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津安二郎
上海电影节可以看到8部,目前已入5部,最有名的[东京物语]大约没戏了……顺手写写自己的看法吧。按照个人喜爱程度选10部出来
1、麦秋 (1951)
2、秋刀鱼之味 (1962)
3、东京物语 (1953)
4、晚春 (1949)
5、父亲在世时 (1942)
6、秋日和 (1960)
7、彼岸花 (1958)
8、我出生了,但...(1932)
9、浮草物语(1934)
10、心血来潮(1933)
其实小津的默片一直是被高估的,起码不及成濑,由于沟口之类看的不多也没法比较。有声片方面,[晚春]以前小津比较一般,有趣的作品如[户田家兄妹]其实严重被低估(比如它实际上小津作品真正的转折点,几乎是小津最后一次将叙事中心设置在“浪子”/子一代/男性身上,也是“二儿子”最后一次活着出现……实际上它跟[东京物语]讲的是一个故事就是角度完全不同),再如[风中的母鸡]通常作为左派电影/现实主义题材电影被讨论,而这次的转折意义在于小津此后只拍中产阶级再不涉及劳苦大众了……当然,[早春]还是有些异质性的,比如“工薪阶层”和男性视角。
个人感觉两版[浮草],1934年版比1959年版处理得更好,尤其是坂本武对角色的阐释。其他影片各有特点,比如“小津的刘别谦时期”的两部作品[淑女忘记了什么]和[茶泡饭之味]等等。
1、麦秋 (1951)
2、秋刀鱼之味 (1962)
3、东京物语 (1953)
4、晚春 (1949)
5、父亲在世时 (1942)
6、秋日和 (1960)
7、彼岸花 (1958)
8、我出生了,但...(1932)
9、浮草物语(1934)
10、心血来潮(1933)
其实小津的默片一直是被高估的,起码不及成濑,由于沟口之类看的不多也没法比较。有声片方面,[晚春]以前小津比较一般,有趣的作品如[户田家兄妹]其实严重被低估(比如它实际上小津作品真正的转折点,几乎是小津最后一次将叙事中心设置在“浪子”/子一代/男性身上,也是“二儿子”最后一次活着出现……实际上它跟[东京物语]讲的是一个故事就是角度完全不同),再如[风中的母鸡]通常作为左派电影/现实主义题材电影被讨论,而这次的转折意义在于小津此后只拍中产阶级再不涉及劳苦大众了……当然,[早春]还是有些异质性的,比如“工薪阶层”和男性视角。
个人感觉两版[浮草],1934年版比1959年版处理得更好,尤其是坂本武对角色的阐释。其他影片各有特点,比如“小津的刘别谦时期”的两部作品[淑女忘记了什么]和[茶泡饭之味]等等。
胤祥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2024,与电影(学)有关的十件小事 (101人喜欢)
- 2024我的十佳电影 (115人喜欢)
- 播客全集 (22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