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之行 (二) 洪水导致的荷兰捷克之行
洪水之后
瑞士之行结束后,本应去萨尔茨堡,却在前一站被洪水威胁被迫折返。整个晚上,我嘲讽着自己的命运。我不满,是因为心中对萨尔茨堡的抱有太大的美好幻想,我把我的遭遇比作在看A片看到快要做爱的时候卡带时的情形。我花了许久幻想着各种没有洪水的假如,直到想象力枯竭之后,我开始思考各种备用方案,包括可行的和不切实际的。
幸亏又碰巧遇到些中国朋友,她说这也许这是命中注定的。我已经嘲讽过自己的命运许久,而看到别人在用另一种方式面对命运的时候,我却放宽了心。我没想到此时此刻别人对我的影响会是如此之大,也许这正是独行者在旅途中最需要的。经历了这两年之后,我发现并不是一个能看破红尘隐居山林的人,我无法超凡脱俗的只投身阳春白雪的艺术,可我又不甘心平庸,我享受孤独,却也痛恨孤独。于是我让自己两极分化,一段不停的扩张,一段不停的缩小,只愿找到某种方式连接这两个世界。我想我大概已经找到了吧,你说是不。
我随性的决定一路北上至阿姆斯特丹,这听起来疯狂,但其实平稳的旅行也并非我想要。安稳抵达阿姆斯特丹之后,我对着镜子笑一笑,然后幻想着我在巴黎或者罗马会遇到更美的意外。
抵达阿姆斯特丹是第二天下午,我头天晚上是在一个德瑞边境的小镇过夜,这原因也估计是因为路上碰上她们。我其实并不想一直当独行侠,虽然这承认起来有些惭愧。我决定一直跟她们到斯图加特之后,再继续独行。我们到德瑞边境小镇准备借宿麦当劳,谁知那麦当劳并没有和我们一样通宵着,于是乎露宿街头这几个字便突然占据了我的大脑。虽然我曾经借宿过机场、KTV、餐厅,但还从来没有近距离和大自然一起过夜。我开始期待,期待这第一次露宿街头,心中暗想人生中第一次露宿街头若是在一座德瑞边境小镇,也够精彩的。
当我成功的给露宿街头找到一个积极的意义时,一位酒保大哥打破了我的幻想。他人很豪爽,把我们请到他酒吧,竟请我们饮酒。我不是酒吧常客,不知这寻常与否,但我猜想定是因为这黑夜。有人说人到夜晚会变得更脆弱,但我也觉得人到夜晚会变得更善良。我迅速把短暂的失望转换成新的希望,于是乎时间便过的飞快,微醺之后,再见。
然后到了斯图加特,继续说再见,然后开始上每小时240km的高速列车狂奔至阿姆斯特丹。
阿姆斯特丹
我庆幸自己来到了阿姆斯特丹。我若说阿姆斯特丹比瑞士所有的城市都美,那必定是偏见。我可以找到许多理由来解释自己的偏见,比如说瑞士的雨天,和我由于昂贵票价而放弃的那些瑞士美景,不过对于我这个个体,偏见便是真理。不过,阿姆斯特丹的美,也不见得要花钱才能欣赏,虽然我的确花钱去了梵高博物馆和夜晚的游船,但是我想若要体会到这座城的美,步行足矣,当然最好不要下雨。最近的我恨透了雨天,并无曾经说:“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浪漫主义。此时阿姆斯特丹的水与这座城融合的完美无暇,一缕阳光打下来,美得很温柔很贴心。当然还要记得荷兰风车。
阿姆斯特丹号称性都,居然有个性博物馆。从我的住所走出来十分钟,便到了红灯区。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见到红灯区,不知是福分还是缺失。此时的我只是一个游荡在红灯区的少年,也许多年以后,我会是它的常客?性与爱,理想与现实,信仰与世俗,生命与死亡,当这些东西混杂在一起之后,一切都不再那么清楚,能体会到还有快乐。我可以用伊壁鸠鲁或者斯多葛学派来解释并辩护享乐主义,但若是为了自己,也没必要。我不喜欢标签,只希望自己懂自己,虽然我也不知道对此我究竟实现与否。我终究无法成为循规蹈矩的人,也恨透了许多所谓的“道德高尚”,我是个没有“道德底线”的人,愿听从内心。不懂我的人会离我远去,如同当年药家鑫事件一样,我已经被无数人喷的狗血淋头。那些所谓的“道德斗士”对生命居然是如此的不敬畏。也好,从此我内心倒是强大了,可以真正做自己了。不过恐怕这样下去,终生的孤独几乎是必然的,但是我相信在我未来的人生中,总会有那么几个小段,我不是孤独的,而那正是我需要追寻和感受的。
