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朱元璋孔克坚对话碑》
先年往曲阜一游,见过一方碑文,却是朱洪武与前元衍圣公孔克坚的对话碑,文字依旧元时白话文体,寻常口语不加修饰,读来煞是有趣,查阅碑文如下:
洪武元年十一月十四日臣孔克坚
谨身殿内对百官面奉圣旨。
“老秀才近前来,你多少年纪也?”
对曰:“臣五十三岁也。”
上曰:“我看你是有福快活的人,不委付你勾当。你常常写书与你的孩儿,我看资质也温厚,是成家的人。你祖宗留下三纲五常垂宪万世的好法度。你家里不读书,是不守你祖宗法度,如何中?你老也常写书教训者,休怠惰了。于我朝代里,你家里再出一个好人啊不好?”
二十日于谨身殿西头廊房下奏上位:曲阜进表的,回去。臣将主上十四日戒谕的圣旨,备细写将去了。
上喜曰:“道与他,少吃酒,多读书者。”
前衍圣公国子祭酒克坚记。
对话碑现立于孔府二门里东首,系明洪武二年(1369),孔子五十五代孙衍圣公孔克坚及其子衍圣公孔希学所立。洪武皇帝的白话文字流传甚广,刻在碑面上的我还是第一次见 ~ 一句“如何中”好似今日之中原老农 ~~
孔克坚,字璟夫,孔思晦之子,孔子五十五代孙。其父孔思晦本非衍圣公,只是一个县学教谕九品小官,当时有孔氏族人以衍圣公孔思诚非嫡系,上书朝廷请求罢免。元仁宗详核孔氏族谱,以为孔思晦系孔子家族北宗长支之后,当袭封。遂罢免孔思诚。于延祐三年(1316)授孔思晦以中议大夫,袭封衍圣公。
顺帝至元元年(1335),孔克坚授嘉议大夫,袭封衍圣公。至正八年(1348)晋中泰大夫,赐二品银印。至正十九年(1359)迁礼部尚书。累官国子监祭酒。二十二年(1362),谢病还家,后起为集贤学士、山东廉访使,皆不赴。元亡,洪武元年(1368)三月朱洪武下旨召见。孔克坚因家世元恩,想做元室遗老,于是称疾不赴,遣子孔希学前往应天。洪武皇帝不悦,敕谕“称疾则不可”,为免身家罹祸,遂来朝,十一月十四日见太祖于应天谨身殿。因而有了如上一番对话。孔克坚回曲阜后,卒于洪武三年(1370),年55岁。
洪武元年十一月十四日臣孔克坚
谨身殿内对百官面奉圣旨。
“老秀才近前来,你多少年纪也?”
对曰:“臣五十三岁也。”
上曰:“我看你是有福快活的人,不委付你勾当。你常常写书与你的孩儿,我看资质也温厚,是成家的人。你祖宗留下三纲五常垂宪万世的好法度。你家里不读书,是不守你祖宗法度,如何中?你老也常写书教训者,休怠惰了。于我朝代里,你家里再出一个好人啊不好?”
二十日于谨身殿西头廊房下奏上位:曲阜进表的,回去。臣将主上十四日戒谕的圣旨,备细写将去了。
上喜曰:“道与他,少吃酒,多读书者。”
前衍圣公国子祭酒克坚记。
![]() |
对话碑现立于孔府二门里东首,系明洪武二年(1369),孔子五十五代孙衍圣公孔克坚及其子衍圣公孔希学所立。洪武皇帝的白话文字流传甚广,刻在碑面上的我还是第一次见 ~ 一句“如何中”好似今日之中原老农 ~~
孔克坚,字璟夫,孔思晦之子,孔子五十五代孙。其父孔思晦本非衍圣公,只是一个县学教谕九品小官,当时有孔氏族人以衍圣公孔思诚非嫡系,上书朝廷请求罢免。元仁宗详核孔氏族谱,以为孔思晦系孔子家族北宗长支之后,当袭封。遂罢免孔思诚。于延祐三年(1316)授孔思晦以中议大夫,袭封衍圣公。
顺帝至元元年(1335),孔克坚授嘉议大夫,袭封衍圣公。至正八年(1348)晋中泰大夫,赐二品银印。至正十九年(1359)迁礼部尚书。累官国子监祭酒。二十二年(1362),谢病还家,后起为集贤学士、山东廉访使,皆不赴。元亡,洪武元年(1368)三月朱洪武下旨召见。孔克坚因家世元恩,想做元室遗老,于是称疾不赴,遣子孔希学前往应天。洪武皇帝不悦,敕谕“称疾则不可”,为免身家罹祸,遂来朝,十一月十四日见太祖于应天谨身殿。因而有了如上一番对话。孔克坚回曲阜后,卒于洪武三年(1370),年55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