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皇陵——麦田里的守望者
端午的几天假期,去了仰慕已久的大宋皇陵,皇陵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的巩义市(县级市)。巩义市原称巩县,南依中岳嵩山,北濒黄河天堑,东临虎牢关,西据黑石关,南有轩辕关“山河四塞、巩固不拔 ”而得名,历代因之。清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中写道:“惠公少子班又别封于巩,以奉王,是为东周惠公“,是故巩义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的周代。
巩义古代归洛阳管辖,一直都是京畿门户,但却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一直淹没在人们的视野之中。除了大宋皇陵,还有康百万庄园、石窟寺、杜甫故里及陵园等著名的古迹散落在小小的巩义城中。
巩义的大宋皇陵,北宋共有9个皇帝,除去被金人掳走的徽宗与钦宗,有7位皇帝葬在此,加上赵匡胤之父亲,俗称”七帝八陵“。除了这七帝八陵,宋代的功臣武将大多都葬在巩义,著名的有包拯与寇准,总计一千八百多个坟墓。巩义北毗洛水与黄河,南依中岳嵩山,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兵家必争之地,但却也因为这样的山川分布,导致了巩义成为来了一个名符其实的”阴宅“,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
按照皇帝的先后顺序,皇陵分别是:永安陵、永昌陵(太祖赵匡胤)、永熙陵(太宗赵光义)、永定陵(真宗赵恒)、永昭陵(仁宗赵祯)、永厚陵(英宗赵曙)、永裕陵(神宗赵顼)及永泰陵(哲宗赵熙)。
宋陵距今千年,被盗掘焚烧多次,只剩石像屹立于世,有望柱、象及驯象人、瑞禽、甪瑞、马与控马官、虎、羊、客使、武将、文臣、镇陵将军和宫人等。
………………………………………………分割线…………………………………………………………
永昌陵
永昌陵是一个寻访的皇陵,就座落在马路边的麦田上,先见宝顶,后见石刻,就那么突然间出现在一马平川的麦田上,顿时豁然开朗。这尊忸怩的镇陵武将估计已成为宋陵的标志,体态健硕,敦实憨厚,唐风余韵。
宋陵瑞兽,宋陵独有,上继唐陵的驼鸟浮雕而加以丰富发展,马面、龙身、鹰爪、凤尾,背景衬以山岳,小兽出没其间,与之呼应。论石雕之美,莫过于每个皇陵的瑞兽,英姿飒爽,尽展动态之美。
赵匡胤的永昌陵是北宋第一个营建的陵墓,太祖突然去世,生前并未建造陵园,只选定巩义,送葬队伍从开封出发,历经七月到达巩义,陵寝也恰好在七月完工,由此北宋皇帝生前皆不建造陵园,且陵寝都在死后七个月内完工。
永熙陵
寻赵匡胤父亲的陵寝不得,便来到永熙陵,并未隐没在田野中,一副整修的样子~永熙陵大象的鼻子粗犷,与后世的象鼻有明显区别,后文自会提到~
宋陵石像除了瑞兽是其独有,还包括这客使。每个陵寝都有客使,反映了宋代对外贸易的发达,既有波斯人的造型,也有东南亚人的造型,当年西域都被西夏、吐蕃与大理占据,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了对外贸易的主要通道,也是皇族获得奢侈品的重要渠道。
