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纪事】乡下的庙
我小时候的梦想可是去做修女的。大抵是觉得修女肃穆,不用讲太多话,而且住在教堂里,也不用接触太多的人,她们会宣誓说将所有的身心都奉献给上帝,这点每每让我觉得奇怪。做修女这个梦,总归是从电视里看来得吧。因为我家附近并没有信仰基督教的,也并没有教堂之类的建筑。可是这个梦在我脑海中萦绕了好长时间。
相比来说,对于佛教,若真要找出些成长经历中的蛛丝马迹,也还是有的。
我家门口就有一座小庙。它矗立在几乎荒芜人际的道路交叉口处,说它是小,当真不假。也就是一间十平米的小屋,是乡下常见的瓦顶结构,里面一张小小的破旧木几案,上面不过摆着一个泥塑的菩萨像,平日里暗黑色的两扇木门总是闭着的,我有时经过那里,总是推开门扇,从窄仄的门缝里往里看那塑像,总觉得阴沉沉的,所以总是快快地瞥一眼,就跑掉。
因着乡下人并不多,它又坐落得远,所以平素并不常有人来拜祭,它常年日晒雨淋,愈发显得破败,不过离我家近的缘故,我幼时无事瞎转还可远远望它几眼,可是从不走进过,若不得已,要穿过小路去姑姑家,必要经过它,我便急急地跑过,可是,每次心底又隐隐觉得不作揖略显得不尊敬,不踏实,于是便又返回,对着那闭着的门,装模作样地弓腰潦草拜几拜走开。
后来,邻村里修建了一座很是气派的庙堂,我只记得落成那天,因有唱大戏的做贺,奶奶便带着我走路去那里,倒并不是为了看那庙,只是听戏罢了。那天人多,奶奶无暇顾及我,我便随着人群进了那门槛修得好高的庙,水泥地面,到处是村民攒动的身影,红红绿绿的绸布条横横竖竖交错纵横,悬挂地到处都是,此时并不记得那时大殿里是否有菩萨像,许是我并没有进去吧。只是院落中央那口香炉里冒出的浓重的香火烟气缭绕得空气中满是呛人的味道,村民们所求无非平安,富贵而已。
我素来不喜欢这样热闹的场所,便渐渐觉得寡然无味,出得庙门,犹记得天气阴沉欲雨,那空场地上搭起的简陋戏台演员情绪也渐渐差起来,不耐烦地咒骂天气,我那时心里也是乱糟糟的,直拉着奶奶要回家。
后来我便很少去庙里了。家乡也确实没有什么正规的寺庙可去,可是不知为什么,对于生命我似乎总比别人要多一层质疑和思索。沈从文沈先生说:我好像为什么事情很悲哀,我想起“生命”。我不知道是不是乡下空阔的几乎杳绝人烟的天地,还是父辈们年复一年不变的生活给了我这样悲哀的生命观。
幼时,父母不在身边,我常呆在爷爷奶奶身边,在那所独居的大院子里,几乎总是我们祖孙三人,我家又是独门独户,除却偶尔乡人来访,我是不大爱见人的。每日跟着爷爷奶奶去田间,或者打猪草,或者跟着奶奶漫山遍野挖野菜,或者他们常常放我一个人在家中,常常忘了一个人是怎么度过的,可是,等走出家门,望着家后面绵延起伏的大山,寂寥无语的黄土地,就会那么阔大无边的天地中,孑然一人立于其间,天空漫无边际,铺天盖地似乎就要将人吞没,黄昏时,往往天渐渐暮下去,我躺在麦场上,看着晚霞褪去,总觉得悲哀,有种不可知的惶惶然。“那挂满星星的漆黑天幕之外是什么?那落霞去了哪里?”偶尔路上有匆匆归家的旅人,我总为他们觉得担心,“走这样的无人的夜路,他们是否害怕?”