梵高一生也没有固定的女人,虽然看似有不少基友,而梵高却有精神问题,一不小心把高更给吓跑了,晚年也只能在疗养院度过。许多艺术家一样的爱情总是悲哀的,要么像贝多芬一样一生看似风流倜傥死后却无人能知他爱的是谁,要么像勃拉姆斯一样一生单恋克拉拉舒曼。至于像莫扎特和舒曼这样结了婚的,实在是幸运。不不不,结婚不一定是幸运,至少对我来说不是。不过对于他们两人,应该算是幸运,至少我确信对于舒曼来说是的,而莫扎特我猜想也大概是吧。
布拉格
由于火车延误,我在布拉格只呆了三个小时。
我发现我到了布拉格首先注意到的是人种差异,在欧洲转了半天,眼前从日耳曼人转换成了斯拉夫人。那些斯拉夫男人,有时候会给我一种恐惧和疏离感,要知道我这样想并无恶意,只是想寻求一种自我保护罢了。至于那些斯拉夫女人,那独特的脸型还有修长的身材倒是把我迷住了。
在布拉格的时间很短暂,按照我的传统,应该去登高。对布拉格的印象来自于两处,一个是交响情人梦的开头,另一个是余先生的描述,大概都告诉我这是一个建在山丘上的城市,房屋大多是红顶的。幸亏我手机里有德沃夏克的音乐,放着德八走在布拉格街上,这座城市显得格外有味儿,我想要是手机里有斯美塔那那就更好了。我很清楚我来布拉格的目的是什么,我若说是到此一游,未免显得有些俗气,但是我也找不到更好的词来概括。其实,到此一游也并不是那么俗,说俗是因为这年代大家都追求深刻,但我若不一次奢求太多,也可以就此知足然后感谢。感谢我可以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场,一座城市的场对于它来说应该是独一无二的。当然不是说任何城市都可以凭借到此一游感受到它的场,我想这取决于旅行者的状态和心情,也取决于那座城市本身的表达方式。这就好比恋爱,可以一见钟情,也可以日久生情。像布拉格和阿姆斯特丹这样用建筑和市景来表达的城市,我想都是可以一件钟情的。我一下子喜欢两座城市,还真是花心。果然城市和爱情一样,是摸不透的东西。
瑞士之行结束后,本应去萨尔茨堡,却在前一站被洪水威胁被迫折返。整个晚上,我嘲讽着自己的命运。我不满,是因为心中对萨尔茨堡的抱有太大的美好幻想,我把我的遭遇比作在看A片看到快要做爱的时候卡带时的情形。我花了许久幻想着各种没有洪水的假如,直到想象力枯竭之后,我开始思考各种备用方案,包括可行的和不切实际的。
幸亏又碰巧遇到些中国朋友,她说这也许这是命中注定的。我已经嘲讽过自己的命运许久,而看到别人在用另一种方式面对命运的时候,我却放宽了心。我没想到此时此刻别人对我的影响会是如此之大,也许这正是独行者在旅途中最需要的。经历了这两年之后,我发现并不是一个能看破红尘隐居山林的人,我无法超凡脱俗的只投身阳春白雪的艺术,可我又不甘心平庸,我享受孤独,却也痛恨孤独。于是我让自己两极分化,一段不停的扩张,一段不停的缩小,只愿找到某种方式连接这两个世界。我想我大概已经找到了吧,你说是不。
我随性的决定一路北上至阿姆斯特丹,这听起来疯狂,但其实平稳的旅行也并非我想要。安稳抵达阿姆斯特丹之后,我对着镜子笑一笑,然后幻想着我在巴黎或者罗马会遇到更美的意外。
抵达阿姆斯特丹是第二天下午,我头天晚上是在一个德瑞边境的小镇过夜,这原因也估计是因为路上碰上她们。我其实并不想一直当独行侠,虽然这承认起来有些惭愧。我决定一直跟她们到斯图加特之后,再继续独行。我们到德瑞边境小镇准备借宿麦当劳,谁知那麦当劳并没有和我们一样通宵着,于是乎露宿街头这几个字便突然占据了我的大脑。虽然我曾经借宿过机场、KTV、餐厅,但还从来没有近距离和大自然一起过夜。我开始期待,期待这第一次露宿街头,心中暗想人生中第一次露宿街头若是在一座德瑞边境小镇,也够精彩的。
当我成功的给露宿街头找到一个积极的意义时,一位酒保大哥打破了我的幻想。他人很豪爽,把我们请到他酒吧,竟请我们饮酒。我不是酒吧常客,不知这寻常与否,但我猜想定是因为这黑夜。有人说人到夜晚会变得更脆弱,但我也觉得人到夜晚会变得更善良。我迅速把短暂的失望转换成新的希望,于是乎时间便过的飞快,微醺之后,再见。
