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或曰喜剧感
英文似乎变成了一种时尚,身边能够读懂英文原版,听懂美国电影的牛人很多。确实英文是一种简洁,易用的语言,我在工作中大部分时间都是用这种语言。但对这种语言真的无法喜欢,我唯一读过的英文原版只有Karen Armstrong写的《history of God》,那充满俚语的英文原声电影也是大部分也听不懂。
觉得英文就是因为仗着英国和美国两个曾经,或者现在都是强大的帝国的原因,总是觉得这种语言由始至终都透露出一种傲慢,总是为着一种所谓的优雅而逃避真正的问题。我曾经读过查尔斯兰姆写的《伊利亚随笔》,作者就是一个那个时代的白领,终身为了照顾有病的姐姐而没有结婚,在写字楼干了一辈子,业余喜欢搞搞文学。他的文字透着一种幽默,机智,但其背后总是露出一种辛酸。如果单看这种文字它很漂亮,但我会觉得很愤怒,讨厌这种表里不一的态度。或者偏题一下,我很讨厌看喜剧。无非就是小人物的辛酸,用嘲讽来引起观众的笑声,看到夏萍演的《苗条淑女》,的确它很有喜剧感,很优雅,但一想起真正生活中卖花女的悲惨生活,或者说得远点夏萍那不幸的婚姻,这种语言表里不一的态度令我很是恼火,因此对看起来很优雅的语言(还有日文,法文等)有戒心。
觉得英文就是因为仗着英国和美国两个曾经,或者现在都是强大的帝国的原因,总是觉得这种语言由始至终都透露出一种傲慢,总是为着一种所谓的优雅而逃避真正的问题。我曾经读过查尔斯兰姆写的《伊利亚随笔》,作者就是一个那个时代的白领,终身为了照顾有病的姐姐而没有结婚,在写字楼干了一辈子,业余喜欢搞搞文学。他的文字透着一种幽默,机智,但其背后总是露出一种辛酸。如果单看这种文字它很漂亮,但我会觉得很愤怒,讨厌这种表里不一的态度。或者偏题一下,我很讨厌看喜剧。无非就是小人物的辛酸,用嘲讽来引起观众的笑声,看到夏萍演的《苗条淑女》,的确它很有喜剧感,很优雅,但一想起真正生活中卖花女的悲惨生活,或者说得远点夏萍那不幸的婚姻,这种语言表里不一的态度令我很是恼火,因此对看起来很优雅的语言(还有日文,法文等)有戒心。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