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色的小滑梯
彩虹色的滑梯。
1,在幼儿园的时候,院子里有一个小滑梯,铁制的,用彩色漆涂成了红黄蓝条纹相间的颜色。
我从来都不是运动型的孩子,但是冒险心和挑战心却很强。记得大家一起在沙堆里玩的时候,有个孩子过来要拿我的沙子,我第一时间扑过去咬伤了他的手,被老师罚站一下午也不在乎。午睡的时候我睡不着便骚扰旁边的小朋友让对方给我讲故事。小朋友被烦的不行只好开始讲,声音太大被老师发现被要求出去罚站,我则恬不知耻地转过身去开始装睡。后来中学以后所有初次见面的人都说我看起来是个文静温和的人,还批评说我这人实在是太过腼腆。我想要么是我对腼腆的定义与别人不一样吧,要么,是我的外表具有欺骗性,使大家伙纷纷上了当。
2,再说回那个小滑梯。它大概有一个成年高个子男性那么高。按正常的方式滑了几次以后,我便感到无趣。仔细观察了滑梯以后,我决定采取一种新的游戏方式:我要从滑梯上跑下来。就是不再是屁股接触着滑梯面靠着较小的摩擦力和地球重力下滑,而是双脚直接站在滑梯的面上向下俯冲,惯性会使人停不下来一路跑到底,也有可能使人中途摔个狗吃屎。但是这样更加惊心动魄,对于我来说意味着更好玩。然而站在一米八几高的滑梯最顶部一个孩子还是难免有些膝盖发抖。我其实很胆小,想都不想就去做某一件事的情况对我来说很少发生。而且我恐高。记得五岁或七岁时小伙伴们邀请我去一个十层大楼的楼顶玩,好像是有一只稀奇的蜘蛛在那里很值得去看。我不安地坐上电梯来到十楼,在通往楼顶的小门外扒着门板向外看了半天,感到双腿发软。但最终我也没出去。于是跑滑梯这事我决定一步步来。我先屁股接触滑梯面滑倒小滑梯第一道红色条纹处,那里离地面大约20厘米,然后用手撑着站起来,再跑下去,这个高度对我来说小菜一碟。接下来我再从最上面滑到黄色条纹处,距离地面40厘米,然后站起来跑下去。接下来是蓝色条纹,60厘米。然后是第二道红色条纹,80厘米。以此类推。哪一道条纹的高度令我感到有些害怕就多跑几次,不怕了就开始下一条。这样重复几次后,很快我就可以毫不犹豫地从滑梯最顶端一口气跑下来了。
按照这个方法,我又开始练习跳台阶。大约20厘米高一级的台阶。最初,我的舒适区域停留在两级,三级就令我感到有些害怕。但是按照逐步挑战的方法训练之后,我可以直接跳下四级台阶,有时可以跳五级。不过我发现跳台阶与跑滑梯一点最大的不同是,滑梯如果有无限长那么我也可以不断增加跑下来时的最初高度,但是楼梯的话,从第五级台阶上跳下来,脚就已经被震的要疼上半天。所以我没有再去往上尝试跳第六级的台阶。
3,我的健康说不上好或者不好。我很少感冒(==笨蛋?。。),甚至少到即使全宿舍八个人七个人感冒我也依然没事。但是我每年基本都会有一次食物中毒的情况。即使和大家吃一样的东西,我也会半夜开始腹痛不止,浑身发冷体温却飙升到39度,不断呕吐直到没有东西可吐只能吐胆汁,因而嘴里全是苦涩的味道。走在去医务室的路上仿佛踏在棉花上一般深一脚浅一脚。我每次都会被诊断为急性肠胃炎,然后打上一整天的吊瓶,然后痊愈,然后健康一整年,直到下次的食物中毒。
记得那次某个课要求交一份PPT作为作业,我们宿舍是一个小组。我算是比较积极的,因为我自我感觉电脑水平不错,审美能力也蛮好,而且我之前做的一个PPT还在年级里拿了奖。但是我有拖延症的毛病,算着还有几天要交作业,到了正好的时候才开始准备。没想到的是,偏偏这时候我的年度食物中毒症又发作了。我躺在医务室输液,临床的大妈絮絮叨叨地跟我讲她女儿在澳大利亚结婚的事,我脑子里却在想着那份PPT。都怪我这么拖延,所以我是没有机会参与制作了。可怜我想了那么多点子,策划了那么多方案,提前预防了那么多可能出错的点,到头来这些还是一样都用不上。我生病难受的时候从来不哭,运动会班里输了前任班长哭了当任班长的我却没哭,可是那次我真是很想哭。