有时候,夏日傍晚,天黑得晚些,爷爷每日从田里回来,总爱坐在家门口前大路交叉口的大石头边上,磨镰刀,或者只是抽旱烟,我便跟着爷爷坐在那枣树下听树上知了扯着嗓子尖锐的鸣声。偶然,有做工完回家的村民,爷爷便陪着他们说话,无外乎是些庄稼的农事闲谈。日复一日,似乎日子永远这样一成不变。
后来读到古诗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似乎便是当时生活的写照。可是当时的我,只觉得寂寞,没有年龄相仿的小朋友一起玩,往往是爷爷他们谈话,我便无聊地冲着对面辽远的地方“哇哇”地大叫,静听着那一声声远去的回音,似乎可以排遣心中的那份寂寞。
后来,我第一次接触了死亡。那时经常与我们闲谈的住在离我家并不远地方的一个男人,我至今不知道他的来历,年纪。只记得他总是一人住,也鲜有人去找他,他也不常出门,尽管他家与我家很近,我也不愿去他家,总是感觉有股阴森森的腐朽的气息。
他那时也不过傍晚时出来与爷爷奶奶聊天,他整个人瘦瘦矮矮,脸方方的,头略秃,说话也是温温吞吞,我只隐约从村人的闲谈里知道他是结过婚的,也有女儿,只是不知为何,却从未见过。只后来,他身上冒出来很多鹅卵石般的肉块,下巴,脖子,腿上皆是,我每看着总觉心惊,他却似乎习惯了,我也并不知道这是不是病,那时年少,只觉正常,后来去城里念书,不常回家,待到有次暑假回家,好些时日不见那人的踪影,才知他死掉了。“也并不知他何时死掉的。他一个人住,发现的时候身上也爬满了蛆虫,苍蝇……”我只听村人这样禁忌地谈着他的死。我也再也不敢去他家附近。
后来邻居一位极疼我的阿姨也因为癌症去世,不过四十岁的光景,留下了十几岁的女儿和尚未十岁的儿子。她是我极喜欢的人。那时她每次做了什么好吃的,定要送些过来给我吃,我去她家,她也定是喜欢的不得了,拿各种吃的给我,常夸我读书好,后来只听奶奶说起她病时的症状,我原以为是骗人的,可后来有天我回乡下,看见她竟坐在轮椅上,她丈夫推着她,她见了我还是很高兴的样子,问我各种问题,她精神那样好,丝毫看不出病得很重的样子,我也只以为过些日子就会康复了,可是不久她便离世了。
相比来说,对于佛教,若真要找出些成长经历中的蛛丝马迹,也还是有的。
我家门口就有一座小庙。它矗立在几乎荒芜人际的道路交叉口处,说它是小,当真不假。也就是一间十平米的小屋,是乡下常见的瓦顶结构,里面一张小小的破旧木几案,上面不过摆着一个泥塑的菩萨像,平日里暗黑色的两扇木门总是闭着的,我有时经过那里,总是推开门扇,从窄仄的门缝里往里看那塑像,总觉得阴沉沉的,所以总是快快地瞥一眼,就跑掉。
因着乡下人并不多,它又坐落得远,所以平素并不常有人来拜祭,它常年日晒雨淋,愈发显得破败,不过离我家近的缘故,我幼时无事瞎转还可远远望它几眼,可是从不走进过,若不得已,要穿过小路去姑姑家,必要经过它,我便急急地跑过,可是,每次心底又隐隐觉得不作揖略显得不尊敬,不踏实,于是便又返回,对着那闭着的门,装模作样地弓腰潦草拜几拜走开。
后来,邻村里修建了一座很是气派的庙堂,我只记得落成那天,因有唱大戏的做贺,奶奶便带着我走路去那里,倒并不是为了看那庙,只是听戏罢了。那天人多,奶奶无暇顾及我,我便随着人群进了那门槛修得好高的庙,水泥地面,到处是村民攒动的身影,红红绿绿的绸布条横横竖竖交错纵横,悬挂地到处都是,此时并不记得那时大殿里是否有菩萨像,许是我并没有进去吧。只是院落中央那口香炉里冒出的浓重的香火烟气缭绕得空气中满是呛人的味道,村民们所求无非平安,富贵而已。
