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艺术史笔记-S1
Late Medieval World- Balancing of Christian and classic value
Florence/西恩那与Milan不同(受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是由教皇直接统治(不明白和前者有什么不同)。老人家只负责收税,治理交给地方政府。总之就是稳定又繁荣。商业、贸易兴起,与东方的贸易源远流长。
绘画最初是拜占庭时期的希腊(厄。。什?)的室内装饰艺术。运用蛋彩颜料(?)在木质材料上作画。人物多细长形态背景金碧辉煌(没错,sainsbury wing就是一片金灿灿)。
乔托(Giotto di Bondone, 1267-1337)被认为是现代西方美术的开始。之前的绘画功用于思想教育,不考虑艺术性,或者说不把对事物的真实描述作为艺术考量。在14世纪的最初10年,乔托开创了用人的目光去表达的先例,对于人物以及人物与周围空间的关系的(这一点!!)全新探索,采用色块而不是当时流行的线条来创造初更多的空间感(lumintion of more space/spacious depth就是说从线到面,由空间感了是不是)。在技术上,采用了水彩在未干的石灰(很贵的)上作画,要求准确快速。代表作:犹大之吻,哀悼耶稣。
当然,还是壁画的阶段。还有不是在佛罗伦萨,是在帕杜亚。
Martini的天使报喜,据说与早起的绘画相比,创造出天上人间的空间转移感。(还真么看出来)
在14世纪中后期的饥荒洪水瘟疫后,15世纪出的Florence重现光彩,是北方最强大的city state。黄金年代中的F人想起了上一次的盛世,古希腊罗马时期。由阿拉伯人(其实我觉得教会也有作用)保存下来的古文化借当时人们对Humanism的兴趣重回艺术家以及他们背后支持者的视野。
当年在Florence完全没意识到圣母百花大教堂是世界第二大石造建筑。教堂圆顶结合了哥特式以及古罗马式建筑技术。建造者(布伦内利齐)由goldsmith起家,在教堂内发现了透视法law of perspective,中央点系统。他的好盆友Masaccio(同样也是做过金匠)是运用单点透视法的第一人,将观赏者目光集中到画中的某个焦点,而非像之前可以在画中各主体间游移。代表作品有St Trinity,Tribute.
马萨乔(Masaccio,1401--1428?)尽管早逝,但好东西总会流放百世,单点透视法被收录在集各种家为一体,只能称作文艺复兴大师的阿尔伯蒂的《绘画论》中。
第三位金匠多纳泰罗(Donatello,1386--1466)雕刻家,他的St George底座的浮雕,采用自乔托沿袭下来的方法,用雕刻表现明暗对比,创造空间感。
15世纪的下半业,几何学家乌塞洛将数学透视法发扬广大,曼坦宁的绘画人物极具雕塑感。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Alessandro Filipepi,1445—1510)竟然是不太同意new culture的(有个性)。还是多注重人物的线条感。但是女性形象的妩媚挑逗(。。。)感还是在新风潮的影响下才出现的。他的良师益友维洛奇欧的克里安奇铜像是当时对人体解剖学的最佳例证。
当意大利北部人民吸取古希腊罗马的灵感,由人文主义出发创造新艺术形式时,北欧人民还停留在国际流行风-注重线条、装饰性的哥特style中。荷兰的Brother林伯格受到焦点透视法,以及真实描绘事物,展现空间深度的影响,但仍被认为是哥特艺术的代表。总是看到画但不知道作者的范艾克,原来式运用油画的先驱,喜欢在蛋彩颜料的底色上刷好几层树脂油画颜料(等一下,所谓运用油画,就是在蛋彩画的基础上加工?),上釉一样的光彩,迷死意大利人。除了诺菲尼的订婚式,根特祭坛不用透视法仍然创造出了三维空间感,(这个真的就叫条条大路通罗马)。另一代表作洛林家的圣玛利亚是donate portait.
