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歌的人假正经,听歌的人最无情。——陈升《牡丹亭外》
转自百度陈升贴吧
这歌听的人肠子都疼了。以为《再见二丁目》那种把情都写尽了,谁知一听这首,境界还差些。这首歌里面动人的地方很多,最令我费解的却是这一句:写歌的人假正经,听歌的人最无情。
我费了好大心思去体会,终于明白,写歌的人为什么假正经?因为现实中没有《牡丹亭》、《女驸马》,那是完美的爱情的模型,写歌的人可以动心,可以断魂,可是现实中没有,所以说是假正经。听歌的人为什么最无情?他听歌的时候分明动了情,可是动了情也不过如此,不过是惶惶惑惑一瞬间,现实中呢,他知道,现实中没有《牡丹亭》,即便一份同样的爱情摆在面前,分明动了心,但因为不恰当,或者以一种无动于衷的姿态割舍。
这是什么样的男人?我想起写《戏棚脚》的吴念真,“搬戏上无有剧本,现实人生无戏文”,一样的怵目惊心,却用最平淡的话语。 为救李郎离家园
谁料黄榜中状元
中状元 着红袍
帽插宫花好啊
好新鲜
李郎一梦已过往
风流人儿如今在何方
从古到今说来慌
不过是情而已
这人间苦什麽
怕不能遇见你
这世界有点假
可我莫名爱上她
黄粱一梦二十年
依旧是不懂爱也不懂情
写歌的人假正经啊
听歌的人最无情
牡丹亭外雨纷纷
谁是归人说不准
是归人啊你说分明
你把我心放哪儿
黄粱一梦二十年
依旧是不懂爱也不懂情
写歌的人假正经啊
听歌的人最无情
可我最爱是天然
风流人儿如今在何方
不管是谁啊
躲不过
还是情而已
你问我怕什麽
怕不能遇见你
是否你走过了我身边
惶惶惑惑一瞬间
黄粱一梦二十年
依旧是不懂爱也不懂情
写歌的人断了魂啊
听歌的人最无情
为救李郎离家园
谁料黄榜中状元
中状元 着红袍
帽插宫花好啊
好新鲜
有的往事或如此:刺已长到肉里,分不清是肉中刺,还是刺中肉,所以,不言伤心,不言凄凉:你问我怕什麽?怕不能遇见你。你以为他是闪躲的,却让人无处可避。
他已经可以做到,在回忆起自己的往事时如同看一场戏。他会动心,就像一个演戏的人,一个说书的人,演着演着,说着说着把自己说进去了,但更知道,那是惶惶惑惑一刹那。二十年后,他说不懂爱也不懂情,因为他还知道,戏里戏外,原本也很难分别。
小时候看《牡丹亭》,印象最深的是这两段:
醉扶归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瑱。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好像是在一本《大学语文》上看到的。
前天才知道有这样一位歌手,为了参照,找了另一首比较有名的《把悲伤留给自己》,听了几遍,怎么听怎么没心没肺,倒没有感到悲伤,而是无情,雁渡寒潭,雁过而不留影。
《牡丹亭外》,和昆曲有点关系吧,曲调却是黄梅调。我不喜欢黄梅调,悦耳、浅薄、容量有限。开头前奏和缓,波澜不惊。开头怪怪的,这一段唱腔很熟悉,明明是黄梅调,听起来绝不是那个味。那种唱歌的声音,如一个中年的笃实发福了中年人,早上起来互相打招呼:早餐如何?回答:油条、豆浆。早就卤味般的浸满了人间烟火,如同小火熬透了的豆浆。其中”帽插宫花好啊。。。。。。。。好新鲜”,中间的这个沉默很动人,为什么?开始思量自己的故事。 “李郎一梦已过往。。。。。。”借看戏想到自己,算是起兴。看的是戏,想到的分明是自己。之后是点题,直抒胸臆:
从古到今说来慌
不过是情而已
这人间苦什麽
怕不能遇见你
这世界有点假
可我莫名爱上她
黄粱一梦二十年
依旧是不懂爱也不懂情
写歌的人假正经啊
听歌的人最无情
这段唱词不评价,听的人浑身疼。文字好到极点了是只能意会不可解释的。听起来娓娓道来,甚至听不出辛苦。让人想到:这个人真正修炼到了可以用看戏的心态来看待自己了。也难怪,在感情面前,有人超脱,有人沉沦,里里外外,几人能说懂,又有几人能自主?表情明明有调侃的,尤其是“写歌的人假正经啊, 听歌的人最无情”的地方,然而,此时,台下却是化了妆的打扮,表情早有调侃变为凝重,其实,早就入了戏了。之后,看到一个中年男人在那里上装,带着自恋,但绝不好笑。
“牡丹亭外雨纷纷,谁是归人说不准。”在看戏的时候,觉得最好的戏就是让人看了五味杂陈,分不清人生是戏,还是戏如人生。分不清哪里是笑,哪里是泪。分不清哪里是多情,哪里是无情。我最喜欢这一句唱腔:可我最爱是天然。“是否你走过了我身边,惶惶惑惑一瞬间。”可不?
