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宪庭:“中国当代艺术的西方高端市场本就是一个空中楼阁 它的形成和坍塌同样不值得大惊小怪”
艺术和艺术市场是两码事,艺术市场是商业,最终的目的是赢利。而任何社会的功利都是艺术止步的红线。因此我甚至主张把艺术和作品分开,艺术是艺术家创作过程和作品没有被社会化的鲜活状态,当作品脱离艺术家进入社会系统的时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被社会主流意识妖魔化的可能。我写《独立电影在中国的生存可能性》第一段就谈这个:“当代艺术在中
栗宪庭
99艺术网郭赟(以下简称郭):最近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危机使得艺术市场出现前所未有的大萧条,而此前很多天价艺术作品和明星艺术家似乎都存在被否定的危险,我忽然间觉得中国近年来的艺术发展,更多的是一种经济行为,而与艺术本身的关系显得比较模糊。
栗宪庭:艺术和艺术市场是两码事,艺术市场是商业,最终的目的是赢利。而任何社会的功利都是艺术止步的红线。因此我甚至主张把艺术和作品分开,艺术是艺术家创作过程和作品没有被社会化的鲜活状态,当作品脱离艺术家进入社会系统的时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被社会主流意识妖魔化的可能。我写《独立电影在中国的生存可能性》第一段就谈这个:“当代艺术在中国并没有成为主流文化现象,充其量只是被大众知道有这么回事而已,知道这回事,还不是因为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上被拍出很高的价钱,之后又通过中国媒体的炒作,才被大众知道的吗?更糟糕的是媒体只是制造了一个假象,这个假象是因为中国媒体离开中国当代艺术的最基本的艺术价值,把艺术家当成了财富明星去炒作之后才被制造出来的,那是一个被歪曲了的当代艺术的形象。我以为当代艺术在中国,如果真正改变了中国的审美价值系统,改变了大众审美的习惯时,它才能成为主流文化现象,实际情况我们离这个目标还差得远呢。”
郭:我有时候觉得中国特别缺少一些有生命力、具有生机的文化形态存在,有的只是商业上的生机,比如艺术界,很多艺术家他们卖画卖的非常好,动辄几百万、上千万。但是这些商业神话好像与文化本身是有差异的。
栗宪庭:卖得好和卖得不好,都不足以作为艺术好坏的评判标准。大家都在批判市场,很多批评家都在骂这个市场。其实我不这样看,一方面,我觉得这些拍几百万、上千万的东西,跟艺术家没有太大的关系,这些画可能在多少年前就被某一个人买走了,高价艺术市场是他们自己炒作的过程,和艺术家关系并不太大。当然艺术家因此受诱惑模仿和跟风是另外一回事。更重要的方面是,西方拍卖中国当代艺术的高端市场,对中国的艺术和市场来说,始终是一个空中楼阁,1991年我就写过《美元冲击下的当代中国油画》,1996年写过《中国的艺术市场需要自己创造》,1997年写过《近年中国艺术市场的“无价值标准收藏”》,近二十年的时间我一直在强调西方有关中国艺术的市场那只是人家事情。我想没有人注意到我写过这些东西。所以,2005年以后,当中国的当代艺术在西方市场拍出高价之后,这个市场就突然形成一种冲击波,各色人等反映强烈得令我吃惊,在我看来,那有什么了不起的?人家就是这样玩的!你干嘛要把这种市场信息看那么重!这种空中楼阁影响到中国的艺术创作,该反省的是我们自己,是那些经不住诱惑的模仿者,当然包括自己模仿自己的那些明星艺术家,但是即使如此,一定不能把他们在特殊情景中最初的作品和后来的模仿品放到一起说事情!现在好了,今年中国当代艺术的伦敦拍卖下跌近百分之五十,这个空中楼阁突然间坍塌了,于是又有人大惊小怪了。潮起就有潮落,本自然而然,有没有金融危机都会潮起潮落的,上千万拍卖本是空中楼阁,它的坍塌与它的形成一样不值得大惊小怪!
