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的早晨吐槽《致青春》
我有个毛病。一到周末必然六点半以前醒来,而到工作日,不到8点都爬不起来,想让我起来就跟杀了我一样。今天又是这样。昨天1点多才睡着,今天感觉已经睡好久了,睁开眼睛看表,原来才6:30。好在今天的阳光很好,透着窗帘照满了屋子。索性睁开眼睛胡思乱想会儿了。
今天是六一,小时候我一年中除了新年以外最盼望的节日。今天公园一定有好多小朋友。以前特不喜欢听大人说:“现在你们多幸福,我们那时候哇。。。。”觉得他们特唠叨,而我渐渐发现,现在的我也开始经常说这样的话了。我总说:“看看现在的小孩多幸福哇,要啥有啥。。。。”那句话咋说来的?你终将会变成你不想变成的那个人。每个人都在慢慢变化,慢慢接受自己之前完全不能理解的做法,而且觉得顺理成章。
最近晚上睡觉前喜欢听印能法师的专辑,《大悲咒》《心经》。还会听听豆瓣电台。歌曲总是能记录一个时代吧,就像我现在听Beyond,依然会想起我的中学时代一样。
但今天我不想说歌曲,想吐槽《致青春》。
最近怀旧风刮得特别厉害,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为开始。我想,我也抓个青春的尾巴吧!所以就去电影院看了,回来还在卓越订了同名小说,并在两天内看完。不管其他人如何评价,至少对我来说,它无法打动我。如果说哪里好,一是名字,再一就是王菲唱的主题曲了吧。实在不喜欢女主角郑薇的横行霸道,嚣张跋扈的样子。撞到你怎么了?跟精神病似的。在食堂倒别人的饭、在操场拦着让人道歉,这实在让我看不到一点可爱之处。而就是这样一个霸道的人,还是女神、名人。实在不理解编剧的思想。在学生时代,感情是最纯粹的,也是最羞涩的,青春留给我们的,应该是瞧瞧地喜欢着一个人,看着他就已经很开心,甚至会因为他跟你说一句话而高兴好几天吧。应该是老张对阮莞那种爱,在心里默默喜欢,直到最后她死。
看小说,就让我更失望了。在学校里和出校门后,简直是两种风格。实在有误导在校学生之嫌。社会虽然险恶,但也没有那么险恶、阴暗了。最狗血的是,一个是从小长大的青梅竹马,一个是大学的初恋男友,都和自己的工作有往来,都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甚至初恋男友还是自己的上司!这种狗血的剧情已经被韩剧炒烂了,辛夷坞再炒碗冷饭,竟还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实在难以理解。俗套的剧情。总是男女主角先是冤家,再成为恋人。能不能有点创意?男主角都是高富帅、海龟,女主角动不动就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校花。这种烂情节实在让我难以接受。跟以前租书屋那种五毛钱一本的言情小说有啥区别?都是垃圾而已。就说我们自己吧!有几个人的人生有那么巧合?有几个至今再次见过自己的初恋男友?是不是自从出了校门,从此各自天涯,留下的只有那个年代的回忆的?一切可能重来么?不可能!只有回忆,只有而已。再转回到电影中,可能因为小说结尾太累赘了,电影去剪切实在很突兀,让人不知所云。从小的青梅竹马怎么就回来了?而且还从未出国?就那么默默地看着他?而在好友去世后,郑薇半夜跑去找青梅竹马,哭着喊着让他娶她,而就在他讲完另一个女生对他的爱之后,留下个字条就走掉了?还说什么,“她是你应该珍惜的。”搞什么啊?要珍惜早珍惜了,用你的一句话醍醐灌顶吗?你是神仙怎么的?
相比之下,《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才真的演出了很多人曾经的青春。那种懵懂的爱,不敢表达,默默的喜欢一个人,就那么单纯的喜欢。每个人都经历过,而“沈佳宜”在每个男生的学生时代都有原型吧。“好想再回到那些年的时光,回到教室座位前后故意讨你温柔的骂。那些年错过的大雨,那些年错过的爱情。好想拥抱你,拥抱错过的勇气。曾经想征服全世界,到最后回首才发现,这世界点点滴滴全部都是你。好想告诉你,告诉你我没有忘记。”所谓学生时代的爱情,也许就是因为错过,才会觉得如此完美吧。就像《中国合伙人》里,程冬青在多年后再次见到当年的初恋,眼里全是泪水。我想,他应该设想过无数个他们再次相见的场景,却永远没想到会是那样一个。这世界充满了无数种可能,人和人之间的缘分也总是那么神奇,就是在不经意间遇见了,分开了,又再次不期而遇。在沈佳宜的婚礼上,柯震东就那么笑着看着新娘,眼神纯净得几乎透明,我知道那就是一种爱,一种我爱你,就希望你能够幸福的,单纯的无杂质的爱。沈佳宜是幸福的,她有一个爱她爱到骨髓里的男人,能为她付出所有。无论到何时,无论生活多么艰难,爱情,它依然是个信仰。《那些年》演出了无数人的那些年。那些年里的点点滴滴,已变成了回忆,可是偶尔回想起来的时候,好像还是很清晰。在课堂上传纸条,在操场上一眼能望到喜欢的人,还会拿着报考志愿书傻傻地问:“以后你会嫁给我吗?”
