有朋友说是面红症,有朋友说自己是社交恐惧症,所以想用一篇日记说下这个问题。一方面帮助内向的朋友们成长,一方面有助于外向的朋友们更好的了解内向型性格的人。
在开始前,先更正一个长久以来的错误观点,即内向外向是指一个人会不会说,会不会交际。
内外向指的是人们获取能量的方式,内向偏向于向自省,向内在去获取,外向的人偏向于向环境,向其他人获取。
内向的人可以是非常好的演讲者,也可以有自己良好的社交圈,只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大家熟知的,如比尔盖茨、李嘉诚、松下幸之助、稻盛和夫都是典型的内向型性格者。
我也是一个深度的内向者,一直都是。
记得年少时我最烦恼的是寒暑假,父母总是催促我与小朋友们玩耍,但我更愿意从父母单位的图书室里去借阅回家一本本别人看我在那个年纪读有些可怕的老书。其实也会与个别小朋友们一起下下棋,打打游戏,但时间的占比只是八二分。所以我的父母就会觉得自己的小孩很怪,并经常以此来说我。慢慢有一天我自己居然会觉得自己有问题,对自己一见生人就脸红的习惯感到深刻的自卑,甚至这种深层次的自卑在大学花了两三年才真正的治愈了。
很多年后,通过学习性格成长理论、观察与自省,在真正了然这个问题后,也亲口告诉过深爱自己的父母,这其实两个外向型性格的父母对于我的一种性格歧视,这种因为爱因为要改变我让我更好的歧视让我的青春期五六年非常的不快乐。
对于面临我一样困惑的内向者们,我有这样几点建议:
1、接纳自己的性格,爱自己。不可否认尽管世界上的内向者应该不比外向者少太多,但是这个高度竞争的世界趋于要求大家更为外向。我们要做的首先是接纳自己的性格,内向者有很多天然的优势,比如更易于集中注意力自学或思考,思考一般比较有深度,在与人交往时表现为更加从对方角度出方,在演讲时内向者往往在准备及结构上会更为充分到位,等等。
2、学会与自己相处之道,学会内向者能量获取与维护的途径,与自己对话。内向者的能量获取是要独自一个人的,所以要靠调节自身的活动,保持自己能量的均衡,与自己很好的对话,这样才能更好的让自己面对这个世界。这一点非常重要,很多朋友逼着自己去不停的社交,但压缩放弃了自己独处的时间空间,最后会导致自身能量不够,很容易使自身状态及所参与的社交状态都不理想。
3、不要以内向为借口。外向世界需要我们展现自己,内向不是放弃竞争的理由,无数内向者的成功告诉我们内向者可以在一切领域取得巨大的成功。所以要接受对于自己外倾能力的获得。我刚工作时第一次面对三十人做讲师曾汗流浃背,声音发抖,但经过几年后已经可以面对几百人发挥自如的优秀演讲者。内向的紧张仍会有,但已经知道如何发挥自己语言的能力与思考深度缜密的优点吸引听众了。 内向者也可以是很好的管理者,但一定要用心去从观察自己转向观察组织与同伴,学会双向沟通。沟通、演示、培训、表演内向者都可以很好的完成,但关键是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以及不断的实践。
4、试着更多的主动联系别人,试着拥有更多的朋友。我清晰的知道内向者要主动约会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人是如何困难,因为我们害怕被拒绝,会伤害到自己敏感的内心。是的,我们内向的人也许都拥有几个可以深交的朋友,但是我们在这个泛化世界里需要更多交流。
在交际模式上,内向的朋友一定要放弃从不独自午餐这样的外向者的模式,而要寻求自己的。
比如我们在大的PARTY中往往表现不一定很好,但三到五人的小组讨论,一对一的私人会晤,主题型的学习班与研讨会往往是我们可以表现的比较好的社交场境。
比如在交往手段中,我们用书信、电邮、文章往往会有较好的效果。
我的建议是你可以有两份社交场境清单:
一是你表现比较自如的,感觉很好的,并确实有收获的;
二是你表现会容易不好,感觉拘束不自在的。
调整也很简单,不断主动召集或参与第一份清单上,减少(但不是完全排斥)第二份清单的活动项目。长此以往,你一定会拥有你自己的最佳社交模式,并结识你想结识的朋友。
多年前,我的一位朋友指导我社交时说过一句话,我很受用,今天也分享给大家:
你必须在水中才能学会游泳。大家在这方面一定要大胆的探索与尝试著能提高。
最后分享的是我在几年前写给自己的话,共勉之:
当我了解独处对自己的必要时,我就可以坦然的一个人面对自己与世界,以一个固定的频率与时间;
当我可以接受自己的性格时,就已经可以开始提升与修炼了;
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相信做自己是最好时,才能提高与改善自己;
内向是我们的优势,我们可以自内而外,闪耀于世界,影响他人,像太阳一样散发光和热。
==========================================
个人公微:irickzhou,每天写字与你分享,不论长短皆为用心原创
我主编的书评公微:studyroom 每天遇见一本好书
新浪微博“瑞克周”http://weibo.com/zhouyangr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