因此,我们不能因为这个空中楼阁的坍塌而一味反对市场,市场就是一把双刃剑。在中国这样一个没有赞助艺术家的社会里,中国的艺术家——尤其是自由艺术家如果不卖画,他就很难生存的。所以,在中国必须建立一个良好艺术市场机制是非常必要的。我为什么这几年一直在倡导低端市场?有人说:我这个低端市场要弄成“潘家园”和“大芬村”。但是他忘了我前面有几个非常重要的词——“自创”——我不敢用“原创”,原创这个引进西方当代艺术的概念是有特指的,“自创”指的是自己创作的作品;“自选”,还有“低门槛”。我所以说西方有关中国当代艺术的高端市场是空中楼阁,就是指那是少数人尤其是少数境外有钱人玩的游戏,他既跟大多数中国艺术家没有关系,也跟大多数中国的藏家没有关系,更与中国的大众没有关系。而艺术对于现代社会,它的基本原则就是人人都有欣赏和拥有艺术品权力的社会。我希望的低端市场是中国的老百姓——有一点闲钱的老百姓和艺术家直接见面的市场。只有有了这个市场,才可以把艺术在审美和买卖当中,重新建立一个价值和价格的系统。包括一个普通的白领,他装修的时候,我希望他不是去买一件复制品或者行画,而是去买一件艺术家的原作,他可能花不起十几万买一件作品,但他可以花一万块钱,甚至花五千块钱、两千块钱买一个艺术品。如果这种交流产生以后,就会变成一个非常良好的市场。然后这个市场自下而上一层一层的逐步建立起一个艺术市场的金字塔。这种艺术市场的金字塔就是一种脱离西方话语霸权的文化建设!
这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尤其首先是艺术家的努力,艺术家不要把自己看的那么高,放下动辄几万元几十万元象牙塔式的念头,再说低端市场一旦形成,市场规律也会逼迫没有生计的艺术家放弃高价的幻想,有人会觉得低端市场里的东西一定会烂,但我觉得要把烂和不烂,或者好与不好这个问题,交给一层一层的市场——低端市场之上是各级画廊的市场去选择,交给社会各级评价系统去筛选。当然首先把它交给大众去评判,我讲过“在消费社会里,人人都是批评家比人人都是艺术家的角色意识更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批评家也一定是会起作用的,只是,我把批评家放进“人人都是批评家”的艺术生态中了,不要高估批评家,也不要低估大众,就让它自然而然各自发挥自己作用好了。
郭:我原来对艺术集市也不太理解,你现在一说原创这个概念,我忽然间就明白了。但是我又有一个疑问,就是既原创又低端的市场,是不是只有非成名艺术家才可能介入呢?
栗宪庭:这就要看那些成名艺术家怎么来的了。张晓刚有些作品在九十年代初也只有几百美金,方力钧最重要的大幅作品当时也只有两到三千美金。为什么一个年轻人不成名的时候不能够这样呢?有人说有些批评家一开价都是多少万,我从来没有收过这么多的钱。就是一个画廊给我的稿费,很少超过一万块钱的,艺术家给我的稿费有时也只是几千块钱,我觉得这样就比那些民工幸运太多了,我从来没有把自己的价钱定到什么程度。为什么一定要把自己放在象牙塔里?低端也从自己做起。
郭:不过现在很多艺术家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已经变得非常浮躁,建立这么一个市场恐怕会有很多困难。
栗宪庭:这就需要市场自身制约了,你卖不出去就没有饭吃,没饭吃的时候只能降价。我也是这样,我没饭吃的话,一千块钱一篇稿子也可以啊,为什么不可以呢?“几十万”的标准是从哪儿来的呀?我不是太明白,我跟不上时代了,有人说我过时了,对呀,我好想过时了就没有人再找我写稿子了,没有记者再来采访我了,那多好呀,我老了,就想过安静日子,求求你们以后不要再采访我了。
郭:今年的金融危机以后的拍卖就不是很乐观。
栗宪庭:这个很正常,我非常高兴看到金融危机,因为我前年就意识到了,奥运会结束以后,市场马上就会这样,我前几年就这样说了。这个是正常的,哪有一直往上走的,那成什么了?不可能一直往上走的,这样可以让中国的艺术家冷静一下。
郭:对,这几年来,艺术界也受到了很大的批判。说大家都忙着去赚钱,都没有正儿八经地想学术或者是创作。所以,我觉得是否金融危机一来,反而会促使很多艺术家真正地沉下心去关注艺术本身呢?
