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它光或雨
我从前觉得一个地方能让人文思泉涌,未免有些夸张,写出一两篇真挚的游记已经难得,何来那么多情感和记忆写成一本小说。但后来我推翻了自己的观点,想着其实也是存在这种可能性的,比如这个地方真的美得让人恨不得用一辈子的文字功底去记录,或者,这个地方是故乡。
对于沈从文,凤凰便是这样的地方,即是美景,又是家乡。
时隔三年,又到凤凰,故地重游这件事对我来说实在难得,毕竟我一直抱着世界这么大,一个地方游玩一次就足够的观点。我一直将这个行为解释为“离家近”,因为方便所以再去一次也无妨,但是当我有了想要去第三次甚至更多的念头之时,大概也不会只是因为“方便”了。
初到凤凰是09年七月初,湘西俨然一副要把人烤干的架势。沱江边站着几排等着渡船的人,撑着太阳伞戴着墨镜,游客们的手不是上下扇着就是放在头顶,希望能带来些凉意。拿着花圈的小孩走上前去询问游客是否要买一个花圈,也不知道是小孩太可爱,还是花圈太适合用来在这幅景中拍照,花圈总是能轻松卖光。沱江里的船只来来往往,船与船之间那么近,却又不显得拥挤,毕竟是养育了这座古城的沱江。船夫们笑着聊天,跟着划桨的节奏唱着民歌,与不像《边城》中所描写的那样憨厚又悠闲有些不同了,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又满足的表情,像是秋收时农民脸上的表情一样,旅游旺季就像大丰收一样令人高兴。
白光像是要让所有东西都冒出烟一样,鼓楼镀上了锋利的光边,沱江撒满闪亮的碎片,空气中不知是水汽还是粉尘让光折出了彩虹的颜色。可怜的建筑们就算再有风味,再有历史感,在强光的照射下,只能在相片里变成黑色的方块,如果要找一个不太合适的词,我猜是“相形见绌”,古人再多的建筑设计才华,历史留下再多故事,今人再用心修护,天地自然只要略施小计就能让人类黯然失色。
夜晚的凤凰,古道上总是流动着吉他声、欢笑声,酒吧主唱歌手的烟熏嗓总是跟店里的灯光一样,让人怀疑是否还存于现实。沱江边点缀着霓虹,沱江里映着霓虹,偶尔的戏水声几乎让人想把整个画面扣下来加进电影里,毕竟是浪漫得有点不可思议了。也难怪总有人说凤凰会有艳遇,一座古城像是吞下了好几个世纪,有穿着自家染坊衣服,抽着烟斗戴着银饰的当地居民,也有架着三脚架、拿着调色盘或是背着吉他手拿啤酒的背包客,似乎我所能想到的浪漫主义者都能在这里对号入座。
再到凤凰是八月,一场暴雨淹没了古竹楼的架空层,也让原本应该出现的大批游客换了目的地,我们一行人算是固执,想着能看看没有白光没有游人的凤凰是什么样也是不错。
雨一直下,看着石板路已经有了薄薄一层积水,只好脱下鞋子,在路边的小店买了一双人字拖,这种路边小店最让人会心一笑的地方就是,即便是人字拖也要用上凤凰特有的苗族布料和木板制作而成,于是人字拖几乎要和石板路融为一体,反倒显得和我们有些不合适了。
平日里温和的沱江怕是有了大雨撑腰,也变得有点“壮士”的气质,时不时翻出一朵带白边的浪,像是已经忘了自己是一条穿过古镇的江,忘了两边还有温柔沉稳的古楼,而以为自己是一条要奔去大海的河。我们站在石阶上找不到继续走的路,沱江已经把路吃了,幸好湘西的夏雨总是短暂,不然我难免担心沱江迟早会把这小路给消化了。
登上古楼原本能览半个凤凰城,可现在雨打在建筑上像是蒙了纱,水雾像是从远处山丘里溢出来的另一条江,在空中又淹没了半个凤凰,视线范围因此受限,但不知为什么,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畅快。
就说我是自私吧,一想到这样大雨中的凤凰让众人敬而远之却让我们尝到,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特别是当这些人们以为“不那么好看”的风光实际更为有味的时候,心里更是畅快。
也许是太满足,也忘了什么时候开始没有再撑着雨伞,傍晚躲进一家几乎快要被沱江吞没的江上清吧,一杯长岛冰茶一杯马丁尼,被老板拱上去跟驻唱歌手合唱,笑得都忘了要怪这家这杯马丁尼有涩口,一边嘲笑彼此装腔,一边对这种装腔乐此不疲。
