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专题——与孩提时光谈谈之80后:那些年我们玩过的游戏
游戏一 踩图(1)
游戏规则:分A、B两组人,分别在A、B两个大本营。以A组为例,需要分配一部分人按照蓝色箭头所指方向从自己的大本营突围出来,经过自由区,再按照蓝色箭头进入B的大本营,去踩B大本营角落里的X。对于B也是如此。任何人只要踩线或者出界,就算死掉了,所以双方都要找机会,通过推、拉、拽等方式,使对方队员踩线或者出界。由于在箭头所在区域是最危险也是最比赛过程中的毕竟区域,所以在防守区把好关很重要;冲入自由区的人,不再参与防守,需要全力进攻对方大本营,在自由区,双方队员不能相互攻击;当对方队员要进攻到大本营,就要尽全力不让他进来。A、B攻防是相当的,双方都需要分配好防守和进攻阵容。
儿时感受:很热闹,玩这个游戏的人数一般都很多,双方都在十个以上吧,找一个空地画一个圈,方圆几百米都是我们尖叫的声音。除了在自由区晃荡,无论是冲出来还是冲进去,都是极刺激极惊险的。当被对方的人抓住了,那边拼命拽你过去,这边拼命拉你回来,你自己就在死亡边缘挣扎,那种感觉,太刺激了。但的确很危险,扯破衣服,抓破皮肤,常有的事,大人一般是不允许我们这么玩的,但是越不允许吸引力就越大,我们总是玩得呼天抢地天昏地暗!
点评:感觉这个游戏还是很有内涵的,不限于小孩玩,优化一下大人一样可以玩。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圈子,自得其乐。若是想打破既有的格局,挣脱牢笼,总需要历经一番考验。或许子个人自由自在的日子是很逍遥,但也是寂寞的,人总想有一个归属。当你又想进入一个圈子,又要受到一番考验。出城与进城,人总要走这么几遭。
游戏二 踩图2
游戏规则:这个游戏非常简单,人分两组,分别在两个圈内,自由行动。当他们出了自己的圈,就必须单脚跳着走,游戏以进入对方的圈内踩中那个X为赢。在圈外双方可以相互碰撞推拉,当有人站不稳或者体力不支而双脚落地,则视为死掉。
儿时感受:每次一出去,就意味着一次艰难的征战,征战累了就逃回来,可以歇息,而且安全,有一种家的感觉。
点评:家VS职场,这不就是现代社会大多数人的处境吗?
游戏三 跳房
游戏规则:是不是全中国小孩都玩过这个游戏啊?至少80后吧!规则不需要细讲了,只是我们小时候玩得游戏可能有点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多了一个“天”——把1——8格全部种完了子之后还需要在“天”种一次。而当我们在1——8收子的时候就是捡起来就好了,而捡“天”的子时需要在7、8格转过身之后,摸着把子捡起来。这里面还可以把规则定得更难一些,比如不准看子在那,需要摸着捡,比如身体不能触地,只能单手摸,甚至摸到了之后要一次性捡起来,不能拖……只有把“天”种完之后,才能批房,而且不能批“天”那间房。
儿时感想:这个游戏没有身体对抗性,至少没有危险,而且玩的人也比较少,所以不喜欢热闹的小孩更喜欢玩这个。游戏玩完还是需要很久的,而且是越来越难,但随着自己批的房越来越多,成就感也越来越高,一般都会坚持把一轮玩下来。
点评:如果在城市买房就和这个游戏一样就好了。只要奋斗了,把游戏玩下来,运气不算太差,都能买到房。而且买房时是随机抽签的,你转过身把子一丢,子落到哪个格子,哪就是你的房子。多么公平的交易!
游戏四 丢手绢
游戏规则:一群小朋友围成一个圈坐着,先选出一个人出来,拿个手绢(也可以是其他物件,只要落地的时候没有声音) 在圈子的外围走,看重一个人,就把手绢以最隐秘的方式丢在他后面,其他看到了的小朋友都不能说出这个秘密。当丢手绢的人一圈回来了发现这个小朋友还没意识到自己后面有手绢,那这个小朋友就被罚到圈子中间表演节目;当这个小朋友意识到了,就捡起手绢去追这个丢手绢的人,被追的人要尽快跑到追他的人的空位上,若是被追上,就要去表演节目;其他人若怀疑是丢在自己后面,转过身去看了,就算舞弊,也要罚他表演节目。节目完后由表演者继续丢手绢。
儿时感想:第一次玩这个游戏是在学前班老师带我们玩,他讲了很久规则,我都没听懂,玩的时候是老师先丢,他就丢在我后面,而且N圈回来我都没有任何意识。当他最后抓住我了,我一下明白这个游戏怎么玩的了。对这个游戏的印象不是特别深刻了,但是那首歌我至今还会唱:“丢手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呀快呀抓住他!快呀快呀抓,住,他!”
