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啦啦啦德玛西亚》想到的一些
由《啦啦啦德玛西亚》想到的一些
好吧,不得不承认,LOL火了,火的一发不可收拾。从长的还没电脑桌高的低年级小学生到七旬老太(网上看的图),都在为这款类似DOTA的游戏而痴狂。我估计,开发区的网吧差不多百分之九十五的电脑屏幕都是召唤师峡谷的图,什么CF,DNF,跟LOL的火爆程度比起来,根本算不上什么。自己对LOL也有自己的一番见解,也老是在游戏里吐槽那些把剑圣用的一塌糊涂的新手。但是在我看来游戏终究是游戏,虽然玩电竞也能成为谋生手段,而且国家队现在正在组建LOL战队准备为国而战,但是我并不对游戏狂热。我对职业电竞选手一点也不觉得他们这是不务正业,反而觉得要成为任何行业的高手都不容易,玩游戏玩的好更需要一种天赋。当然,我也会在一些时候来上两局,毕竟宿舍网速不给力。但是我只是将它看做游戏,并没有感觉跟别的游戏有什么不同。直到昨天看了《啦啦啦德玛西亚》这部超短动画片。
说起超短,那是真心短。总共6分多钟,三分之一是片尾,我勒个去,坑爹啊。现在啥都流行超短,前些天的《笑傲江湖》每集也是短的要命。女孩子穿超短裙,超短裤,fashion的很。但是这部动画片也真心好看。且不说动画的3D效果如何,就那个故事情节,就让我看完后久久不能平静。
动画里出现的部分英雄我基本都玩过,但是说实话对他们的背景资料却一点都不知道。开始的三个好基友:嘉文,盖伦,赵信,冲出草丛时总是要不整齐地高喊:德玛西亚!结果总是很怂。盖伦,人称“草丛伦”,但是我玩盖伦一般不进草丛的……好吧,我坑了大家。然后是赵信,赵信的三枪一挑可谓经典,所以是“菊花信”。赵信演的是个无知天真的傻小子,开始不懂男女之情,还是蛮王给他“点拨”的,终于对女人有兴趣了,额,好无语的赵信。至于嘉文,仗着自己是皇子的身份,见妹子就问:“想当王妃吗?”。扯淡的很。不过比起盖伦那没脖子的形象来,皇子他老爹给嘉文还是遗传了一些有用的东西的。
动画片中的对白都很专业,而且不适合看喜羊羊的小朋友们看,正适合大学里的各种骚年们。皮城的各种卖萌,装嫩,不祥之刃的冷淡,还有大波娑娜,艾希,众多的女性英雄的加入让英雄联盟多了很多有趣的元素。我用过蛮王,也用过艾希,万万没想到他俩是一对,蛮王老婆老婆叫着艾希,艾希一句话不说,提箭就射,帅的很。众多的英雄的不断加入让动画片更加丰富多彩。
其实对我感触最深的是阿狸和猴子的爱情。且不说阿狸那曼妙的身姿和让人难忘的眼神,就说她对猴子的一片真心深深打动了我。阿狸的对天祈祷,换来了猴子的从天而降,差点砸到偷窥美女的易大师(超爱易大师)。忘了说一点,阿狸是卖包子的,这点看得我很蛋疼啊,阿狸跟谁学的做包子,谁能告诉我。好吧,然后猴子在阿狸店里工作,天天送包子。阿狸每日翘首以盼,生怕猴子有危险。那种真诚,我觉得是装不出来的。后来猴子要走了,阿狸拉住猴子不肯放手,眼中噙满泪水。我看得也快陪阿狸一起流泪了。总之,阿狸对猴子的爱,感天动地。
其实我真的觉得一个游戏如果仅仅是游戏的话,最终也不过是一种娱乐手段,也只有少数的玩家能参与其中,再举办些比赛,吸引眼球,让运营商有钱可赚,而对整个社会而言也没有什么,顶多牵强地说拉动了一定点的内需。但是如今LOL风靡全球,很多国家都有运营商在运营LOL,都在举办各种比赛。在我看来,没有文化底蕴,没有一些其他的东西,LOL根本不会这么火爆。啦啦啦德玛西亚用最简单,最吸引人的方法为我们介绍了LOL的那些背后的感人至深的故事。LOL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一款游戏,它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背景,自己发展的前景,如今腾讯仍然在不断招收运营LOL各种专长的人才,可见腾讯是要扩大规模大干一场。还有各种cosplay,各种玩偶,专业键鼠,专配的比赛用机,LOL带动了很多产业的发展,而这恰恰证实了LOL已经成为文化的事实。
