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么,到了非洲
来非洲差不多一周时间,虽然接触的面还不是很广,但是觉得有必要在这个时候,记录一下这一周的所见所闻,更主要的是心情,毕竟来到另一块大陆,另一个国度,另一个文化中从事另一种工作,心里还是既紧张又兴奋,有点无耐又有点失落,五味杂陈什么感受都有。
帝都
5月18日,也许是巧合也许是人为因素,公司安排了个这么吉利的日子飞,不少人在忙着办喜事的时候,我在思考在国内的最后一天怎么过,因为航班是23:55的,司机19点来酒店接我,所以一整天都是空闲的。提前两天和以前的同事联系好,计划去798走走拍拍照,来帝都打拼的朋友对我触动都蛮大的,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中,为了各自的目的,艰难地生存着,在无尽的加班和出差中,帝都很多值得去走走的地方都始终没机会去。于是在“策划师”的安排下,一天跑了798和南锣鼓巷,下午还去了她盘古大观的办公室参观,在奥体购物中心地下吃了两次北京小吃,还顺便退房寄存行李什么的,过得那叫充实。
傍晚司机提前到了酒店接我,让人家久等搞得挺不好意思,去福建大厦接另一个去埃塞俄比亚的同事后,就前往机场三号航站楼,与同行两位去考察的云南设计方专家碰面,他们也就大我三四岁,所以沟通起来并没有别扭的地方。Check-in时磨了半天争取到紧急出口边上的位子,出境安检之后就在候机厅刷微博,和该联系的人最后打一通电话。我对机场有种亲切感,觉得这里商务或文艺的人居多,人流移动速度快,配套服务齐全,背着双肩包在里面大步行走的感觉非常酷。
亚的斯亚贝巴
埃航的飞机感觉要简陋些,但是很干净,空姐都是骨感的黑人妹子,深绿色的制服,英语口音不算标准但是能听懂,机上大多还是中国人,黑人其次,另外还有要转机去南非的白人,因为埃塞俄比亚是飞盟总部,所以成为了一大航空中转站。12小时的红眼航班,按惯例依旧是起飞不久就吃饭,吃完关灯睡觉,醒了再吃顿早饭,做做眼保健操准备降落。大飞机每人有一个小屏幕,能挑的电影还算新,有少年派,希区柯克之类的。于是一路颠簸,次日当地时间6:40在亚的斯亚贝巴顺利降落。大概是中国人太多了,转机时发现,机场的工作人员都会说“往前走”、“四号门”等简单的中文。
亚的斯亚贝巴的机场,介于非洲和中东的氛围,黑人多,但是伊斯兰教味道浓,候机区边上都是躺椅,横七竖八的躺了一片,免税店里一半是空的,不过居然有卖中国烟,餐厅好像食堂,比较简陋,但据说已经是东非一片最齐全的机场了。9:50的飞机,8:40就开始登机,9:20看差不多就起飞了,听说过黑人做事很不严肃,但是提前起飞这事真的让我初次领略到他们没什么时间概念。
杜阿拉
登记时遇到了喀麦隆网球队,在亚的斯亚贝巴参加完比赛回国,因为我一个人坐在中间三个人的位子,一老黑队员居然直接在我傍边躺下,毫无顾忌地把油腻腻的头在我手臂上乱蹭。
航班在马拉博经停,下去一些游客,上来一些中国人,比较惊讶的是一路居然有不少朝鲜人,黑裤子白衬衫胸前戴着金日成和金正日的徽章,70年代的调子。马拉博属于赤道几内亚,是非洲不多的前西班牙殖民地,也许这些国家和朝鲜外交沟通比较频繁。上来的中国人基本也是要去埃塞俄比亚转机回国的,这时难免会惊讶中国人竟然能渗透到世界这么小的角落来。
马拉博飞杜阿拉,就跟厦门飞福州的概念差不多,跨过几内亚湾,连个平飞阶段都没有,起飞完就降落了,这下算是正式到达目的地杜阿拉市,正式领略非洲地方城市机场的风采。果然跟洪山西客站差不多,走出走廊,填入境单,红黄本交一个人看看,入境盖章的阿姨在一个移动厕所大小的空间里坐着,啥也没看就放行了,去仅有两个转盘行李提取处等行李,等得时间巨长,差点都以为丢了,这就是非洲人的效率。出关时发生了个插曲,填完入境卡,等待两位专家时,手贱拿iPhone出来拍了两张照,然后直接被机场工作人员后面抓住,本来以为当面把两张图删了就是,怎知道他直接把我手机没收了,用法语交涉了半天死都不肯还给我,当时脑子里的想法就是拿50美元贿赂下。结果,突然外面有中国人喊了我的名字,胸前挂着机场VIP的牌子,因为有领导来,当地公司来接机的,带了项目工地的宪兵,有穿制服拿枪的一出面证明我和公司的关系,机场老黑立马还给我了,说那两张照片送我当礼物。
出来后听同事讲,其实他就是想诈我点钱,在非洲这些法制不健全的国家,只要塞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有时候甚至不用美元或当地货币,给红色老毛他们都要。不仅仅是机场这些公共场所,工作上有时和政府谈判,谈判谈到谈不下去,就是直接问老黑“你要多少钱?”一番讨价还价之后,成交,什么事都好说好说。喀麦隆还算相对好些,在乍得那些更落后的地方,据说是直接扣了护照/驾照明码标价,给钱才放行。
所以必须说非洲给我的第一印象,并不是那么好,不过带着这种疑惑和好奇,恐惧和期盼,我在喀麦隆的日子就这么开始了......