然后到了斯图加特,继续说再见,然后开始上每小时240km的高速列车狂奔至阿姆斯特丹。
阿姆斯特丹
我庆幸自己来到了阿姆斯特丹。我若说阿姆斯特丹比瑞士所有的城市都美,那必定是偏见。我可以找到许多理由来解释自己的偏见,比如说瑞士的雨天,和我由于昂贵票价而放弃的那些瑞士美景,不过对于我这个个体,偏见便是真理。不过,阿姆斯特丹的美,也不见得要花钱才能欣赏,虽然我的确花钱去了梵高博物馆和夜晚的游船,但是我想若要体会到这座城的美,步行足矣,当然最好不要下雨。最近的我恨透了雨天,并无曾经说:“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浪漫主义。此时阿姆斯特丹的水与这座城融合的完美无暇,一缕阳光打下来,美得很温柔很贴心。当然还要记得荷兰风车。
阿姆斯特丹号称性都,居然有个性博物馆。从我的住所走出来十分钟,便到了红灯区。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见到红灯区,不知是福分还是缺失。此时的我只是一个游荡在红灯区的少年,也许多年以后,我会是它的常客?性与爱,理想与现实,信仰与世俗,生命与死亡,当这些东西混杂在一起之后,一切都不再那么清楚,能体会到还有快乐。我可以用伊壁鸠鲁或者斯多葛学派来解释并辩护享乐主义,但若是为了自己,也没必要。我不喜欢标签,只希望自己懂自己,虽然我也不知道对此我究竟实现与否。我终究无法成为循规蹈矩的人,也恨透了许多所谓的“道德高尚”,我是个没有“道德底线”的人,愿听从内心。不懂我的人会离我远去,如同当年药家鑫事件一样,我已经被无数人喷的狗血淋头。那些所谓的“道德斗士”对生命居然是如此的不敬畏。也好,从此我内心倒是强大了,可以真正做自己了。不过恐怕这样下去,终生的孤独几乎是必然的,但是我相信在我未来的人生中,总会有那么几个小段,我不是孤独的,而那正是我需要追寻和感受的。
梵高一生也没有固定的女人,虽然看似有不少基友,而梵高却有精神问题,一不小心把高更给吓跑了,晚年也只能在疗养院度过。许多艺术家一样的爱情总是悲哀的,要么像贝多芬一样一生看似风流倜傥死后却无人能知他爱的是谁,要么像勃拉姆斯一样一生单恋克拉拉舒曼。至于像莫扎特和舒曼这样结了婚的,实在是幸运。不不不,结婚不一定是幸运,至少对我来说不是。不过对于他们两人,应该算是幸运,至少我确信对于舒曼来说是的,而莫扎特我猜想也大概是吧。
布拉格
由于火车延误,我在布拉格只呆了三个小时。
我发现我到了布拉格首先注意到的是人种差异,在欧洲转了半天,眼前从日耳曼人转换成了斯拉夫人。那些斯拉夫男人,有时候会给我一种恐惧和疏离感,要知道我这样想并无恶意,只是想寻求一种自我保护罢了。至于那些斯拉夫女人,那独特的脸型还有修长的身材倒是把我迷住了。
在布拉格的时间很短暂,按照我的传统,应该去登高。对布拉格的印象来自于两处,一个是交响情人梦的开头,另一个是余先生的描述,大概都告诉我这是一个建在山丘上的城市,房屋大多是红顶的。幸亏我手机里有德沃夏克的音乐,放着德八走在布拉格街上,这座城市显得格外有味儿,我想要是手机里有斯美塔那那就更好了。我很清楚我来布拉格的目的是什么,我若说是到此一游,未免显得有些俗气,但是我也找不到更好的词来概括。其实,到此一游也并不是那么俗,说俗是因为这年代大家都追求深刻,但我若不一次奢求太多,也可以就此知足然后感谢。感谢我可以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场,一座城市的场对于它来说应该是独一无二的。当然不是说任何城市都可以凭借到此一游感受到它的场,我想这取决于旅行者的状态和心情,也取决于那座城市本身的表达方式。这就好比恋爱,可以一见钟情,也可以日久生情。像布拉格和阿姆斯特丹这样用建筑和市景来表达的城市,我想都是可以一件钟情的。我一下子喜欢两座城市,还真是花心。果然城市和爱情一样,是摸不透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