后来,我从医院出来,修养几天后,去上了那节将对作业PPT进行展示的课。
我的宿舍的PPT做的很好。比我预想的还要好。
在没有我的情况下,大家还是出色地完成了PPT。
生病的我也沾光拿到了学分。
地球依旧在围绕着太阳转动着。重力加速度依然是9.8米每二次方秒。
也许我做的一切都没什么意义,也许我所为的,只是报偿别人对我的恩惠,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努力平衡着度过人生。只是当我一步步到达滑梯的最顶端从上面俯冲下来的那一刹那,心中会有一种爽朗的成就感。
然而我总觉得比起滑梯生活更像楼梯,总是有一个限度在那里。超过了某个限度,冲下来时你就会感到脚疼。
4,算是一次春游吧。老师带着我们来到了一个民族艺术村,在一个茅草棚子里,我们一人被发了一块黄泥,几把刻刀,还有共用的毛笔和泥水。我们的任务是要做一个陶艺作品,之后村里的人会帮我们烧好然后寄给学校发给每个人。陶窑的主人给我们示范了如何做一个简单的笔筒。她把一块黄泥压扁成长方形,围起来固定在一个圆形的底座上,最后再在底部刻上字,这就算是完成了。
之后是同学们的制作时间。我打量一下四周,有六成的同学在模仿示范做一个千篇一律的笔筒,还有人在做盘子,砚台等自己喜欢的东西。我旁边一个外国交换生做了一个锦囊,上边还惟妙惟肖地缠绕着泥土编织成的细绳和陶土珠子。我在惊叹的同时意识到了自己陷入了一个尴尬境地,一方面我没有身边外国人艺术家般的巧手做出细腻而优美的陶艺品,另一方面我也不想随大流做一个毫无特色的笔筒。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一些手快的人已经完成作品去洗手了,而我面前还是一堆黄泥。
最后我决定妥协。我开始捏一个笔筒,可是捏到一半还是觉得不甘心。于是我给笔筒加上了两只尖耳朵。把笔筒的身子捏成totoro那种胖乎乎的形状,用刻刀在上面刻出了眼睛,鼻子,嘴和尾巴,又用两片小泥片粘上了胳膊。最后我完成的东西从正面看像是一个皮卡丘和龙猫的混合体,拙劣的刀功和捏泥手法带着一种个人气息,这东西最顶上有个开口,你说它是什么都行,笔筒,花瓶,存钱罐,牛奶杯。
我赶在最后一拨去交了作品,满意地看到我的作品虽然不是最细腻优美的,但却是最独特的,也许看起来有点幼稚,但完全带有我的风格,而不是单纯的模仿简单保险的示范或是牵强效颦令人眼红的优秀作品。
最后那个陶罐寄给我了。我把它摆在书桌上,里面放满了中性笔。看到它就像看到我自己一样。也许我最终能完成的作品,陶艺也好,生活也好,只是一个孩子气的作品,但是那正是我。也许我只能做到这个地步,就像林黛玉妹妹在红楼里轻蔑的一句"小巧而已",但因为表达的是真实的自己却更令人感到舒心。
我其实不喜欢见陌生人。因为我不知道该如何展现自我。我不喜欢被人评价,无论是言过其实的夸赞还是有口难辩的误会。我也知道要在社会立足人脉很重要。可是如果不是必修课,我真的。。。很不情愿。
我喜欢想像自己前世是一个在敦煌画壁画的僧侣,每天默默地操劳自己的衣食住行,默默地面对岩壁上未完成的画作以及夜晚满天的寒星闪烁。
在这个非常,非常让人心静的想像中。我会很快入睡。