现在,自己玩游戏很少,总是无法从游戏中找到快乐的东西。在玩游戏时虽然十分投入,但是玩完后却常常是长久的空虚和自责。只有在跟同学一块开黑,享受那种团结的力量时才能感受些许的欢愉。游戏不过是娱乐方式,而我最不愿意用这种方式来娱乐,来放松。相比之下,我更愿意一个人静静地看会儿书,或是找个好基友一起出去逛街。女生的逛街往往是要买一大堆东西,然后就会有好心情,可能她们是在享受自己获得东西的满足吧。而我,每次去商场不会买昂贵,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但是很乐意看各种各样的东西,尤其喜欢那种全新的感觉。曾经在一堆厨具商品里转了老半天,看到那种锃光瓦亮的金属,感觉这个世界都是新的,一切都是全新而充满活力的,真想不通我这是什么心理。
看了《啦啦啦德玛西亚》我觉得自己还是喜欢一些有内涵有修养的东西,比起玩游戏,我更愿意看看LOL的文化,然后自己找个安静的地方把自己的一些感受记录下来,仔细品评。说到此处,我总是在想自己可能以后真的会以写作为生。现在几乎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的我现在只有在书写自己的一些内心的东西时才会感到十分快乐,有种一吐为快的快感。好吧,这又增添了我对未来的迷茫。
其实可能是被LOL中的那些爱情所触动了吧。我们总是在欣赏别人的爱情,无论他们怎么克服万难聚到了一起,在我们看来,那些沉浸在爱河中的人们总是幸福的,心往之。自己也期待这样那样的爱情。从古至今,那些爱情评论家在说起别人的爱情时头头是道,但是他们自己的爱情却也just so so。这是什么心理?只有那些遥不可及的,亦或是那些看似触手可及的,才是最吸引人的,才是最美好的。真正得到了,却没有了当初的兴奋和热忱。
不过,爱,真的需要那么多的兴奋和热忱吗?蛮王和艾希,阿狸和猴子,还有那些未出场的英雄眷侣们,每一对都是轰轰烈烈,感天动地的吗?
再看看自己。现在养成了习惯,总是在不断地反省自己。不断可不是什么褒义词,凡事有度才好,适可而止。曾子说的吾日三省吾身,本没有错,可是我却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了。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自己总是举棋不定,放不下这,放不下那,想面面俱到,却常常是多面不到。因为我总是在想这样做对吗,那样做对吗。我想对哲学家敬而远之的原因就是怕自己天天就想人生结果啥也不做,那就真成扯淡了。我不做医生的理由也差不多。要是天天看着那些人体组织结构图,时间长了肯定觉得自己在背负着一大坨血肉各种行走,想着都瘆人。行动远比想法重要,我不断在纠正自己。另一个问题就是导致了自己对自己的怀疑,没有当年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壮志和无畏,反而是各种考虑,各种犹豫,各种操心,真不知自己在操些什么心。所以自己真想把一些事情都推掉,安安静静专心干些有意义的事情。
当然,多多反省自己也不是没有好处,至少知道自己有没有在虚度,有没有在慢性自杀,也对日后的活动有参考作用。哎,总之还是那句话,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一分为二吧。我呢,尽量掌握好尺度吧。
自己每天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很多都与专业无关,反而是那些人生学的一些东西,哎,这就是感情丰富的工科生的悲哀。但是这样能让人很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人生轨迹到底如何,比那些碌碌无为亦或是那些人云亦云的泛泛之辈要强千百倍。
