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農人與懶人(vs. 外地人與在地人)
《8.1》
“懶人是幹不了農活的”。
翻完地之後,對此深有感觸(事實上,才一開始翻地,這感觸就生成了)。因為我也算是衝著“懶人種地”而來的。
不過,這話更確切的意思應是:“大理傳統農耕法不適合懶人”。這並非不鼓勵懶人務農,因為:-
(一)農耕是最直接能讓人們了解餐桌上食物的來源的方法之一,不止是蔬菜瓜果,還包括家禽(它們也將直接吃從地裡長出來的食物)。
(二)農耕讓人了解土地與自身所處的環境。
(三)農耕方法百花齊放,當各地多樣的傳統農業愈向成為單一的化學農業靠攏,世界各地還有許多偉大的人也已經或仍然在實踐和發展不一般的農耕方法,這麼多的選擇,鼓勵著我們去下地種田。(廣為傳頌的人物有福岡正信、木村秋則、bill morrison、Rudolf Steiner等,在生態農業的圈子裡,似乎沒有不談自然農法、樸門、生物動力農耕等的。)
《8.2》
日本的福岡正信在『一根稻草的革命』書中所提的理念和想法拓展了我的農耕知識,尤其他說種地應該是適合懶人幹的活。福岡所提倡的,對於考慮去種地的我而言是主要動力,因為種地不一定很辛苦很困難啊!懶人也可種地!
然而,福岡的理念和生活方式,看來是一種我們所能憧憬的完美狀態。每當我牛兒般的在農田中幹活,心裡就會感嘆自己正在做的事,怎麼看都不像是懶人種地。它與我所憧憬的農耕背道而馳。這挺打擊意志的。
幸好,我這人幹什麼都有點牛脾氣 ---尤其是考驗體力勞動的事。我認清了事實,身為農耕門外漢,我顯然還無法以本身的能力和學問去實踐任何一種另類的農耕法。於是我決定暫時擱下拋開聽來的、看來的那些農耕法及“美好農耕生活“,轉而從零開始的學習農耕 ---在地的農耕法。
《8.3》
了解當地,甚至融入當地是必要的(這是曾經的公益工作經驗能給我的最好的思想基礎)。我既要學習農耕和過自耕生活,那麼,體驗大眾農作、了解農人的辛勤和心思及生活也是必要的,從中將更能使我了解懶人農耕和生態農耕的意義。
在大理這片農業大地之上,我們是“偽農夫”,也是外來人。對於在地的農耕方式和農人生活情況值得我們更多的去了解。
來大理的時間雖不長,但見識了某些人開口閉口要種地,大談闊論有機種植,逢人必說該食用有機蔬菜,等等。如此的情景令人感動,大理果然不一樣,我們以為同道人甚眾。可是很快的,我們就發現了這麼一個事實,這群人之中,真正願意走入農田的、接觸泥土的人很少,真正有意識的去尊重當地人,尤其耕作者的,也少。
《8.4》
有些人走入農田,但更多的是習慣性的去享受矯情的一兩小時,而非去認識日漸衰壞和慢性中毒的大地與環境,或日漸失去原味的菜瓜水果,更非去與農夫做朋友。
有些人下地了,然後開始討厭太陽,那時候他們會暫忘大理陽光的美好。有些人禁不住排斥黑而污的土,似乎勞苦是唯一與之相關的事情,而不是桌上的佳餚。
也有另一些人,離開了農田就失憶了,彷彿完全不知道農活有多苦,農人獲取生活收入有多難。所以他們在買菜、買肉或買任何農作品時,無法克制自己不喊貴,儘管大理的蔬菜可能已經賤至至賤。買菜的他們,也會沒來由的質疑大地之子是騙子,也許只因為農人大多挑著扁擔或背著籮筐。
《8.5》
在大理開始種地之後,我馬上發現當地農夫對於種地的認真態度。對於農活,有些農夫甚至可以說是完美主義者。舉例說,許多大理農夫會在起壟時利用特定工具(繩索)往兩頭拉緊拉直,以繩為界,藉此將田壟邊界線理得非常直、非常整齊。令人嘆為觀止。
於是我也要求房東借工具並旁觀指導,希望實驗這個起壟方法。我們在拉繩定位時,來了一位外來種地人,他捧腹大笑的喊道:“翻土還要用繩子啊?好搞笑哦!”我沒有當面反駁,但察覺到房東臉上的寒意。這件事說明了,最搞笑的是他本人,因為只需在平日經過農田時稍微有一絲觀察意願,他不可能沒發現有多少當地農夫在起壟時幹這個”搞笑活“。
《8.6》
偽農夫和偽懶人農法,經常如此。不過如此。
這不是我要多懶人農法,它至少應該包含了《8.1》(一)、(二)、(三)。
“懶人是幹不了農活的”。
翻完地之後,對此深有感觸(事實上,才一開始翻地,這感觸就生成了)。因為我也算是衝著“懶人種地”而來的。
不過,這話更確切的意思應是:“大理傳統農耕法不適合懶人”。這並非不鼓勵懶人務農,因為:-
(一)農耕是最直接能讓人們了解餐桌上食物的來源的方法之一,不止是蔬菜瓜果,還包括家禽(它們也將直接吃從地裡長出來的食物)。
(二)農耕讓人了解土地與自身所處的環境。
(三)農耕方法百花齊放,當各地多樣的傳統農業愈向成為單一的化學農業靠攏,世界各地還有許多偉大的人也已經或仍然在實踐和發展不一般的農耕方法,這麼多的選擇,鼓勵著我們去下地種田。(廣為傳頌的人物有福岡正信、木村秋則、bill morrison、Rudolf Steiner等,在生態農業的圈子裡,似乎沒有不談自然農法、樸門、生物動力農耕等的。)
《8.2》
日本的福岡正信在『一根稻草的革命』書中所提的理念和想法拓展了我的農耕知識,尤其他說種地應該是適合懶人幹的活。福岡所提倡的,對於考慮去種地的我而言是主要動力,因為種地不一定很辛苦很困難啊!懶人也可種地!