话说寻访永昌陵之时,包车的师傅就在车里阅读我们带去的宋陵资料。等我们到了永熙陵,他就开始给我们讲解起宋陵的石像以及皇帝的事情,如赵光义的“烛影斧声”,到了后来,他才意识到他所讲解的一切,我们都已翻阅过,然后就默默地离开独自欣赏了。。。
永定陵
永定陵应该是宋陵中唯一一个要收门票的地方,也是我此次寻访中唯二的被阻止照相的地方,不过被包车师傅顺利解围,赞一个!宋陵石像的美丽在于每一尊都不一样,每个陵有58尊石像,都有可观之处,蔚为大观。
永定陵的石像还属于宋早期,宋朝正处于上升期,石像也体态丰腴,就连控马官神马的都有种大腹便便的感觉。一直很神奇这么大的铃铛怎么可以一直悬挂千年。端午节期间一直下雨,皇陵泥泞得很,在永定陵门口碰到几个想进来参观的人,见我满脚的泥,便打道回府了~
永昭陵
永昭陵是唯一一个恢复地面建筑的皇陵,当初花了好几亿,原打算靠门票赚回点钱,谁知一点收入才不过十二万~陵园的主人是宋仁宗赵祯,也即是传说中被狸猫换太子的皇帝。
参观宋陵,从大门进入,会发现自己是一步一步往下走,最低点便是皇帝的宝顶,与明代皇陵“步步上升”的感觉截然不同,这也是宋陵的一个奇特的地方~这是源于堪舆学说的“五音姓利”,就是把人的姓氏分为宫商角徵羽,北宋的赵姓为角音,角音对应木行,木主东方,阳气在东,结论就是“东高西下谓之角地”(摘自《中华遗产》2013年第六期)
其实对宋朝历史不熟悉,但知道,仁宗之仁,孝宗之孝都是名符其实。仁宗之时,人才辈出,北宋达到了鼎盛,三苏,范仲淹,包拯,狄青等等皆在此朝,苏轼所说:“仁宗之世,号为多士,三世子孙,赖以为用。”而明代李贽更认为:仁宗一朝,“钜公辈出,尤千载一时也”。
永厚陵
永厚陵埋藏在居民区之中,甚是难找,主人英宗赵曙当政只有四年,据说想有作为,却无奈短命。这个永厚陵看守较严,不让拍照,还一路监督着我。。。这个客使的鼻屎、眼屎和耳屎都那么的恰到好处~
永厚陵安排到最后寻访,其实当时已经有点审美疲劳了,但是当一眼看到永厚陵石雕之时,还是被它们精美的细节所吸引~
永裕陵
永裕陵的主人是神宗赵顼,也便是王安石变法的总设计师~神宗的石刻已是北宋晚期,雕刻已趋成熟,形式有了更多的发展。
永裕陵的石像一直备受褒奖,也是被盗最为严重的一座陵园,许多石像都没了脑袋。宋代晚期,石像已经没有早期的大气磅礴,转为更加纤巧内敛,这一象鼻与前面永熙陵的象鼻一对比,便觉讨巧许多~象鞍的花纹也历代不一
到了后期,石像身材越来越纤细,更显文弱书生的气质。有人说这是宋朝走下坡的迹象,我认为可能是文人治国,书生习气已根深蒂固的表现~(身躯在全部宋陵石雕中特别显得修长苗条,头戴三梁冠,双手捧笏板,长袍着地,背后饰带结,两侧系玉佩。摘自网络)
永泰陵
石像到永泰陵,便是正正宗宗的北宋晚期。永泰陵的主人哲宗赵熙,当时新旧两党的隔阂已深,无法化解,成了北宋灭亡的一个远因,但我觉得他最大的错误便是把皇位传给了宋徽宗赵佶,听着就让人“着急”啊~~
好玩的依旧是客使,炯炯有神~大宋皇陵里的客使都比武将文臣矮,估计是要显示一下天朝的威严~
脸部特征与衣服纹饰让人深刻的镇陵武将,虽然颧骨很有肉,但比起北宋早期的武将,依然缺乏营养的感觉~
瑞兽依旧让人百看不厌,细节太多,应接不暇~
最后,给大家欣赏一下文臣对比图~
守陵千年,只为做一件浪漫的事
北宋,总的来讲是一个软实力超群的年代,个人认为软实力的辉煌程度甚至比唐代更甚,只可惜败给了少数民族的战马之下,可惜可惜啊~