现在的自己淡定了许多,处事不惊,对人不卑不亢,感觉挺正常的,不过现在写文章却是随性的很,想到哪里写到哪里。那天看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写的日记,章法全无,逻辑混乱,自己竟感到了些许害怕。后来自己反省自己为什么害怕,日记而已,又不是人到了。最后总结原来是自己的文学造诣到了一定境界,见文章如见面了。不知这种反省结果是否得当。
感觉自己还是那种天然的自信。说是没来由的自信,恐怕不太恰当,毕竟自信这种东西要是没点来由的话那跟传说中的自负就撇不清关系了。
自信是一种习惯。
这句话貌似是我自己的原创,突然感觉好有哲理的样子。原来越佩服自己了。仔细想想真是如此。从小就自信,所以从未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一丁点怀疑。还记得当年在数学课上跟数学老师以及全班除我以外的所有同学争执一道题的答案。结果当然是我错了,毕竟这种情况下,我是对的几率比大工发课本不按原价卖给学生的几率还要低。但是由此可观我当年的雄风。后来高一时候最痛苦的日子里,我也从未怀疑自己的能力,心中坚信:他会的我凭什么不会?都他娘的从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有差吗?正是这种信念让我如今能坐在大工的自习室敲文章or敲代码,而不是出去打工or回家哄孩子。自信很重要,纵然你是全世界的最后一名,也要有第一名的那种自信和不羁。这点是我不断告诫我自己的,也是我不断想要与他人分享的。
现在的我当然在IT界还是个超级小虾米,基本啥都不会。学然后知不足,学的越多,就感觉大神越多,要学的东西越多。但是现在最重要的不是去接触多少语言,接触多少平台,踏实学习,一点一点,这就足够了。
不知不觉已经打了这么多,wps文字告诉我字数已经我将近三千五了。说是敲文章,不如说是吐槽,说说自己在想些什么,正所谓不吐不快,一吐为快。好吧,由《啦啦啦德玛西亚》想到的一些大致就是这些了,力挺这部动画,不要光看剧情和对话,里面所蕴含的真善美,还有爱,真值得好好品味。
哦,啦啦啦,德玛西亚~
好吧,不得不承认,LOL火了,火的一发不可收拾。从长的还没电脑桌高的低年级小学生到七旬老太(网上看的图),都在为这款类似DOTA的游戏而痴狂。我估计,开发区的网吧差不多百分之九十五的电脑屏幕都是召唤师峡谷的图,什么CF,DNF,跟LOL的火爆程度比起来,根本算不上什么。自己对LOL也有自己的一番见解,也老是在游戏里吐槽那些把剑圣用的一塌糊涂的新手。但是在我看来游戏终究是游戏,虽然玩电竞也能成为谋生手段,而且国家队现在正在组建LOL战队准备为国而战,但是我并不对游戏狂热。我对职业电竞选手一点也不觉得他们这是不务正业,反而觉得要成为任何行业的高手都不容易,玩游戏玩的好更需要一种天赋。当然,我也会在一些时候来上两局,毕竟宿舍网速不给力。但是我只是将它看做游戏,并没有感觉跟别的游戏有什么不同。直到昨天看了《啦啦啦德玛西亚》这部超短动画片。
说起超短,那是真心短。总共6分多钟,三分之一是片尾,我勒个去,坑爹啊。现在啥都流行超短,前些天的《笑傲江湖》每集也是短的要命。女孩子穿超短裙,超短裤,fashion的很。但是这部动画片也真心好看。且不说动画的3D效果如何,就那个故事情节,就让我看完后久久不能平静。
动画里出现的部分英雄我基本都玩过,但是说实话对他们的背景资料却一点都不知道。开始的三个好基友:嘉文,盖伦,赵信,冲出草丛时总是要不整齐地高喊:德玛西亚!结果总是很怂。盖伦,人称“草丛伦”,但是我玩盖伦一般不进草丛的……好吧,我坑了大家。然后是赵信,赵信的三枪一挑可谓经典,所以是“菊花信”。赵信演的是个无知天真的傻小子,开始不懂男女之情,还是蛮王给他“点拨”的,终于对女人有兴趣了,额,好无语的赵信。至于嘉文,仗着自己是皇子的身份,见妹子就问:“想当王妃吗?”。扯淡的很。不过比起盖伦那没脖子的形象来,皇子他老爹给嘉文还是遗传了一些有用的东西的。
