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剧场
昨天晚上听了有关角色扮演的话题。第一次意识到身边存在角色扮演的现象这件事,是在今年寒假的时候。x女士在闺蜜聚会之后大为光火,出其不意地给每个人发了足以让人战栗的短信,流露出的不满和愤怒让人简直不能相信她又一次以这样的姿态批判了我们。之后在跟5讨论这件事的时候,她说,也许是x女士把跟男友的相处模式代入了朋友交往之中才产生了这种情况。当然,我们只是站在一方的立场看待x女士的行为,可能会有些偏颇之处,比如把她举动的动因过度解释成傲娇公主病。但是通过这件事,针对她行为的本身,我在思考两个问题:这是不是角色扮演的错误代入,以及在社会生活中要如何完成多角色的转换。
从x女士发的短信的内容和语气看,她明显站在了一个道德制高点的高度以审判者的姿态来对我们进行了要求和批判。这显然不是友谊发展中健康的形态。强势霸道的表达,无理的争吵方式,以及受害者的姿态,之后的冷处理全都是我可以窥见的她与她男朋友的两性相处模式,当然不仅仅是短信的例子,更多是生活的细节和思维方式的展现。我认为她把作为女朋友的心态与表达代入到了同性友谊的发展中。显然在两性和同性的关系发展中,存在着表达需求的差异。同性关系中的情感,诉求,隐形语言甚至于包容力以及道德底线都可能是不同于同性关系间的。当我们混乱了角色应有的表达的时候,就很可能导致关系危机。我想说我觉得x女士在过度解读我们对她吉祥物身份的嘲弄时,就是代入了两性关系中情感,诉求及隐形语言的标准,因此,对我们的行为,她十分容易产生负面的抵触情绪。简单来说,她在潜意识里把我们当成了必须迁就迎合她的男朋友。以至于为了合理化她的愤怒,她把我们的行为阐释成了对她人格及尊严的侮辱。对于她的情况而言,我认为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她长时间的扮演了某种角色,社会关系的发展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就只有这个角色,因此最后不管是不是出于本意,她在内心都以同一角色面对各种社会交往对象,这样的结果就是表达统一化,同时非常容易忽略对方的真实需求,错误理解交流中的隐形语言。当然,我也经常发生角色扮演混乱,每个人都可能拥有这方面的问题,比如把教授身份代入到家庭角色扮演中,比如把领导角色代入到友谊关系发展中。 每个人在社会关系中不可能只扮演一种角色,一个28岁的女青年,她既是女儿,又是人妻,又是母亲,又是朋友,又是老师,还可能是某个小吃店里的常客。当你要和某些人产生联系时,你就必然需要在此段互动的关系中扮演一种角色了。所以说,每个人都拥有多元角色扮演的需要。那么要怎么才能顺利的完成角色转换呢,我到现在也没太弄明白,因为我也不是一个合格的实践者,所以才有这样的疑问。
扯个有点远话题,也与角色扮演有关,从另一个思路去思考---昨天听了人间剧场的节目受到了一些启发:你愿意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以“演员”的身份努力去扮演他,那么你很可能就会成为那个人。同时不要总是把自己设限在某一角色中,因为那样你的思维局限性将变得很明显,教育戏剧有利于我们人格的塑造,当你尝试以一个完全未曾体验过的角色进行表达的时候,你可能会收获意外的惊喜。
从x女士发的短信的内容和语气看,她明显站在了一个道德制高点的高度以审判者的姿态来对我们进行了要求和批判。这显然不是友谊发展中健康的形态。强势霸道的表达,无理的争吵方式,以及受害者的姿态,之后的冷处理全都是我可以窥见的她与她男朋友的两性相处模式,当然不仅仅是短信的例子,更多是生活的细节和思维方式的展现。我认为她把作为女朋友的心态与表达代入到了同性友谊的发展中。显然在两性和同性的关系发展中,存在着表达需求的差异。同性关系中的情感,诉求,隐形语言甚至于包容力以及道德底线都可能是不同于同性关系间的。当我们混乱了角色应有的表达的时候,就很可能导致关系危机。我想说我觉得x女士在过度解读我们对她吉祥物身份的嘲弄时,就是代入了两性关系中情感,诉求及隐形语言的标准,因此,对我们的行为,她十分容易产生负面的抵触情绪。简单来说,她在潜意识里把我们当成了必须迁就迎合她的男朋友。以至于为了合理化她的愤怒,她把我们的行为阐释成了对她人格及尊严的侮辱。对于她的情况而言,我认为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她长时间的扮演了某种角色,社会关系的发展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就只有这个角色,因此最后不管是不是出于本意,她在内心都以同一角色面对各种社会交往对象,这样的结果就是表达统一化,同时非常容易忽略对方的真实需求,错误理解交流中的隐形语言。当然,我也经常发生角色扮演混乱,每个人都可能拥有这方面的问题,比如把教授身份代入到家庭角色扮演中,比如把领导角色代入到友谊关系发展中。 每个人在社会关系中不可能只扮演一种角色,一个28岁的女青年,她既是女儿,又是人妻,又是母亲,又是朋友,又是老师,还可能是某个小吃店里的常客。当你要和某些人产生联系时,你就必然需要在此段互动的关系中扮演一种角色了。所以说,每个人都拥有多元角色扮演的需要。那么要怎么才能顺利的完成角色转换呢,我到现在也没太弄明白,因为我也不是一个合格的实践者,所以才有这样的疑问。
扯个有点远话题,也与角色扮演有关,从另一个思路去思考---昨天听了人间剧场的节目受到了一些启发:你愿意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以“演员”的身份努力去扮演他,那么你很可能就会成为那个人。同时不要总是把自己设限在某一角色中,因为那样你的思维局限性将变得很明显,教育戏剧有利于我们人格的塑造,当你尝试以一个完全未曾体验过的角色进行表达的时候,你可能会收获意外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