但是“你问我怕什么?怕不能遇到你。”
这个男人,到底是真诚的,多情的。
这歌听的人肠子都疼了。以为《再见二丁目》那种把情都写尽了,谁知一听这首,境界还差些。这首歌里面动人的地方很多,最令我费解的却是这一句:写歌的人假正经,听歌的人最无情。
我费了好大心思去体会,终于明白,写歌的人为什么假正经?因为现实中没有《牡丹亭》、《女驸马》,那是完美的爱情的模型,写歌的人可以动心,可以断魂,可是现实中没有,所以说是假正经。听歌的人为什么最无情?他听歌的时候分明动了情,可是动了情也不过如此,不过是惶惶惑惑一瞬间,现实中呢,他知道,现实中没有《牡丹亭》,即便一份同样的爱情摆在面前,分明动了心,但因为不恰当,或者以一种无动于衷的姿态割舍。
这是什么样的男人?我想起写《戏棚脚》的吴念真,“搬戏上无有剧本,现实人生无戏文”,一样的怵目惊心,却用最平淡的话语。 为救李郎离家园
谁料黄榜中状元
中状元 着红袍
帽插宫花好啊
好新鲜
李郎一梦已过往
风流人儿如今在何方
从古到今说来慌
不过是情而已
这人间苦什麽
怕不能遇见你
这世界有点假
可我莫名爱上她
黄粱一梦二十年
依旧是不懂爱也不懂情
写歌的人假正经啊
听歌的人最无情
牡丹亭外雨纷纷
谁是归人说不准
是归人啊你说分明
你把我心放哪儿
黄粱一梦二十年
依旧是不懂爱也不懂情
写歌的人假正经啊
听歌的人最无情
可我最爱是天然
风流人儿如今在何方
不管是谁啊
躲不过
还是情而已
你问我怕什麽
怕不能遇见你
是否你走过了我身边
惶惶惑惑一瞬间
黄粱一梦二十年
依旧是不懂爱也不懂情
写歌的人断了魂啊
听歌的人最无情
为救李郎离家园
谁料黄榜中状元
中状元 着红袍
帽插宫花好啊
好新鲜
有的往事或如此:刺已长到肉里,分不清是肉中刺,还是刺中肉,所以,不言伤心,不言凄凉:你问我怕什麽?怕不能遇见你。你以为他是闪躲的,却让人无处可避。
他已经可以做到,在回忆起自己的往事时如同看一场戏。他会动心,就像一个演戏的人,一个说书的人,演着演着,说着说着把自己说进去了,但更知道,那是惶惶惑惑一刹那。二十年后,他说不懂爱也不懂情,因为他还知道,戏里戏外,原本也很难分别。
小时候看《牡丹亭》,印象最深的是这两段:
醉扶归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瑱。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好像是在一本《大学语文》上看到的。
前天才知道有这样一位歌手,为了参照,找了另一首比较有名的《把悲伤留给自己》,听了几遍,怎么听怎么没心没肺,倒没有感到悲伤,而是无情,雁渡寒潭,雁过而不留影。
《牡丹亭外》,和昆曲有点关系吧,曲调却是黄梅调。我不喜欢黄梅调,悦耳、浅薄、容量有限。开头前奏和缓,波澜不惊。开头怪怪的,这一段唱腔很熟悉,明明是黄梅调,听起来绝不是那个味。那种唱歌的声音,如一个中年的笃实发福了中年人,早上起来互相打招呼:早餐如何?回答:油条、豆浆。早就卤味般的浸满了人间烟火,如同小火熬透了的豆浆。其中”帽插宫花好啊。。。。。。。。好新鲜”,中间的这个沉默很动人,为什么?开始思量自己的故事。 “李郎一梦已过往。。。。。。”借看戏想到自己,算是起兴。看的是戏,想到的分明是自己。之后是点题,直抒胸臆:
从古到今说来慌
不过是情而已
这人间苦什麽
怕不能遇见你
这世界有点假
可我莫名爱上她
黄粱一梦二十年
依旧是不懂爱也不懂情
写歌的人假正经啊
听歌的人最无情
这段唱词不评价,听的人浑身疼。文字好到极点了是只能意会不可解释的。听起来娓娓道来,甚至听不出辛苦。让人想到:这个人真正修炼到了可以用看戏的心态来看待自己了。也难怪,在感情面前,有人超脱,有人沉沦,里里外外,几人能说懂,又有几人能自主?表情明明有调侃的,尤其是“写歌的人假正经啊, 听歌的人最无情”的地方,然而,此时,台下却是化了妆的打扮,表情早有调侃变为凝重,其实,早就入了戏了。之后,看到一个中年男人在那里上装,带着自恋,但绝不好笑。
“牡丹亭外雨纷纷,谁是归人说不准。”在看戏的时候,觉得最好的戏就是让人看了五味杂陈,分不清人生是戏,还是戏如人生。分不清哪里是笑,哪里是泪。分不清哪里是多情,哪里是无情。我最喜欢这一句唱腔:可我最爱是天然。“是否你走过了我身边,惶惶惑惑一瞬间。”可不?
但是“你问我怕什么?怕不能遇到你。”
这个男人,到底是真诚的,多情的。
-
Yui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19 02:08:31
-
思无邪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0-26 00:35:36
-
Sai🏳🌈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9-20 22:31:10
-
Knoll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09 23:25:59
-
疯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09 22:39:12
-
讷舜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31 16:05:20
-
贰小姐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13 03:38:34
-
哀家害喜了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6 09:23:25
-
Lilian--tao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6 00:27:07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07 08:57:41