1,在幼儿园的时候,院子里有一个小滑梯,铁制的,用彩色漆涂成了红黄蓝条纹相间的颜色。
我从来都不是运动型的孩子,但是冒险心和挑战心却很强。记得大家一起在沙堆里玩的时候,有个孩子过来要拿我的沙子,我第一时间扑过去咬伤了他的手,被老师罚站一下午也不在乎。午睡的时候我睡不着便骚扰旁边的小朋友让对方给我讲故事。小朋友被烦的不行只好开始讲,声音太大被老师发现被要求出去罚站,我则恬不知耻地转过身去开始装睡。后来中学以后所有初次见面的人都说我看起来是个文静温和的人,还批评说我这人实在是太过腼腆。我想要么是我对腼腆的定义与别人不一样吧,要么,是我的外表具有欺骗性,使大家伙纷纷上了当。
2,再说回那个小滑梯。它大概有一个成年高个子男性那么高。按正常的方式滑了几次以后,我便感到无趣。仔细观察了滑梯以后,我决定采取一种新的游戏方式:我要从滑梯上跑下来。就是不再是屁股接触着滑梯面靠着较小的摩擦力和地球重力下滑,而是双脚直接站在滑梯的面上向下俯冲,惯性会使人停不下来一路跑到底,也有可能使人中途摔个狗吃屎。但是这样更加惊心动魄,对于我来说意味着更好玩。然而站在一米八几高的滑梯最顶部一个孩子还是难免有些膝盖发抖。我其实很胆小,想都不想就去做某一件事的情况对我来说很少发生。而且我恐高。记得五岁或七岁时小伙伴们邀请我去一个十层大楼的楼顶玩,好像是有一只稀奇的蜘蛛在那里很值得去看。我不安地坐上电梯来到十楼,在通往楼顶的小门外扒着门板向外看了半天,感到双腿发软。但最终我也没出去。于是跑滑梯这事我决定一步步来。我先屁股接触滑梯面滑倒小滑梯第一道红色条纹处,那里离地面大约20厘米,然后用手撑着站起来,再跑下去,这个高度对我来说小菜一碟。接下来我再从最上面滑到黄色条纹处,距离地面40厘米,然后站起来跑下去。接下来是蓝色条纹,60厘米。然后是第二道红色条纹,80厘米。以此类推。哪一道条纹的高度令我感到有些害怕就多跑几次,不怕了就开始下一条。这样重复几次后,很快我就可以毫不犹豫地从滑梯最顶端一口气跑下来了。
按照这个方法,我又开始练习跳台阶。大约20厘米高一级的台阶。最初,我的舒适区域停留在两级,三级就令我感到有些害怕。但是按照逐步挑战的方法训练之后,我可以直接跳下四级台阶,有时可以跳五级。不过我发现跳台阶与跑滑梯一点最大的不同是,滑梯如果有无限长那么我也可以不断增加跑下来时的最初高度,但是楼梯的话,从第五级台阶上跳下来,脚就已经被震的要疼上半天。所以我没有再去往上尝试跳第六级的台阶。
3,我的健康说不上好或者不好。我很少感冒(==笨蛋?。。),甚至少到即使全宿舍八个人七个人感冒我也依然没事。但是我每年基本都会有一次食物中毒的情况。即使和大家吃一样的东西,我也会半夜开始腹痛不止,浑身发冷体温却飙升到39度,不断呕吐直到没有东西可吐只能吐胆汁,因而嘴里全是苦涩的味道。走在去医务室的路上仿佛踏在棉花上一般深一脚浅一脚。我每次都会被诊断为急性肠胃炎,然后打上一整天的吊瓶,然后痊愈,然后健康一整年,直到下次的食物中毒。
记得那次某个课要求交一份PPT作为作业,我们宿舍是一个小组。我算是比较积极的,因为我自我感觉电脑水平不错,审美能力也蛮好,而且我之前做的一个PPT还在年级里拿了奖。但是我有拖延症的毛病,算着还有几天要交作业,到了正好的时候才开始准备。没想到的是,偏偏这时候我的年度食物中毒症又发作了。我躺在医务室输液,临床的大妈絮絮叨叨地跟我讲她女儿在澳大利亚结婚的事,我脑子里却在想着那份PPT。都怪我这么拖延,所以我是没有机会参与制作了。可怜我想了那么多点子,策划了那么多方案,提前预防了那么多可能出错的点,到头来这些还是一样都用不上。我生病难受的时候从来不哭,运动会班里输了前任班长哭了当任班长的我却没哭,可是那次我真是很想哭。