点评:现在觉得这个游戏挺没意思的,而且规则有很多漏洞,因为被丢的那个小朋友几乎不可能能够立即反应过来,那即是反应过来捡起手绢去追丢手绢的人,也很难追得上,时间差还是挺大的,也就是说,被丢的小朋友九成都是要表演节目的,这样就太缺乏戏剧性了,没太大意思,不知道以前怎么就玩得那么开心。
游戏五 地雷爆炸
游戏规则:这是一个多人游戏,小时候大多是四个人以上玩。一个人或两个人逮其他人,追的人拿手拍到就算追到,换做被拍到的追其他人;当被捉的人觉得逃不掉的时候,可以喊‘地雷’,表示这时候自己被保护起来,追的人不能再逮这个人,同时叫‘地雷’的人不能动了,直到同伴拍他一下,同时叫‘爆炸’,这时候才能继续跑。被追的那群人里面,最后一个人不能再叫‘地雷’。
儿时感受:这个游戏模拟的是原始的丛林动物之间的追逐、围猎、与逃脱的情景。最后被追的那个人通常是,这群人里最弱小的,跑的最慢、耐力最差,就像狼群捕猎一样。这个游戏需要团队配合,叫‘地雷’的弱者需要本队的小伙伴救他,因为其他人如果不救同伴,自己有可能是最后一个逃跑着的人,那么很有可能被捉到。我想起小时候,有时被同伴陷害,他们都叫了‘地雷’,就剩我一个人逃脱,这时候我是怨恨他们的不讲义气,但是又必须救他们,因为自己是逃不了多长时间的。感觉这个游戏让我产生了矛盾心理,不得不做自己讨厌的事,而且有一种感觉,宁可他人负我,我不能负别人。
点评:叫“地雷”的人安全了,但是伙伴的任务就加重了,他们少了一个同伴,自己最后被抓的可能性增加一些,所以要去救他,但那样被抓的危险更大。这里面似乎包含着博弈论的东西啊!玩这个游戏的小朋友如果很聪明,他会不会想到很多东西?
游戏六 打镖
先教你们怎么折镖:
1 两张纸对折,如第一张图交叠放着。什么纸?小学课本练习册呗!!!
2 四臂按顺序同方向折出四个角;
3 将折好的角依次往中间折,最后一个角插到第一个角底下;
4 我的盖世无双超级宝镖就做好了!
5 为了证明我的镖厉害,在镖的反面写上“宝”字!
6 现在可以拿着这个镖去横扫对手了!
