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说林青霞
和菜头说林青霞
“我在琼瑶时代对林青霞没有任何好感,花瓶而已。真正喜欢上林青霞是因为《风云再起》,她在里面反串东方不败,竟然将这死人妖演得让人欷不已。当她一掌震开情人落入深谷时,美得不可方物。到今天我都不知道“不可方物”是什么意思,但是我觉得只有这一句最能形容她那“临去的一瞥”。她后期反串的角色都给人一种很锋利的感觉,而一旦恢复女身,却又是温柔无限。具有刚烈之美的女子之所以显得可爱有时候是基于男子驯服烈马的心理需要,骑手很难分清自己是喜欢上先前马的暴烈,还是忘情于人马合一的驰骋,或者这两样都有,不可分割吧?
听一个朋友说,他曾经在昆明乡村高尔夫球场见过林青霞——她陪老公来打球。根据朋友的汇报,她当时穿了件很简单的素色衣服,很安静地坐在那里。从远处看,你一点都不会感觉这人有什么不同。但是,当你走近她五步以内,就会感觉到她的美如杀气一般笼罩住了这方圆五步的范围。她坐在那里,但是你却感觉自己是在仰望着她。而最让人心动的是,她有一种已婚妇人的那种宁静和满足,来往索要签名的人只是走近,签完名鞠躬即走,全程不发一言。朋友感叹说:“那才是女人。”我只冷冷道:“已婚。” 后来看《大话西游》,看到至尊宝问青霞仙子贵姓,她冷冷答道:“姓林。”我突然觉得被什么触动了一下,心头不知是喜是悲。红颜嫁人,这是消失最彻底的方法。
在英雄走后的时代里,美人也开始逐渐消散。或者是因为我已经老了?欣赏不了新鲜出炉的美女?所有的红颜最终也都会烟流云散,不知道你最后手中是否还有可以盈盈一握的温柔?如果还有,祝贺你。
”
-----------------------------------------------------------------------------------------------------------------------
徐克说林青霞
“我是她的粉丝,找她来拍戏其实是实现一个崇拜者的愿望。她身上有很多可能性,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林青霞出道时没有拍琼瑶的言情电影,她现在会是什么样子。拍《东方不败》时,我就想用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演员完全不同的样子去演,也想把林青霞拍得很不一样,让她打扮很中性,当时拍了一段时间后我告诉她声音出来可能是男的,林青霞也没有说什么,就还比较信任我。
我是有过拍《林青霞传》的计划,不仅仅是因为她的爱情故事跌宕起伏,当然她和双秦之间的爱情,很像总统选举一般,必需要“投票”胜者才能和林青霞在一起。我想拍她的传记,不仅是她的生活,其实她是我们华语电影工业的一个标杆,她的整个从影经历也折射着整个工业的流变,我觉得是非常有意思的事。当然《林青霞传》能不能拍,还要看她本人的意愿,没有她的答应,剧本就写不好,就没法拍了。”
-----------------------------------------------------------------------------------------------------------------------
龙应台与林青霞的第一次接触
龙应台记得她第一次见到青霞,是在徐克、施南生的家里,那天晚上一桌子人,林青霞和她隔一个位子,两人并没有怎么交谈,忆及往事,龙应台说∶“那天因为人多,人多的时候,我的话也不多。”
但是临走前,龙应台心底浮现出一种淡淡的感觉∶“哎,这个大明星怎么完全像‘邻家女孩(The girl of next door)’、隔壁邻居妹妹的那个感觉。”
龙应台觉得林青霞很谦虚,觉得她完全没有自觉是大美女的状态∶“当你是美女,又没有那种大美女的自觉时,哇!这个人就打开了一扇让你爱她的门,我们很有缘份。” 后来林青霞到香港大学去旁听龙应台的课,每次上课,林青霞一定准时到,整个学期下来,没有一堂缺席,连作业和口头报告她都跟同学们一起做,并不因为曾经是大明星就要求特别待遇。朴实、踏实的林青霞,让龙应台印象深刻,两人的缘份也更进一步,亦师亦友的时相往还。
之后,龙应台成了林青霞的作文老师,林青霞变成龙应台的美学老师。
和林青霞来往后,每当龙应台哪天特别顺眼、好看时,她的朋友必先来个称赞,接下来的一句话一定是∶“林青霞教的,对不对?”