栗宪庭:我觉得是无关的,金融危机也罢,不金融危机也罢,都不应该把这个问题考虑在艺术创作内,自己的艺术创作和这个是没有关系的,就是不要考虑。它涨也好,降也罢,都跟我无关,艺术创作就是这样一个东西。我一直在说一个定力,就是你的定力是不受外界干扰的。这个市场卖的好与不好跟你有什么关系?你是搞创作,又不是搞商业的?比如你是画商,金融危机对你是有直接影响的,那么对你的艺术有什么影响啊?没有人高价买画,那就便宜一点呀。(
栗宪庭
99艺术网郭赟(以下简称郭):最近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危机使得艺术市场出现前所未有的大萧条,而此前很多天价艺术作品和明星艺术家似乎都存在被否定的危险,我忽然间觉得中国近年来的艺术发展,更多的是一种经济行为,而与艺术本身的关系显得比较模糊。
栗宪庭:艺术和艺术市场是两码事,艺术市场是商业,最终的目的是赢利。而任何社会的功利都是艺术止步的红线。因此我甚至主张把艺术和作品分开,艺术是艺术家创作过程和作品没有被社会化的鲜活状态,当作品脱离艺术家进入社会系统的时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被社会主流意识妖魔化的可能。我写《独立电影在中国的生存可能性》第一段就谈这个:“当代艺术在中国并没有成为主流文化现象,充其量只是被大众知道有这么回事而已,知道这回事,还不是因为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上被拍出很高的价钱,之后又通过中国媒体的炒作,才被大众知道的吗?更糟糕的是媒体只是制造了一个假象,这个假象是因为中国媒体离开中国当代艺术的最基本的艺术价值,把艺术家当成了财富明星去炒作之后才被制造出来的,那是一个被歪曲了的当代艺术的形象。我以为当代艺术在中国,如果真正改变了中国的审美价值系统,改变了大众审美的习惯时,它才能成为主流文化现象,实际情况我们离这个目标还差得远呢。”
郭:我有时候觉得中国特别缺少一些有生命力、具有生机的文化形态存在,有的只是商业上的生机,比如艺术界,很多艺术家他们卖画卖的非常好,动辄几百万、上千万。但是这些商业神话好像与文化本身是有差异的。
栗宪庭:卖得好和卖得不好,都不足以作为艺术好坏的评判标准。大家都在批判市场,很多批评家都在骂这个市场。其实我不这样看,一方面,我觉得这些拍几百万、上千万的东西,跟艺术家没有太大的关系,这些画可能在多少年前就被某一个人买走了,高价艺术市场是他们自己炒作的过程,和艺术家关系并不太大。当然艺术家因此受诱惑模仿和跟风是另外一回事。更重要的方面是,西方拍卖中国当代艺术的高端市场,对中国的艺术和市场来说,始终是一个空中楼阁,1991年我就写过《美元冲击下的当代中国油画》,1996年写过《中国的艺术市场需要自己创造》,1997年写过《近年中国艺术市场的“无价值标准收藏”》,近二十年的时间我一直在强调西方有关中国艺术的市场那只是人家事情。我想没有人注意到我写过这些东西。所以,2005年以后,当中国的当代艺术在西方市场拍出高价之后,这个市场就突然形成一种冲击波,各色人等反映强烈得令我吃惊,在我看来,那有什么了不起的?人家就是这样玩的!你干嘛要把这种市场信息看那么重!这种空中楼阁影响到中国的艺术创作,该反省的是我们自己,是那些经不住诱惑的模仿者,当然包括自己模仿自己的那些明星艺术家,但是即使如此,一定不能把他们在特殊情景中最初的作品和后来的模仿品放到一起说事情!现在好了,今年中国当代艺术的伦敦拍卖下跌近百分之五十,这个空中楼阁突然间坍塌了,于是又有人大惊小怪了。潮起就有潮落,本自然而然,有没有金融危机都会潮起潮落的,上千万拍卖本是空中楼阁,它的坍塌与它的形成一样不值得大惊小怪!