那时以为长大是件很久远的事,久远的好像跟自己没有一点关系。30多岁?不敢想象。20多岁还没有到,日子还很长很长,长到每天有上不完的课,写不完的作业,没完没了的考试。为什么那个时候,老师没有跟我们说,其实青春很快就过去,抓紧时间珍惜吧!为什么没有跟我们说,珍惜上学时的感情吧,因为你以后能难再遇到那么纯粹的感觉。现在能记得的,是老师经常说:“早恋就是禁果,是不对的。现在学校查的严,咱们班可不能出这样的事。再扣分,这周的流动红旗就又得不到了!老师成天起早贪黑地看着你们,可给老师争口气啊!现在就是好好学习,等考上好大学,啥样的人没有?拔了拔了随便挑。那时你会发现,现在班里这几十个人才哪到哪啊,优秀的人多了去了!”可是老师,为什么上了大学后发现,再也没有中学时那么有感情,即使是同班同学,也是和同寝室的关系密切些,班级的概念很淡薄了。很难再有那么长的时间去了解一个人,去朝夕相处。进入社会更是如此,人与人的关系淡淡的,各人都忙各人的事,当你有事的时候,想来想去,真正全心帮助你的,还是家人、同学。如果我是老师,我会告诉我的孩子们,好好珍惜十多岁的时光,因为它会是你一生中最短暂,也是最值得回忆的。所有的单纯、美好,也许都浓缩在这短暂的几年中。那时同学间的感情也是最真挚的,也能收获值得一生去守护的好朋友。青春很短,但回忆很长。因为,青春就是拿来怀念的。
虽然是吐槽,但还是很感谢《致青春》勾起了许多人对于青春的回忆。80后似乎比哪个年代的人都更早开始回忆。还没开始变老,就已经开始回忆了。是这个时代催我们早熟,让我们承担本不是这个年龄该承受的一切压力。我们再没有时间去抓住青春的尾巴,做些自己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时间在每天的上班下班、麻木不仁中就那么过去了,日子一眼望不到头,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过上安稳的生活,能够衣食无忧就好,能够有时间读书就好。不奢求琴棋书画、风花雪月,只求每个周末醒来,能有明媚的阳光,能有美好的心情;只求每个工作日,都在忙碌中有所收获,而不只是为生活打那份工。能够让自己不断成长,内心不断丰富。
这样,我们就可以说,“如果皱纹终将会爬上额头,你只能做到,不让皱纹刻在你的心上。”
今天是六一,小时候我一年中除了新年以外最盼望的节日。今天公园一定有好多小朋友。以前特不喜欢听大人说:“现在你们多幸福,我们那时候哇。。。。”觉得他们特唠叨,而我渐渐发现,现在的我也开始经常说这样的话了。我总说:“看看现在的小孩多幸福哇,要啥有啥。。。。”那句话咋说来的?你终将会变成你不想变成的那个人。每个人都在慢慢变化,慢慢接受自己之前完全不能理解的做法,而且觉得顺理成章。
最近晚上睡觉前喜欢听印能法师的专辑,《大悲咒》《心经》。还会听听豆瓣电台。歌曲总是能记录一个时代吧,就像我现在听Beyond,依然会想起我的中学时代一样。
但今天我不想说歌曲,想吐槽《致青春》。
最近怀旧风刮得特别厉害,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为开始。我想,我也抓个青春的尾巴吧!所以就去电影院看了,回来还在卓越订了同名小说,并在两天内看完。不管其他人如何评价,至少对我来说,它无法打动我。如果说哪里好,一是名字,再一就是王菲唱的主题曲了吧。实在不喜欢女主角郑薇的横行霸道,嚣张跋扈的样子。撞到你怎么了?跟精神病似的。在食堂倒别人的饭、在操场拦着让人道歉,这实在让我看不到一点可爱之处。而就是这样一个霸道的人,还是女神、名人。实在不理解编剧的思想。在学生时代,感情是最纯粹的,也是最羞涩的,青春留给我们的,应该是瞧瞧地喜欢着一个人,看着他就已经很开心,甚至会因为他跟你说一句话而高兴好几天吧。应该是老张对阮莞那种爱,在心里默默喜欢,直到最后她死。
看小说,就让我更失望了。在学校里和出校门后,简直是两种风格。实在有误导在校学生之嫌。社会虽然险恶,但也没有那么险恶、阴暗了。最狗血的是,一个是从小长大的青梅竹马,一个是大学的初恋男友,都和自己的工作有往来,都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甚至初恋男友还是自己的上司!这种狗血的剧情已经被韩剧炒烂了,辛夷坞再炒碗冷饭,竟还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实在难以理解。俗套的剧情。总是男女主角先是冤家,再成为恋人。能不能有点创意?男主角都是高富帅、海龟,女主角动不动就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校花。这种烂情节实在让我难以接受。跟以前租书屋那种五毛钱一本的言情小说有啥区别?都是垃圾而已。就说我们自己吧!有几个人的人生有那么巧合?有几个至今再次见过自己的初恋男友?是不是自从出了校门,从此各自天涯,留下的只有那个年代的回忆的?一切可能重来么?不可能!只有回忆,只有而已。再转回到电影中,可能因为小说结尾太累赘了,电影去剪切实在很突兀,让人不知所云。从小的青梅竹马怎么就回来了?而且还从未出国?就那么默默地看着他?而在好友去世后,郑薇半夜跑去找青梅竹马,哭着喊着让他娶她,而就在他讲完另一个女生对他的爱之后,留下个字条就走掉了?还说什么,“她是你应该珍惜的。”搞什么啊?要珍惜早珍惜了,用你的一句话醍醐灌顶吗?你是神仙怎么的?
