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
2012/7/4 上越孟丽君
我想象不到在臺灣也能看到越劇,好吧,去年就看過了,還是在高雄,浙百的。這次是上海越劇院,他們不到高雄,這麽巧我們要去臺北。俺約了GX看了一場孟麗君。
這次上越到臺北演五場戯,中生代精銳盡出----大陸劇團出來演戲,都是名角。不過當初我看到戲單的時候,心裏就愣了一下,覺得這裡面名堂太大了。五場戯,就有三場徐王的戲,紅樓夢,西園記,孟麗君。范傅袁呂尹的看家戲都沒有。好吧,有梅龍鎮,算是范呂的新編戲;好吧,趙王子離開上越,中生代沒有尹派名角了,沒有尹派戲;但陳穎竟然只是在孟麗君裏打醬油演皇后,方亞芬演了出金派戲碧玉簪,這都是在搞哪一出啊?更詭異的是三出徐王的戲,重頭都給了錢惠麗和單仰萍,王志萍只演了西園記,還得換搭檔,這是剛剛梅花的待遇麽?莫非鄭國鳳離開上越,最受打擊的竟然是志萍?莫非上越的權力鬥爭已經塵埃落定?啊啊,戲外有戲,舞臺後面的戲只怕更火爆啊。
臺下怎麽鬥都好,舞臺上總歸要有好戲出來。這次的五場戯,其實除了西園記我嫌有點溫吞,其它我看哪出都很願意(梅龍鎮雖然是新編戲,可是難得的像舊戯的新編戲啊,多少年來少見的現象),選了孟麗君主要是時間最合適。不管怎麽說,坐在台下聼越劇,太舒服了,太享受了,太喜歡了。中个代的功力還是很過硬的,俺在冀望著這批人裏面更加靠近老一輩的水平的同時,也很有些擔心的希望這年輕一代的演員至少最終能達到中生代的水平啊。
戲是看得高興,還是有些話可以嘮叨。一是錢惠麗,喉嚨真是比全盛期差了很多啊,徐派的高音有點上不去了。當然當然,她的小皇帝還是非常可愛的。我總覺得,好像只有越劇版孟麗君裏面,小皇帝才可愛,其它版都是孟麗君和皇甫少華最突出。二是單仰萍,我一貫垂涎她的美色,不過也一直覺得她的王派有可提高之處甚多,而且怎麽覺得她唱得越來越軟了?孟麗君畢竟不是林妹妹,不一樣的。所以游上林的時候,我真是有些懷念鄭國鳳和王志萍。三是游上林居然有伴舞,太雷了。
我看戯的時候跟GX說,這出戯麽主要看兩折,探病和游上林,結果GX說覺得探病很好看,游上林沒太大感覺,因爲看到那個時候已經很久了,有點疲了。中場休息在游上林之後,我覺得這個安排很奇怪,應該在之前,這樣上下半場都有看頭,演員也能歇歇,觀衆也能休息一下。話説探病一折,章瑞虹和單仰萍真是好,特別入戲,而且這個時候嗓子也都開了。開場的時候,大家嗓子都挺明顯的還沒找到狀態呢。所以中場更應該安排在游上林之前,起碼仰萍可以歇一下嗓子。
周日下午的戲,有7、8成上座率,我覺得很不錯,畢竟是越劇,隔著地域文化呢。觀衆裏老頭老太很多,後面有一位老太太講上海話,俺聼了很親切。旁邊有兩人看戯時講話略微大聲,被前排的老頭回過頭來嚴厲斥責,俺覺得老先生有點過,看戯不嚼點舌根多難受啊?人家又沒有真的大聲喧嘩。
嗯,總體講,還是很幸福的經歷。
2011/11/ 浙百梁祝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到台湾演出,巡演四个地方,包括高雄。俺听说的时候异常激动,越剧能来高雄,这太不容易了,那感觉好比一年一度送戏下乡般难得。俺数着日子盼哪,早早写了信去索票――嗯,居然还是免费的,没想到盼了一半的日子居然出现一些状况导致俺去不成了,心中可是懊恼啊。谁知演出前一天峰回路转,俺居然又能去了。这场戏看得一波三折,真是不容易。
浙百么向来以茅威涛为主打,不过俺早早知道演出分A组B组,A组演员由茅威涛领衔,不开放给普通观众,全部是企业包场。茅老早款起来啦,款到现在居然只演给款爷看了。嘿嘿。不过我倒不觉得遗憾,大约在台湾这地方能看到一场越剧已经是祖宗保佑,再则这些年茅威涛的喉咙也大不如前了。
A組演员:梁山伯――茅威涛,祝英台――章益清,祝員外――董柯娣,師母――洪瑛,四九――魏春芳,銀心――徐叶娜
B組演员:梁山伯――魏春芳,祝英台――周艳,祝員外――孔立萍,師母――何炯华,四九――徐叶娜,銀心――朱丹萍
B组的演员我倒是一概不熟。梁山伯出场的时候我愣了一下,怎地扮相有点似茅威涛?伊一张嘴我更是大吃一惊,简直和茅威涛一模一样啊。整场看下来,岂止声音、扮相,那耸肩、那背手、那斜身,活脱脱茅威涛翻版。我记得前几年听过浙百一个小生蔡浙飞,唱得也是和茅威涛像得不得了,还曾见过谣言说某次茅威涛演出对口型,后台就是蔡浙飞在唱。这次又发现一个像得不得了的魏春芳。中生代越剧演员中,还有哪一位有这样高肖相度的弟子?是因为茅威涛的舞台辨识率太高还是有什么其它原因?倒是蔡浙飞的名字出现在书生的演员名单里,早几年我还以为她是茅威涛的得意弟子,不知如今怎么变成龙套了?