动画片中的对白都很专业,而且不适合看喜羊羊的小朋友们看,正适合大学里的各种骚年们。皮城的各种卖萌,装嫩,不祥之刃的冷淡,还有大波娑娜,艾希,众多的女性英雄的加入让英雄联盟多了很多有趣的元素。我用过蛮王,也用过艾希,万万没想到他俩是一对,蛮王老婆老婆叫着艾希,艾希一句话不说,提箭就射,帅的很。众多的英雄的不断加入让动画片更加丰富多彩。
其实对我感触最深的是阿狸和猴子的爱情。且不说阿狸那曼妙的身姿和让人难忘的眼神,就说她对猴子的一片真心深深打动了我。阿狸的对天祈祷,换来了猴子的从天而降,差点砸到偷窥美女的易大师(超爱易大师)。忘了说一点,阿狸是卖包子的,这点看得我很蛋疼啊,阿狸跟谁学的做包子,谁能告诉我。好吧,然后猴子在阿狸店里工作,天天送包子。阿狸每日翘首以盼,生怕猴子有危险。那种真诚,我觉得是装不出来的。后来猴子要走了,阿狸拉住猴子不肯放手,眼中噙满泪水。我看得也快陪阿狸一起流泪了。总之,阿狸对猴子的爱,感天动地。
其实我真的觉得一个游戏如果仅仅是游戏的话,最终也不过是一种娱乐手段,也只有少数的玩家能参与其中,再举办些比赛,吸引眼球,让运营商有钱可赚,而对整个社会而言也没有什么,顶多牵强地说拉动了一定点的内需。但是如今LOL风靡全球,很多国家都有运营商在运营LOL,都在举办各种比赛。在我看来,没有文化底蕴,没有一些其他的东西,LOL根本不会这么火爆。啦啦啦德玛西亚用最简单,最吸引人的方法为我们介绍了LOL的那些背后的感人至深的故事。LOL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一款游戏,它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背景,自己发展的前景,如今腾讯仍然在不断招收运营LOL各种专长的人才,可见腾讯是要扩大规模大干一场。还有各种cosplay,各种玩偶,专业键鼠,专配的比赛用机,LOL带动了很多产业的发展,而这恰恰证实了LOL已经成为文化的事实。
现在,自己玩游戏很少,总是无法从游戏中找到快乐的东西。在玩游戏时虽然十分投入,但是玩完后却常常是长久的空虚和自责。只有在跟同学一块开黑,享受那种团结的力量时才能感受些许的欢愉。游戏不过是娱乐方式,而我最不愿意用这种方式来娱乐,来放松。相比之下,我更愿意一个人静静地看会儿书,或是找个好基友一起出去逛街。女生的逛街往往是要买一大堆东西,然后就会有好心情,可能她们是在享受自己获得东西的满足吧。而我,每次去商场不会买昂贵,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但是很乐意看各种各样的东西,尤其喜欢那种全新的感觉。曾经在一堆厨具商品里转了老半天,看到那种锃光瓦亮的金属,感觉这个世界都是新的,一切都是全新而充满活力的,真想不通我这是什么心理。
看了《啦啦啦德玛西亚》我觉得自己还是喜欢一些有内涵有修养的东西,比起玩游戏,我更愿意看看LOL的文化,然后自己找个安静的地方把自己的一些感受记录下来,仔细品评。说到此处,我总是在想自己可能以后真的会以写作为生。现在几乎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的我现在只有在书写自己的一些内心的东西时才会感到十分快乐,有种一吐为快的快感。好吧,这又增添了我对未来的迷茫。
其实可能是被LOL中的那些爱情所触动了吧。我们总是在欣赏别人的爱情,无论他们怎么克服万难聚到了一起,在我们看来,那些沉浸在爱河中的人们总是幸福的,心往之。自己也期待这样那样的爱情。从古至今,那些爱情评论家在说起别人的爱情时头头是道,但是他们自己的爱情却也just so so。这是什么心理?只有那些遥不可及的,亦或是那些看似触手可及的,才是最吸引人的,才是最美好的。真正得到了,却没有了当初的兴奋和热忱。
不过,爱,真的需要那么多的兴奋和热忱吗?蛮王和艾希,阿狸和猴子,还有那些未出场的英雄眷侣们,每一对都是轰轰烈烈,感天动地的吗?