都说是沈从文让人们知道湘西有座凤凰城,是他的笔下造出了凤凰,那是文人说出来的话,我只是一个游山玩水的闲家,要我说,是凤凰城里走出了一位沈从文。
对于沈从文,凤凰便是这样的地方,即是美景,又是家乡。
时隔三年,又到凤凰,故地重游这件事对我来说实在难得,毕竟我一直抱着世界这么大,一个地方游玩一次就足够的观点。我一直将这个行为解释为“离家近”,因为方便所以再去一次也无妨,但是当我有了想要去第三次甚至更多的念头之时,大概也不会只是因为“方便”了。
初到凤凰是09年七月初,湘西俨然一副要把人烤干的架势。沱江边站着几排等着渡船的人,撑着太阳伞戴着墨镜,游客们的手不是上下扇着就是放在头顶,希望能带来些凉意。拿着花圈的小孩走上前去询问游客是否要买一个花圈,也不知道是小孩太可爱,还是花圈太适合用来在这幅景中拍照,花圈总是能轻松卖光。沱江里的船只来来往往,船与船之间那么近,却又不显得拥挤,毕竟是养育了这座古城的沱江。船夫们笑着聊天,跟着划桨的节奏唱着民歌,与不像《边城》中所描写的那样憨厚又悠闲有些不同了,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又满足的表情,像是秋收时农民脸上的表情一样,旅游旺季就像大丰收一样令人高兴。
白光像是要让所有东西都冒出烟一样,鼓楼镀上了锋利的光边,沱江撒满闪亮的碎片,空气中不知是水汽还是粉尘让光折出了彩虹的颜色。可怜的建筑们就算再有风味,再有历史感,在强光的照射下,只能在相片里变成黑色的方块,如果要找一个不太合适的词,我猜是“相形见绌”,古人再多的建筑设计才华,历史留下再多故事,今人再用心修护,天地自然只要略施小计就能让人类黯然失色。
夜晚的凤凰,古道上总是流动着吉他声、欢笑声,酒吧主唱歌手的烟熏嗓总是跟店里的灯光一样,让人怀疑是否还存于现实。沱江边点缀着霓虹,沱江里映着霓虹,偶尔的戏水声几乎让人想把整个画面扣下来加进电影里,毕竟是浪漫得有点不可思议了。也难怪总有人说凤凰会有艳遇,一座古城像是吞下了好几个世纪,有穿着自家染坊衣服,抽着烟斗戴着银饰的当地居民,也有架着三脚架、拿着调色盘或是背着吉他手拿啤酒的背包客,似乎我所能想到的浪漫主义者都能在这里对号入座。
再到凤凰是八月,一场暴雨淹没了古竹楼的架空层,也让原本应该出现的大批游客换了目的地,我们一行人算是固执,想着能看看没有白光没有游人的凤凰是什么样也是不错。
雨一直下,看着石板路已经有了薄薄一层积水,只好脱下鞋子,在路边的小店买了一双人字拖,这种路边小店最让人会心一笑的地方就是,即便是人字拖也要用上凤凰特有的苗族布料和木板制作而成,于是人字拖几乎要和石板路融为一体,反倒显得和我们有些不合适了。
平日里温和的沱江怕是有了大雨撑腰,也变得有点“壮士”的气质,时不时翻出一朵带白边的浪,像是已经忘了自己是一条穿过古镇的江,忘了两边还有温柔沉稳的古楼,而以为自己是一条要奔去大海的河。我们站在石阶上找不到继续走的路,沱江已经把路吃了,幸好湘西的夏雨总是短暂,不然我难免担心沱江迟早会把这小路给消化了。
登上古楼原本能览半个凤凰城,可现在雨打在建筑上像是蒙了纱,水雾像是从远处山丘里溢出来的另一条江,在空中又淹没了半个凤凰,视线范围因此受限,但不知为什么,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畅快。
就说我是自私吧,一想到这样大雨中的凤凰让众人敬而远之却让我们尝到,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特别是当这些人们以为“不那么好看”的风光实际更为有味的时候,心里更是畅快。
也许是太满足,也忘了什么时候开始没有再撑着雨伞,傍晚躲进一家几乎快要被沱江吞没的江上清吧,一杯长岛冰茶一杯马丁尼,被老板拱上去跟驻唱歌手合唱,笑得都忘了要怪这家这杯马丁尼有涩口,一边嘲笑彼此装腔,一边对这种装腔乐此不疲。
都说是沈从文让人们知道湘西有座凤凰城,是他的笔下造出了凤凰,那是文人说出来的话,我只是一个游山玩水的闲家,要我说,是凤凰城里走出了一位沈从文。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