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听音指南(二)
@2013.5.20 周一 北京 晴 #N7

上次分享了《西方音乐听音指南(一)》,然后时间也从春天转到了夏天,音乐如四季,有冷暖。希望下面的文字能帮你更好地欣赏西方音乐之美。────题记 这些听音指南是我在阅读中自己总结的,主要选择各个音乐家的最大成就,序号表示时间顺序,由巴洛克到古典到浪漫到20世纪。总结的还有不全的地方但也不少了,对于欣赏西方音乐的新手(比如我)来说足够了,而且我觉得这样的总结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所以发出来与大家分享。大家可以找到各个时期代表性音乐家的代表作去听。 为了让这个指南更清晰,我先写个目录,如下: 西方音乐史的6个时期及其代表人物及我的摘录情况: 一、中世纪时期(1450年前):未摘录。 二、文艺复兴时期(1450-1600年):未摘录。 三、巴洛克时期(1600-1750年): 巴赫、维瓦尔第。 未摘录。 四、古典主义时期(1750-1820年):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只摘录了海顿,因为莫扎特和贝多芬太有名了,他俩的作品全听了都可以。那海顿也很有名,为啥要摘录他的代表作,因为我在读本书前没听过他的作品。 五、浪漫主义时期(1820-1910年): 贝多芬;舒伯特;舒曼;布鲁克纳;勃拉姆斯;肖邦;李斯特;德沃夏克;格里格;科萨可夫;柴可夫斯基。这个时期名家很多,我摘录得也最多。 六、20世纪(1900-现在): 巴尔托、勋伯格、 瓦雷兹。这个时期我也摘录了不少。 FAQ: 1.为什么前三个时期没摘录? 因为我很可能是读古典主义时才发现不如摘录下做个听音指南,所以前三个时期没意识到要摘录所以就没摘录。然后全书读完了,发现后三个时期的名作够多,足够听,而且我也懒得再重读了。 2.为什么不直接列举音乐家的代表作品名,那多简单? 采用这种时间线的作品介绍,首先是我觉得很有意思(当然这样做有集卡癖的嫌疑,没错,我爱集卡,记得小学时收集小浣熊水浒传卡片千辛万苦集过全套的金卡,然后换了个足球,感觉很爽啊) 另外这种时间线让我很有操控感,而且在听音时更有时间感。基于此,我觉得在读西方历史甚至是某时间段的文学作品时可以将对应时期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我猜这样会更有带入感。 最后,我觉得简单地罗列太没劲或者说没有质感,其实我也不知道在说什么,反正两种呈现形式给我的感觉是不同的。 3.如何使用这个指南? 我觉得这样的指南读着挺没劲的,不如看过一遍后,知道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后就去一个个听,在听的过程中可以回头再看看相应音乐家的摘抄,我猜会有不同的感觉。 好了,下面就是正文,请君阅读: ★听音指南──古典主义时期 (1750-1820年) : 1.海顿:18世纪90年代海顿在新的生活环境下,在英国音乐会听众的激发下,写下了他的12首"伦敦"交响曲(第93-104首),达到了他艺术的顶峰。 ======================================================== ★听音指南──浪漫主义时期 (1820-1910年) : 2.舒伯特:歌曲集《天鹅之歌》是由舒柏特晚期的14首歌曲组成。 3.门德尔松:门德尔松的交响乐作品代表了他创作的主要成就。《第三"苏格兰"交响曲》是欧洲北方阴沉、昏暗的景色和历史古迹所勾起的悲壮的历史浮想。《第四"意大利"交响曲》表现了南国明媚的风光、长途跋涉的香客行列和城市广场生气勃勃的萨尔塔列拉舞曲。《第五"宗教改革"交响曲》是为庆祝马丁 路德新教纲领三百周年而作,第四乐章引用了著名的新教众赞歌《上帝是我们坚固的堡垒》。 4.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是门德尔松的一部佳作,音乐清晰简洁,精致优雅而充满了抒情气息,小提琴技巧不很艰深,效果却辉煌。 5.舒曼:钢琴音乐是他重要的创作领域。