巩义古代归洛阳管辖,一直都是京畿门户,但却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一直淹没在人们的视野之中。除了大宋皇陵,还有康百万庄园、石窟寺、杜甫故里及陵园等著名的古迹散落在小小的巩义城中。
巩义的大宋皇陵,北宋共有9个皇帝,除去被金人掳走的徽宗与钦宗,有7位皇帝葬在此,加上赵匡胤之父亲,俗称”七帝八陵“。除了这七帝八陵,宋代的功臣武将大多都葬在巩义,著名的有包拯与寇准,总计一千八百多个坟墓。巩义北毗洛水与黄河,南依中岳嵩山,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兵家必争之地,但却也因为这样的山川分布,导致了巩义成为来了一个名符其实的”阴宅“,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
按照皇帝的先后顺序,皇陵分别是:永安陵、永昌陵(太祖赵匡胤)、永熙陵(太宗赵光义)、永定陵(真宗赵恒)、永昭陵(仁宗赵祯)、永厚陵(英宗赵曙)、永裕陵(神宗赵顼)及永泰陵(哲宗赵熙)。
宋陵距今千年,被盗掘焚烧多次,只剩石像屹立于世,有望柱、象及驯象人、瑞禽、甪瑞、马与控马官、虎、羊、客使、武将、文臣、镇陵将军和宫人等。
………………………………………………分割线…………………………………………………………
永昌陵
![]() |
永昌陵是一个寻访的皇陵,就座落在马路边的麦田上,先见宝顶,后见石刻,就那么突然间出现在一马平川的麦田上,顿时豁然开朗。这尊忸怩的镇陵武将估计已成为宋陵的标志,体态健硕,敦实憨厚,唐风余韵。
![]() |
宋陵瑞兽,宋陵独有,上继唐陵的驼鸟浮雕而加以丰富发展,马面、龙身、鹰爪、凤尾,背景衬以山岳,小兽出没其间,与之呼应。论石雕之美,莫过于每个皇陵的瑞兽,英姿飒爽,尽展动态之美。
![]() |
岁月将石像陷入泥土,却未阻止其守候千年。 |
赵匡胤的永昌陵是北宋第一个营建的陵墓,太祖突然去世,生前并未建造陵园,只选定巩义,送葬队伍从开封出发,历经七月到达巩义,陵寝也恰好在七月完工,由此北宋皇帝生前皆不建造陵园,且陵寝都在死后七个月内完工。
永熙陵
![]() |
寻赵匡胤父亲的陵寝不得,便来到永熙陵,并未隐没在田野中,一副整修的样子~永熙陵大象的鼻子粗犷,与后世的象鼻有明显区别,后文自会提到~
![]() |
囧囧的客使 |
宋陵石像除了瑞兽是其独有,还包括这客使。每个陵寝都有客使,反映了宋代对外贸易的发达,既有波斯人的造型,也有东南亚人的造型,当年西域都被西夏、吐蕃与大理占据,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了对外贸易的主要通道,也是皇族获得奢侈品的重要渠道。
![]() |
卷卷的菊花~ |
话说寻访永昌陵之时,包车的师傅就在车里阅读我们带去的宋陵资料。等我们到了永熙陵,他就开始给我们讲解起宋陵的石像以及皇帝的事情,如赵光义的“烛影斧声”,到了后来,他才意识到他所讲解的一切,我们都已翻阅过,然后就默默地离开独自欣赏了。。。
永定陵
![]() |
大鼻孔的萌老虎 |
永定陵应该是宋陵中唯一一个要收门票的地方,也是我此次寻访中唯二的被阻止照相的地方,不过被包车师傅顺利解围,赞一个!宋陵石像的美丽在于每一尊都不一样,每个陵有58尊石像,都有可观之处,蔚为大观。
![]() |
我哒哒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 |