说唱腔,魏春芳反正就是个小茅威涛,要说是尹派也基本听不出来了,不知道茅派这个词什么时候能真正叫响。她倒是演得甚好,感情十分饱满,比起祝英台,在情感上吸引人得多。祝英台相较之下还是疏离了点,苦戏较投入,整体感觉是在演戏,而魏春芳已经成为梁山伯了。以茅弟子的舞台吸引力来看,虽然我早宣称茅威涛喉咙不大好了,但她演起来应该会更加有感染力。演祝英台的周艳应该是傅派,不是那么像声音也不是那么华丽,但也无大过。另外祝员外还是不错的,听得出是张派老生的路数,嗓子也不错。初上场的时候可能有点紧张,气息没有调匀,后面便好了。
说起来梁祝也是熟极了的一出戏,但熟的是范傅和范袁的,还真没整出看过其它派别的梁祝。茅版这个腔,应该也是新编的吧,还不错的,听着流畅舒服,比起前两年那个明星版梁祝里面王君安的尹派十八相送,还是好太多了。当然对于我这样的观众,肯定范派梁山伯最好听,但我相信没有听过范山伯的人,一定会觉得这个非常好。这版的祝英台我觉得还是傅派的,只是演员入戏不深,反映在唱腔上也寡淡了些,当然这大概也是唱功尚浅的缘故。比如一个小细节,十八相送最后,祝英台许九妹,然后唱了一句“梁兄你花轿早来抬”。我记得当年袁雪芬唱的这一句,真是婉转多情哀怨期待,令我印象深刻;这晚上唱到这里,我还专门留了意,结果蜻蜓点水一样就过去了。
看完这台戏,还是感叹,梁祝毕竟是范傅/袁的最好看。
浙百的新编梁祝,最大的亮点是扇子舞吧。我记得当年出来的时候,网络上一片沸腾,爱得爱死,骂的骂死,我在网上看了一段茅威涛的回十八,觉得真是炫死。今天终于看了全本,基本上我觉得这个折扇舞还是挺有创意的,对于很多类型的舞台表演大概都可以有示范和借鉴的作用,如果观众不太看中国传统戏、或者没看过旧本梁祝、或者外国人,完全可以想见其心中的震撼。呵呵。我说了这句话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对这个新版,算是理智上有一定的肯定而感情上不完全喜爱吧。毕竟拿了折扇跳舞就没有水袖了,没有水袖的旧戏舞台实在是个缺憾。
再说他们改的情节,经典的段子倒都在,但十八相送居然砍了一半,相应的回十八也完全是新编的了,山伯临终也和弦下调毫无瓜葛(这个还能理解,毕竟不是范派的)。回十八还算有点新意,可急吼吼短簇簇的十八相送实在是让俺郁闷哪。至于一些新编唱词的雷,比如“这碗水是他的尊重与人品……这碗水是我的……(不记得了)”,俺就忍了。呵呵。
还有那个服装,有点雷。梁祝的书生衫也就是在传统样式上改了一点,可觉得很怪异,我想了想大概是因为颜色,最觉得怪异的是十八相送一场,两人一亮相我吓了一跳,怎么像是要拜堂了?还有四九、银心头上顶的那个书卷,是书卷吧?看着真别扭。
注意到两个发音细节。“呆”读作dai而不是ai了,“限”读作yan而不是han了。浙百一贯如此么?