主要作品包括:钢琴套曲《蝴蝶》、《狂欢节》、《大卫同盟盟友舞曲》、《克莱斯列安娜》、《童年情景》,和《c大调幻想曲》、《交响练习曲》、《a小调钢琴协奏曲》等。 6.柏辽兹:1830年获罗马作曲比赛大奖,同年写出他影响最大的作品《幻想交响曲》。 ~~~~~~~~~~~~~ 7.瓦格纳:瓦格纳在成名作《黎恩济》之后,分别在《漂泊的荷兰人》、《唐豪赛》和《罗恩格林》中探索了新的歌剧道路。《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和《尼伯龙根的指环》、四部剧(《莱茵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里德》、《神界的黄昏》)全面地实践了他的歌剧改革的构想。他的重要作品还有《名歌手》、《帕西发尔》。 8.布拉姆斯:布拉姆斯的二百多首歌曲艺术,表明他是舒伯特和舒曼的继承人,他最著名的声乐作品是《德意志安魂曲》。 9.布鲁克纳:最常演奏的布鲁克纳的交响曲有:《第四"浪漫"交响曲》、《第七交响曲》(第二乐章为著名的怀念瓦格纳的挽歌式的慢板),此外重要作品还有《第八交响曲》、《第九交响曲》和《第三交响曲》。 10.马勒:马勒又是一位抒情诗人,继舒柏特、舒曼之后创作了声乐套曲,他的套曲《旅行者之歌》弥漫着舒柏特式的渴望,《青年魔角之歌》是在德国民间诗歌的启发下写的,还有动人的《亡儿之歌》,它们都以管弦乐队伴奏。 11.奥柏:奥柏(daniel auber,1782-1871,法国作曲家,凯鲁比尼的学生)的《波蒂契的哑女》可称为第一部大歌剧。 ~~~~~~~~~~~~~ 12.罗西尼:《塞维利亚理发师》被誉为意大利喜歌剧之冠(罗西尼)。 威尔第晚期的《奥赛罗》是三百年来意大利悲剧性歌剧的总结,而《法尔斯塔夫》与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和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并列为三大著名意大利喜歌剧。 13.普契尼:普契尼(giacomo puccini,1858-1924)是威尔第之后最重要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1893以《曼侬?;列斯科》成名,以后而接连写出《绣花女》(又名《艺术家的生涯》)、《蝴蝶夫人》和《图兰多特》等名作。 14.斯美塔:斯美塔那一直致力于捷克民族歌剧的创作。他的八部歌剧以《被出卖的新嫁娘》最为著名。 15.德沃夏克:而表现捷克人民坚定、顽强性格和意志的《第七d小调交响曲》是德沃夏克最成功的交响曲。 16.格林卡:管弦乐幻想曲《卡玛林斯卡娅》以两个对比性格的主题作双主题变奏。柴科夫斯基曾指出:"所有的俄罗斯交响音乐,都是从《卡玛林斯卡娅》幻想曲中孕育出来的,这正如橡果孕育出橡树一样。" ~~~~~~~~~~~~~ 17.柴可夫斯基:柴科夫斯基最出色的创作体裁是交响曲。他在第四、五、六交响曲中确立了自己浪漫主义交响曲风格。他以这种宏大的器乐形式哲理性地表达普通人的精神历程,命运的重压、痛苦、欢乐、憧憬,难以排解的忧郁,一系列情绪对照构成心理的戏剧。这些既显露出作者个人的生活体验,且不失人类精神的典型意义。音乐中热情、坦诚和浓重的忧郁感人至深。语调般明显起伏的亲切旋律,高旋低回的摸进,从细致入微的乐句到壮丽高潮的磅礴戏剧性气势和精彩的配器都是其音乐魅力所在。 18.德彪西:德彪西管弦乐作品都带有标题:《牧神的午后前奏曲》、《夜曲三首》("云"、"节日"、"海妖")、三首交响素描《海》和《意象三首》。与浪漫主义的标题音乐不同,这些作品中没有戏剧或情节性,没有深刻的情感,代之的是瞬息的情绪或气氛,标题只有辅助的提示作用。这些作品都以大管弦乐队演奏,但很少出现强大的音响。弦乐分部细腻,木簧突出特性音区独奏音色,加之斑澜的打击乐器,形成模糊的色彩的世界。 德彪西的钢琴曲《版画》两集《序曲》和两集《意象》中,宽阔的二、四、五度平行进行,通过踏板获得混合音响,创造出印象主义钢琴音乐新风格。 19.拉威尔:拉威尔创作中较为重要的是管弦乐作品,主要包括:《西班牙狂想曲》、《鹅妈妈组曲》、《达夫妮和克洛埃》、《圆舞曲》、《波莱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