相比之下,《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才真的演出了很多人曾经的青春。那种懵懂的爱,不敢表达,默默的喜欢一个人,就那么单纯的喜欢。每个人都经历过,而“沈佳宜”在每个男生的学生时代都有原型吧。“好想再回到那些年的时光,回到教室座位前后故意讨你温柔的骂。那些年错过的大雨,那些年错过的爱情。好想拥抱你,拥抱错过的勇气。曾经想征服全世界,到最后回首才发现,这世界点点滴滴全部都是你。好想告诉你,告诉你我没有忘记。”所谓学生时代的爱情,也许就是因为错过,才会觉得如此完美吧。就像《中国合伙人》里,程冬青在多年后再次见到当年的初恋,眼里全是泪水。我想,他应该设想过无数个他们再次相见的场景,却永远没想到会是那样一个。这世界充满了无数种可能,人和人之间的缘分也总是那么神奇,就是在不经意间遇见了,分开了,又再次不期而遇。在沈佳宜的婚礼上,柯震东就那么笑着看着新娘,眼神纯净得几乎透明,我知道那就是一种爱,一种我爱你,就希望你能够幸福的,单纯的无杂质的爱。沈佳宜是幸福的,她有一个爱她爱到骨髓里的男人,能为她付出所有。无论到何时,无论生活多么艰难,爱情,它依然是个信仰。《那些年》演出了无数人的那些年。那些年里的点点滴滴,已变成了回忆,可是偶尔回想起来的时候,好像还是很清晰。在课堂上传纸条,在操场上一眼能望到喜欢的人,还会拿着报考志愿书傻傻地问:“以后你会嫁给我吗?”
那时以为长大是件很久远的事,久远的好像跟自己没有一点关系。30多岁?不敢想象。20多岁还没有到,日子还很长很长,长到每天有上不完的课,写不完的作业,没完没了的考试。为什么那个时候,老师没有跟我们说,其实青春很快就过去,抓紧时间珍惜吧!为什么没有跟我们说,珍惜上学时的感情吧,因为你以后能难再遇到那么纯粹的感觉。现在能记得的,是老师经常说:“早恋就是禁果,是不对的。现在学校查的严,咱们班可不能出这样的事。再扣分,这周的流动红旗就又得不到了!老师成天起早贪黑地看着你们,可给老师争口气啊!现在就是好好学习,等考上好大学,啥样的人没有?拔了拔了随便挑。那时你会发现,现在班里这几十个人才哪到哪啊,优秀的人多了去了!”可是老师,为什么上了大学后发现,再也没有中学时那么有感情,即使是同班同学,也是和同寝室的关系密切些,班级的概念很淡薄了。很难再有那么长的时间去了解一个人,去朝夕相处。进入社会更是如此,人与人的关系淡淡的,各人都忙各人的事,当你有事的时候,想来想去,真正全心帮助你的,还是家人、同学。如果我是老师,我会告诉我的孩子们,好好珍惜十多岁的时光,因为它会是你一生中最短暂,也是最值得回忆的。所有的单纯、美好,也许都浓缩在这短暂的几年中。那时同学间的感情也是最真挚的,也能收获值得一生去守护的好朋友。青春很短,但回忆很长。因为,青春就是拿来怀念的。
虽然是吐槽,但还是很感谢《致青春》勾起了许多人对于青春的回忆。80后似乎比哪个年代的人都更早开始回忆。还没开始变老,就已经开始回忆了。是这个时代催我们早熟,让我们承担本不是这个年龄该承受的一切压力。我们再没有时间去抓住青春的尾巴,做些自己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时间在每天的上班下班、麻木不仁中就那么过去了,日子一眼望不到头,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过上安稳的生活,能够衣食无忧就好,能够有时间读书就好。不奢求琴棋书画、风花雪月,只求每个周末醒来,能有明媚的阳光,能有美好的心情;只求每个工作日,都在忙碌中有所收获,而不只是为生活打那份工。能够让自己不断成长,内心不断丰富。
这样,我们就可以说,“如果皱纹终将会爬上额头,你只能做到,不让皱纹刻在你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