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港台书情结
![]() |
最近在楼下破书店5元淘得一本台湾时报文化出版的章诒和《一阵风,留下了千古绝唱》,该店还有一套台版金庸的《碧血剑》和《书剑恩仇录》,以及《姑妄言》的盗印本,但这些索价皆不菲,不在我考虑的范围之内。今天下去买早餐的时候,还发现了一套香港太平书局所出的梅节先生二校《金瓶梅词话》,看样子绝似盗版,老板得意洋洋地说,这个版本的《金瓶梅词话》十年来他卖了几百套了。我不由暗暗地为梅节先生感到惋惜。
就我去过的地方:重庆、成都、济南、沈阳、北京、乃至北碚地下的菜市场,都曾看到这套五本一套的二校,因为是全本,又比其它版本可读,这和梅老的学术素养有很大关系。而里仁书局2007年所出的《梦梅馆校本金瓶梅》应该是最终定本了,也是他的四校。几年前承蒙他寄赠一套,台版书从装帧设计、所用纸张、以及印刷来说都极为考究,最关键的是不会有删节。不光是作者、还有读者都受到了极大的尊重。不过梅老寄赠这套书颇为坎坷,第一次是直接被海关给打了回去,第二次夹在其它书里给朋友寄也未果,后来还是老先生带到深圳给我寄的,同时所寄的还有他化名为柳迟所写的闲书《国运》,梦梅馆影印的“甲戌本”《红楼梦》,还有他在文革手抄的四朝绝句,从星相、红学、书法等方面体现出了他广泛的兴趣和成果。
![]() |
对于我来说,也直接开启了港台书的情结。在这之前,我也就仅仅淘过一本台版妹尾河童的“窥视工作间”,还有帮老爸淘了一些香港明镜出版社所出的红朝秘史系列。来北京那时,正是秋季地坛书市,小胡子那里倒有不少台版书,先后淘得唐德刚《晚清七十年》、《毛专政始末》、《袁氏当国》、《史学与红学》,胡颂平所编《胡适之晚年谈话录》,张玉法《中华民国史稿》,陈永发《共产革命七十年》,胡兰成《今生今世》,以上皆台版。里仁书局所出梅节先生的《梦梅馆校本金瓶梅》,也还时不时遇到,听他说买得极好,后来这套书也在王府井书店和台湖国际图书城见过。不知是整个出版环境不景气怎么的,小胡子也不怎么卖书了,每次经过北大科技园发觉门都关着,最后在他那买了一本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后发觉网上卖得有时比现实里还便宜,就再也没有去了。
相同的书单纯作为性价比来说,大陆书的确是比港台书便宜,但现在国内有些出版社作书把正版书做得像盗版书一样,还好很多都是昙花一现的速食作品,卖多卖少这个季节一过去,和韩寒郭敬明的不少书先是扔到打折书店里,后来就直接回收再次过滤成为纸浆了。最恐怖的是,大陆有一个比较凶悍的图书审查制度,这东西不知什么时候就钻了出来,感觉比鲁迅那时候有过之而无不及。以前还淘过不少内部资料所出的书,编辑在前言里先把原作者痛骂一通,然后缀上一句“对于该书的错误思想,我相信广大读者自有鉴别”就完了,看那情形一定是没删,那时要删也就校订者自主地去删古典小说里的一些涉黄段落,有时会明确地告诉你删去多少字,有时给你画上很多方框,有时偷工减料就干脆用几个省略号代替。
现在情形就有些不同了,在一个赤果果的图书审查制度下面,编辑再也不会相信读者自有鉴别的目光了。删书时也不会告诉你哪里删了,更不会告诉你哪里删却多少字,有时拿下整整一章也不会在目录里姑且存目一下,这种隐形的做法搞得我们这些读者老爷很是不爽。有时未免是出版方太小心翼翼了,神经也特别过敏。记得以前出《握红小札》的时候,凡是涉及周汝昌的地方,要么拿下,要么用其他名词代替。还有一篇篇名是“刘心武的一吊”,最后被悄悄改为“红学之一吊”,拿到书的时候真让人哭笑不得,不过也可以理解,出版方怕麻烦怕打官司罢。
所以相同的书出国内删节版的唯一好处,就是让你知道世上还有这么一个作者,还有一本这样的书等着你去发现。由于你老是担心某个地方被删了,或者细心地发现某个地方前言不搭后语,甚至把一些原本很是寻常的省略号无限放大,在文字里感受不到作者自由的呼吸,好像自己也被窒息了一样,我想这种时不时踩着地雷似的读书,是没有丝毫的阅读快感。我无比地热爱台版书和港版书,最终也是基于此目的——完整。除了这个之外,还有港台编辑的敬业及用心程度,就拿我刚拿到手的九歌出版社所出姜贵的《旋风》,正文前有出版缘起,编辑引言,自序,作者照片和胡适亲笔书函,旧版目录。正文后有夏志清的评论,蒋梦麟致作者的信,作者《怀袖书》的题记,九歌版也就是我手上这版的介绍,还有作者生平绍介、及作品目录及相关评论索引。只有如此完整的书,才会让读者老爷们有所安心手不释卷,才能在书中寻找或是组建一个别样的世界。
因为我从不抽烟,昨天还有朋友喻我买台版书,等于我去买一包软中华。倒不是因为繁体竖排的缘故,个人认为台版书其用心程度比港版书做的还好,记得有次在台湖国际图书城的台版书展架上,看到世界书局所出的一套布面精装的书,怎一个“宝相庄严”或“正大仙容”!蓦然中你会发现,中国文化的延承,幸留下海角一脉,那种感觉好像是文化这东西,流着流着就成了一条河,虽然有时河水会浑点,但从来都不曾真正断绝过。
ps:
记得以前曾把书比作书里书外的那些女人,所拟如下:
竖版书有如长身玉立之古典女子,独立小桥风满袖,别有一番风韵;
影印书有如洞房里揭开红盖头,发觉这个美眉竟然是我见过的;
线装书独处幽闺,未必人人能识;
盗版书站街野雉,见之扑鼻而走;
礼品书恰如整容后的根号3,棒子头锥子脸;
港台书好似施粉前的青霞姐,自然宝相庄严。
至于国内书商作书,正版书都做得像盗版书,总之开本要大,纸张要糙,封面要花,书名要雷……就像凤姐浓妆走T型台,一咧嘴,暴风骤雨就来了。
刀叢中的小詩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雪夜灯下读《金瓶》 (10人喜欢)
- 十个农民进城 (7人喜欢)
- 创世纪 (2人喜欢)
- 百家姓·民间语文 (2人喜欢)
- 黄色潜水艇(仿死亡赋格) (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