其实除了“穿衣”之外,到后来,连“吃饭”也成了“青霞”照顾“应台”的范畴。
。龙应台∶“青霞,你真是我的蚌壳精。”
前阵子,龙应台在香港大学的工作室内闭关撰写巨著《1949》。写作非常的辛苦,龙应台在楼中工作,一到晚上,整座山都黑了,四下里空无一人,只有杜鹃的啼声相伴。
埋首写个不停的她,写到后来,才发现∶“哎,今天没吃中饭、也没吃晚饭。然后青霞的电话就来了,问说,你那边有没有饭吃?我说没饭吃,然后她就送东西来了。”
林青霞说∶“她也不会准备吃的,很不会照顾自己,我有时候打电话给她,其实我不太敢打电话给她,我怕打扰她的写作,我打MNS给她,看她怎么样?哪知道她很晚了都没吃饭,我去送饭给她,结果她说∶‘啊,青霞,你真是我的蚌壳精。’”
怎么送饭的林青霞,倒成了龙应台的蚌壳精?其实典出蒲松龄的《聊斋》,蒲老也是青霞的同乡,山东人士。《聊斋》里的故事描述的是,一位书生在海边捡到一个蚌壳,顺手扔回大海。此后,书生夜读之际,突然发现,房中开始出现众多美食,天天如此,书生十分纳闷,但也无解。一天,突闻房外敲门声,书生开门一看,只见一位美女站立门外。美女说∶“我是蚌壳精,那天你救了我,所以我要报答你。”
青霞笑说∶“那天我去送饭给龙应台,她的工作室在山旁边,很黑很暗、很旧的建筑,有四层楼。我在晚风中带着我的秘书送饭上楼,风吹得我那件大白衣服飘啊飘的,我的秘书穿着件绿色衣服拎着菜,真像聊斋里的情境,又似白蛇、青蛇,(现场观众快笑翻了),所以龙应台说我是她的蚌壳精。”
那晚之后,青霞就经常来,龙应台补充说∶“我那个楼梯间黑黑的,尤其从二月起,
杜鹃开始叫了,像哭一样,二十四小时不睡觉,从二月哭到六月一号。它二月出现,六月一号走,到哪里去了,我也不知道。青霞第一次来的那晚,正好我楼梯口的灯坏了,灯光明灭中,有一下没一下的,闪烁中,青霞一身白,后面跟着一身青的秘书,提着饭菜出现了,完全像是白蛇跟青蛇来看许仙。”
有了这层关系,当龙应台基金会策划《你可能不知道的台湾》系列时,林青霞答应以“青春,梦想,岁月——从《窗外》谈起”为题,跟台湾观众面对面,进行她有生以来第一次的公开演说。
“我在琼瑶时代对林青霞没有任何好感,花瓶而已。真正喜欢上林青霞是因为《风云再起》,她在里面反串东方不败,竟然将这死人妖演得让人欷不已。当她一掌震开情人落入深谷时,美得不可方物。到今天我都不知道“不可方物”是什么意思,但是我觉得只有这一句最能形容她那“临去的一瞥”。她后期反串的角色都给人一种很锋利的感觉,而一旦恢复女身,却又是温柔无限。具有刚烈之美的女子之所以显得可爱有时候是基于男子驯服烈马的心理需要,骑手很难分清自己是喜欢上先前马的暴烈,还是忘情于人马合一的驰骋,或者这两样都有,不可分割吧?
听一个朋友说,他曾经在昆明乡村高尔夫球场见过林青霞——她陪老公来打球。根据朋友的汇报,她当时穿了件很简单的素色衣服,很安静地坐在那里。从远处看,你一点都不会感觉这人有什么不同。但是,当你走近她五步以内,就会感觉到她的美如杀气一般笼罩住了这方圆五步的范围。她坐在那里,但是你却感觉自己是在仰望着她。而最让人心动的是,她有一种已婚妇人的那种宁静和满足,来往索要签名的人只是走近,签完名鞠躬即走,全程不发一言。朋友感叹说:“那才是女人。”我只冷冷道:“已婚。” 后来看《大话西游》,看到至尊宝问青霞仙子贵姓,她冷冷答道:“姓林。”我突然觉得被什么触动了一下,心头不知是喜是悲。红颜嫁人,这是消失最彻底的方法。
在英雄走后的时代里,美人也开始逐渐消散。或者是因为我已经老了?欣赏不了新鲜出炉的美女?所有的红颜最终也都会烟流云散,不知道你最后手中是否还有可以盈盈一握的温柔?如果还有,祝贺你。
”
-----------------------------------------------------------------------------------------------------------------------
![]() |
![]() |
徐克说林青霞
“我是她的粉丝,找她来拍戏其实是实现一个崇拜者的愿望。她身上有很多可能性,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林青霞出道时没有拍琼瑶的言情电影,她现在会是什么样子。拍《东方不败》时,我就想用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演员完全不同的样子去演,也想把林青霞拍得很不一样,让她打扮很中性,当时拍了一段时间后我告诉她声音出来可能是男的,林青霞也没有说什么,就还比较信任我。