我素来不喜欢这样热闹的场所,便渐渐觉得寡然无味,出得庙门,犹记得天气阴沉欲雨,那空场地上搭起的简陋戏台演员情绪也渐渐差起来,不耐烦地咒骂天气,我那时心里也是乱糟糟的,直拉着奶奶要回家。
后来我便很少去庙里了。家乡也确实没有什么正规的寺庙可去,可是不知为什么,对于生命我似乎总比别人要多一层质疑和思索。沈从文沈先生说:我好像为什么事情很悲哀,我想起“生命”。我不知道是不是乡下空阔的几乎杳绝人烟的天地,还是父辈们年复一年不变的生活给了我这样悲哀的生命观。
幼时,父母不在身边,我常呆在爷爷奶奶身边,在那所独居的大院子里,几乎总是我们祖孙三人,我家又是独门独户,除却偶尔乡人来访,我是不大爱见人的。每日跟着爷爷奶奶去田间,或者打猪草,或者跟着奶奶漫山遍野挖野菜,或者他们常常放我一个人在家中,常常忘了一个人是怎么度过的,可是,等走出家门,望着家后面绵延起伏的大山,寂寥无语的黄土地,就会那么阔大无边的天地中,孑然一人立于其间,天空漫无边际,铺天盖地似乎就要将人吞没,黄昏时,往往天渐渐暮下去,我躺在麦场上,看着晚霞褪去,总觉得悲哀,有种不可知的惶惶然。“那挂满星星的漆黑天幕之外是什么?那落霞去了哪里?”偶尔路上有匆匆归家的旅人,我总为他们觉得担心,“走这样的无人的夜路,他们是否害怕?”
有时候,夏日傍晚,天黑得晚些,爷爷每日从田里回来,总爱坐在家门口前大路交叉口的大石头边上,磨镰刀,或者只是抽旱烟,我便跟着爷爷坐在那枣树下听树上知了扯着嗓子尖锐的鸣声。偶然,有做工完回家的村民,爷爷便陪着他们说话,无外乎是些庄稼的农事闲谈。日复一日,似乎日子永远这样一成不变。
后来读到古诗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似乎便是当时生活的写照。可是当时的我,只觉得寂寞,没有年龄相仿的小朋友一起玩,往往是爷爷他们谈话,我便无聊地冲着对面辽远的地方“哇哇”地大叫,静听着那一声声远去的回音,似乎可以排遣心中的那份寂寞。
后来,我第一次接触了死亡。那时经常与我们闲谈的住在离我家并不远地方的一个男人,我至今不知道他的来历,年纪。只记得他总是一人住,也鲜有人去找他,他也不常出门,尽管他家与我家很近,我也不愿去他家,总是感觉有股阴森森的腐朽的气息。
他那时也不过傍晚时出来与爷爷奶奶聊天,他整个人瘦瘦矮矮,脸方方的,头略秃,说话也是温温吞吞,我只隐约从村人的闲谈里知道他是结过婚的,也有女儿,只是不知为何,却从未见过。只后来,他身上冒出来很多鹅卵石般的肉块,下巴,脖子,腿上皆是,我每看着总觉心惊,他却似乎习惯了,我也并不知道这是不是病,那时年少,只觉正常,后来去城里念书,不常回家,待到有次暑假回家,好些时日不见那人的踪影,才知他死掉了。“也并不知他何时死掉的。他一个人住,发现的时候身上也爬满了蛆虫,苍蝇……”我只听村人这样禁忌地谈着他的死。我也再也不敢去他家附近。
后来邻居一位极疼我的阿姨也因为癌症去世,不过四十岁的光景,留下了十几岁的女儿和尚未十岁的儿子。她是我极喜欢的人。那时她每次做了什么好吃的,定要送些过来给我吃,我去她家,她也定是喜欢的不得了,拿各种吃的给我,常夸我读书好,后来只听奶奶说起她病时的症状,我原以为是骗人的,可后来有天我回乡下,看见她竟坐在轮椅上,她丈夫推着她,她见了我还是很高兴的样子,问我各种问题,她精神那样好,丝毫看不出病得很重的样子,我也只以为过些日子就会康复了,可是不久她便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