看起来好像是批评得多了点,但我向来长于批评不擅赞扬。虽然说了这么一大堆,能看到这场戏,特别是我现在的状况,确实感觉非常幸福。
我想象不到在臺灣也能看到越劇,好吧,去年就看過了,還是在高雄,浙百的。這次是上海越劇院,他們不到高雄,這麽巧我們要去臺北。俺約了GX看了一場孟麗君。
這次上越到臺北演五場戯,中生代精銳盡出----大陸劇團出來演戲,都是名角。不過當初我看到戲單的時候,心裏就愣了一下,覺得這裡面名堂太大了。五場戯,就有三場徐王的戲,紅樓夢,西園記,孟麗君。范傅袁呂尹的看家戲都沒有。好吧,有梅龍鎮,算是范呂的新編戲;好吧,趙王子離開上越,中生代沒有尹派名角了,沒有尹派戲;但陳穎竟然只是在孟麗君裏打醬油演皇后,方亞芬演了出金派戲碧玉簪,這都是在搞哪一出啊?更詭異的是三出徐王的戲,重頭都給了錢惠麗和單仰萍,王志萍只演了西園記,還得換搭檔,這是剛剛梅花的待遇麽?莫非鄭國鳳離開上越,最受打擊的竟然是志萍?莫非上越的權力鬥爭已經塵埃落定?啊啊,戲外有戲,舞臺後面的戲只怕更火爆啊。
臺下怎麽鬥都好,舞臺上總歸要有好戲出來。這次的五場戯,其實除了西園記我嫌有點溫吞,其它我看哪出都很願意(梅龍鎮雖然是新編戲,可是難得的像舊戯的新編戲啊,多少年來少見的現象),選了孟麗君主要是時間最合適。不管怎麽說,坐在台下聼越劇,太舒服了,太享受了,太喜歡了。中个代的功力還是很過硬的,俺在冀望著這批人裏面更加靠近老一輩的水平的同時,也很有些擔心的希望這年輕一代的演員至少最終能達到中生代的水平啊。
戲是看得高興,還是有些話可以嘮叨。一是錢惠麗,喉嚨真是比全盛期差了很多啊,徐派的高音有點上不去了。當然當然,她的小皇帝還是非常可愛的。我總覺得,好像只有越劇版孟麗君裏面,小皇帝才可愛,其它版都是孟麗君和皇甫少華最突出。二是單仰萍,我一貫垂涎她的美色,不過也一直覺得她的王派有可提高之處甚多,而且怎麽覺得她唱得越來越軟了?孟麗君畢竟不是林妹妹,不一樣的。所以游上林的時候,我真是有些懷念鄭國鳳和王志萍。三是游上林居然有伴舞,太雷了。
我看戯的時候跟GX說,這出戯麽主要看兩折,探病和游上林,結果GX說覺得探病很好看,游上林沒太大感覺,因爲看到那個時候已經很久了,有點疲了。中場休息在游上林之後,我覺得這個安排很奇怪,應該在之前,這樣上下半場都有看頭,演員也能歇歇,觀衆也能休息一下。話説探病一折,章瑞虹和單仰萍真是好,特別入戲,而且這個時候嗓子也都開了。開場的時候,大家嗓子都挺明顯的還沒找到狀態呢。所以中場更應該安排在游上林之前,起碼仰萍可以歇一下嗓子。
周日下午的戲,有7、8成上座率,我覺得很不錯,畢竟是越劇,隔著地域文化呢。觀衆裏老頭老太很多,後面有一位老太太講上海話,俺聼了很親切。旁邊有兩人看戯時講話略微大聲,被前排的老頭回過頭來嚴厲斥責,俺覺得老先生有點過,看戯不嚼點舌根多難受啊?人家又沒有真的大聲喧嘩。
嗯,總體講,還是很幸福的經歷。
2011/11/ 浙百梁祝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到台湾演出,巡演四个地方,包括高雄。俺听说的时候异常激动,越剧能来高雄,这太不容易了,那感觉好比一年一度送戏下乡般难得。俺数着日子盼哪,早早写了信去索票――嗯,居然还是免费的,没想到盼了一半的日子居然出现一些状况导致俺去不成了,心中可是懊恼啊。谁知演出前一天峰回路转,俺居然又能去了。这场戏看得一波三折,真是不容易。
浙百么向来以茅威涛为主打,不过俺早早知道演出分A组B组,A组演员由茅威涛领衔,不开放给普通观众,全部是企业包场。茅老早款起来啦,款到现在居然只演给款爷看了。嘿嘿。不过我倒不觉得遗憾,大约在台湾这地方能看到一场越剧已经是祖宗保佑,再则这些年茅威涛的喉咙也大不如前了。
A組演员:梁山伯――茅威涛,祝英台――章益清,祝員外――董柯娣,師母――洪瑛,四九――魏春芳,銀心――徐叶娜
B組演员:梁山伯――魏春芳,祝英台――周艳,祝員外――孔立萍,師母――何炯华,四九――徐叶娜,銀心――朱丹萍
B组的演员我倒是一概不熟。梁山伯出场的时候我愣了一下,怎地扮相有点似茅威涛?伊一张嘴我更是大吃一惊,简直和茅威涛一模一样啊。整场看下来,岂止声音、扮相,那耸肩、那背手、那斜身,活脱脱茅威涛翻版。我记得前几年听过浙百一个小生蔡浙飞,唱得也是和茅威涛像得不得了,还曾见过谣言说某次茅威涛演出对口型,后台就是蔡浙飞在唱。这次又发现一个像得不得了的魏春芳。中生代越剧演员中,还有哪一位有这样高肖相度的弟子?是因为茅威涛的舞台辨识率太高还是有什么其它原因?倒是蔡浙飞的名字出现在书生的演员名单里,早几年我还以为她是茅威涛的得意弟子,不知如今怎么变成龙套了?