帝都
5月18日,也许是巧合也许是人为因素,公司安排了个这么吉利的日子飞,不少人在忙着办喜事的时候,我在思考在国内的最后一天怎么过,因为航班是23:55的,司机19点来酒店接我,所以一整天都是空闲的。提前两天和以前的同事联系好,计划去798走走拍拍照,来帝都打拼的朋友对我触动都蛮大的,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中,为了各自的目的,艰难地生存着,在无尽的加班和出差中,帝都很多值得去走走的地方都始终没机会去。于是在“策划师”的安排下,一天跑了798和南锣鼓巷,下午还去了她盘古大观的办公室参观,在奥体购物中心地下吃了两次北京小吃,还顺便退房寄存行李什么的,过得那叫充实。
傍晚司机提前到了酒店接我,让人家久等搞得挺不好意思,去福建大厦接另一个去埃塞俄比亚的同事后,就前往机场三号航站楼,与同行两位去考察的云南设计方专家碰面,他们也就大我三四岁,所以沟通起来并没有别扭的地方。Check-in时磨了半天争取到紧急出口边上的位子,出境安检之后就在候机厅刷微博,和该联系的人最后打一通电话。我对机场有种亲切感,觉得这里商务或文艺的人居多,人流移动速度快,配套服务齐全,背着双肩包在里面大步行走的感觉非常酷。
亚的斯亚贝巴
埃航的飞机感觉要简陋些,但是很干净,空姐都是骨感的黑人妹子,深绿色的制服,英语口音不算标准但是能听懂,机上大多还是中国人,黑人其次,另外还有要转机去南非的白人,因为埃塞俄比亚是飞盟总部,所以成为了一大航空中转站。12小时的红眼航班,按惯例依旧是起飞不久就吃饭,吃完关灯睡觉,醒了再吃顿早饭,做做眼保健操准备降落。大飞机每人有一个小屏幕,能挑的电影还算新,有少年派,希区柯克之类的。于是一路颠簸,次日当地时间6:40在亚的斯亚贝巴顺利降落。大概是中国人太多了,转机时发现,机场的工作人员都会说“往前走”、“四号门”等简单的中文。
亚的斯亚贝巴的机场,介于非洲和中东的氛围,黑人多,但是伊斯兰教味道浓,候机区边上都是躺椅,横七竖八的躺了一片,免税店里一半是空的,不过居然有卖中国烟,餐厅好像食堂,比较简陋,但据说已经是东非一片最齐全的机场了。9:50的飞机,8:40就开始登机,9:20看差不多就起飞了,听说过黑人做事很不严肃,但是提前起飞这事真的让我初次领略到他们没什么时间概念。
杜阿拉
登记时遇到了喀麦隆网球队,在亚的斯亚贝巴参加完比赛回国,因为我一个人坐在中间三个人的位子,一老黑队员居然直接在我傍边躺下,毫无顾忌地把油腻腻的头在我手臂上乱蹭。
航班在马拉博经停,下去一些游客,上来一些中国人,比较惊讶的是一路居然有不少朝鲜人,黑裤子白衬衫胸前戴着金日成和金正日的徽章,70年代的调子。马拉博属于赤道几内亚,是非洲不多的前西班牙殖民地,也许这些国家和朝鲜外交沟通比较频繁。上来的中国人基本也是要去埃塞俄比亚转机回国的,这时难免会惊讶中国人竟然能渗透到世界这么小的角落来。
马拉博飞杜阿拉,就跟厦门飞福州的概念差不多,跨过几内亚湾,连个平飞阶段都没有,起飞完就降落了,这下算是正式到达目的地杜阿拉市,正式领略非洲地方城市机场的风采。果然跟洪山西客站差不多,走出走廊,填入境单,红黄本交一个人看看,入境盖章的阿姨在一个移动厕所大小的空间里坐着,啥也没看就放行了,去仅有两个转盘行李提取处等行李,等得时间巨长,差点都以为丢了,这就是非洲人的效率。出关时发生了个插曲,填完入境卡,等待两位专家时,手贱拿iPhone出来拍了两张照,然后直接被机场工作人员后面抓住,本来以为当面把两张图删了就是,怎知道他直接把我手机没收了,用法语交涉了半天死都不肯还给我,当时脑子里的想法就是拿50美元贿赂下。结果,突然外面有中国人喊了我的名字,胸前挂着机场VIP的牌子,因为有领导来,当地公司来接机的,带了项目工地的宪兵,有穿制服拿枪的一出面证明我和公司的关系,机场老黑立马还给我了,说那两张照片送我当礼物。
出来后听同事讲,其实他就是想诈我点钱,在非洲这些法制不健全的国家,只要塞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有时候甚至不用美元或当地货币,给红色老毛他们都要。不仅仅是机场这些公共场所,工作上有时和政府谈判,谈判谈到谈不下去,就是直接问老黑“你要多少钱?”一番讨价还价之后,成交,什么事都好说好说。喀麦隆还算相对好些,在乍得那些更落后的地方,据说是直接扣了护照/驾照明码标价,给钱才放行。
所以必须说非洲给我的第一印象,并不是那么好,不过带着这种疑惑和好奇,恐惧和期盼,我在喀麦隆的日子就这么开始了......
-
用红领巾上吊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5-27 02:4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