因此,我们不能因为这个空中楼阁的坍塌而一味反对市场,市场就是一把双刃剑。在中国这样一个没有赞助艺术家的社会里,中国的艺术家——尤其是自由艺术家如果不卖画,他就很难生存的。所以,在中国必须建立一个良好艺术市场机制是非常必要的。我为什么这几年一直在倡导低端市场?有人说:我这个低端市场要弄成“潘家园”和“大芬村”。但是他忘了我前面有几个非常重要的词——“自创”——我不敢用“原创”,原创这个引进西方当代艺术的概念是有特指的,“自创”指的是自己创作的作品;“自选”,还有“低门槛”。我所以说西方有关中国当代艺术的高端市场是空中楼阁,就是指那是少数人尤其是少数境外有钱人玩的游戏,他既跟大多数中国艺术家没有关系,也跟大多数中国的藏家没有关系,更与中国的大众没有关系。而艺术对于现代社会,它的基本原则就是人人都有欣赏和拥有艺术品权力的社会。我希望的低端市场是中国的老百姓——有一点闲钱的老百姓和艺术家直接见面的市场。只有有了这个市场,才可以把艺术在审美和买卖当中,重新建立一个价值和价格的系统。包括一个普通的白领,他装修的时候,我希望他不是去买一件复制品或者行画,而是去买一件艺术家的原作,他可能花不起十几万买一件作品,但他可以花一万块钱,甚至花五千块钱、两千块钱买一个艺术品。如果这种交流产生以后,就会变成一个非常良好的市场。然后这个市场自下而上一层一层的逐步建立起一个艺术市场的金字塔。这种艺术市场的金字塔就是一种脱离西方话语霸权的文化建设!
这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尤其首先是艺术家的努力,艺术家不要把自己看的那么高,放下动辄几万元几十万元象牙塔式的念头,再说低端市场一旦形成,市场规律也会逼迫没有生计的艺术家放弃高价的幻想,有人会觉得低端市场里的东西一定会烂,但我觉得要把烂和不烂,或者好与不好这个问题,交给一层一层的市场——低端市场之上是各级画廊的市场去选择,交给社会各级评价系统去筛选。当然首先把它交给大众去评判,我讲过“在消费社会里,人人都是批评家比人人都是艺术家的角色意识更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批评家也一定是会起作用的,只是,我把批评家放进“人人都是批评家”的艺术生态中了,不要高估批评家,也不要低估大众,就让它自然而然各自发挥自己作用好了。
郭:我原来对艺术集市也不太理解,你现在一说原创这个概念,我忽然间就明白了。但是我又有一个疑问,就是既原创又低端的市场,是不是只有非成名艺术家才可能介入呢?
栗宪庭:这就要看那些成名艺术家怎么来的了。张晓刚有些作品在九十年代初也只有几百美金,方力钧最重要的大幅作品当时也只有两到三千美金。为什么一个年轻人不成名的时候不能够这样呢?有人说有些批评家一开价都是多少万,我从来没有收过这么多的钱。就是一个画廊给我的稿费,很少超过一万块钱的,艺术家给我的稿费有时也只是几千块钱,我觉得这样就比那些民工幸运太多了,我从来没有把自己的价钱定到什么程度。为什么一定要把自己放在象牙塔里?低端也从自己做起。
郭:不过现在很多艺术家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已经变得非常浮躁,建立这么一个市场恐怕会有很多困难。
栗宪庭:这就需要市场自身制约了,你卖不出去就没有饭吃,没饭吃的时候只能降价。我也是这样,我没饭吃的话,一千块钱一篇稿子也可以啊,为什么不可以呢?“几十万”的标准是从哪儿来的呀?我不是太明白,我跟不上时代了,有人说我过时了,对呀,我好想过时了就没有人再找我写稿子了,没有记者再来采访我了,那多好呀,我老了,就想过安静日子,求求你们以后不要再采访我了。
郭:今年的金融危机以后的拍卖就不是很乐观。
栗宪庭:这个很正常,我非常高兴看到金融危机,因为我前年就意识到了,奥运会结束以后,市场马上就会这样,我前几年就这样说了。这个是正常的,哪有一直往上走的,那成什么了?不可能一直往上走的,这样可以让中国的艺术家冷静一下。
郭:对,这几年来,艺术界也受到了很大的批判。说大家都忙着去赚钱,都没有正儿八经地想学术或者是创作。所以,我觉得是否金融危机一来,反而会促使很多艺术家真正地沉下心去关注艺术本身呢?
栗宪庭:我觉得是无关的,金融危机也罢,不金融危机也罢,都不应该把这个问题考虑在艺术创作内,自己的艺术创作和这个是没有关系的,就是不要考虑。它涨也好,降也罢,都跟我无关,艺术创作就是这样一个东西。我一直在说一个定力,就是你的定力是不受外界干扰的。这个市场卖的好与不好跟你有什么关系?你是搞创作,又不是搞商业的?比如你是画商,金融危机对你是有直接影响的,那么对你的艺术有什么影响啊?没有人高价买画,那就便宜一点呀。(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