然而,福岡的理念和生活方式,看來是一種我們所能憧憬的完美狀態。每當我牛兒般的在農田中幹活,心裡就會感嘆自己正在做的事,怎麼看都不像是懶人種地。它與我所憧憬的農耕背道而馳。這挺打擊意志的。
幸好,我這人幹什麼都有點牛脾氣 ---尤其是考驗體力勞動的事。我認清了事實,身為農耕門外漢,我顯然還無法以本身的能力和學問去實踐任何一種另類的農耕法。於是我決定暫時擱下拋開聽來的、看來的那些農耕法及“美好農耕生活“,轉而從零開始的學習農耕 ---在地的農耕法。
《8.3》
了解當地,甚至融入當地是必要的(這是曾經的公益工作經驗能給我的最好的思想基礎)。我既要學習農耕和過自耕生活,那麼,體驗大眾農作、了解農人的辛勤和心思及生活也是必要的,從中將更能使我了解懶人農耕和生態農耕的意義。
在大理這片農業大地之上,我們是“偽農夫”,也是外來人。對於在地的農耕方式和農人生活情況值得我們更多的去了解。
來大理的時間雖不長,但見識了某些人開口閉口要種地,大談闊論有機種植,逢人必說該食用有機蔬菜,等等。如此的情景令人感動,大理果然不一樣,我們以為同道人甚眾。可是很快的,我們就發現了這麼一個事實,這群人之中,真正願意走入農田的、接觸泥土的人很少,真正有意識的去尊重當地人,尤其耕作者的,也少。
《8.4》
有些人走入農田,但更多的是習慣性的去享受矯情的一兩小時,而非去認識日漸衰壞和慢性中毒的大地與環境,或日漸失去原味的菜瓜水果,更非去與農夫做朋友。
有些人下地了,然後開始討厭太陽,那時候他們會暫忘大理陽光的美好。有些人禁不住排斥黑而污的土,似乎勞苦是唯一與之相關的事情,而不是桌上的佳餚。
也有另一些人,離開了農田就失憶了,彷彿完全不知道農活有多苦,農人獲取生活收入有多難。所以他們在買菜、買肉或買任何農作品時,無法克制自己不喊貴,儘管大理的蔬菜可能已經賤至至賤。買菜的他們,也會沒來由的質疑大地之子是騙子,也許只因為農人大多挑著扁擔或背著籮筐。
《8.5》
在大理開始種地之後,我馬上發現當地農夫對於種地的認真態度。對於農活,有些農夫甚至可以說是完美主義者。舉例說,許多大理農夫會在起壟時利用特定工具(繩索)往兩頭拉緊拉直,以繩為界,藉此將田壟邊界線理得非常直、非常整齊。令人嘆為觀止。
於是我也要求房東借工具並旁觀指導,希望實驗這個起壟方法。我們在拉繩定位時,來了一位外來種地人,他捧腹大笑的喊道:“翻土還要用繩子啊?好搞笑哦!”我沒有當面反駁,但察覺到房東臉上的寒意。這件事說明了,最搞笑的是他本人,因為只需在平日經過農田時稍微有一絲觀察意願,他不可能沒發現有多少當地農夫在起壟時幹這個”搞笑活“。
《8.6》
偽農夫和偽懶人農法,經常如此。不過如此。
這不是我要多懶人農法,它至少應該包含了《8.1》(一)、(二)、(三)。
![]() |
有些事物令人覺得搞笑,只是因為我們不去了解它們所附在地色彩。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