永定陵的石像还属于宋早期,宋朝正处于上升期,石像也体态丰腴,就连控马官神马的都有种大腹便便的感觉。一直很神奇这么大的铃铛怎么可以一直悬挂千年。端午节期间一直下雨,皇陵泥泞得很,在永定陵门口碰到几个想进来参观的人,见我满脚的泥,便打道回府了~
永昭陵
![]() |
永昭陵是唯一一个恢复地面建筑的皇陵,当初花了好几亿,原打算靠门票赚回点钱,谁知一点收入才不过十二万~陵园的主人是宋仁宗赵祯,也即是传说中被狸猫换太子的皇帝。
参观宋陵,从大门进入,会发现自己是一步一步往下走,最低点便是皇帝的宝顶,与明代皇陵“步步上升”的感觉截然不同,这也是宋陵的一个奇特的地方~这是源于堪舆学说的“五音姓利”,就是把人的姓氏分为宫商角徵羽,北宋的赵姓为角音,角音对应木行,木主东方,阳气在东,结论就是“东高西下谓之角地”(摘自《中华遗产》2013年第六期)
![]() |
不怒自威 |
其实对宋朝历史不熟悉,但知道,仁宗之仁,孝宗之孝都是名符其实。仁宗之时,人才辈出,北宋达到了鼎盛,三苏,范仲淹,包拯,狄青等等皆在此朝,苏轼所说:“仁宗之世,号为多士,三世子孙,赖以为用。”而明代李贽更认为:仁宗一朝,“钜公辈出,尤千载一时也”。
永厚陵
![]() |
最得人心的客使,那衣裳,那胡子,那翼冠,貌似是阿拉伯人? |
永厚陵埋藏在居民区之中,甚是难找,主人英宗赵曙当政只有四年,据说想有作为,却无奈短命。这个永厚陵看守较严,不让拍照,还一路监督着我。。。这个客使的鼻屎、眼屎和耳屎都那么的恰到好处~
![]() |
象鞍上莲花缎带以及奔跑的小象~ |
永厚陵安排到最后寻访,其实当时已经有点审美疲劳了,但是当一眼看到永厚陵石雕之时,还是被它们精美的细节所吸引~
永裕陵
![]() |
浮雕姿态多变,疏密交错,打破碑形外框的平直,更富动感 |
永裕陵的主人是神宗赵顼,也便是王安石变法的总设计师~神宗的石刻已是北宋晚期,雕刻已趋成熟,形式有了更多的发展。
![]() |
永裕陵的石像一直备受褒奖,也是被盗最为严重的一座陵园,许多石像都没了脑袋。宋代晚期,石像已经没有早期的大气磅礴,转为更加纤巧内敛,这一象鼻与前面永熙陵的象鼻一对比,便觉讨巧许多~象鞍的花纹也历代不一
![]() |
![]() |
到了后期,石像身材越来越纤细,更显文弱书生的气质。有人说这是宋朝走下坡的迹象,我认为可能是文人治国,书生习气已根深蒂固的表现~(身躯在全部宋陵石雕中特别显得修长苗条,头戴三梁冠,双手捧笏板,长袍着地,背后饰带结,两侧系玉佩。摘自网络)
![]() |
裙摆处尽显飘柔本色!~飘柔!就是这样自信! |
永泰陵
![]() |
石像到永泰陵,便是正正宗宗的北宋晚期。永泰陵的主人哲宗赵熙,当时新旧两党的隔阂已深,无法化解,成了北宋灭亡的一个远因,但我觉得他最大的错误便是把皇位传给了宋徽宗赵佶,听着就让人“着急”啊~~
![]() |
好玩的依旧是客使,炯炯有神~大宋皇陵里的客使都比武将文臣矮,估计是要显示一下天朝的威严~
![]() |
脸部特征与衣服纹饰让人深刻的镇陵武将,虽然颧骨很有肉,但比起北宋早期的武将,依然缺乏营养的感觉~
![]() |
瑞兽依旧让人百看不厌,细节太多,应接不暇~
最后,给大家欣赏一下文臣对比图~
![]() |
守陵千年,只为做一件浪漫的事
北宋,总的来讲是一个软实力超群的年代,个人认为软实力的辉煌程度甚至比唐代更甚,只可惜败给了少数民族的战马之下,可惜可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