说唱腔,魏春芳反正就是个小茅威涛,要说是尹派也基本听不出来了,不知道茅派这个词什么时候能真正叫响。她倒是演得甚好,感情十分饱满,比起祝英台,在情感上吸引人得多。祝英台相较之下还是疏离了点,苦戏较投入,整体感觉是在演戏,而魏春芳已经成为梁山伯了。以茅弟子的舞台吸引力来看,虽然我早宣称茅威涛喉咙不大好了,但她演起来应该会更加有感染力。演祝英台的周艳应该是傅派,不是那么像声音也不是那么华丽,但也无大过。另外祝员外还是不错的,听得出是张派老生的路数,嗓子也不错。初上场的时候可能有点紧张,气息没有调匀,后面便好了。
说起来梁祝也是熟极了的一出戏,但熟的是范傅和范袁的,还真没整出看过其它派别的梁祝。茅版这个腔,应该也是新编的吧,还不错的,听着流畅舒服,比起前两年那个明星版梁祝里面王君安的尹派十八相送,还是好太多了。当然对于我这样的观众,肯定范派梁山伯最好听,但我相信没有听过范山伯的人,一定会觉得这个非常好。这版的祝英台我觉得还是傅派的,只是演员入戏不深,反映在唱腔上也寡淡了些,当然这大概也是唱功尚浅的缘故。比如一个小细节,十八相送最后,祝英台许九妹,然后唱了一句“梁兄你花轿早来抬”。我记得当年袁雪芬唱的这一句,真是婉转多情哀怨期待,令我印象深刻;这晚上唱到这里,我还专门留了意,结果蜻蜓点水一样就过去了。
看完这台戏,还是感叹,梁祝毕竟是范傅/袁的最好看。
浙百的新编梁祝,最大的亮点是扇子舞吧。我记得当年出来的时候,网络上一片沸腾,爱得爱死,骂的骂死,我在网上看了一段茅威涛的回十八,觉得真是炫死。今天终于看了全本,基本上我觉得这个折扇舞还是挺有创意的,对于很多类型的舞台表演大概都可以有示范和借鉴的作用,如果观众不太看中国传统戏、或者没看过旧本梁祝、或者外国人,完全可以想见其心中的震撼。呵呵。我说了这句话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对这个新版,算是理智上有一定的肯定而感情上不完全喜爱吧。毕竟拿了折扇跳舞就没有水袖了,没有水袖的旧戏舞台实在是个缺憾。
再说他们改的情节,经典的段子倒都在,但十八相送居然砍了一半,相应的回十八也完全是新编的了,山伯临终也和弦下调毫无瓜葛(这个还能理解,毕竟不是范派的)。回十八还算有点新意,可急吼吼短簇簇的十八相送实在是让俺郁闷哪。至于一些新编唱词的雷,比如“这碗水是他的尊重与人品……这碗水是我的……(不记得了)”,俺就忍了。呵呵。
还有那个服装,有点雷。梁祝的书生衫也就是在传统样式上改了一点,可觉得很怪异,我想了想大概是因为颜色,最觉得怪异的是十八相送一场,两人一亮相我吓了一跳,怎么像是要拜堂了?还有四九、银心头上顶的那个书卷,是书卷吧?看着真别扭。
注意到两个发音细节。“呆”读作dai而不是ai了,“限”读作yan而不是han了。浙百一贯如此么?
看起来好像是批评得多了点,但我向来长于批评不擅赞扬。虽然说了这么一大堆,能看到这场戏,特别是我现在的状况,确实感觉非常幸福。
-
轻苇舞浪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18 16:4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