后来,我从医院出来,修养几天后,去上了那节将对作业PPT进行展示的课。
我的宿舍的PPT做的很好。比我预想的还要好。
在没有我的情况下,大家还是出色地完成了PPT。
生病的我也沾光拿到了学分。
地球依旧在围绕着太阳转动着。重力加速度依然是9.8米每二次方秒。
也许我做的一切都没什么意义,也许我所为的,只是报偿别人对我的恩惠,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努力平衡着度过人生。只是当我一步步到达滑梯的最顶端从上面俯冲下来的那一刹那,心中会有一种爽朗的成就感。
然而我总觉得比起滑梯生活更像楼梯,总是有一个限度在那里。超过了某个限度,冲下来时你就会感到脚疼。
4,算是一次春游吧。老师带着我们来到了一个民族艺术村,在一个茅草棚子里,我们一人被发了一块黄泥,几把刻刀,还有共用的毛笔和泥水。我们的任务是要做一个陶艺作品,之后村里的人会帮我们烧好然后寄给学校发给每个人。陶窑的主人给我们示范了如何做一个简单的笔筒。她把一块黄泥压扁成长方形,围起来固定在一个圆形的底座上,最后再在底部刻上字,这就算是完成了。
之后是同学们的制作时间。我打量一下四周,有六成的同学在模仿示范做一个千篇一律的笔筒,还有人在做盘子,砚台等自己喜欢的东西。我旁边一个外国交换生做了一个锦囊,上边还惟妙惟肖地缠绕着泥土编织成的细绳和陶土珠子。我在惊叹的同时意识到了自己陷入了一个尴尬境地,一方面我没有身边外国人艺术家般的巧手做出细腻而优美的陶艺品,另一方面我也不想随大流做一个毫无特色的笔筒。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一些手快的人已经完成作品去洗手了,而我面前还是一堆黄泥。
最后我决定妥协。我开始捏一个笔筒,可是捏到一半还是觉得不甘心。于是我给笔筒加上了两只尖耳朵。把笔筒的身子捏成totoro那种胖乎乎的形状,用刻刀在上面刻出了眼睛,鼻子,嘴和尾巴,又用两片小泥片粘上了胳膊。最后我完成的东西从正面看像是一个皮卡丘和龙猫的混合体,拙劣的刀功和捏泥手法带着一种个人气息,这东西最顶上有个开口,你说它是什么都行,笔筒,花瓶,存钱罐,牛奶杯。
我赶在最后一拨去交了作品,满意地看到我的作品虽然不是最细腻优美的,但却是最独特的,也许看起来有点幼稚,但完全带有我的风格,而不是单纯的模仿简单保险的示范或是牵强效颦令人眼红的优秀作品。
最后那个陶罐寄给我了。我把它摆在书桌上,里面放满了中性笔。看到它就像看到我自己一样。也许我最终能完成的作品,陶艺也好,生活也好,只是一个孩子气的作品,但是那正是我。也许我只能做到这个地步,就像林黛玉妹妹在红楼里轻蔑的一句"小巧而已",但因为表达的是真实的自己却更令人感到舒心。
我其实不喜欢见陌生人。因为我不知道该如何展现自我。我不喜欢被人评价,无论是言过其实的夸赞还是有口难辩的误会。我也知道要在社会立足人脉很重要。可是如果不是必修课,我真的。。。很不情愿。
我喜欢想像自己前世是一个在敦煌画壁画的僧侣,每天默默地操劳自己的衣食住行,默默地面对岩壁上未完成的画作以及夜晚满天的寒星闪烁。
在这个非常,非常让人心静的想像中。我会很快入睡。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