我是有过拍《林青霞传》的计划,不仅仅是因为她的爱情故事跌宕起伏,当然她和双秦之间的爱情,很像总统选举一般,必需要“投票”胜者才能和林青霞在一起。我想拍她的传记,不仅是她的生活,其实她是我们华语电影工业的一个标杆,她的整个从影经历也折射着整个工业的流变,我觉得是非常有意思的事。当然《林青霞传》能不能拍,还要看她本人的意愿,没有她的答应,剧本就写不好,就没法拍了。”
-----------------------------------------------------------------------------------------------------------------------
龙应台与林青霞的第一次接触
龙应台记得她第一次见到青霞,是在徐克、施南生的家里,那天晚上一桌子人,林青霞和她隔一个位子,两人并没有怎么交谈,忆及往事,龙应台说∶“那天因为人多,人多的时候,我的话也不多。”
但是临走前,龙应台心底浮现出一种淡淡的感觉∶“哎,这个大明星怎么完全像‘邻家女孩(The girl of next door)’、隔壁邻居妹妹的那个感觉。”
龙应台觉得林青霞很谦虚,觉得她完全没有自觉是大美女的状态∶“当你是美女,又没有那种大美女的自觉时,哇!这个人就打开了一扇让你爱她的门,我们很有缘份。” 后来林青霞到香港大学去旁听龙应台的课,每次上课,林青霞一定准时到,整个学期下来,没有一堂缺席,连作业和口头报告她都跟同学们一起做,并不因为曾经是大明星就要求特别待遇。朴实、踏实的林青霞,让龙应台印象深刻,两人的缘份也更进一步,亦师亦友的时相往还。
之后,龙应台成了林青霞的作文老师,林青霞变成龙应台的美学老师。
和林青霞来往后,每当龙应台哪天特别顺眼、好看时,她的朋友必先来个称赞,接下来的一句话一定是∶“林青霞教的,对不对?”
其实除了“穿衣”之外,到后来,连“吃饭”也成了“青霞”照顾“应台”的范畴。
。龙应台∶“青霞,你真是我的蚌壳精。”
前阵子,龙应台在香港大学的工作室内闭关撰写巨著《1949》。写作非常的辛苦,龙应台在楼中工作,一到晚上,整座山都黑了,四下里空无一人,只有杜鹃的啼声相伴。
埋首写个不停的她,写到后来,才发现∶“哎,今天没吃中饭、也没吃晚饭。然后青霞的电话就来了,问说,你那边有没有饭吃?我说没饭吃,然后她就送东西来了。”
林青霞说∶“她也不会准备吃的,很不会照顾自己,我有时候打电话给她,其实我不太敢打电话给她,我怕打扰她的写作,我打MNS给她,看她怎么样?哪知道她很晚了都没吃饭,我去送饭给她,结果她说∶‘啊,青霞,你真是我的蚌壳精。’”
怎么送饭的林青霞,倒成了龙应台的蚌壳精?其实典出蒲松龄的《聊斋》,蒲老也是青霞的同乡,山东人士。《聊斋》里的故事描述的是,一位书生在海边捡到一个蚌壳,顺手扔回大海。此后,书生夜读之际,突然发现,房中开始出现众多美食,天天如此,书生十分纳闷,但也无解。一天,突闻房外敲门声,书生开门一看,只见一位美女站立门外。美女说∶“我是蚌壳精,那天你救了我,所以我要报答你。”
青霞笑说∶“那天我去送饭给龙应台,她的工作室在山旁边,很黑很暗、很旧的建筑,有四层楼。我在晚风中带着我的秘书送饭上楼,风吹得我那件大白衣服飘啊飘的,我的秘书穿着件绿色衣服拎着菜,真像聊斋里的情境,又似白蛇、青蛇,(现场观众快笑翻了),所以龙应台说我是她的蚌壳精。”
那晚之后,青霞就经常来,龙应台补充说∶“我那个楼梯间黑黑的,尤其从二月起,
杜鹃开始叫了,像哭一样,二十四小时不睡觉,从二月哭到六月一号。它二月出现,六月一号走,到哪里去了,我也不知道。青霞第一次来的那晚,正好我楼梯口的灯坏了,灯光明灭中,有一下没一下的,闪烁中,青霞一身白,后面跟着一身青的秘书,提着饭菜出现了,完全像是白蛇跟青蛇来看许仙。”
有了这层关系,当龙应台基金会策划《你可能不知道的台湾》系列时,林青霞答应以“青春,梦想,岁月——从《窗外》谈起”为题,跟台湾观众面对面,进行她有生以来第一次的公开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