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道小标记
2012年7月21日第一次试课,到2013年6月7日初步掌握跳击动作,练习剑道接近一整年,算是挑战自己的协调性和身体理解力有了初步成果,谨此记录。
在加班不能参加训练的两周里反复琢磨,2013年6月29日恢复训练后,微调了的握剑方式效果不错,左手小臂停止抽痛,击面和刺喉的动作感觉也得到了统一,不再需要别扭的改变。
2013-08-19,又调了下握剑方式 = = 这次是以左小臂是剑柄一部分的感觉在握剑,结合跳击时放松肩膀的感觉,比之前自如一些。
早上忽发奇想,如遇意外,何以为剑?就目前的水平和可能接触到的器械(拖把棍?树枝?),只有以刺为主了,中段保持与敌距离,随时拨擦破坏对方的进攻,对于普遍无甲的对手——真遇上全套剑道护甲的那算我倒霉——一刺其腹,即使不能顶得他心脏难受,至少也吐一地酸水,当然,要是名袋刺的话就彻底解决了 = = 这样一想,有机会还是要练铳剑道(说白了就是拼刺刀),至少父辈这个时代的人里还有练过的,不必求外籍老师而不得。
2013-08-23
总结的一些体会:
握剑举剑挥剑,我觉得是一个连贯的过程,要有几个基本环节做到位来保证。
第一是不驼背不耸肩,一般来说人都觉得自己背是直的,但对挥剑跳击来说,很细微的驼背都会有影响,我现在的体会是,把脊柱挺直,直到感觉背后两块肩胛骨有下坠感为止,这样,既伸直了背,又检验了是否耸肩——只要略有耸肩,肩胛骨的下坠感就消失了。做到了这一点就不会有跳出时身子往前栽的无法控制感。也不会有往前跃出挥剑时肩部三角肌阻碍举剑的感觉。
第二是持剑的手法,我感觉要像持长矛那样,以前不是都强调左手包握剑柄吗?要有那种便于刺出的感觉,左手腕、左小臂还有剑柄,尽量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尽量,肯定无法完全在一条直线)不管是从上往下俯视,还是从两旁侧视,都是如此,你可以回忆一下LY的持剑手法。当手臂与剑柄在近乎一条直线上时,大臂自然会贴近两肋,然后挥剑时以刺击的手法自下以一个弧线推出左手,在手臂与剑到达弧顶时,剑自然落下(这时整个躯干要同时平推而出,就不会有身子不动、只轻轻伸手以剑尖轻点对手顶蒲团的问题了)。因为要以刺的手法挥剑,为了不阻碍动作的顺畅完成,手臂夹角就会很小,这就解决了LY和J老师挥剑手法不同的问题——我刚又试了下,J老师手臂夹角大些,可能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但是左手掌和左小臂的夹角会造成手背的疲劳(你可以体会一下伸手出去与人握手和以掌撑地时臂掌夹角不同带来的感觉),J老师练习多年,即使容易疲劳也能保持左手把剑推出的最终效果,但我们这些练习时间短的人,疲劳后很自然地就会让手掌与前臂成一直线,只是双臂外扩夹角增大后,手之内就消失了,成了抱剑。
在加班不能参加训练的两周里反复琢磨,2013年6月29日恢复训练后,微调了的握剑方式效果不错,左手小臂停止抽痛,击面和刺喉的动作感觉也得到了统一,不再需要别扭的改变。
2013-08-19,又调了下握剑方式 = = 这次是以左小臂是剑柄一部分的感觉在握剑,结合跳击时放松肩膀的感觉,比之前自如一些。
早上忽发奇想,如遇意外,何以为剑?就目前的水平和可能接触到的器械(拖把棍?树枝?),只有以刺为主了,中段保持与敌距离,随时拨擦破坏对方的进攻,对于普遍无甲的对手——真遇上全套剑道护甲的那算我倒霉——一刺其腹,即使不能顶得他心脏难受,至少也吐一地酸水,当然,要是名袋刺的话就彻底解决了 = = 这样一想,有机会还是要练铳剑道(说白了就是拼刺刀),至少父辈这个时代的人里还有练过的,不必求外籍老师而不得。
2013-08-23
总结的一些体会:
握剑举剑挥剑,我觉得是一个连贯的过程,要有几个基本环节做到位来保证。
第一是不驼背不耸肩,一般来说人都觉得自己背是直的,但对挥剑跳击来说,很细微的驼背都会有影响,我现在的体会是,把脊柱挺直,直到感觉背后两块肩胛骨有下坠感为止,这样,既伸直了背,又检验了是否耸肩——只要略有耸肩,肩胛骨的下坠感就消失了。做到了这一点就不会有跳出时身子往前栽的无法控制感。也不会有往前跃出挥剑时肩部三角肌阻碍举剑的感觉。
第二是持剑的手法,我感觉要像持长矛那样,以前不是都强调左手包握剑柄吗?要有那种便于刺出的感觉,左手腕、左小臂还有剑柄,尽量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尽量,肯定无法完全在一条直线)不管是从上往下俯视,还是从两旁侧视,都是如此,你可以回忆一下LY的持剑手法。当手臂与剑柄在近乎一条直线上时,大臂自然会贴近两肋,然后挥剑时以刺击的手法自下以一个弧线推出左手,在手臂与剑到达弧顶时,剑自然落下(这时整个躯干要同时平推而出,就不会有身子不动、只轻轻伸手以剑尖轻点对手顶蒲团的问题了)。因为要以刺的手法挥剑,为了不阻碍动作的顺畅完成,手臂夹角就会很小,这就解决了LY和J老师挥剑手法不同的问题——我刚又试了下,J老师手臂夹角大些,可能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但是左手掌和左小臂的夹角会造成手背的疲劳(你可以体会一下伸手出去与人握手和以掌撑地时臂掌夹角不同带来的感觉),J老师练习多年,即使容易疲劳也能保持左手把剑推出的最终效果,但我们这些练习时间短的人,疲劳后很自然地就会让手掌与前臂成一直线,只是双臂外扩夹角增大后,手之内就消失了,成了抱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