游戏规则:这个可以很多人玩,但一般是两个人或者三个人。一个人手上拿着自己的镖,其他人把镖放在地上,拿镖的人要使劲把甩自己的手臂,把镖重重地拍在地上,借着镖拍地的这股劲,把地上其他人的镖打翻,打翻的镖归甩镖的人所有,没没收镖的人需要重新拿一个镖出来继续玩,每人轮流拍一次,直到有人不想玩了为止。
儿时感受:这绝对是一个技术活和体力活。新手玩两下子,第二天胳膊绝对疼得什么都干不了。为了把地上的镖拍翻,必须注意拍镖的位置,方向和力度。为了提高镖的威力,需要用质量好的纸,甚至多加几层纸,有的人还在里面参杂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而且平时还要注意保养。当年男孩子玩得很疯,从一年级玩到五年级,一下课就玩,一回家就玩,整个校园都是噼里啪啦的响声。老师家长很头疼,因为这个东西耗纸,纸从哪来,必须是书本和作业本啊!连我这样的乖孩子都撕过书。
点评:真难以想象,我们当年玩得这么疯的动机是什么。记得有一次被老师抓住,她问我,你赚这么多镖干什么,我想不出答案,就说赚纸上厕所擦屁股,一时成为笑谈。
![]() |
游戏规则:分A、B两组人,分别在A、B两个大本营。以A组为例,需要分配一部分人按照蓝色箭头所指方向从自己的大本营突围出来,经过自由区,再按照蓝色箭头进入B的大本营,去踩B大本营角落里的X。对于B也是如此。任何人只要踩线或者出界,就算死掉了,所以双方都要找机会,通过推、拉、拽等方式,使对方队员踩线或者出界。由于在箭头所在区域是最危险也是最比赛过程中的毕竟区域,所以在防守区把好关很重要;冲入自由区的人,不再参与防守,需要全力进攻对方大本营,在自由区,双方队员不能相互攻击;当对方队员要进攻到大本营,就要尽全力不让他进来。A、B攻防是相当的,双方都需要分配好防守和进攻阵容。
儿时感受:很热闹,玩这个游戏的人数一般都很多,双方都在十个以上吧,找一个空地画一个圈,方圆几百米都是我们尖叫的声音。除了在自由区晃荡,无论是冲出来还是冲进去,都是极刺激极惊险的。当被对方的人抓住了,那边拼命拽你过去,这边拼命拉你回来,你自己就在死亡边缘挣扎,那种感觉,太刺激了。但的确很危险,扯破衣服,抓破皮肤,常有的事,大人一般是不允许我们这么玩的,但是越不允许吸引力就越大,我们总是玩得呼天抢地天昏地暗!
点评:感觉这个游戏还是很有内涵的,不限于小孩玩,优化一下大人一样可以玩。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圈子,自得其乐。若是想打破既有的格局,挣脱牢笼,总需要历经一番考验。或许子个人自由自在的日子是很逍遥,但也是寂寞的,人总想有一个归属。当你又想进入一个圈子,又要受到一番考验。出城与进城,人总要走这么几遭。
![]() |
游戏二 踩图2
游戏规则:这个游戏非常简单,人分两组,分别在两个圈内,自由行动。当他们出了自己的圈,就必须单脚跳着走,游戏以进入对方的圈内踩中那个X为赢。在圈外双方可以相互碰撞推拉,当有人站不稳或者体力不支而双脚落地,则视为死掉。
儿时感受:每次一出去,就意味着一次艰难的征战,征战累了就逃回来,可以歇息,而且安全,有一种家的感觉。
点评:家VS职场,这不就是现代社会大多数人的处境吗?
![]() |
游戏三 跳房
游戏规则:是不是全中国小孩都玩过这个游戏啊?至少80后吧!规则不需要细讲了,只是我们小时候玩得游戏可能有点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多了一个“天”——把1——8格全部种完了子之后还需要在“天”种一次。而当我们在1——8收子的时候就是捡起来就好了,而捡“天”的子时需要在7、8格转过身之后,摸着把子捡起来。这里面还可以把规则定得更难一些,比如不准看子在那,需要摸着捡,比如身体不能触地,只能单手摸,甚至摸到了之后要一次性捡起来,不能拖……只有把“天”种完之后,才能批房,而且不能批“天”那间房。
儿时感想:这个游戏没有身体对抗性,至少没有危险,而且玩的人也比较少,所以不喜欢热闹的小孩更喜欢玩这个。游戏玩完还是需要很久的,而且是越来越难,但随着自己批的房越来越多,成就感也越来越高,一般都会坚持把一轮玩下来。
点评:如果在城市买房就和这个游戏一样就好了。只要奋斗了,把游戏玩下来,运气不算太差,都能买到房。而且买房时是随机抽签的,你转过身把子一丢,子落到哪个格子,哪就是你的房子。多么公平的交易!
![]() |
游戏四 丢手绢
游戏规则:一群小朋友围成一个圈坐着,先选出一个人出来,拿个手绢(也可以是其他物件,只要落地的时候没有声音) 在圈子的外围走,看重一个人,就把手绢以最隐秘的方式丢在他后面,其他看到了的小朋友都不能说出这个秘密。当丢手绢的人一圈回来了发现这个小朋友还没意识到自己后面有手绢,那这个小朋友就被罚到圈子中间表演节目;当这个小朋友意识到了,就捡起手绢去追这个丢手绢的人,被追的人要尽快跑到追他的人的空位上,若是被追上,就要去表演节目;其他人若怀疑是丢在自己后面,转过身去看了,就算舞弊,也要罚他表演节目。节目完后由表演者继续丢手绢。
儿时感想:第一次玩这个游戏是在学前班老师带我们玩,他讲了很久规则,我都没听懂,玩的时候是老师先丢,他就丢在我后面,而且N圈回来我都没有任何意识。当他最后抓住我了,我一下明白这个游戏怎么玩的了。对这个游戏的印象不是特别深刻了,但是那首歌我至今还会唱:“丢手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呀快呀抓住他!快呀快呀抓,住,他!”