再看看自己。现在养成了习惯,总是在不断地反省自己。不断可不是什么褒义词,凡事有度才好,适可而止。曾子说的吾日三省吾身,本没有错,可是我却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了。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自己总是举棋不定,放不下这,放不下那,想面面俱到,却常常是多面不到。因为我总是在想这样做对吗,那样做对吗。我想对哲学家敬而远之的原因就是怕自己天天就想人生结果啥也不做,那就真成扯淡了。我不做医生的理由也差不多。要是天天看着那些人体组织结构图,时间长了肯定觉得自己在背负着一大坨血肉各种行走,想着都瘆人。行动远比想法重要,我不断在纠正自己。另一个问题就是导致了自己对自己的怀疑,没有当年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壮志和无畏,反而是各种考虑,各种犹豫,各种操心,真不知自己在操些什么心。所以自己真想把一些事情都推掉,安安静静专心干些有意义的事情。
当然,多多反省自己也不是没有好处,至少知道自己有没有在虚度,有没有在慢性自杀,也对日后的活动有参考作用。哎,总之还是那句话,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一分为二吧。我呢,尽量掌握好尺度吧。
自己每天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很多都与专业无关,反而是那些人生学的一些东西,哎,这就是感情丰富的工科生的悲哀。但是这样能让人很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人生轨迹到底如何,比那些碌碌无为亦或是那些人云亦云的泛泛之辈要强千百倍。
现在的自己淡定了许多,处事不惊,对人不卑不亢,感觉挺正常的,不过现在写文章却是随性的很,想到哪里写到哪里。那天看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写的日记,章法全无,逻辑混乱,自己竟感到了些许害怕。后来自己反省自己为什么害怕,日记而已,又不是人到了。最后总结原来是自己的文学造诣到了一定境界,见文章如见面了。不知这种反省结果是否得当。
感觉自己还是那种天然的自信。说是没来由的自信,恐怕不太恰当,毕竟自信这种东西要是没点来由的话那跟传说中的自负就撇不清关系了。
自信是一种习惯。
这句话貌似是我自己的原创,突然感觉好有哲理的样子。原来越佩服自己了。仔细想想真是如此。从小就自信,所以从未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一丁点怀疑。还记得当年在数学课上跟数学老师以及全班除我以外的所有同学争执一道题的答案。结果当然是我错了,毕竟这种情况下,我是对的几率比大工发课本不按原价卖给学生的几率还要低。但是由此可观我当年的雄风。后来高一时候最痛苦的日子里,我也从未怀疑自己的能力,心中坚信:他会的我凭什么不会?都他娘的从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有差吗?正是这种信念让我如今能坐在大工的自习室敲文章or敲代码,而不是出去打工or回家哄孩子。自信很重要,纵然你是全世界的最后一名,也要有第一名的那种自信和不羁。这点是我不断告诫我自己的,也是我不断想要与他人分享的。
现在的我当然在IT界还是个超级小虾米,基本啥都不会。学然后知不足,学的越多,就感觉大神越多,要学的东西越多。但是现在最重要的不是去接触多少语言,接触多少平台,踏实学习,一点一点,这就足够了。
不知不觉已经打了这么多,wps文字告诉我字数已经我将近三千五了。说是敲文章,不如说是吐槽,说说自己在想些什么,正所谓不吐不快,一吐为快。好吧,由《啦啦啦德玛西亚》想到的一些大致就是这些了,力挺这部动画,不要光看剧情和对话,里面所蕴含的真善美,还有爱,真值得好好品味。
哦,啦啦啦,德玛西亚~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