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微信公众平台全新定位:我们总能激起你读英文的欲望!
![]() |
不把哪怕一秒花在八卦上,
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完美自己,
一天一小步,一年一大步!
豆瓣我们就是爱英文写作小组
我们总能激起你读英文的欲望!
微信号:yingwenxiezuo(即英文写作的拼音)
经过最近一段的时间,我们决定将小组微信公众平台重新定位:我们总能激起你读英文的欲望。
事实上,平台几经转变,已经与我最初的设想有所不同。我的初衷是做搜索,谷歌、百度能做搜索,但是搜索返回页面有太多的广告等无用信息,我的设想是当你输入“英文写作”等诸如此类的关键词,返回的是一些人的写作经验、心得或者一些有用的学习资料。当你疑惑于怎么练口语的时候,直接输入“口语”,返回你所想要的练习方法。这就是我的最初想法。我们也试着去做了,但是结果并不是很好。首先,我们是不盈利的,所以有些要花钱的接口或功能我们用不了;其次,我们做出的(每天只能供100人次搜索用)体验并不好,甚至可以用糟糕来说。
接着我们转向英语小课堂的设想,关注平台较早的同学可能知道,有段时期,我们推送了很多英文学习知识经验类的图文消息:哈佛大学写作教程、美国日常口语...这些自然都是很好的资料,但是我们做错了——大家打开微信来看这些图文消息的时间大多是吃饭、睡前、上厕所等碎片化时间,用这些碎片化时间做严肃的英文学习,摄入大量的知识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我们开始模糊意识到,再好的资料,如果激不起大家阅读的兴趣,不去阅读,和垃圾资料没有二样!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块没有价值,我相信这是一座金山,只是我们的方法不对。这阵子我也在思索如何充分挖掘它的价值,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想法。小组曾经组织过一个活动,是不是能把豆瓣活动通告平台线上线下联系起来?我们还在摸索。暑假的时候我们会做尝试,希望大家届时能够参加活动。
接下来的时间,平台开始像一个各种英文阅读材料的客户端,我们开设了很多的频道:经济学人频道、纽约客频道、Quora频道、插播频道、鸡血频道以及CNN视频频道,这是我们在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英文上的第一步探索,但是定位还是不够清晰。经过一段时间,对每个推送消息pv和uv的统计以及分析,我们决定彻底以兴趣为导向——我们总能激起你读英文的欲望!最近的几次推送就是我们所做的尝试,发现大家的阅读量明显上去了。我们的每个选题都尽量的激起大家的兴趣,这个话题你很感兴趣?可惜是英文,英文什么的最讨厌了!但是,没有办法,为了满足你的好奇心,只有逼着自己去读英文了!寓教于乐,我们很多时候都像一个孩子,明知道有些事情对我们很好,但是懒着去做。
你读不下去大部头,你懒着读英文文章,我们用兴趣逼着你。
其实,这个平台只有我一个人在运营,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容忍平台定位的几经转变。现在平台马上要有5000人了,希望我们共同进步。
最后附上【平台功能介绍】
1.我们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检索功能。检索一些英语写作、口语练习、四六级等的经验心得!
2.开设CNN频道,回复“CNN”可以看当天的CNN学生新闻频道节目,《CNN学生新闻》在美国中学的学年度期间播出(寒暑假停播),节目及其相应的网站完全是免费的.和普通的美国电视新闻相比,《CNN学生新闻》的语速并不慢,甚至稍快,但用词相对简单。对于英语听力中级但有心迈向高级英语听力的人来说,这档节目是很好的过度性材料。一边看时事,一边练英语听力!
3.订阅频道,现在订阅频道开通的有“经济学人”“纽约客”“quora”,选择这三个的原因我更愿意借用李一舟的话来解释一下:内容分成三大类:精华(值得深度反复品位的评论员文章);专业(与用户工作与兴趣相关的知识和信息类内容);无聊(填满用户的碎片时间的八卦、萌系、敏感、搞笑、惊悚、雷人等内容)。对于一般用户,无关阅读优先级,对三种内容都有需求,而前两类属于压力阅读,因为潜意识中必须从内容中抽取“关键词条”混合用户的“认知模型”进行信息构架。简言之,这是一个用脑过程。对于无聊类内容,通常用户用来刺激和替换脑中的非必要信息,简言之,这是空脑过程。 而纽约客、经济学人、quora分别对应这三大类!
4.鸡血频道,每个人都会有低谷,一个人不可能永远斗志高扬!学习太累,工作太累,一点动力都没有,那来点打鸡血的文章好不好?
5.插播频道。对于一些突发事件或者有意思的事件,我们会临时插播,比如TED逃北者的哭诉、撒切尔夫人之死、亚马逊CEO的公开信等等。
6.待开通的频道:1个想法,5000个读者,鼓励大家原创出自己的学习英文经验心得,公号为你推广,这样你就有5000个读者!
7.还有很萌的管理员!鲁小迅同学偶尔还会卖个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