点评:现在觉得这个游戏挺没意思的,而且规则有很多漏洞,因为被丢的那个小朋友几乎不可能能够立即反应过来,那即是反应过来捡起手绢去追丢手绢的人,也很难追得上,时间差还是挺大的,也就是说,被丢的小朋友九成都是要表演节目的,这样就太缺乏戏剧性了,没太大意思,不知道以前怎么就玩得那么开心。
![]() |
游戏五 地雷爆炸
游戏规则:这是一个多人游戏,小时候大多是四个人以上玩。一个人或两个人逮其他人,追的人拿手拍到就算追到,换做被拍到的追其他人;当被捉的人觉得逃不掉的时候,可以喊‘地雷’,表示这时候自己被保护起来,追的人不能再逮这个人,同时叫‘地雷’的人不能动了,直到同伴拍他一下,同时叫‘爆炸’,这时候才能继续跑。被追的那群人里面,最后一个人不能再叫‘地雷’。
儿时感受:这个游戏模拟的是原始的丛林动物之间的追逐、围猎、与逃脱的情景。最后被追的那个人通常是,这群人里最弱小的,跑的最慢、耐力最差,就像狼群捕猎一样。这个游戏需要团队配合,叫‘地雷’的弱者需要本队的小伙伴救他,因为其他人如果不救同伴,自己有可能是最后一个逃跑着的人,那么很有可能被捉到。我想起小时候,有时被同伴陷害,他们都叫了‘地雷’,就剩我一个人逃脱,这时候我是怨恨他们的不讲义气,但是又必须救他们,因为自己是逃不了多长时间的。感觉这个游戏让我产生了矛盾心理,不得不做自己讨厌的事,而且有一种感觉,宁可他人负我,我不能负别人。
点评:叫“地雷”的人安全了,但是伙伴的任务就加重了,他们少了一个同伴,自己最后被抓的可能性增加一些,所以要去救他,但那样被抓的危险更大。这里面似乎包含着博弈论的东西啊!玩这个游戏的小朋友如果很聪明,他会不会想到很多东西?
![]() |
游戏六 打镖
先教你们怎么折镖:
1 两张纸对折,如第一张图交叠放着。什么纸?小学课本练习册呗!!!
2 四臂按顺序同方向折出四个角;
3 将折好的角依次往中间折,最后一个角插到第一个角底下;
4 我的盖世无双超级宝镖就做好了!
5 为了证明我的镖厉害,在镖的反面写上“宝”字!
6 现在可以拿着这个镖去横扫对手了!
游戏规则:这个可以很多人玩,但一般是两个人或者三个人。一个人手上拿着自己的镖,其他人把镖放在地上,拿镖的人要使劲把甩自己的手臂,把镖重重地拍在地上,借着镖拍地的这股劲,把地上其他人的镖打翻,打翻的镖归甩镖的人所有,没没收镖的人需要重新拿一个镖出来继续玩,每人轮流拍一次,直到有人不想玩了为止。
儿时感受:这绝对是一个技术活和体力活。新手玩两下子,第二天胳膊绝对疼得什么都干不了。为了把地上的镖拍翻,必须注意拍镖的位置,方向和力度。为了提高镖的威力,需要用质量好的纸,甚至多加几层纸,有的人还在里面参杂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而且平时还要注意保养。当年男孩子玩得很疯,从一年级玩到五年级,一下课就玩,一回家就玩,整个校园都是噼里啪啦的响声。老师家长很头疼,因为这个东西耗纸,纸从哪来,必须是书本和作业本啊!连我这样的乖孩子都撕过书。
点评:真难以想象,我们当年玩得这么疯的动机是什么。记得有一次被老师抓住,她问我,你赚这么多镖干什么,我想不出答案,就说赚纸上厕所擦屁股,一时成为笑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