当然就像前面说了,北欧人民还是很传统的,宗教绘画还是主流,比如van de via卫登就是靠画圣母和耶稣受难有名。
总结来说,15世纪的荷兰人还是喜欢平面的设计,而意大利人更喜欢研究空间的赶脚,以求自然呈现事物在自然中的原貌。在古典主义和寻求平衡的同时开始对自然的观察,科学开始融入艺术。
下一集:看维洛其欧的学生,画鸡蛋的达芬奇怎样师承对自然的探索,对人类心理的研究,甩掉两大包袱,开启文艺复兴的全盛时代。
完了,我有抄字幕的趋势。。。
百度来补充一下:http://baike.baidu.com/view/292427.htm
Florence/西恩那与Milan不同(受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是由教皇直接统治(不明白和前者有什么不同)。老人家只负责收税,治理交给地方政府。总之就是稳定又繁荣。商业、贸易兴起,与东方的贸易源远流长。
绘画最初是拜占庭时期的希腊(厄。。什?)的室内装饰艺术。运用蛋彩颜料(?)在木质材料上作画。人物多细长形态背景金碧辉煌(没错,sainsbury wing就是一片金灿灿)。
乔托(Giotto di Bondone, 1267-1337)被认为是现代西方美术的开始。之前的绘画功用于思想教育,不考虑艺术性,或者说不把对事物的真实描述作为艺术考量。在14世纪的最初10年,乔托开创了用人的目光去表达的先例,对于人物以及人物与周围空间的关系的(这一点!!)全新探索,采用色块而不是当时流行的线条来创造初更多的空间感(lumintion of more space/spacious depth就是说从线到面,由空间感了是不是)。在技术上,采用了水彩在未干的石灰(很贵的)上作画,要求准确快速。代表作:犹大之吻,哀悼耶稣。
当然,还是壁画的阶段。还有不是在佛罗伦萨,是在帕杜亚。
Martini的天使报喜,据说与早起的绘画相比,创造出天上人间的空间转移感。(还真么看出来)
在14世纪中后期的饥荒洪水瘟疫后,15世纪出的Florence重现光彩,是北方最强大的city state。黄金年代中的F人想起了上一次的盛世,古希腊罗马时期。由阿拉伯人(其实我觉得教会也有作用)保存下来的古文化借当时人们对Humanism的兴趣重回艺术家以及他们背后支持者的视野。
当年在Florence完全没意识到圣母百花大教堂是世界第二大石造建筑。教堂圆顶结合了哥特式以及古罗马式建筑技术。建造者(布伦内利齐)由goldsmith起家,在教堂内发现了透视法law of perspective,中央点系统。他的好盆友Masaccio(同样也是做过金匠)是运用单点透视法的第一人,将观赏者目光集中到画中的某个焦点,而非像之前可以在画中各主体间游移。代表作品有St Trinity,Tribute.
马萨乔(Masaccio,1401--1428?)尽管早逝,但好东西总会流放百世,单点透视法被收录在集各种家为一体,只能称作文艺复兴大师的阿尔伯蒂的《绘画论》中。
第三位金匠多纳泰罗(Donatello,1386--1466)雕刻家,他的St George底座的浮雕,采用自乔托沿袭下来的方法,用雕刻表现明暗对比,创造空间感。
15世纪的下半业,几何学家乌塞洛将数学透视法发扬广大,曼坦宁的绘画人物极具雕塑感。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Alessandro Filipepi,1445—1510)竟然是不太同意new culture的(有个性)。还是多注重人物的线条感。但是女性形象的妩媚挑逗(。。。)感还是在新风潮的影响下才出现的。他的良师益友维洛奇欧的克里安奇铜像是当时对人体解剖学的最佳例证。
当意大利北部人民吸取古希腊罗马的灵感,由人文主义出发创造新艺术形式时,北欧人民还停留在国际流行风-注重线条、装饰性的哥特style中。荷兰的Brother林伯格受到焦点透视法,以及真实描绘事物,展现空间深度的影响,但仍被认为是哥特艺术的代表。总是看到画但不知道作者的范艾克,原来式运用油画的先驱,喜欢在蛋彩颜料的底色上刷好几层树脂油画颜料(等一下,所谓运用油画,就是在蛋彩画的基础上加工?),上釉一样的光彩,迷死意大利人。除了诺菲尼的订婚式,根特祭坛不用透视法仍然创造出了三维空间感,(这个真的就叫条条大路通罗马)。另一代表作洛林家的圣玛利亚是donate portait.
当然就像前面说了,北欧人民还是很传统的,宗教绘画还是主流,比如van de via卫登就是靠画圣母和耶稣受难有名。
总结来说,15世纪的荷兰人还是喜欢平面的设计,而意大利人更喜欢研究空间的赶脚,以求自然呈现事物在自然中的原貌。在古典主义和寻求平衡的同时开始对自然的观察,科学开始融入艺术。
下一集:看维洛其欧的学生,画鸡蛋的达芬奇怎样师承对自然的探索,对人类心理的研究,甩掉两大包袱,开启文艺复兴的全盛时代。
完了,我有抄字幕的趋势。。。
百度来补充一下:http://baike.baidu.com/view/2924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